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SPM分析焦虑症患者^(99m)Tc-ECD局部脑血流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江旭峰 肖泽萍 +3 位作者 李培勇 郭万华 陈钰 朱承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用统计参数地图(statisticalparametricmapping,SPM)软件包分析焦虑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灌注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CMD-2或ICD-10诊断为焦虑症患者19例,进行脑99mTc-ECD显像,并与2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 目的:用统计参数地图(statisticalparametricmapping,SPM)软件包分析焦虑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灌注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CMD-2或ICD-10诊断为焦虑症患者19例,进行脑99mTc-ECD显像,并与2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比较。用SPM软件包对脑血流图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焦虑症患者大脑血流变化情况。结果:焦虑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双侧颞叶、额上回、扣带回明显降低。而在中央前回、额叶眶部、左基底节血流明显升高。结论:焦虑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有明显的变化,且与其发病机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生物探测的PAMAM树形高分子增强免疫磁性微球 被引量:6
2
作者 罗吾钧 朱以华 +1 位作者 包华 李培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7-371,共5页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CMM),研究了CMM和CMM PAMAM(第5代)两者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结合状况。结果显示:CMM与BSA的结合量为22.2μg/mg。PAMAM偶联在磁性微球表面后,提高了磁性微球表面官能团的密度,因而C...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CMM),研究了CMM和CMM PAMAM(第5代)两者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结合状况。结果显示:CMM与BSA的结合量为22.2μg/mg。PAMAM偶联在磁性微球表面后,提高了磁性微球表面官能团的密度,因而CMM PAMAM(第5代)与BSA的结合量可达54.4μ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探测 树形高分子 免疫磁性微球 悬浮聚合 聚苯乙烯 牛血清蛋白 共价偶合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的视觉刺激在脑^(18)F-FDG代谢显像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万华 张剑戈 +4 位作者 江旭峰 吕中伟 张立颖 李培勇 朱承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 应用cPET显像仪和脑统计参数地图法研究脑18F FDG代谢与光线刺激的关系。方法 应用PET显像仪 ,将 2 8例正常人脑18F FDGPET显像 ,按有无光线刺激分成两组 ,应用以像素为基础的统计参数图法 ,分析受光线刺激影响的脑解剖功能区。... 目的 应用cPET显像仪和脑统计参数地图法研究脑18F FDG代谢与光线刺激的关系。方法 应用PET显像仪 ,将 2 8例正常人脑18F FDGPET显像 ,按有无光线刺激分成两组 ,应用以像素为基础的统计参数图法 ,分析受光线刺激影响的脑解剖功能区。结果 按α=0 .0 1,ν=2 6作为检验水准 ,SPM法分析可见在楔叶、枕叶、中央后回、前回以及颞上回的部分区域成对称性升高 ,而在海马旁、扣带回、中脑导水管及颞上叶的部分区域则有代谢的减低。结论 统计参数地图法是脑认知分析的新手段 ,光线的视觉刺激不但使视觉区能量代谢受到影响 ,还可影响其他区域受到影响 ,甚至会抑制一些区域的葡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统计参数地图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SPECT/CT图像融合的外基准框架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吕中伟 管粱 +3 位作者 张剑戈 顾伟中 娄继权 朱承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设计用于腹部SPECT与CT图像刚性配准的外基准标记支架 ,并以此实现SPECT/CT基于外标记的图像融合。方法 设计N字型支架 ,开发基于外标记的交互性通用图像融合软件 ,并对外标记物和正常志愿者的肝脏SPECT/CT横断面图像... 目的 本研究旨在设计用于腹部SPECT与CT图像刚性配准的外基准标记支架 ,并以此实现SPECT/CT基于外标记的图像融合。方法 设计N字型支架 ,开发基于外标记的交互性通用图像融合软件 ,并对外标记物和正常志愿者的肝脏SPECT/CT横断面图像进行配准及融合验证。结果 N字型外标记支架物易于固定 ,SPECT/CT显像过程中外标记点的相对位置不变 ;应用该标记支架及以此为基准开发的图像融合软件 ,在PC机上实现了肝脏的SPECT/CT图像融合。结论 我们自行设计的适于胸腹部SPECT/CT图像配准的N字型外标记物支架 ,易于固定 ,适于不同模态腹部横断面图像的配准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CT 外标记支架 图像配准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者^(18)F-FDG PET显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立颖 江旭峰 +2 位作者 李培勇 李彪 朱承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8F-FDGPET显像在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而其他影像学检查阴性或不能提供明确的诊断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21例,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或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18F-F... 