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窥镜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45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文川 江峰 +3 位作者 马杰 吴伟烈 徐顺清 刘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20-221,共2页
目的 评估神经内窥镜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SCSH)的疗效及优点。 方法 通过单一钻孔用内窥镜显微剪分离血肿腔内隔膜并冲洗引流血肿液 ,治疗 4 5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有效 ,原有意识状况、定位体征改... 目的 评估神经内窥镜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SCSH)的疗效及优点。 方法 通过单一钻孔用内窥镜显微剪分离血肿腔内隔膜并冲洗引流血肿液 ,治疗 4 5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有效 ,原有意识状况、定位体征改善 ,无血肿复发、感染、脑水肿、颅内出血、积气及新的神经功能缺失。 结论 神经内窥镜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便捷的微侵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神经内窥镜 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侵袭术 SCSH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小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建华 李长德 +1 位作者 马杰 王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9-571,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经诱导的胚胎干细胞(ES)移植在小鼠脊髓损伤和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存活和迁移。方法:利用小鼠脊髓损伤(SCI)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模型(HIE),将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ES细胞的衍生细胞后,注射到脊髓损伤和缺氧缺血性脑... 目的:观察经诱导的胚胎干细胞(ES)移植在小鼠脊髓损伤和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存活和迁移。方法:利用小鼠脊髓损伤(SCI)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模型(HIE),将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ES细胞的衍生细胞后,注射到脊髓损伤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小鼠体内。移植后观察12周,应用酶学的方法检测Lac-Z标记的经诱导的ES细胞在脊髓和脑内的存活和迁移情况。结果:ES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区能存活,并进行长距离的迁移,并与周围组织整合。结论:经诱导的胚胎干细胞能在宿主损伤脑和脊髓中存活、迁移,且脑内迁移较脊髓内迁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胚胎干细胞 移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颅内转移的CT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煜 杨贞勇 +2 位作者 朱杰明 金惠民 沈玉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CT特点。方法收集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病例9例,其原发灶和(或)转移灶均经组织学证实。结果9例中有7例硬膜外转移,占78.0%,软脑膜转移5例,占55.5%。脑实质转移3例,占33.3%。眼眶... 目的分析儿童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CT特点。方法收集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病例9例,其原发灶和(或)转移灶均经组织学证实。结果9例中有7例硬膜外转移,占78.0%,软脑膜转移5例,占55.5%。脑实质转移3例,占33.3%。眼眶转移3例,占33.3%。结论儿童颅外神经母细胞瘤颅脑转移主要由硬脑膜转移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CT 颅内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UFILL DCS Orbit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小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3
4
作者 华续明 万亮 +2 位作者 江峰 刘鸣 马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32-534,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小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栓塞治疗 DCS 弹簧圈 水解 第二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网膜解剖分型和延长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吴伟烈 徐顺清 +3 位作者 刘鸣 华续明 仲骏 江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55-456,共2页
大网膜移植至机体其他部位可建立供血联系,并具复杂生化反应。报道254例带蒂大网膜移植手术,年龄12~58岁。对大网膜血管的解剖分型以及相适应的裁剪延长方法作总结分析。
