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对医院需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齐放 于毅 沈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4-6,共3页
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对医院的需求,寻求更人性化服务的方式。方法对255例住院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医院设施和管理、对疾病相关内容的了解、对医生护士的要求、对健康教育进行了排序。结论根据排序的结果,寻求... 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对医院的需求,寻求更人性化服务的方式。方法对255例住院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医院设施和管理、对疾病相关内容的了解、对医生护士的要求、对健康教育进行了排序。结论根据排序的结果,寻求最需解决的问题来提高儿科住院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患儿家属 医院需求 儿科 住院患儿家长 服务的方式 问卷调查 医院设施 疾病相关 健康教育 人性化 满意度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初中学生青春期体格与性征形态发育三年追踪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培雄 倪继红 +2 位作者 朱霖 王秀民 张影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性器官与第二性征迅速发育。本文以初中男、女学生为对象,从初一追踪到初三,观察青春期性征形态发育的规律和进展,为建立我国青春期性征发育的形态指标提供数据,为青春期保健及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和方法 ...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性器官与第二性征迅速发育。本文以初中男、女学生为对象,从初一追踪到初三,观察青春期性征形态发育的规律和进展,为建立我国青春期性征发育的形态指标提供数据,为青春期保健及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和方法 一、观察对象 上海市区20所中学初中男学生1410名,女学生1320名,由于搬家、转学等因素造成部分学生失访,第二年男、女生各为1342名与1301名,第三年各为1296名与1225名。年龄组分布:初一:12~13岁,初二:13~14岁,初三14~1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学生 青春期 体格 性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建琴 邵洁 +5 位作者 钟文伟 罗海燕 李云珠 俞善昌 史桂英 石学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喘可治注射液对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对Th1/Th2平衡的调节。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68名5~14岁哮喘或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喘可治或银杏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每日症状评分,早... 目的研究喘可治注射液对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对Th1/Th2平衡的调节。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68名5~14岁哮喘或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喘可治或银杏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每日症状评分,早、晚最大呼气峰流速测定(PEF),肺功能检查(FEV1)。实验室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率。结果治疗后症状评分治疗组中位数为6.0(P25~P75为4.9~21.5),对照组为10.0(P25~P75为6.19~2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EF变异率治疗组为4.3%±5.1%,对照组为5.9%±6.7%,两组变异率趋势曲线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FEV1增加值(△FEV1)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治疗后治疗组CD4+淋巴细胞内表达IFN-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结论喘可治治疗有助于改善哮喘患儿临床症状,降低PEF变异率,改善肺功能,并且对Th1/Th2细胞的平衡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促进Th1细胞的优势表达,有利于哮喘症状的改善和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喘可治注射液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用骨龄评价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熊丰 谢吉 +1 位作者 陈凤生 王德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3-274,共2页
为探讨国内常用的骨龄评价方法G-P图谱、中国人骨成熟评价标准-CHN记分法(CHN法)及儿童青少年骨龄评分法(叶氏评分法)的特点及应用选择,用上述三种骨龄评价方法,对一组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骨龄片进行了评价。结果提示:①G-P图谱评价... 为探讨国内常用的骨龄评价方法G-P图谱、中国人骨成熟评价标准-CHN记分法(CHN法)及儿童青少年骨龄评分法(叶氏评分法)的特点及应用选择,用上述三种骨龄评价方法,对一组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骨龄片进行了评价。结果提示:①G-P图谱评价的骨龄明显小于CHN法和叶氏评分法,P<0.05。而CHN法与叶氏骨龄评分法评价的骨龄值接近。②用叶氏评分法评价GHD患者治疗前后的骨龄变化显示该评分法中的R、C评分系统评价的骨龄值不平行。结论:G-P图谱简便,可用于大致估计骨龄范围;叶氏评分法精确,宜用于精确骨龄监测及科研;CHN法准确,相对省时,适用临床常规骨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龄 生长激素缺乏症 G-P图谱 CHN法 叶氏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牛奶过敏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2
5
作者 邵洁 李云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9-380,384,共3页
关键词 婴幼儿 牛奶过敏 论断治疗 临床表现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与儿童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钟雪梅 许春娣 +3 位作者 奚容平 陈舜年 许玲娣 范丽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与儿童十二指肠溃疡(DU)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杂交的方法,对上海地区汉族健康儿童80例、DU患儿58例...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等位基因与儿童十二指肠溃疡(DU)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遗传关联性。方法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杂交的方法,对上海地区汉族健康儿童80例、DU患儿58例的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并同时检测DU患儿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在DU患儿中,HLA-DQB1×0503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分别为:6.02%、0.63%,P<0.05,RR=9),而在H.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DU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LA-DQB1×05031与DU呈正相关,DU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儿童之间存在着遗传学的差异;虽然H.pylori感染是DU的重要致病因素,但HLA-DQB1×05031并不是通过H.pylori感染而影响DU的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人类白细胞抗原一DQBl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肝炎综合征中巨细胞病毒与弓形虫感染率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云珠 陈舜年 +4 位作者 金武官 俞善昌 丁健青 杨惠珍 夏爱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对363例临床拟诊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染色、核酸杂交、PCR技术、病毒分离五种方法检出CMV感染帛为46.1~69.2%,70例非IHS患儿CMV检出率5.0~13.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109例同时应用间接血... 对363例临床拟诊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染色、核酸杂交、PCR技术、病毒分离五种方法检出CMV感染帛为46.1~69.2%,70例非IHS患儿CMV检出率5.0~13.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其中109例同时应用间接血凝、免疫荧光、核酸杂交、PCR技术四种方法检出弓形虫(TOX)感染率6.7~22.1%,正常儿50例检出率为0,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表明CMV与TOX是IHS重要病原。本组CMV和TOX双重感染13例,其临床症状较重,肝功能损害明显,血清丙氧酸氯基转移酶(ALT)增高者达92%,明显高于整组病例的60%;8/13例于生后2周发病,4/13例为小于胎龄儿,提示双重感染多由先天感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 弓形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例乳房早发育临床及血清LHRH激发试验的反应 被引量:5