目的:回顾性分析18F-FDGPET显像在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而其他影像学检查阴性或不能提供明确的诊断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21例,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或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18F-FDGPET显像,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于18F-FDGPET显像前2周内进行。每一位患者的最终诊断均得自于手术/活检的病理学结论或1年以上的随访的基础之上。结果:18F-FDGPET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的敏感性为92.3%(12/13),特异性为62.5%(5/8),准确性为81.0%(17/21),阳性预期值为80%(12/15),阴性预期值为83.3%(5/6)。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18F-FDGPET全身显像具有重要的意义,将有可能改变对这些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物 PET显像 应用价值 异常者 ^18F-FDG 回顾性分析 影像学检查 检查结果 不明原因 全身显像 治疗措施 患者 阴性 升高 病理学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 诊断 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例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卫国 陈石磊 +3 位作者 许赤贞 车锦凤 范可成 陈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分析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9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于 1992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在我院治疗 ,其中放疗 6 6例 ,同位素治疗 2 5例。原发以乳腺癌和肺癌为主 ,各占 2 7.4%和 2 4.1%。治疗前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的 75例 ,... 目的 :分析脊柱转移瘤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 :9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于 1992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在我院治疗 ,其中放疗 6 6例 ,同位素治疗 2 5例。原发以乳腺癌和肺癌为主 ,各占 2 7.4%和 2 4.1%。治疗前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的 75例 ,占 82 .4% ,1年以内出现转移的共有 6 4例 ,占 70 .4%。用中位生存期分析生存率差异 ,用L og- rank行差异性检验。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 10个月 ,乳腺癌最长 ,为 14.5个月 ,其次泌尿系肿瘤为 14个月 ,最短为原发不明者为 2个月。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者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仅有局部疼痛者 ,分别为 10个月、3.5个月和 34个月。 1年以内出现继发转移者 ,中位生存期明显较短 ,为 5 .5个月。结论 :放疗、同位素治疗对脊柱转移瘤具有较好的姑息止痛效果 ,总有效率为 78.0 %。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有原发部位、治疗前神经功能状况、继发转移出现的早晚和有无脏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生存期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lairach图谱自动提取PET脑显像功能区的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剑戈 王成 +2 位作者 江旭峰 郭万华 潘家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09-209,共1页
关键词 Talairach图谱 PET脑显像 解剖功能区 三维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67显像评估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辉 江旭峰 +3 位作者 王超 李彪 李培勇 朱承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264,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Ga67显像预测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39例病人中女24例,男15例,平均年龄(48±5.6)岁,临床病史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在化疗前、化疗结束后1个月和放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常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Ga67显像预测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39例病人中女24例,男15例,平均年龄(48±5.6)岁,临床病史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在化疗前、化疗结束后1个月和放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常规的Ga67SPECT和CT显像,图像分析采用常规的定性方法。结果:Ga67显像结果:在39例病人治疗结束后,有32例病人肿瘤Ga67显像结果为阴性,提示治疗完全有效,随访证实阴性预测率为94%(30?32);7例病人治疗后Ga67显像阳性,表示治疗部分有效或治疗无效。