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1
作者 孙明华 林涛 +2 位作者 王韶颖 范新东 余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51例临床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5~5mm,螺距1.375~1.75,重建层厚1.25~2.5mm,重叠50%,造影剂...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51例临床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1100~1200mm,层厚2.5~5mm,螺距1.375~1.75,重建层厚1.25~2.5mm,重叠50%,造影剂量120~150ml,注射速率2.5~3ml/s,智能跟踪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5s,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表面阴影显示重建,部分行血管内镜观察,并对图像进行评价,51例中6例行DSA检查,11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将腹主动脉以下病变分为5型,其中腹主动脉型2例,髂动脉型2例,股月国动脉型18例,小腿动脉型8例,广泛型18例。3例未见异常。病变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行DSA检查和手术的17例中,16例和MSCTA结果吻合。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并可以作出合适分型,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造影术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中部骨折的16层CT诊断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永顺 徐冶敏 +2 位作者 李开成 余强 罗济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分析面中部骨折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证实的面中部骨折的16层CT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GEAW4.1,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重建(VR)。结果:16层CT图像显示了65例面中... 目的:分析面中部骨折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证实的面中部骨折的16层CT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GEAW4.1,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重建(VR)。结果:16层CT图像显示了65例面中部骨折,其中上颌窦骨折占55.90%;眼眶骨折(不包括眶下壁)22.18%;颧骨颧弓骨折10.36%;鼻骨骨折5.54%;蝶骨翼突骨折6.02%。结论:面中部骨折的CT影像显示清晰,16层螺旋CT在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中部骨折 CT诊断 16层螺旋CT CT影像表现 表面遮盖显示 颧骨颧弓骨折 回顾性分析 图像后处理 多平面重建 上颌窦骨折 诊断水平 CT图像 容积重建 图像显示 眼眶骨折 鼻骨骨折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伏阻生牙不同平片诊断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晓岗 钱玉芬 +2 位作者 沈刚 樊林峰 范新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 :探讨对于颌骨不同部位的埋伏阻生牙应用不同平片透照技术以达到精确直观的X线影像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 3 2例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患者使用曲面断层片、直线断层片对埋伏阻生牙定位。结果 :通过曲面断层、直线断层及曲面... 目的 :探讨对于颌骨不同部位的埋伏阻生牙应用不同平片透照技术以达到精确直观的X线影像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 3 2例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患者使用曲面断层片、直线断层片对埋伏阻生牙定位。结果 :通过曲面断层、直线断层及曲面结合直线断层 3种断层片诊断方案可较好的判断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在颌骨中的位置、牙轴的方向、牙体形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抽取 5例经手术验证 ,与X线片判别位置一致。结论 :直线断层平片诊断方案能比较准确、直观地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定位 ,无需常用定位方法中考虑埋伏阻生牙相对参照牙移动的距离 ,球管移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阻生牙 诊断方案 直线断层片 放射影像学 曲面断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插管选择性颈动脉造影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志愿 邱蔚六 +2 位作者 胡兆良 孙坚 叶新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0-162,共3页
自1953年Seldinger成功地应用了直接穿刺股动脉插管造影技术以来,目前这一方法在国内外已广泛地应用于神经、心血管、泌尿外科;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较少。现总结我科的18例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股动脉插管 颈动脉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上颌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董敏俊 王韶颖 石慧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7-708,共2页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之容积成像法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24 例埋伏牙患者,应用16 层螺旋CT行上、下颌骨扫描,获得数据经工作站(AW 4.1)采用三维容积成像技术(VR),利用不同组织(骨与牙齿)间的CT值阈值差异获得单纯的上、...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之容积成像法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24 例埋伏牙患者,应用16 层螺旋CT行上、下颌骨扫描,获得数据经工作站(AW 4.1)采用三维容积成像技术(VR),利用不同组织(骨与牙齿)间的CT值阈值差异获得单纯的上、下颌牙体的表面影像和部分下颌骨的表面影像。结果 螺旋CT牙体容积成像能立体地显示上颌骨内埋伏牙冠根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螺旋CT容积成像能准确显示上颌埋伏牙的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囊肿和肿瘤:X线、CT诊断方法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鹤 罗济程 余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肿瘤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共40例(43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资料,40例同时做X线、CT检查。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肿瘤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共40例(43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资料,40例同时做X线、CT检查。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被分析比较。结果:X线显示病变与牙齿关系较CT优越。CT显示病变边界、病变与骨密质、周围软组织关系较X线优越(P<0.01),显示病变与下颌神经管关系方面,与X线价值相当(P>0.05)。结论:X线对于显示病变范围和边界价值有限。病变与周围牙齿关系X线显示最佳。CT可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骨质破坏和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骨肿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在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开成 余强 +3 位作者 孙明华 林涛 韩永顺 罗济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419-420,共2页
关键词 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及口底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强 王平仲 +1 位作者 石慧敏 罗济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79-281,共3页
