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在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克敏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影像引导下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当今骨关节系统疾病治疗中地位日益突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皮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一系列微创技术,有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在该文中作者总结了介入治疗在经皮骨关节疾病活检术、经皮类固醇激素治疗、经... 影像引导下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当今骨关节系统疾病治疗中地位日益突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皮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一系列微创技术,有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在该文中作者总结了介入治疗在经皮骨关节疾病活检术、经皮类固醇激素治疗、经皮椎间盘造影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治疗椎间盘突出和经皮骨样骨瘤毁损术等技术上的观点和意见,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 骨关节疾病 临床应用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32
2
作者 缪飞 展颖 +3 位作者 沈天真 陆勇 陈克敏 陈星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 :分析 193例资料完整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 ,其中听神经瘤 135例 ,三叉神经瘤为 30例 ,脑膜瘤 12例 ,胆脂瘤 4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动脉瘤 1例 ,血管母细胞瘤 4...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 :分析 193例资料完整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 ,其中听神经瘤 135例 ,三叉神经瘤为 30例 ,脑膜瘤 12例 ,胆脂瘤 4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动脉瘤 1例 ,血管母细胞瘤 4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 3例 ,海绵状血管瘤 1例 ,转移瘤 1例。结果 :桥小脑角区肿瘤中 ,脑外肿瘤 95 .3% ,脑内肿瘤 4.7% ;良性肿瘤占 98.4% ,恶性肿瘤占 1.6%。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 69.9% ,三叉神经瘤 15 .5 % ,脑膜瘤 6.2 % ,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MRI表现 ,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10 0 %、96.4%。结论 :MRI是检查桥小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肿瘤 MRI诊断 鉴别诊断 颅内肿瘤 MRI表现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内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被引量:13
3
作者 丁晓毅 陈克敏 +3 位作者 陆孟莹 陆勇 杜联军 江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36-639,共4页
目的:分析关节内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关节内骨样骨瘤临床、X线、CT及MR的表现特点。结果:髋关节13例,膝关节1例,肘关节1例,肩关节1例,椎间关节1例。5例具有典型的夜间疼痛加重。17例中... 目的:分析关节内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关节内骨样骨瘤临床、X线、CT及MR的表现特点。结果:髋关节13例,膝关节1例,肘关节1例,肩关节1例,椎间关节1例。5例具有典型的夜间疼痛加重。17例中X线显示瘤巢6例,周围骨质硬化7例,关节肿胀9例。CT显示瘤巢17例,周围骨质硬化12例,关节肿胀11例。14例行MR检查,显示瘤巢6例,关节肿胀11例。结论:关节内骨样骨瘤以髋关节好发,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难以显示瘤巢而关节积液明显是X线和MR误诊、漏诊的原因。CT能最好地显示瘤巢,是能获得准确诊断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瘤 骨样 放射性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凌华威 潘自来 +5 位作者 陈憩 张仲伟 施卫平 吴振芳 江浩 何国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在于探讨CT血管造影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技术检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及SCTA取代常规血管造影的可能性。方法25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病人中23例接受了SCTA和常规血管造影。2例单独经SCTA诊断后直接手术治... 目的在于探讨CT血管造影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技术检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及SCTA取代常规血管造影的可能性。方法25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病人中23例接受了SCTA和常规血管造影。2例单独经SCTA诊断后直接手术治疗。结果25例动脉瘤中,SCTA准确检出了23例另2例小于3mm的动脉瘤未被SCTA检查发现。与传统血管造影相对照,SCTA的诊断准确率为92%。对于检测血栓性动脉瘤SCTA优于传统血管造影。结论本组研究表明SCTA结合MIP图像重建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3mm以上的颅内动脉瘤,并判断其大小,形态,瘤颈以及瘤内血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螺旋CT 血管造影 最大信号强度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 被引量:23
5
作者 丁晓毅 杜联军 +3 位作者 陆勇 江浩 朱晓雷 陈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71-377,共7页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原发性肿瘤,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复习,系统地介绍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X线、CT和MRI的表现特点,认为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的X线表现为长管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皂泡样、达关节软骨下...