随访证实阳性预测率为86%(6?7),提示Ga67显像阴性的病人预后很好,而治疗后Ga67显像阳性预后很差。CT扫描结果:39例病人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胸、腹和盆腔CT扫描,其阴性预测率为83%;而阳性预测率只有25%。结果提示与Ga67显像相比,CT预测疗效的结果难于区分治疗有效、部分有效或无效。结论:Ga67显像在评价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病人治疗反应中明显优于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淋巴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脑神经疾病SPECT血流灌注显像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彪 朱承谟 +2 位作者 张翼先 姜永生 田伟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用两种灌注显像剂,对84例老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行单光子断层显像(SPEC)研究。其中脑血管疾病53例,痴呆25例(AD17例,MID8例),帕金森氏病6例。79例进行了CT检查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SPECT脑显像对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 用两种灌注显像剂,对84例老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行单光子断层显像(SPEC)研究。其中脑血管疾病53例,痴呆25例(AD17例,MID8例),帕金森氏病6例。79例进行了CT检查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SPECT脑显像对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93.3%脑梗塞患者SPECT显像有阳性发现,图像特征为病灶处血流灌注减少所致的放射性减低区,与CT相符,但范围较CT为大。在TIA、脑供血不足及脑动脉硬化中均见到有局部血流减少的表现,较CT为灵敏,但脑出血阳性率略逊于CT。痴呆症的SPECT改变在AD和MID中各有其特征性改变。大多数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大脑和基底节可见到血流减低区,其CT改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神经疾病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胚抗原单区抗体的质粒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彪 朱承谟 吴祥甫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99-102,109,共5页
目的对抗癌胚抗原单区抗体进行表达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将已获得的抗癌胚抗原(CEA)鼠源单克隆抗体E7B10重、轻链可变区基因(VH、VK)进行改造后分别克隆进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ET-24α(+)中,并进行表达。结果显示重、轻链可变区... 目的对抗癌胚抗原单区抗体进行表达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将已获得的抗癌胚抗原(CEA)鼠源单克隆抗体E7B10重、轻链可变区基因(VH、VK)进行改造后分别克隆进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ET-24α(+)中,并进行表达。结果显示重、轻链可变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其表达量达到菌体总蛋白的20%与25%,SDS-PAGE和Westernblot图谱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为13KD、12KD,与其基因编码蛋白的理论推算值相符。表达产物在胞内主要以不溶性包含体存在。结论经变性和复性处理后,RIA表明重链可变区基因表达产物具有结合其特异性抗原CEA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PCR 基因表达 肿瘤 诊断 治疗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条件下^(99m)Tc-植酸钠和^(99m)Tc-MDP的内照射剂量的计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中伟 管梁 +3 位作者 朱承谟 娄继权 蔡海东 顾伟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估算放射性药物99mTc-MDP和99mTc-植酸钠在生理状态下,对人体主要器官和全身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方法:对6例正常人进行SPECT平面配对显像,在各时相的全身图像上,对应主要组织器官设置多个ROI,以自行设计软件进行内照射辐射吸收剂... 目的:估算放射性药物99mTc-MDP和99mTc-植酸钠在生理状态下,对人体主要器官和全身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方法:对6例正常人进行SPECT平面配对显像,在各时相的全身图像上,对应主要组织器官设置多个ROI,以自行设计软件进行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估算。结果:99mTc-植酸钠主要累积在肝和肠内,肝和肠的辐射吸收剂量较高,99mTc-MDP所致的器官辐射剂量以骨骼和膀胱的吸收剂量最高,肾脏次之。结论:本研究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53号出版物公布的结论相近,检测及计算方法可靠,为临床合理应用上述两种放射性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锝美罗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Sm-CEA单抗对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贵平 张辉 朱承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153Sm标记抗CEA单抗(153Sm-CEA mAb)对肿瘤的抑制效应,探索153Sm-CEA mAb在荷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中的放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LoVo细胞株无菌接种于15只裸鼠前肢皮下,制备荷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并分为3组,每组... 