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F-κB在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邓钰蕾 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神经变性疾病 核转录因子 NF-ΚB 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 ALZHEIMER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与神经细胞凋亡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秀丽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68-571,共4页
关键词 线粒体 神经细胞凋亡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14例分析
3
作者 沈帆霞 于文 陈生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CID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明确诊断为CIDP的患者14例进行分析与随访。结果CIDP起病缓慢,至高峰时超过3个月;首发症状以对称性四肢麻木、乏力为多,共11例(78.6的);... 目的分析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CID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明确诊断为CIDP的患者14例进行分析与随访。结果CIDP起病缓慢,至高峰时超过3个月;首发症状以对称性四肢麻木、乏力为多,共11例(78.6的);伴有颅神经受累5例(35.7%)。14例(100%)脑脊液(CSF)均有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免疫球蛋白检查8例均有IgG和(或)IgM增高。14例对皮质激素均有效,但复发的次数越多,对激素的治疗效果也就越差;环孢霉素A可能有助于CIDP的治疗。结论CIDPCSF蛋白-细胞分离明显为本病的一个特征;选择性高滴度抗β-微管蛋白IgG和IgM抗体增高,是本病的标志之一,具有特异性。CIDP对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大剂量激素治疗应维持一定时间以免症状反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DD 神经根病 IGG IGM 治疗学 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脑与神经毒素MPTP结合位点的研究
4
作者 汤克俭 徐德隆 +1 位作者 余慧贞 王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08-308,共1页
<正> 神经毒素MPTP可使人和某些动物产生典型的帕金森样症状。本实验以恒河猴为实验对象,研究~3H-MPTP在猴脑内的分布趋势,探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 材料方法 取恒河猴与大鼠全脑,低温速冻,连续冠状面切片。用5~300nM各种浓度的... <正> 神经毒素MPTP可使人和某些动物产生典型的帕金森样症状。本实验以恒河猴为实验对象,研究~3H-MPTP在猴脑内的分布趋势,探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 材料方法 取恒河猴与大鼠全脑,低温速冻,连续冠状面切片。用5~300nM各种浓度的~3H-MMP溶液对大鼠脑冰冻切片孵育,漂洗后测量鼠脑切片的放射性记数,绘制成~3H-MPTP与脑组织结合的饱和曲线,并以200nM定为~3H-MPTP与猴脑结合的饱和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神经毒素 结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AP27抑制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刚 陈生弟 +3 位作者 戚辰 杜芸兰 范国华 陆国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诱导分化后的PC12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后,观察其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V)...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诱导分化后的PC12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后,观察其形态改变;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法(AnnexinV)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经鱼藤酮处理24h后PC12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PACAP27(10-12~10-7mol·L-1)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鱼藤酮处理组(250nmol·L-1)相比,PACAP27保护组(10-8mol·L-1)Annexin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呈双阳性的晚期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PACAP27可明显减少凋亡细胞的比值,提高细胞的生存率(P<0.01);而PACAP/VIPⅠ型受体拮抗剂PACAP627可逆转这一效应。结论PACAP27可通过PAC1受体介导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鱼藤酮 帕金森病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刚 陈生弟 +3 位作者 周海燕 范国华 戚辰 陆国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胞内分子机制。方法 诱导分化后的PC12细胞,经鱼藤酮(250nmol·L^-1)和(或)PACAP27(10^-7~10mol·L^-1)处理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27(PACAP27)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胞内分子机制。方法 诱导分化后的PC12细胞,经鱼藤酮(250nmol·L^-1)和(或)PACAP27(10^-7~10mol·L^-1)处理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代谢状态;Apo-ONE均质荧光法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PKA刺激剂db-cAMP(10^-4mol·L^-1),Forskolin(10^-6mol·L^-1)可模拟PACAP27的保护作用,而PKC刺激剂TPA(10^-7mol·L^-1)则无此作用(P〉0.05);PKA抑制剂H-89(10^-6mol·L^-1)可明显削弱PAC-AP27的保护作用,而PKC抑制剂Myr-ΨPKC(10^-6mol·L^-1)则无此作用(P〉0.05);ERK抑制剂PD98059(2×10^-5mol·L^-1)和p38抑制剂SB203580(5×10^-5mol·L^-1)可削弱PACAP27的保护作用,而JNK抑制剂SP600125(4×10^-5mol·L^-1)则无此作用(P〉0.05);PACAP27可以明显抑制鱼藤酮诱导的Caspase-3活化;但PACAP27却无法逆转鱼藤酮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减低(P〉0.05).结论PACAP27通过PAC1受体介导,激活了PKA和MAPK信号通路,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了有效抑制,同时鱼藤酮诱导的这种细胞凋亡与非线粒体依赖的Caspase-3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鱼藤酮 帕金森病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细胞外钙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建荣 胡大萌 +2 位作者 赵瑜 余慧贞 黄明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01-203,共3页
