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第68届年会(脊柱外科部分)介绍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力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脊柱损伤 腰椎退变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在骨科预防性应用的进展
2
作者 崔一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林可霉素 临床应用 抗菌谱 碳青霉烯类 绿脓杆菌 预防性用药 骨科手术 术后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股骨上段几何形态的测量和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家红 董海 +2 位作者 周之德 姜其为 王秋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82-85,共4页
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机械稳定性是由骨和假体间产生的摩擦力决定的。植入物和骨之间的精确匹配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最近我们收集了男女总计80根股骨,对股骨上段的几何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完善假体设计有所帮助。
关键词 股骨 形态测量 几何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修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菁 陈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0,共2页
为探讨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防治 ,对9例肱骨外髁骨不连或畸形骨愈合的患儿作延迟性手术修复。9例均于术后6周~8周内形成骨愈合 ,并于术后6个月恢复肘关节绝大部分的运动幅度。结果表明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少见而难治 ,重视... 为探讨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防治 ,对9例肱骨外髁骨不连或畸形骨愈合的患儿作延迟性手术修复。9例均于术后6周~8周内形成骨愈合 ,并于术后6个月恢复肘关节绝大部分的运动幅度。结果表明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少见而难治 ,重视早期处理能避免其发生 ,延迟性手术修复能有效地挽救肘关节的功能和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肱骨外髁骨折 儿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莎氏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远期疗效评估:附72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陆美玲 汪启筹 +1 位作者 陈瑾瑛 杨根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6-197,共2页
我院从1964年1月~1991年10月采用改良莎氏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共447例,573个髋关节,其中72例106个髋关节术后随访3~26年,平均9年4月。根据1993年全国小儿髋关节会议提出的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优61髋(57.6%),良30髋(28.3%),可7髋(6.6%)... 我院从1964年1月~1991年10月采用改良莎氏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共447例,573个髋关节,其中72例106个髋关节术后随访3~26年,平均9年4月。根据1993年全国小儿髋关节会议提出的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优61髋(57.6%),良30髋(28.3%),可7髋(6.6%),差8髋(7.5%),术后优良率85.9%。证明莎氏改良术是治疗大年龄先天性髋脱位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手术年龄适宜3~7岁,术后疗效与性别无关,患肢与健肢术后股骨颈干角对照比较,颈干角稍有变化,但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脱位 莎氏术 复位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综合康复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杜青 栾静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与综合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71例2—14岁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内固定后,适时进行患肢综合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肘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的最... 目的:研究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与综合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71例2—14岁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内固定后,适时进行患肢综合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肘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的最大角度,确定肘关节功能的受损情况。结果:康复治疗前平均肘关节受损为28.36%,治疗后为8.55%,患儿肘关节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结论: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后应尽早采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使患儿的肘关节功能,尽早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外髁 骨骺骨折 康复疗效 肘关节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月板组织工程化修复实验研究及其生物力学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崔一民 蒋雷生 +2 位作者 戴力扬 商庆新 曹谊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在具完全免疫功能的哺乳动物体内修复半月板缺损并讨论其生物力学问题。方法  1 5只 45天龄的长枫杂交仔猪为实验动物 ,以改良的Klagsbrun酶消化法从左膝半月板获得的自体纤维软骨细胞在体外扩增至一定数量 ,在...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在具完全免疫功能的哺乳动物体内修复半月板缺损并讨论其生物力学问题。方法  1 5只 45天龄的长枫杂交仔猪为实验动物 ,以改良的Klagsbrun酶消化法从左膝半月板获得的自体纤维软骨细胞在体外扩增至一定数量 ,在右膝内侧副韧带前方的内侧半月板造成长 1cm的全层缺损 ,分别将PGA 纤维软骨细胞 pluronic复合物、纤维软骨细胞 pluronic复合物和单纯PGA植入缺损 ,以正常半月板和旷置缺损作为对照 ,分别于第 9周、1 6周、2 5周和 3 6周取材。标本采用大体观察、组织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作为评估指标。结果 PGA 细胞 pluronic复合物在大体形态、组织学结构和压弹性模量 (3 6周为正常组的 69.5 % )方面均显示形成了最佳的修复组织 ,并使对应股骨髁软骨的GAG含量 (3 6周为正常组的 5 8.3 % )保持相对稳定。结论 自体组织工程化纤维软骨在适宜的力学条件下能够修复乃至再造半月板 ,并且可以防止膝关节的创伤性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Steell三联截骨手术后的综合康复 被引量:1
8
作者 杜青 沈品泉 +2 位作者 傅珊 栾静芬 陈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研究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儿童,行Steell三联截骨手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与综合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例平均年龄为7.4±1.5岁的DDH的患儿,行Steell三联截骨手术治疗,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助力训练、CPM训... 研究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儿童,行Steell三联截骨手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与综合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例平均年龄为7.4±1.5岁的DDH的患儿,行Steell三联截骨手术治疗,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助力训练、CPM训练及物理治疗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侧髋关节各个方向活动的最大角度。结果康复治疗前平均髋关节功能受损为55.2%,治疗后为10%。结论:Steell三联截骨术是治疗大龄DDH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早期、合理的综和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效果、恢复髋关节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但不同的患儿应根据临床体征等条件合理制定康复计划,防止髋关节再脱位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Steell三联截骨手术 综合康复 髋关节功能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鞭样损伤的生物力学 被引量:16
9
作者 戴力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8-252,共5页