目的观察153Sm标记抗CEA单抗(153Sm-CEA mAb)对肿瘤的抑制效应,探索153Sm-CEA mAb在荷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中的放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LoVo细胞株无菌接种于15只裸鼠前肢皮下,制备荷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并分为3组,每组5只。在移植瘤接种后的第3天实施治疗,采用单次较大剂量治疗(11.1 MBq/每鼠),治疗组注射153Sm标记(DTPA环酐法)抗CEA单抗,单纯注射153SmCl3的荷瘤裸鼠作为治疗对照组,非治疗对照组注射100 μl 生理盐水。给药后定期测量裸鼠的体质量和肿瘤生长体积并进行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53Sm-CEA mAb治疗组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第4周肿瘤生长抑制率达到74.29%,而非治疗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迅速。治疗对照组第4周肿瘤生长抑制率为15.90%,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动物体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153Sm-CEA mAb治疗组肿瘤组织有坏死改变,而对照组肿瘤细胞呈典型的癌细胞形态。结论153Sm-CEA mAb对人结肠癌的荷瘤裸鼠具有抑制增长作用。153Sm-CEA mAb作为一种新型核素的导向治疗剂,具有定位诊断和导向治疗结肠癌的双重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3sm-CEA单抗 结肠癌 移植瘤 裸鼠 放射免疫治疗 实验研究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中多巴胺转运体的显像及其与D_2受体显像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培勇 陈刚 EvelineD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了解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内多巴胺转运体及多巴胺D2 受体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 :7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正常人进行大脑12 3 I β CIT/SPECT显像 ;其中 5例进行12 3 I β IBZM /SPECT显像。计算纹状体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 ,... 目的 :了解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内多巴胺转运体及多巴胺D2 受体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 :7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正常人进行大脑12 3 I β CIT/SPECT显像 ;其中 5例进行12 3 I β IBZM /SPECT显像。计算纹状体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 ,分析双侧纹状体中 β CIT和IBZM的特异性摄取。 结果 :7例患者症状对侧和症状同侧纹状体 18小时的 β CIT特异性摄取指数为 2 .3± 0 .4和 4.1± 0 .3 ,纹状体的非对称指数为 2 3 .3± 6.8;其中 5例患者症状对侧和症状同侧纹状体的12 3 I IBZM特异性摄取指数分别为 1.8± 0 .2和 1.7± 0 .2 ,非对称指数为 2 .0± 0 .1。结论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纹状体中多巴胺转运体的丢失比D2 受体的变化更早 ,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体 多巴胺D2受体 Β-C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配对显像对^(99)Tc^m-C_(50),^(67)Ga的内照射辐射吸收剂量分析
14
作者 吕中伟 管梁 +4 位作者 蔡海东 侯敏 余飞 郭万华 朱承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分析99Tcm-C50和67Ga在病理状态下对各主要器官和全身的内照射剂量。方法应用SPECT进行平面配对显像,以自行设计软件计算99Tcm-C50和67Ga在直肠癌和淋巴瘤病人各组织器官的辐射吸收剂量。结果发现99Tcm-C50主要累积在肝、肾中,肝、... 目的分析99Tcm-C50和67Ga在病理状态下对各主要器官和全身的内照射剂量。方法应用SPECT进行平面配对显像,以自行设计软件计算99Tcm-C50和67Ga在直肠癌和淋巴瘤病人各组织器官的辐射吸收剂量。结果发现99Tcm-C50主要累积在肝、肾中,肝、肾、肺和心的辐射吸收剂量较高;67Ga主要累积在肠道、肝脏、肾脏和骨骼内,肠、肝、骨骼、肾脏和心脏内辐射吸收剂量较高。结论本研究与ICRP第53号出版物公布的结论相近,且检测及计算方法简单、可靠,为临床合理应用上述两种放射性药物提供了实验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配对显像 ^99Tc^m-C50 ^67Ga 辐射吸收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铬红细胞寿命和体表测定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15
作者 朱承谟 史爱兰 +3 位作者 张冀先 张圣国 罗少梅 张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27-30,共4页