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原发性肿瘤,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复习,系统地介绍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X线、CT和MRI的表现特点,认为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的X线表现为长管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皂泡样、达关节软骨下骨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典型的CT表现为骨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连续性完整或栅栏状中断,肿瘤的边缘可有程度不等、断续的骨质硬化,肿瘤内可见有短小的骨嵴;典型的MRI表现为长骨骨端偏心性、达关节软骨下骨的异常信号区,T_1WI为中等信号,T_2WI为中、高信号混杂,可出现液-液平,肿瘤的边缘有一相对比较规则的、由于周围骨质硬化引起的T_1WI及T_2WI均为低信号的线状影;影像学检查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后随访均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影像学 骨原发性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童国海 黄蔚 +1 位作者 陈玮 陈克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 对CT引导下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于1 998年5月~2 0 0 4年3月,对一组1 8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坐骨神经痛患者行CT引导下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 目的 对CT引导下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于1 998年5月~2 0 0 4年3月,对一组1 8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坐骨神经痛患者行CT引导下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对1 1 2例患者行治疗后1~6年随访,89例患者(79.5 %)有较好的远期疗效,80例患者(71 .4 %)对疗效表示满意。结论 CT引导下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可显著缓解患者腰背痛及放射痛症状,是坐骨神经痛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硬膜外皮质类固醇注射 治疗 坐骨神经痛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及栓塞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华 胡锦清 +4 位作者 林东 吴达明 汪登斌 杨燕敏 陈克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方法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均行MRI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4例行栓塞治疗。分析其MRI和血管造影表现。结果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中,MRI显示脊髓内弥漫性长T2信号影11例,...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方法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均行MRI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4例行栓塞治疗。分析其MRI和血管造影表现。结果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中,MRI显示脊髓内弥漫性长T2信号影11例,脊髓斑片状强化2例,脊髓背侧异常血管影6例。脊髓血管造影均能显示其瘘口和引流静脉,并反映其病变范围、供血状况及特征。4例行栓塞治疗患者其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主要确诊方法。MRI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内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 动静脉瘘 影像诊断 栓塞治疗 硬脊膜动静脉瘘 影像学特点 MRI DSA 脊髓血管造影检查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梯度回波T_2加权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凌华威 童国海 +4 位作者 潘自来 倪根荣 刘建军 沈军 江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自旋回波 (SE)序列和梯度回波T2 WI(准T2 序列T 2 )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CA)的显示能力 ,以探讨T 2 技术对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CA病人采用SE和T 2 序列进行MRI检查 ,观察两者对CA病灶的检测能力。结果 S...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自旋回波 (SE)序列和梯度回波T2 WI(准T2 序列T 2 )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CA)的显示能力 ,以探讨T 2 技术对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CA病人采用SE和T 2 序列进行MRI检查 ,观察两者对CA病灶的检测能力。结果 SE序列共检出 2 3个CA病灶。而T 2 序列则比前者多发现 2 0个CA病灶。T 2 序列能更准确识别邻近蛛网膜下腔的皮层下和缺血灶附近的小CA病灶。结论 CA病人MRI检查时 ,常规SE序列与T 2 相结合 ,能更全面准确地提供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准T2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潘自来 张欢 +3 位作者 宋琦 凌华威 丁蓓 陈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分期检查中的价值比较研究。材料和方法:对45例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分别行多层螺旋CT和内镜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和内镜超声检查的术前T、N、M和综合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 目的: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在胃癌术前分期检查中的价值比较研究。材料和方法:对45例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分别行多层螺旋CT和内镜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和内镜超声检查的术前T、N、M和综合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8%、84%、97.2%、70%和75.0%、75.0%、87.1%、60%,前三者参数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综合TNM分期中多层螺旋CT与内镜检查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两者结合对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于中晚期病例多层螺旋CT存在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内镜超声检查 胃癌 术前 TNM分期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晓玲 丁晓毅 +1 位作者 郑晓华 陈克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诊断的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表现。结果9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软组织肿块;3例为混合性骨质破坏与软组织肿块,除2例发生... 目的分析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诊断的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表现。结果9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软组织肿块;3例为混合性骨质破坏与软组织肿块,除2例发生在胸椎和1例发生在髋臼的病灶较小外,其余病灶都较大,最大平均直径为10cm。其中6例可见细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低于邻近正常肌肉密度,多以替代和(或)推移邻近结构方式生长。2例软组织肿块中可见散在小点状钙化。1例可见邻近淋巴结转移。结论pPNET的CT表现为非特异性,典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较大软组织肿块,肿瘤以替代邻近结构方式生长,肿瘤钙化与邻近淋巴结转移少见。