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病原菌及耐药率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家安 高蓓莉 +2 位作者 邓伟吾 严炜 周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87-88,共2页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目前国内外临床上普遍面临的问题,而且致病菌多为人体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较常见的病原菌,临床处理比较棘手。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支气管肺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毒素 被引量:6
2
作者 郁燕萍 彭奕冰 +2 位作者 支立民 季育华 吴仲粱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18,共2页
建立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H7毒素(Verotoxin.VT)的实验方法。采用Vero细胞培养法。利用VT对Vero细胞具有强力毒性作用特点,从细胞形态学及OD值变化确认有无毒素产生。普通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对Vero细胞无毒性... 建立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大肠杆菌0157:H7毒素(Verotoxin.VT)的实验方法。采用Vero细胞培养法。利用VT对Vero细胞具有强力毒性作用特点,从细胞形态学及OD值变化确认有无毒素产生。普通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对Vero细胞无毒性,大肠埃希菌0157:H7(ATCC43889)使Vero细胞发生明显病变。以此方法检测了9株待检菌,其中仅1 株来源于人的对Vero细胞具有强力毒性作用。用Vero细胞毒性试验法检测VT是一种经典、特异、灵敏的检测法,它直观地确认毒素的生物活性作用,有效地检出产毒株,并根据毒素产量高低进行分类,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O细胞 细胞病变效应 大肠埃希菌 O157:H7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HC MV活动性感染的一种新方法—HC MV PP65抗原血症检测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敏 季育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9-441,共3页
关键词 监测 HCMV活动性感染 HCMV PP65抗原血症检测 人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活菌对肠道菌群及SIg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项明洁 倪语星 +1 位作者 李云珠 俞善昌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给30名健康成人、30名儿童、15名血液病患儿、15名新生儿住院患者服用自行配制的含双歧杆菌的活菌饮料,分析服用前后肠道菌群及SIgA含量,结果提示服用外源性双歧杆菌后,健康成人、儿童、新生儿住院患者肠道内类杆菌数量... 给30名健康成人、30名儿童、15名血液病患儿、15名新生儿住院患者服用自行配制的含双歧杆菌的活菌饮料,分析服用前后肠道菌群及SIgA含量,结果提示服用外源性双歧杆菌后,健康成人、儿童、新生儿住院患者肠道内类杆菌数量减少,成人粪便中分泌SIgA的水平上升,儿童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增加,血液病患儿因口服抗生素,肠道菌群及SIgA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肠道菌群 SI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血红素定量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郁宝铭 秦云峰 +3 位作者 蒋家騠 李铭 周锡庚 杨伟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粪便血红素定量(Hcom Quant)测定是一种测定粪便隐血的新方法。它是测定粪便中卟啉的含量。本文介绍这一检测方法。318例正常人在不限制饮食的条件下,进行粪便邻甲氧基苯酚法和Homo Quant测定对比,测出正常人粪便中血红素为21.62±1... 粪便血红素定量(Hcom Quant)测定是一种测定粪便隐血的新方法。它是测定粪便中卟啉的含量。本文介绍这一检测方法。318例正常人在不限制饮食的条件下,进行粪便邻甲氧基苯酚法和Homo Quant测定对比,测出正常人粪便中血红素为21.62±10.81μg/g粪,>42μg/g粪有肯定意义。通过线性试验、重复试验和回收试验确证检测方法是可信的。还对40例非胃肠肿瘤和34例胃肠道癌肿患者的粪便,以邻甲氧基苯酚法、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和Hcmo Quant法测定法进行比较,在胃肠道癌肿病例中邻甲氧基苯酚法阳性率41%,RPHA法53%,Hcmo Quant法74%。在非胃肠道肿瘤病例中,邻甲氧基苯酚法无一例阳性,RPHA法的假阳性率为22.5%,Hcmo Quant测定12.5%>42μg/g粪。结果初步表明Hcmo Quant测定比其它隐血试验敏感和特异,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血红素 卟啉 隐血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红细胞G6PD、PK和P5'-N的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顾荣泉 孙爱华 +2 位作者 郭彩玲 王文冠 贺根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28-31,共4页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了红细胞G6PD、PK和P5’-N活性测定。治疗前急白患者红细胞G6PD、PK和P5’-N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缓解期急白患者红细胞G6PD、PK和P5’-N均高于治疗前患者(P<0.0... 对白血病患者进行了红细胞G6PD、PK和P5’-N活性测定。治疗前急白患者红细胞G6PD、PK和P5’-N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缓解期急白患者红细胞G6PD、PK和P5’-N均高于治疗前患者(P<0.001)。慢粒患者红细胞G6PD和P5’-N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PK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红细胞 G6PD 丙酮酸激酶 核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红细胞衰老时己糖激酶的变化和麦芽醇对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伟宗 刘明 沈为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4,共2页
人红细胞衰老时己糖激酶的变化和麦芽醇对它的保护作用*杨伟宗刘明沈为纲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中国图书分类号R977.9氧自由基与衰老的过程有关〔1〕,Nehal动物实验发现红细胞内己... 人红细胞衰老时己糖激酶的变化和麦芽醇对它的保护作用*杨伟宗刘明沈为纲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上海200025)中国图书分类号R977.9氧自由基与衰老的过程有关〔1〕,Nehal动物实验发现红细胞内己糖激酶(Hexokinase,H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衰老 己糖激酶 麦芽醇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眼挫伤后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葛健 吴永杰 +1 位作者 陈康 叶青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通过用 Wistar大鼠制造眼钝挫伤模型 ,观察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 ,探讨其与外伤性前房出血后再次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用 5 0只 Wistar大鼠麻醉后用钝器敲击其双眼造成前房出血的眼外伤模型 ,每天观察出血情况且在损伤后 1、3、... 目的 通过用 Wistar大鼠制造眼钝挫伤模型 ,观察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 ,探讨其与外伤性前房出血后再次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用 5 0只 Wistar大鼠麻醉后用钝器敲击其双眼造成前房出血的眼外伤模型 ,每天观察出血情况且在损伤后 1、3、5、7、9、11d分别取 2只眼虹膜组织制备石蜡切片 (HE染色 )作光镜检查 ,另外在按 2 m L· kg- 1 剂量将10 g· L- 1 Evan蓝溶液注入大鼠的左心室然后经左心室心脏灌洗后取出虹膜组织按一定剂量浸泡于甲酰胺溶液中 ,于 45℃恒温水浴 72 h,取上清液 ,于 6 2 0 nm波长分光光度计测定比色值标记成一曲线 ;并测不同浓度 (0 .0 1~ 0 .1g· L- 1 ) Evan蓝溶液中在 6 2 0 nm波长的透光度 ,制作一标准曲线。结果 外伤后 ,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均增高 ,增高程度在不同时间不相同。在 19只再次出血的标本中 ,其虹膜通透性均保持高水平。结论 再次出血大鼠中 ,发现所测得的透光度维持在高水平 ,于组织间隙仍可见血细胞游离其间 ,说明毛细血管壁的不稳定状态是造成再次出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 毛细血管通透性 前房出血 眼挫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小鼠巨细胞病毒对巨噬细胞的感染