采用^(51)铬标记自身或正常O型血进行全血标记。总结274例各种血液疾病的红细胞寿命和脾肝体表测定。各种血液性疾病外表半生存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故本法可用于了解溶血性贫血程度、发现潜在性溶血和研究其它血液病的红细胞的破坏... 采用^(51)铬标记自身或正常O型血进行全血标记。总结274例各种血液疾病的红细胞寿命和脾肝体表测定。各种血液性疾病外表半生存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故本法可用于了解溶血性贫血程度、发现潜在性溶血和研究其它血液病的红细胞的破坏与生存。脾、肝、心体表测定表明,脾/心、脾/肝比值以脾功能亢进为最高,其次为各种类型溶血性贫血及肝硬化,故本法可作为脾切除的手术参考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寿命 体表测定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铊心肌平面显象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16
作者 张冀先 朱承谟 +3 位作者 王辉 林淑英 龚兰生 沈卫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85-87,共3页
心血管核医学诊断技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因属无创伤性检查,其优越性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报道铊心肌平面显象(以下简称心肌显象)与X线冠状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In-pentetreotide和几种放免显像剂在诊断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丁虹 朱伟卿 朱承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68-70,共3页
肿瘤的早期诊断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而核医学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放射免疫显像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多肽在肿瘤诊断、疗效判断及随访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111Inpentetreotide、Arcitu... 肿瘤的早期诊断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而核医学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放射免疫显像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多肽在肿瘤诊断、疗效判断及随访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111Inpentetreotide、Arcitumomab、OncoScin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 铟111 放免显像剂 放射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和素放大促排在抗CEA单抗二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中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李贵平 朱承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提高抗CEA单抗二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的诊断效果。方法 荷人结肠癌裸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物素化抗 CEA单抗 100μg,48 h后腹腔注射亲和素 80μg,0.5 h再经腹腔注射153Sm标记的 SA 3.7 MBq/15μ... 目的提高抗CEA单抗二步法预定位放免显像的诊断效果。方法 荷人结肠癌裸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物素化抗 CEA单抗 100μg,48 h后腹腔注射亲和素 80μg,0.5 h再经腹腔注射153Sm标记的 SA 3.7 MBq/15μg(放大促排组)。以 二步法(生物素化CEA单抗-153Sm标记链霉亲和素)和153Sm标记的CEA单抗作为对照组。在注射放射性标记物后4 和 24 h进行体外 γ CT显像和体内标记物分布测定。结果亲和素放大促排组 4 h即见肿瘤部位浓聚放射性,而对照组 无明显显影。亲和素放大促排组瘤/血放射性比值在注药后 4 h和 24 h分别为 1.55±0.058和 4.62±1.076,高于对照组 (二步法组和直接标记法组分别为1.004±0.221和2.028±0.367及0.260±0.084和0.847±0.368)。结论亲和素放大促排 能迅速降低血本底,提高靶/非靶(T/NT)放射性比值,缩短显像时间,改善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放射免疫显象 亲和素-生物素 肿瘤 裸鼠 抗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67-枸橼酸盐体内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辉 田伟家 +4 位作者 汪旭峰 吕中伟 卜鸣芳 仇季高 朱承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S1期110-112,共2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系统地评估67Ga体内分布,吸收剂量及正常器官分布的临床价值。方法:①动物实验:将40只小鼠分成8组,计算体内各器官67Ga摄取的ID%值。吸收剂量的计算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软件,应用的数学模式为D(rk-rh)=Ah...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系统地评估67Ga体内分布,吸收剂量及正常器官分布的临床价值。方法:①动物实验:将40只小鼠分成8组,计算体内各器官67Ga摄取的ID%值。吸收剂量的计算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软件,应用的数学模式为D(rk-rh)=Ah·S(rk-rh)。②临床研究:对436例67Ga显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各正常器官发生67Ga摄取的百分率。同时分析正常器官67Ga摄取对病灶诊断的影响情况。结果:动物实验显示67Ga在注射后48~72小时,血液内放射性计数已达到最低,图像本地低,是显像比较理想的时机。而此时其他脏器内仍有一定的放射性,如胃肠道、肝脏和骨骼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器官67Ga的摄取,对该部位病灶检出有一定的影响。结论:67Ga体内注射后,48~72小时为最佳显像时间;正确认识正常器官67Ga的摄取,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