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14岁正畸患者骨龄与牙移动速率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陆静 龚方方 沈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0-172,187,共4页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骨龄与牙移动速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3例需上、下颌双侧第一双尖牙减数矫治的女性患者 ,年龄 12~ 14岁 ,平均 13 4岁 ,治疗前均摄左手腕掌指骨片 ,利用骨成熟度指数计测法测量骨龄。用15 0g相对恒定力移动同一...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骨龄与牙移动速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3例需上、下颌双侧第一双尖牙减数矫治的女性患者 ,年龄 12~ 14岁 ,平均 13 4岁 ,治疗前均摄左手腕掌指骨片 ,利用骨成熟度指数计测法测量骨龄。用15 0g相对恒定力移动同一牙弓内的尖牙 ,比较尖牙远移速率。结果 使用相对恒定力向远中牵移尖牙 ,尖牙移动的速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年龄与牙移动速率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 ;而骨龄与牙移动速率间具有线性关系 ,随骨龄的上升 ,牙移动速率减慢。结论 在相同的正畸力作用下 ,牙移动速率因人而异 ,骨龄是影响牙齿移动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移动速率 骨龄 正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内支抗组合在安氏Ⅰ类错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荣敬 沈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评价口内支抗组合在安氏Ⅰ类错矫正治疗中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1 8岁 5个月至 2 3岁 7个月的安氏Ⅰ类错患者 1 5例 ,均采用横腭弓 ,上颌第二恒磨牙治疗一开始就纳入支抗范畴 ,以及尖牙向后结扎三种组合来增强支抗。通... 目的 评价口内支抗组合在安氏Ⅰ类错矫正治疗中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1 8岁 5个月至 2 3岁 7个月的安氏Ⅰ类错患者 1 5例 ,均采用横腭弓 ,上颌第二恒磨牙治疗一开始就纳入支抗范畴 ,以及尖牙向后结扎三种组合来增强支抗。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片分析其支抗控制效果。结果 Ptm -6与So -6AP虽有增大 ,但磨牙前移不到拔牙间隙的 1 /6,而且冠根移动量几乎相等 ,支抗磨牙无近中倾斜 ;6-PP、MP -FH及ANS -Me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Ⅰ类错He 正畸学 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例儿童埋伏多生牙牙片观察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莽 姚隆浩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69-169,172,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多生牙 牙片 埋伏多生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冠修复固位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葛艳 张保卫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1期69-71,共3页
全冠修复体通过粘固与牙体作为一个整体行使功能,因而如何保证其固位力是个关键问题。本文就全冠固位力的影响因素包括轴壁聚合度的大小、牙冠的高度、粘固剂的合理使用、表面的某些处理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全冠 修复 固位力 影响因素 牙体预备 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葡萄糖水平观察儿童唾液蔗糖酶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希平 刘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69-271,共3页
作者为观测儿童患龋危险度、客观评估其摄取蔗糖情况,通过葡萄糖水平测定来观察儿童唾液蔗糖酶活性,并观察年龄、性别、摄糖量和患龋情况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患龋情况及儿童每日摄糖量与唾液蔗糖酶活性有密切关系,摄糖量越多... 作者为观测儿童患龋危险度、客观评估其摄取蔗糖情况,通过葡萄糖水平测定来观察儿童唾液蔗糖酶活性,并观察年龄、性别、摄糖量和患龋情况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患龋情况及儿童每日摄糖量与唾液蔗糖酶活性有密切关系,摄糖量越多蔗糖酶活性就越高,患龋率也越高,而年龄与性别对酶活性无影响。表明蔗糖酶活性可反映儿童的龋患危险情况,因此用测定唾液蔗糖酶活性的方法来进行监测是可行的。此实验为儿童患龋危险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蔗糖酶 龋齿 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性牙周炎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高令羽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2期138-139,142,共3页
早发性牙周炎分类界限模糊,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人类复杂性疾病。本文综述近年宿主遗传易感基因与组织解剖异常两方面的病因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阐明这种牙周炎的复杂病因,提高临床诊断防治水平。
关键词 早发性牙周炎 病因 侵袭性牙周炎 遗传易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