2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舌和口底区恶性肿瘤MRI显示:1.该区恶性肿瘤以T2WI的不均匀高信号、不规则形态和不光滑边缘为特点。2.MRI能充分显示恶性肿瘤的范围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3.对该区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具有较... 2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舌和口底区恶性肿瘤MRI显示:1.该区恶性肿瘤以T2WI的不均匀高信号、不规则形态和不光滑边缘为特点。2.MRI能充分显示恶性肿瘤的范围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3.对该区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7.8%)和特异性(80%);4.舌浅表恶性肿瘤在MRI上可有假阴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舌肿瘤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插管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及其栓塞技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志愿 邱蔚六 +2 位作者 孙坚 叶新华 张陈平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1年第4期211-213,F002,共4页
本文总结了10条犬的股动脉插管颈外动脉造影15次,栓塞10次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犬的股颈外动脉解剖特点近似于人类,是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和研究栓塞方法的良好的动物模型。而且犬的动脉管径较细、插管难度较人为大。因此,把犬... 本文总结了10条犬的股动脉插管颈外动脉造影15次,栓塞10次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犬的股颈外动脉解剖特点近似于人类,是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和研究栓塞方法的良好的动物模型。而且犬的动脉管径较细、插管难度较人为大。因此,把犬作为临床前技术操作训练的实验动物是十分理想的。明胶海绵是一种安全、有效适用于术前辅助性栓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插管 颈外动脉造影 实验研究 颈外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腭窝部位病变的CT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成伟 罗济程 余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翼腭窝区病变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26例翼腭窝区病变的病人皆行CT冠状和横断扫描 ,所得影像资料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26例翼腭窝区病变中侵犯翼腭窝前壁者有21例 ,约占80% ;侵犯翼腭窝后壁者有16例 ,约占... 目的 :探讨翼腭窝区病变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26例翼腭窝区病变的病人皆行CT冠状和横断扫描 ,所得影像资料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26例翼腭窝区病变中侵犯翼腭窝前壁者有21例 ,约占80% ;侵犯翼腭窝后壁者有16例 ,约占61% ;侵犯翼腭窝底壁者有15例 ,约占58% ;侵犯翼腭窝内壁者有14例 ,约占54 % ;侵犯翼腭窝上壁者有5例 ,约占20% ,骨破坏可分为侵蚀性和膨胀性两种 ,恶性病变以侵蚀性骨破坏为主。结论 :CT可充分显示翼腭窝区病变侵犯翼腭窝骨壁的情况 ,但病变的性质要综合其他因素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病变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X线影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志良 徐冶敏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提高对牙源性角化囊肿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0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的X线资料。结果: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X线征象有:①下颌骨磨牙升支为好发区,17例(28.3%);②牙根斜面状吸收多见,93个(71%);③沿... 目的:提高对牙源性角化囊肿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0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的X线资料。结果: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X线征象有:①下颌骨磨牙升支为好发区,17例(28.3%);②牙根斜面状吸收多见,93个(71%);③沿长轴生长40例(66.7%);④X线分为4型:单房型18例(30%),多房型30例(50%),多发型8例(13.3%)及综合征型4例(6.7%)。结论: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牙根斜面状吸收和沿长轴生长是特征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牙源性 角化囊肿 X线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临床/CT/病理对照研究
12
作者 汪卫东 邱蔚六 +1 位作者 罗济程 孙大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对39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0例拟行预防性颈淋巴清扫术的颈部,术前应用CT扫描其颈部前瞻性评估其颈淋巴结内是否有肿瘤转移,并与颈部触诊检查及术后颈清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表明:CT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 对39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0例拟行预防性颈淋巴清扫术的颈部,术前应用CT扫描其颈部前瞻性评估其颈淋巴结内是否有肿瘤转移,并与颈部触诊检查及术后颈清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表明:CT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90.00%,45/50)显著地高于(P<0.005)触诊检查的结果(66.00%,33/50)。这表明:在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方面,颈部CT扫描比颈部触诊检查更准确、可靠,并能提供更多有关淋巴结的融合、被膜外转移的资料,从而有助于临床医生术前为病人制定出更加准确、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ray电子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颈淋巴结CT影像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卫东 邱蔚六 +1 位作者 罗济程 孙大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78,共4页
正常颈淋巴结CT影像汪卫东邱蔚六1罗济程2孙大熙2(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科,沈阳110003)关键词淋巴结;颈部解剖;断层摄影术;X线电子计算机CT问世以前,没有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方法能用来使存在于确立颈部软组织中的淋... 正常颈淋巴结CT影像汪卫东邱蔚六1罗济程2孙大熙2(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科,沈阳110003)关键词淋巴结;颈部解剖;断层摄影术;X线电子计算机CT问世以前,没有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方法能用来使存在于确立颈部软组织中的淋巴结成像。1981年,Man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颈部解剖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颈部肿瘤的CT、MRI诊断
14
作者 孙大熙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6年第4期197-199,共3页
CT、MRI在诊断面颈部肿瘤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本文描述了面颈部各种常见肿瘤的CT、MRI诊断要点,并扼要地比较了二者各自的优缺点,以便临床应用时能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 面颈部肿瘤 CT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激素及感染对婴幼儿胸腺大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5
作者 张如兰 孙大熙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28-331,共4页
本文采用胸片的心脏胸腺最大宽度和胸廊最大横径的比值,印CT/T,测量144例2岁以下小儿胸腺。其中114名为无感染唇裂儿,30名为患急性感染病儿。CT/T>0.35,前者占94%,后者占30%(P<0.001)。急性感染病儿9例(CT/T>0.35)与唇裂儿6例(... 本文采用胸片的心脏胸腺最大宽度和胸廊最大横径的比值,印CT/T,测量144例2岁以下小儿胸腺。其中114名为无感染唇裂儿,30名为患急性感染病儿。CT/T>0.35,前者占94%,后者占30%(P<0.001)。急性感染病儿9例(CT/T>0.35)与唇裂儿6例(CT/T>0.38),共15例用肾上腺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在给药前、后与停药后摄胸片复查。结果:给药后15例的CT/T值均降低,CT值平均减少1.43cm(P<0.001),停药后13例摄胸片复查,其中ll倒CT/T值增高,8例比给药前更高。本研究证实:不论由应激产生的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外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可导致胸腺皱缩;一旦应激消失或停用激素则胸腺可恢复增长甚或过度生长。本文讨论了胸腺大小改变的机理,和其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以及胸腺肥大唇裂儿手术前应用激素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肾上腺 皮质激素 应激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