CT能较好显示病变内部结构,明确病变范围及与邻近结构关系,有助于术前分期、手术方案的确定、有无远处转移和治疗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诊断 肿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破坏性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方法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陆勇 丁晓毅 +1 位作者 杜联军 陈克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比较骨骼破坏性病变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不同活检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经X线和MR发现的89例骨骼破坏性病变,在CT导引下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①穿刺负压抽吸法;②1 8~2 0G半自动活检切割针取样法;③1 1~1 3G骨钻+半自动活检切割... 目的 比较骨骼破坏性病变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不同活检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经X线和MR发现的89例骨骼破坏性病变,在CT导引下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①穿刺负压抽吸法;②1 8~2 0G半自动活检切割针取样法;③1 1~1 3G骨钻+半自动活检切割取样法。对组织样本分别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75例获得完整病理学标本或培养出结核杆菌,穿刺准确率84 .3%(75 / 89) ,假阴性率1 5 .7%(1 4 /89) ,未出现假阳性。骨钻+活检切割法准确率高于其他方法,3种穿刺方法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CT导引穿刺活检对骨骼破坏性病变诊断有很大帮助;②根据病灶类型合理选择穿刺方法可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破坏性病变 CT引导 经皮穿刺活检 穿刺负压抽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淋巴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杜联军 吴达明 +1 位作者 丁晓毅 陈克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活检深部病灶确诊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患者在CT引导下用16~20G活检枪穿刺取材,穿刺部位包括纵隔、肺部、后腹膜、胃肠道、脾、肾、肾上腺及骨骼肌肉深部肿块。病理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活检深部病灶确诊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患者在CT引导下用16~20G活检枪穿刺取材,穿刺部位包括纵隔、肺部、后腹膜、胃肠道、脾、肾、肾上腺及骨骼肌肉深部肿块。病理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 CT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恶性淋巴瘤47例,诊断阳性率8l%,假阴性Il例;其中4例重复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穿刺确诊病例中,89.4%(42/47)获得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另5例因组织少,仅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未做出具体分型。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深部病灶穿刺活检术对淋巴瘤诊断有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快速、安全的优点;对恶性淋巴瘤的确诊及组织学分型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活检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影像学检查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晓珠 陈克敏 潘自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74-282,共9页
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胰腺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回顾了螺旋CT和多层面CT、MR成像、ERCP、超声成像和介入放射学技术的进展 ,及其在胰腺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与常见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超声成像 介入放射学 胰腺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的CT漏诊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燕 朱晓雷 +1 位作者 江浩 陈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CT诊断漏诊、误诊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对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的术前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CT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3例急性阑尾炎中,14例(60.9%)CT于术前确定急性阑尾炎诊断,8例(34...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CT诊断漏诊、误诊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对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的术前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CT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3例急性阑尾炎中,14例(60.9%)CT于术前确定急性阑尾炎诊断,8例(34.8%)漏诊,1例(4.3%)误诊。8例漏诊中,5例诊断时对急性阑尾炎CT表现认识不足或完全忽略;2例分别为单纯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CT表现轻微;3例右下腹缺乏脂肪比衬,影像学诊断困难;2例CT扫描范围不足,未完全覆盖病变区域。1例阑尾脓肿因忽略脓腔中粪石征而误诊。结论:熟悉急性阑尾炎的各种CT表现、改善扫描方法并密切结合临床应可帮助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CT 诊断 CT诊断 误诊分析 漏诊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CT表现 单纯性阑尾炎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MRI 被引量:9
15
作者 柴维敏 陈克敏 +6 位作者 许建荣 丁小龙 顾越英 李磊 姚秋英 陈睿 王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02-406,共5页