8
作者 倪继红 陈凤生 +1 位作者 董玉娟 王德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03-305,共3页
本文总结47例幼女乳房早发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了LHRH激发试验前后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测定。根据临床资料诊断A组(28例)为单纯乳房早发育,B组(10例)为部分性腺早熟,C组(9例)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LHRH激... 本文总结47例幼女乳房早发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了LHRH激发试验前后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测定。根据临床资料诊断A组(28例)为单纯乳房早发育,B组(10例)为部分性腺早熟,C组(9例)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LHRH激发试验显示,激发后LH峰值C组与A、B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01,P<0.05),LH/FSH峰值比值C组>B组>A组,提示血清LHRH激发试验对鉴别女性乳房早发育病因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早发育 促黄体激素 释放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郊区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建元 薛英 许春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0-161,共2页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否影响,对上海郊区一所公立小学的576名儿童,作幽门螺杆菌(Hp)的血清流行病学检测,同时测量学生的血色素、身高、体重和腹壁皮下脂肪,并作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提示郊区儿童Hp平均感染率为49.83%...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否影响,对上海郊区一所公立小学的576名儿童,作幽门螺杆菌(Hp)的血清流行病学检测,同时测量学生的血色素、身高、体重和腹壁皮下脂肪,并作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提示郊区儿童Hp平均感染率为49.8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Hp感染率逐年递增,与家庭的生活条件和习惯密切相关;对Hp阳性儿童与Hp阴性健康儿童作上述4项指标的对比研究。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但Hp感染是一慢性感染,长期滞留体内是否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或营养,还需作进一步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儿童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建敏 陈芝琴 +3 位作者 汪建秀 王锡琪 朱鸣风 许春娣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6-137,共2页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与高胃泌素血症的关系。以及根治治疗对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我们对2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24例慢性胃炎患儿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及HP检测,并对15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应用三联疗法。...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与高胃泌素血症的关系。以及根治治疗对血清胃泌素的影响,我们对2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24例慢性胃炎患儿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及HP检测,并对15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应用三联疗法。停药1月后再检测HP与血清胃泌素。结果显示: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胃炎患儿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HP阴性的患儿(t值分别为2.976,3.487,P均<0.01);也高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2.686、2.632,P均<0.05)。HP根治后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胃泌素水平在HP相关性上消化道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儿童 胃泌素 胃炎 十二指肠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小症睡眠各时相生长激素水平观察:附17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建琴 王德芬 +2 位作者 王耀莉 黄绍光 邵胜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03-304,共2页
本文通过对17名矮小症患儿和7名对照组小儿在脑电图监测下,测定夜睡眠中各睡眠时相生长激素(GH)分泌水平,并和药物激发试验结果比较,以简述夜睡眠中GH水平对矮小症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矮小症(患者组)17名中男11名... 本文通过对17名矮小症患儿和7名对照组小儿在脑电图监测下,测定夜睡眠中各睡眠时相生长激素(GH)分泌水平,并和药物激发试验结果比较,以简述夜睡眠中GH水平对矮小症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矮小症(患者组)17名中男11名,女8名;平均年龄11.4±3.6岁;体态匀称无畸形,智能正常,身高低于同年龄、性别健康儿童均数两个标准差,且身高增长每年<5cm,骨龄延迟≥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小症 睡眠 相对生长激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缺乏症远期随访:附30例报告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文鑫 顾盘仙 +1 位作者 陈风生 王德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4-295,共2页
随访了30例生长激素缺乏症大于18周岁患者,均于发现后未经积极治疗,平均身高低于18周岁同性别—4SD左右,所有患者均伴青春发育落后,无1例达成熟,骨龄也明显延迟,将影响今后生活质量。作者认为,此类病人应尽早作出诊断并积极治疗,在用生... 随访了30例生长激素缺乏症大于18周岁患者,均于发现后未经积极治疗,平均身高低于18周岁同性别—4SD左右,所有患者均伴青春发育落后,无1例达成熟,骨龄也明显延迟,将影响今后生活质量。作者认为,此类病人应尽早作出诊断并积极治疗,在用生长激素同时应考虑合理应用性激素,以改善青春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缺乏症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肥胖儿童脂蛋白(a)及血脂、载脂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况少青 金烨 +1 位作者 邱定众 陆国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91-292,共2页