9
作者 施新明 季育华 +1 位作者 钱美倩 苍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7-488,共2页
目的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是否能够感染并影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方法以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攻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用地高辛标记的152bpMCMV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测定。结合受染细胞形态学改变,巨细胞包涵体检测,以及细胞表面Fc受体表达Fc... 目的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是否能够感染并影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方法以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攻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用地高辛标记的152bpMCMV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测定。结合受染细胞形态学改变,巨细胞包涵体检测,以及细胞表面Fc受体表达Fc花环形成的变化,观察MCMV对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表明受MCMV攻击的巨噬细胞的胞浆和核内,有杂交阳性的灰蓝色颗粒沉积,与阳性对照细胞片小鼠成纤维细胞3T3相一致;未受MCMV攻击的巨噬细胞片阴性对照中,则未见有着色颗粒。同时发现,受染细胞的形态改变,核呈现典型的嗜酸性包涵体;受染细胞表面Fc受体表达呈上调趋势。结论巨细胞病毒能够感染巨噬细胞并影响其形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原位杂交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中纤维连接蛋白的变化
10
作者 丁韧 张远贵 +3 位作者 金曙雯 许伟石 严忠馥 支立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0-22,共3页
为研究烧伤创面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变化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FN含量和创面形态学变化作了动态检测。结果表明:烫伤后1d创面表皮毁坏,FN含量开始增高;伤后7d,FN含量达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伤后21d,创面... 为研究烧伤创面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变化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FN含量和创面形态学变化作了动态检测。结果表明:烫伤后1d创面表皮毁坏,FN含量开始增高;伤后7d,FN含量达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伤后21d,创面上皮化完成,FN含量仍高于正常。实验提示:烫伤后创面FN含量的变化与创面愈合过程密切相关;创面FN含量的增高可能是机体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有利反应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烧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变化
11
作者 王学峰 邵慧珍 +5 位作者 王鸿利 吴瑞庭 姜嘉 沈霖德 巫善明 孙家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49-251,共3页
作者报道39名正常人及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测定结果:正常人组t-PA和PAI分别为1.92±0.72IU/ml和6.38±2.57AU/ml;各型肝炎组的t-PA活性较正常人组高(P<0.00... 作者报道39名正常人及20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测定结果:正常人组t-PA和PAI分别为1.92±0.72IU/ml和6.38±2.57AU/ml;各型肝炎组的t-PA活性较正常人组高(P<0.001),PAI活性较正常人组低(P<0.001)两者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T-PA PAI 血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变化
12
作者 蔡伊梅 诸葛传德 +3 位作者 朱筱芳 史冬梅 陆志檬 陈明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病毒性肝炎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变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病科(200025)蔡伊梅,诸葛传德,朱筱芳,史冬梅,陆志檬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陈明伟病毒性肝炎与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早已被注意。在急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变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病科(200025)蔡伊梅,诸葛传德,朱筱芳,史冬梅,陆志檬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陈明伟病毒性肝炎与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早已被注意。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尿液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项纤溶活性指标对检测乙肝患者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巫向前 倪语星 +1 位作者 丁磊 王鸿利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34-36,共3页
在60例肝病人群中检测出同时伴有HBV的患者,并根据HBeAg的活性分型,在此基础上分别测定这些患者几项纤溶指标t-PA、PAI、PLG、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显示,HBV患者的PLG、D-二聚体显著升高,HBsAs、HBeAs阳性患者的所有的纤溶指标呈上... 在60例肝病人群中检测出同时伴有HBV的患者,并根据HBeAg的活性分型,在此基础上分别测定这些患者几项纤溶指标t-PA、PAI、PLG、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显示,HBV患者的PLG、D-二聚体显著升高,HBsAs、HBeAs阳性患者的所有的纤溶指标呈上升的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HBV患者的D-二聚体的含量与HBV患者同时伴有的肝病分类的符合率较高,D-二聚体随肝病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增高。提示HBV患者的纤溶指标变化也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和愈后观察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慢性特发性多发性肌炎诊治中的若干问题
14
作者 潘瑞福 樊绮诗 李建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多发性肌炎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民 项明洁 +1 位作者 韩立忠 倪语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抗生素 革兰阴性杆菌 抗菌活性 比较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