关键词 大网膜 解剖分型 裁剪延长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脑利钠肽和ADH变化在急性颅脑外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文川 吴伟烈 +3 位作者 徐顺清 刘鸣 华续明 江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38-40,55,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脑利钠肽和ADH变化在急性颅脑外伤中的意义。方法对1996年1月~1997年8月收治的72例急性颅脑外伤(ACI)患者血中脑利钠肽(BNP)、抗利尿激素(ADH)含量进行监测,并对GCS≤8分病例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刺激试验。结... 目的探讨血脑利钠肽和ADH变化在急性颅脑外伤中的意义。方法对1996年1月~1997年8月收治的72例急性颅脑外伤(ACI)患者血中脑利钠肽(BNP)、抗利尿激素(ADH)含量进行监测,并对GCS≤8分病例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刺激试验。结果ACI患者血BNP浓度明显降低,血ADH浓度明显增高,其改变程度与脑外伤程度、脑实质细胞损害程度及脑伤预后密切相关。结论ACI导致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引起ADH分泌增加,促使机体特别是脑组织的水钠潴留是影响脑伤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颅脑外伤 脑利钠肽 抗利尿激素 TR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49例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孙莲萍 金惠明 施诚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蛛网膜囊肿发病机制和囊肿 腹腔分流术 (微创治疗 )的有效性。方法  49例蛛网膜囊肿患儿术前CT脑池造影 ,自行设计定位方法 ,术中测压、囊液生化检查 ,术后定期CT随访囊肿缩小情况。结果 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 ,微创手术... 目的 探讨小儿蛛网膜囊肿发病机制和囊肿 腹腔分流术 (微创治疗 )的有效性。方法  49例蛛网膜囊肿患儿术前CT脑池造影 ,自行设计定位方法 ,术中测压、囊液生化检查 ,术后定期CT随访囊肿缩小情况。结果 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 ,微创手术方法并发症少 ,囊肿消失率 85 7% ,总消失和缩小率 10 0 %。结论 微创手术方法对儿童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方法 治疗 小儿 颅内蛛网膜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鸣 吴伟烈 +3 位作者 徐顺清 华续明 万亮 江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413-415,共3页
对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84例的临床观察,发现均伴原发性意识障碍,CT 表现以弥漫性脑肿胀、灰白质交界部位多发性小出血灶、脑干小脑挫裂伤和脑干环池周围积血为常见。死亡率为51.2%,重残率为20.2%,提示... 对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84例的临床观察,发现均伴原发性意识障碍,CT 表现以弥漫性脑肿胀、灰白质交界部位多发性小出血灶、脑干小脑挫裂伤和脑干环池周围积血为常见。死亡率为51.2%,重残率为20.2%,提示临床过程严重,预后不佳,应积极处理继发性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分析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挫裂伤的CT分型和预后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顺清 吴伟烈 +2 位作者 孟庆刚 刘鸣 朱杰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1984~1990年共收治脑挫裂伤304例,资料完整者151例。按首次CT图像分为局灶性损伤(FI),弥漫性水肿(DS)和弥漫性轴突损伤(DAI)。不同类型脑挫裂伤预后各异,以FI和DS预后较好,DAI死亡率甚高。经过药物治疗,其中25例因迟发性颅内血肿或脑... 1984~1990年共收治脑挫裂伤304例,资料完整者151例。按首次CT图像分为局灶性损伤(FI),弥漫性水肿(DS)和弥漫性轴突损伤(DAI)。不同类型脑挫裂伤预后各异,以FI和DS预后较好,DAI死亡率甚高。经过药物治疗,其中25例因迟发性颅内血肿或脑水肿不能控制而手术治疗。全组死亡率为18.5%。CT图像中线移位>5mm,基底池、鞍上池、脑室消失等征象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CT 预后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网膜移植对治疗脊髓缺血性损害的实验研究──应用磁性刺激MEP监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庆刚 徐顺清 +1 位作者 刘鸣 吴伟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应用预先作了大网膜脊髓移植的实验组狗和未作大网膜移植的对照组狗各7只,分别阻断其脊髓局部血供,观察两组的运动功能改变、组织学改变及磁性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结果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显示预先作大网膜移植对脊... 应用预先作了大网膜脊髓移植的实验组狗和未作大网膜移植的对照组狗各7只,分别阻断其脊髓局部血供,观察两组的运动功能改变、组织学改变及磁性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结果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显示预先作大网膜移植对脊髓的急性缺血性损害有保护作用。作者认为:用磁性刺激技术获取MEP作神经生理学检查,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运动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状况,亦不会对神经组织产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大网膜移植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鸣 吴伟烈 +2 位作者 孟庆刚 徐顺请 聂海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26-329,共4页
通过27例脊髓损伤恢复停止后的患者施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术,分析临床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对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等方面的有效率分别为22.2%、66.7%和74.1%,SSEP恢复率为48... 通过27例脊髓损伤恢复停止后的患者施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术,分析临床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对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等方面的有效率分别为22.2%、66.7%和74.1%,SSEP恢复率为48.%。并对手术适应症、大网膜移植机理,SSEP变化与临床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大网膜 脊髓损伤 诱发电位 疗效 脊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