本文测定86例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脂蛋白(a)[LP(a)]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载脂蛋白(APO)AI、APOB浓度,并对不同性别、不同肥胖程度患儿的LP(a)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分析LP(a)与其它血脂指标的... 本文测定86例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脂蛋白(a)[LP(a)]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载脂蛋白(APO)AI、APOB浓度,并对不同性别、不同肥胖程度患儿的LP(a)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分析LP(a)与其它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对照组为40例正常儿童。结果表明:肥胖儿童LP(a)呈偏态分布,与正常儿童LP(a)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LP(a)与性别、肥胖程度、血浆TG、TC、HDL-ch,APOAl、APOB之间均无相关性。本文还同时显示肥胖儿童血清TG、TC、APOB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HDL-ch,APOAI浓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病 脂蛋白(a) 血脂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洁 赵建琴 +1 位作者 李云珠 俞善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41-642,共2页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吸入 糖皮质激素 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闵琛 许春娣 陈舜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15-817,共3页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以上腹部为中心的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不适、早饱、腹胀、返酸、嗳气、厌食、烧灼感、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是小儿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可以因器质性消化道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功能性的,...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以上腹部为中心的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不适、早饱、腹胀、返酸、嗳气、厌食、烧灼感、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是小儿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可以因器质性消化道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儿童和青少年多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胃肠运动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激励理论防止高学历护理人员流失 被引量:36
16
作者 张齐放 袁晓辉 姜瑛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3期53-54,共2页
对高学历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高学历人员适时应用目标激励、精神激励、民主激励、岗位激励和物质激励,使其看到护理发展前景,自愿地为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关键词 激励理论 高学历护士 流失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讲座) 被引量:4
17
作者 况少青 金烨 王德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06-407,412,共3页
儿童高血压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在美国,其发病率为1%左右。国内各家报道不一,约0.5~6.8%。由于儿童高血压症状不典型,常延误治疗,5%患儿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近年来,随着新的降压药不断问世,儿童高血压多能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危... 儿童高血压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在美国,其发病率为1%左右。国内各家报道不一,约0.5~6.8%。由于儿童高血压症状不典型,常延误治疗,5%患儿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近年来,随着新的降压药不断问世,儿童高血压多能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危象发生率显著降低。现对儿童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进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疗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与脂蛋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定众 况少青 +1 位作者 金烨 陆国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06-308,共3页
为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代谢规律,测定了127例患儿和120例健康儿童的血脂及脂蛋白含量。结果表明:肥胖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含量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与健康组相似;肥胖... 为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代谢规律,测定了127例患儿和120例健康儿童的血脂及脂蛋白含量。结果表明:肥胖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含量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与健康组相似;肥胖程度与高TG血症水平显著相关,与T-ch、HDL-ch含量无统计学差异;肥胖组高TG血症检出率23.6%,高T-ch血症检出率12.6%;健康组分别为3.7%和1.8%。提示单纯性肥胖儿童容易合并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病 血脂 脂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胆红素中毒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19
作者 俞善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5,共3页
胆红素中毒性脑病(Bilirubin intoxication encephalopathy)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在脑细胞的沉积所引起的一种病变,过去称之核黄疸(Kernicterus)。本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和健康.死亡率很高,约50~75%患儿... 胆红素中毒性脑病(Bilirubin intoxication encephalopathy)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在脑细胞的沉积所引起的一种病变,过去称之核黄疸(Kernicterus)。本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和健康.死亡率很高,约50~75%患儿死于急性期,幸存者约75~90%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人类听力障碍、视觉异常、智能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中毒 脑病 发病机制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开宇 许春娣 陈舜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163,共2页
应用电子胃镜进行胃窦粘膜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培养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另做血清Hp-IgG抗体测定,调查5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儿童的Hp感染情况及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并与同期胃镜检查的80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NRG)作对照。结果显示56... 应用电子胃镜进行胃窦粘膜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培养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另做血清Hp-IgG抗体测定,调查5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儿童的Hp感染情况及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并与同期胃镜检查的80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NRG)作对照。结果显示56例BRG中Hp阳性率为28.57%,80例NRG中Hp阳性率为52.50%,提示BRG组Hp感染明显低于NRG组(P<0.01)。BRG组织学特点:炎症反应轻微,固有腺体萎缩多见。提示BRG的致病原因与胆汁酸等化学刺激因子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组织学 儿童 B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