目的:评估MRI对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各种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24例RA患者的41个膝关节进行多种序列MR成像,分析其MR表现。结果:所有膝关节均发现存在不同程度MR异常改变(100%)。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滑... 目的:评估MRI对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各种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24例RA患者的41个膝关节进行多种序列MR成像,分析其MR表现。结果:所有膝关节均发现存在不同程度MR异常改变(100%)。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滑膜增生与血管翳形成、关节囊积液、关节软骨与骨质受侵破坏、半月板与韧带异常、腘窝囊肿及皮下结节形成等。MR尚能通过血管翳的信号和强化程度判断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结论:MRI能直接显示膝关节RA不同时期的各种病变。根据MRI表现进行分期不仅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还可辅助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RA MRI诊断 MRI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骨样骨瘤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晓毅 徐健强 +4 位作者 陆勇 杜联军 张伟滨 沈才伟 陈克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骨样骨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 1例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骨样骨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术,瘤巢部位分别为:股骨近端7例、髋臼3例、肱骨头1例;操作步骤为:①对整个瘤巢采用1~3mm层...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骨样骨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 1例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骨样骨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术,瘤巢部位分别为:股骨近端7例、髋臼3例、肱骨头1例;操作步骤为:①对整个瘤巢采用1~3mm层厚 距的扫描,选择穿过瘤巢中心的层面和手术路径;②将导引用的克氏针钻入瘤巢内;③沿克氏针将套筒引入至骨皮质;④经套筒沿克氏针,采用环钻将整个瘤巢切除;⑤CT扫描复查确定是否已将整个瘤巢切除。结果 1 0例患者在治疗后2 4~4 8h内原来性状的疼痛消失,患者住院时间7d。在3~1 2个月(平均7.9个月)随访中均无疼痛复发。1 0例有最后典型病理表现而经病理确诊,另1例,其切除病理标本中未发现有典型骨样骨瘤表现,但在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中,疼痛消失。1 1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骨样骨瘤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穿刺切除 骨样骨瘤 手术方法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CT、MR表现及鉴别 被引量:7
17
作者 陆勇 江浩 +3 位作者 张华 丁晓毅 陈克敏 颜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 :通过对骶骨肿瘤CT及MR表现的分析 ,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28例骶骨肿瘤 ,其中脊索瘤10例 ;神经源性肿瘤8例 ;转移瘤4例 ;巨细胞瘤5例 ;淋巴瘤1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 ,22例行MR检查 ,并对其CT、MR表现进行分析。... 目的 :通过对骶骨肿瘤CT及MR表现的分析 ,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认识。材料和方法 :28例骶骨肿瘤 ,其中脊索瘤10例 ;神经源性肿瘤8例 ;转移瘤4例 ;巨细胞瘤5例 ;淋巴瘤1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 ,22例行MR检查 ,并对其CT、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各种骶骨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征象包括 :软组织肿块 ,骶孔扩大变形 ,病灶内钙化及骨嵴形成 ,髓腔浸润 ,病变不同的中心位置及范围。脊索瘤、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的MR信号有一定特点。结论 :CT特别是MR可作为骶骨肿瘤的有效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CT MR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的MR血流灌注成像临床应用进展(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蓓 凌华威 陈克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468-1470,共3页
关键词 MR 血流灌注 临床应用 脑胶质瘤 诊断 成像 神经系统病变 PWI 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学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丁晓毅 江浩 陈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11-316,共6页
骨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骨原发性肿瘤,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并结合一组38例的病例分析,系统地介绍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X线、CT和MRI的表现特点,认为它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大(平均年龄大于30岁)、临床上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 骨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骨原发性肿瘤,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复习,并结合一组38例的病例分析,系统地介绍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X线、CT和MRI的表现特点,认为它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大(平均年龄大于30岁)、临床上以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而全身症状轻或无,病理上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学上以骨皮质破坏的范围小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轻、MR的T_2WI呈中等信号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原发性淋巴瘤 影像学 X线摄影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在鉴别原发性骨肉瘤与瘤周水肿的价值(与病理标本对照) 被引量:8
20
作者 姜前 江浩 +4 位作者 丁晓毅 潘自来 杨践 张伟斌 倪根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在鉴别骨肉瘤与瘤周水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本组收集15例标本完整用于病理取材与MRI动态增强对照研究 ,其中男性10例 ,女性5例 ,年龄11~54岁 ,平均年龄21.1岁。病变部位 :股骨下端7例 ,胫骨上端4例 ,肱骨上端2...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在鉴别骨肉瘤与瘤周水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本组收集15例标本完整用于病理取材与MRI动态增强对照研究 ,其中男性10例 ,女性5例 ,年龄11~54岁 ,平均年龄21.1岁。病变部位 :股骨下端7例 ,胫骨上端4例 ,肱骨上端2例及桡骨下端1例。结果 :本组15例中8例原发性骨肉瘤软组织肿块周围在MRI显示典型水肿信号 ,其表现为边缘不清、缺乏占位效应及信号均匀的羽样外观。水肿在T1WI呈低信号 ,T2WI及STIR呈高信号。MRI动态增强首次强化斜率值2.01 %作为判断肿瘤组织的标准 ,则MR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 %及86.6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水肿 MRI 动态增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