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梁军兵 孙景勇 倪语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 ,以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9种抗菌药物对 79株肺炎球链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79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总耐药率为 4 4 .3% ,其中高水平耐药率为 17.7% ,低水平耐...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 ,以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 9种抗菌药物对 79株肺炎球链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79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总耐药率为 4 4 .3% ,其中高水平耐药率为 17.7% ,低水平耐药率为 2 6 .6 %。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氯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12 .6 %、7.6 %、8.9%、3.8% ,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唑有较高的耐药率 ,分别为 72 .2 %、83.5 %、83.6 % ,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肺炎链球菌对除万古霉素以外抗菌药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同时存在交叉耐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微量肉汤稀释试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监护病房非发酵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瞿洪平 闵东 +1 位作者 汤耀卿 倪语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菌357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0年版判断...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菌357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0年版判断标准。结果: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0.4%(357/50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90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7.5%,居首位;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4株(14.6%)、鲍曼不动杆菌45株(8.9%)及木糖氧化产碱杆菌20株(3.9%)和脑膜脓毒黄杆菌12株(2.4%)等。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0.5%,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仅为17.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敏感,敏感率均为87.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5.6%;脑膜脓毒黄杆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敏感(100%),对亚胺培南都不敏感。结论:非发酵菌已成为ICU中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非发酵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50
3
作者 孙景勇 倪语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 :分析我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主要基因型。 方法 :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 ,用Etest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 ,分别用TEM、SHV和CTX M通用引... 目的 :分析我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主要基因型。 方法 :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 ,用Etest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 ,分别用TEM、SHV和CTX M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大部分产ESBLs菌株体外对头孢噻肟耐药而对头孢他啶敏感 ,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和CTX M的阳性率分别为 6 8%、39%和 83% ,序列分析证实TEM扩增产物均属于TEM 1基因 ,CTX M扩增产物均属于CTX M 3基因 ,而SHV扩增产物则分别属于SHV 12、SHV 11或SHV 1基因。结论 :CTX M 3和SHV 12是我院产ESBLs菌株的主要基因型 ;尚未发现TEM起源ESB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菌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薛峰 蒋晓飞 倪语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了解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试验初筛和确证ESBLs表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及PCR产物测序验证PER-1型ESBLs。结果:ESBLs的总检出率27.3%(179/656),PER-1型占ES... 目的:了解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试验初筛和确证ESBLs表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及PCR产物测序验证PER-1型ESBLs。结果:ESBLs的总检出率27.3%(179/656),PER-1型占ESBLs的8.9%(16/179),产酶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应加强对PER-1型ESBLs的检测,以有效控制由产生该型ESBLs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导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整合子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立中 蒋燕群 +4 位作者 蒋晓飞 彭涛 朱月秋 洪秀华 倪语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 :分析 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改良的三相水解试验分析该菌株所产的 β内酰胺酶 ,并进行初步分类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该菌的耐药基因 ,用PCR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初筛整合子并分型 ,用... 目的 :分析 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改良的三相水解试验分析该菌株所产的 β内酰胺酶 ,并进行初步分类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该菌的耐药基因 ,用PCR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初筛整合子并分型 ,用长片段PCR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并测序 ,以确认 β内酰胺酶基因种类及其转移特性。 结果 :发现铜绿假单胞菌RJ2 1 3携带一个整合子介导的blaVIM 2基因。结论 :在上海和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发现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整合子介导VIM 2型金属 β内酰胺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 金属Β内酰胺酶 整合子 VI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