应用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测定血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血糖组(n=8)和高血糖组(n=8)在缺血早期已发生细胞外钙离子浓度下降(P<0.01),而缺血15~30min时高血糖组较正常血糖组下降更为显著... 应用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测定血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血糖组(n=8)和高血糖组(n=8)在缺血早期已发生细胞外钙离子浓度下降(P<0.01),而缺血15~30min时高血糖组较正常血糖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提示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可能与加强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脑缺血 细胞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建荣 胡大萌 +1 位作者 余慧贞 黄明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被分为正常血糖组(n=8)和高血糖组(n=8),采用凝闭左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比重梯度法测定两组动物在大脑中动脉凝闭后6h缺血脑组织比重的变化。结...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被分为正常血糖组(n=8)和高血糖组(n=8),采用凝闭左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比重梯度法测定两组动物在大脑中动脉凝闭后6h缺血脑组织比重的变化。结果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大鼠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后6h,缺血侧皮质和基底节区脑组织比重较对照侧明显降低(P<0.01),且高血糖组大鼠缺血侧皮质和基底节区脑组织比重较正常血糖组降低明显(P<0.01和P<0.05)。结论高血糖可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的程度,从而产生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脑缺血 脑水肿 脑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脑电图监测对癫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宋永建 卫国华 余慧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29-231,共3页
为了解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对112名诊断癫痫、可疑癫痫及发作性晕厥患者行24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并在1周内做脑电图(EEG或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发现 AEEG 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 EEG/BEAM 组(P<0.... 为了解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对112名诊断癫痫、可疑癫痫及发作性晕厥患者行24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并在1周内做脑电图(EEG或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发现 AEEG 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 EEG/BEAM 组(P<0.01,在癫痫发作类型中以复杂部分性发作 AEEG痫样放电阳性率明显高于 EEG/BEAM 组(P<0.05。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有痫样放电患者56/67(84%,主要出现在 NREM Ⅰ~Ⅱ期(75%。提示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诊断 动态脑电图 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诱发C_(57)-BL小鼠黑质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明 刘振国 +1 位作者 沈帆霞 陈生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对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引起的中脑黑质细胞死亡本质进行研究。方法应用MPTP腹腔注射C_57-BL小鼠,分别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x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法(FACS)定性和定量... 目的对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引起的中脑黑质细胞死亡本质进行研究。方法应用MPTP腹腔注射C_57-BL小鼠,分别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x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法(FACS)定性和定量检测黑质细胞凋亡。结果制备C_57-BL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的MPTP常规剂量(30mg/kg)连续注射7d明显地导致黑质细胞凋亡,连续注射3d轻度引起黑质细胞凋亡。低剂量MPTP(10mg/kg)连续注射7d未能引起黑质细胞凋亡,此剂量不能制备PD小鼠模型。结论由MPTP制备的PD小鼠模型,导致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毁损的本质可能是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细胞凋亡 MPTP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鼠的行为和免疫组化及脑微透析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迎春 刘振国 +3 位作者 陈生弟 余慧贞 蒋芝华 周长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应用6-羟多巴胺(6-OHDA)损毁 SD 大鼠单侧黑质制备偏侧帕金森病(PD)鼠模型。3周后根据药物诱发试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证实模型制作成功。并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 HPLC-ECD 在体检测 PD 鼠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结果:82只... 应用6-羟多巴胺(6-OHDA)损毁 SD 大鼠单侧黑质制备偏侧帕金森病(PD)鼠模型。3周后根据药物诱发试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证实模型制作成功。并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 HPLC-ECD 在体检测 PD 鼠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结果:82只大鼠中有36只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7r/min。6-OHDA 注射侧黑质 DA 神经末稍已绝大多数被损毁。6-OHDA 损毁侧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产物明显低于健侧(P<0 05,P<0.01)。结论认为,应用6-OHDA 制备的偏侧 PD 鼠模型是 PD 研究的理想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免疫组织化学 脑微透析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白细胞计数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庆宪 叶红 宋永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81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 ,以白细胞计数 10× 10 9 L分组 ,大于此数患者归入异常组 ,小于则属于正常组 ,分别就两组在1~ 3d、4~ 6d、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81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 ,以白细胞计数 10× 10 9 L分组 ,大于此数患者归入异常组 ,小于则属于正常组 ,分别就两组在1~ 3d、4~ 6d、7~ 10d分三个阶段进行白细胞计数 ,并与死亡率 ,意识同时统计 ,并作死亡与生存患者的白细胞分析。结果 白细胞升高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白细胞计数逐步升高时病死率也随着递增 ,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 ,白细胞计数递增与意识状态的障碍变化严重程度存在着相关性 ,同级意识状态在不同时段的白细胞变化无差异显著性。结论 脑梗死早期出现的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机制是脑损伤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后产生的应激反应 ,是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与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白细胞计数与后果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计数 脑损伤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增 陈似娟 +1 位作者 余慧贞 徐德隆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33-235,共3页