关键词 挥鞭样损伤 颈椎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机理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戴力扬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研究采用脊柱活动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脊柱在直立位、前屈位和后伸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上,椎弓根以及椎体后上方与椎弓根相邻部分为应力集中区域。这一结果提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损伤机理与脊柱的应力集中有关。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爆裂性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骨骺板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菁 吴守义 +1 位作者 杨根兴 沈金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372-374,共3页
选用6~8周龄新西兰兔27只,在其右股骨下端安装外固定架和压力传感器,向股骨下端骨骺板近端施加机械性压力,定期观测压力值变化,左股骨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当骨骺板表面的压力达40N 时,骨的纵向生长活动即停止。而以40N 值压力持续作用... 选用6~8周龄新西兰兔27只,在其右股骨下端安装外固定架和压力传感器,向股骨下端骨骺板近端施加机械性压力,定期观测压力值变化,左股骨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当骨骺板表面的压力达40N 时,骨的纵向生长活动即停止。而以40N 值压力持续作用骨骺板20d 后撤压,骨骺板仍然有恢复生长的能力,X 片未见骨骺封闭,光镜下观察亦未见骺板与干骺端之间有骨桥形成。因此运用压力来控制骨生长值得探索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骨骺 股骨生长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的生物力学 被引量:7
12
作者 戴力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3-128,F003,共7页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技术 生物力学 载荷分享原则 支撑原则 中和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 被引量:11
13
作者 戴力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0-281,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生物力学 Denis分类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后十字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雷生 茆振华 +1 位作者 沈侠 姜其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408-409,共2页
对8例孤立性后十字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作了切开复位钢丝或螺丝钉内固定,其中3例为新鲜损伤、5例为陈旧性损伤。所有骨折都得到愈合。根据病人的主观意见、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客观临床体征对疗效作评定。新鲜损伤中疗效全部为优;陈旧... 对8例孤立性后十字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作了切开复位钢丝或螺丝钉内固定,其中3例为新鲜损伤、5例为陈旧性损伤。所有骨折都得到愈合。根据病人的主观意见、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客观临床体征对疗效作评定。新鲜损伤中疗效全部为优;陈旧性损伤中1例为优,其它4例为中或良。因此认为孤立性后十字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新鲜期手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十字韧带 胫骨附着部撕脱 骨折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长骨骨化性纤维瘤5例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骅 董海 +1 位作者 张宗德 周之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06-308,共3页
关键词 成人 骨肿瘤 骨化性纤维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手术治疗及随访5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林 蔡奇勋 吴守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33-333,共1页
儿童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临床较为少见,多发生于8~10岁儿童,及时手术切开复位与疗效有关。我院1983年1月~1993年8月收治共9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现将随访5例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年龄:4岁~10岁,平均年龄8岁。男3例,... 儿童胫骨髁间隆突撕脱骨折临床较为少见,多发生于8~10岁儿童,及时手术切开复位与疗效有关。我院1983年1月~1993年8月收治共9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现将随访5例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年龄:4岁~10岁,平均年龄8岁。男3例,女2例。发病部位:左侧3例,右侧2例。根据Meyers的方法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与腰椎退变性滑脱 被引量:12
17
作者 戴力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腰椎退变性滑脱的病因学意义。方法 :对 5 3名L4~ 5退变性滑脱患者及 5 3名正常对照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测量L4~ 5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及不对称性。并根据T2加权像椎间盘信号强度判定椎间盘... 目的 :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腰椎退变性滑脱的病因学意义。方法 :对 5 3名L4~ 5退变性滑脱患者及 5 3名正常对照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测量L4~ 5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及不对称性。并根据T2加权像椎间盘信号强度判定椎间盘退变程度 ,根据腰椎X线片记录腰椎滑脱程度。结果 :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方向与正常者相比更偏向矢状位 (P <0 0 5 ) ,不对称程度也更为明显 (P <0 0 5 )。在退变性滑脱患者中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程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滑脱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鞭样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戴力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78-381,共4页
关键词 挥鞭样损伤 诊断 治疗 软组织损伤 临床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及脊髓损伤的生物力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新锋 戴力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脊髓及脊髓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损伤机制 ,理解损伤的临床病理结果 ,进一步指导预防、治疗。作者重点对脊髓 (包括灰白质、脑脊液、齿状韧带、软膜、硬脊膜 )的力学特性及脊髓损伤力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包括撞击损伤模型... 脊髓及脊髓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损伤机制 ,理解损伤的临床病理结果 ,进一步指导预防、治疗。作者重点对脊髓 (包括灰白质、脑脊液、齿状韧带、软膜、硬脊膜 )的力学特性及脊髓损伤力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包括撞击损伤模型、压迫损伤模型 )和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综述 ,并对近年脊髓损伤在细胞水平的生物力学研究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脊髓损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肌挛缩症病因探讨:附86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瑾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31-333,共3页
我科于1977~1989年共收治臀肌挛缩症86例,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4~6岁最高,反复肌注为发病诱因。病理变化以横纹肌纤维变性、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脂肪、血管、筋膜增生为主要变化。本病治疗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最后提出... 我科于1977~1989年共收治臀肌挛缩症86例,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4~6岁最高,反复肌注为发病诱因。病理变化以横纹肌纤维变性、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脂肪、血管、筋膜增生为主要变化。本病治疗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最后提出对肌注药物的质量、容量、频度及操作均应严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症 病因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