本文报道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病人30例,包括典型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与丛集性头痛患者。通过治疗前后3个月内头痛发作频率与头痛单位指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下降率分别为60%与71%,证明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效果,其副作用轻微,... 本文报道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病人30例,包括典型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与丛集性头痛患者。通过治疗前后3个月内头痛发作频率与头痛单位指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下降率分别为60%与71%,证明硝苯吡啶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效果,其副作用轻微,但本组病例中有6例因头痛加重,2例因头晕而中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硝苯吡啶 头痛单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短时记忆计算机测试法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德生 周泽汉 +3 位作者 王尔民 王瑛 叶新 陶树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方位短时记忆测试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计算机方位短时记忆采用人机对话法,验证信度采用本法临床重复二次测试的稳定性,效度采用本法与部分经典短时记忆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老、青年组二次重复测试成绩的信度系数分... 目的探讨计算机方位短时记忆测试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计算机方位短时记忆采用人机对话法,验证信度采用本法临床重复二次测试的稳定性,效度采用本法与部分经典短时记忆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老、青年组二次重复测试成绩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219和0.9106;三年龄组在4方位变化以上的测试成绩有显著差异;其中7、8、9连续变化方位的测试成绩与传统测试的空间位置记忆广度、图片回忆、背数测验及语词短时记忆测验成绩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结论本法对正常人短时方位记忆力的测试信度及效度基本上符合临床实用要求,作为一种临床方位短时记忆测试的辅助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短时记忆 SLSM MWMS 计算机测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千金藤啶碱在帕金森病猴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振国 余慧贞 陈生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左旋千金藤啶碱是新型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且有激动剂性质。作者将左旋千金藤啶碱应用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通过对实验动物行为症状的观察,阐明左旋千金藤啶碱可以定性检侧偏测帕金森病猴模型... 左旋千金藤啶碱是新型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且有激动剂性质。作者将左旋千金藤啶碱应用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通过对实验动物行为症状的观察,阐明左旋千金藤啶碱可以定性检侧偏测帕金森病猴模型建立成功与否及其镇静安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 千金藤啶碱 镇静 震颤性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无法干预性疾病早期诊断的悖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刚 陈齐鸣 陈生弟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9期41-41,43,共2页
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 ,无法干预性疾病以其疾病的不治性使得早期诊断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从动态的发展角度观察 ,早期诊断和无法干预性疾病却又具有统一性。
关键词 疾病 诊断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鸦片肽与帕金森病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海鸥 徐德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5-255,247,共2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患者中,α-MSH的量是增高的,而且双侧损伤者比单侧损伤者更高。另外,有些学者则报导,β-内啡肽可引起肌张力增高和僵住症,而L-多巴可逆转这种现象。如此种种,都提示类鸦片肽和帕金森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
关键词 类鸦片肽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脯氨酸-L-亮氨酸-甘氨酰胺在大鼠脑内的分布趋势——PLG治疗帕金森病机理探讨
18
作者 蔡海鸥 徐德隆 +1 位作者 余慧贞 王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92-294,共3页
近年来,在帕金森病的发病和治疗研究中,已深入到对神经肽、调节物及受体等之间关系的探索,其中较有影响的是L-脯氨酸-L-亮氨酸-甘氨酰胺(PLG)。以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都证明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PLG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对DA、GSH和LPO浓度的影响及Deprenyl的干预
19
作者 陈生弟 刘振国 +2 位作者 余慧贞 唐琴梅 徐修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法、二硫双硝基苯甲酸(DTNB)比色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法分别检测多巴胺(DA)、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神经毒素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法、二硫双硝基苯甲酸(DTNB)比色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法分别检测多巴胺(DA)、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神经毒素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对这些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deprenyl对MPTP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MPTP具有显著降低DA、GSH含量,以及增加MDA含量的作用,deprenyl可完全抑制MPTP的上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素 MPTP DEPRENYL 震颤性麻痹 DA 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Pergolide的研究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向东 王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激动剂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Pergolide 作为一种 DA 受体激动剂。
关键词 多巴胺 受体激动剂 PERGOLIDE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