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杨浦区健康儿童及青少年肺功能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廷熹 齐家仪 +3 位作者 许怀琪 郑德馨 梁华 严大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3-54,共2页
儿童及青少年肺功能正常参考值测定,国内已有报道。由于地区、仪器方法以及儿童、青少年营养状态不同,仍有必要对本地区中、小学生肺功能的正常参考值进行测定。为此,我院于1991~1993年6月,在杨浦区对359例健康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肺功... 儿童及青少年肺功能正常参考值测定,国内已有报道。由于地区、仪器方法以及儿童、青少年营养状态不同,仍有必要对本地区中、小学生肺功能的正常参考值进行测定。为此,我院于1991~1993年6月,在杨浦区对359例健康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肺功能测定,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上海 肺功能测定 体格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海市社区医生现况看我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 被引量:1
2
作者 康金凤 岳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728-1729,共2页
目的 了解目前全科医生培养状况及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及当前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间的差异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教育模式。方法 随机向上海市 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5周岁以下、医学本科毕业的医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从社区卫... 目的 了解目前全科医生培养状况及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及当前医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间的差异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教育模式。方法 随机向上海市 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5周岁以下、医学本科毕业的医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 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知识需求可以反映出当前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全科医生的不适应性。结论 现行的医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 ;减少专业性很强的专科课程 ,增加临床流行病、传染病学及与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学时数 ,以更好地实现卫生部提出的到 2 0 15年我国需要有 10多万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 ,并应尽快扩大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社区医生 现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临床医学 医学本科教育 上海 课程设置 培养状况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上调Smad7表达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源文 李定国 +2 位作者 吴建新 陈颖伟 陆汉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观察低浓度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TGFβ1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HSC原代培养,给予Tet(0.4、0.8、1.6和3.2μmol·L-1)处理,... 目的观察低浓度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TGFβ1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HSC原代培养,给予Tet(0.4、0.8、1.6和3.2μmol·L-1)处理,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或给予TGFβ1(质量浓度5μg·L-1)和(或)Tet(1.6μmol·L-1)干预,分别以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Smad3、Smad7以及αSMAmRNA和(或)蛋白表达。结果Tet(0.4~3.2μmol·L-1)能抑制培养HSC表达αSMA。Tet(1.6μmol·L-1)抑制TGFβ1诱导的HSCαSMA表达,伴有Smad7表达上调及TGFβ1表达下降,但不影响TGFβⅠ、Ⅱ型受体和Smad3表达。结论低浓度Tet抑制培养HSC的活化和TGFβ1促活化作用,该作用与上调Smad7表达并抑制TGFβ1有关而不影响TGFβ受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S SMAD7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颅内病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陈惠金 朱建安 +4 位作者 陈冠仪 孙建华 蒋丽蓉 储淞雯 吴圣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16,共3页
对60例重度窒息儿进行苯巴比妥预防颅内病变及惊厥的对照研究。苯巴比妥组接受负荷量平均 年龄为生后5.6小时,其生后第四天的血清药物浓度为21.9±5.9μg/ml,颅内病变发生率为53.3%;对照组的颅内病变发生率为83.3%,两组之间的差... 对60例重度窒息儿进行苯巴比妥预防颅内病变及惊厥的对照研究。苯巴比妥组接受负荷量平均 年龄为生后5.6小时,其生后第四天的血清药物浓度为21.9±5.9μg/ml,颅内病变发生率为53.3%;对照组的颅内病变发生率为83.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239,P<0.05)。苯巴比妥组在给药以后,无1例发生惊厥,对照组的惊厥持续时间则显著延长(t=3.068,P<0.05)。研究显示苯巴比妥可显著降低窒息后颅内病变发生率,并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窒息后惊厥的发生。建设对重度窒息儿宜在生后早期应用苯巴比妥预防,以降低颅内病变及惊厥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颅内病变 预防 苯巴比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变化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吕宝经 赵美华 +3 位作者 黄国芳 朱向阳 杨瑾文 荣烨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40-42,共3页
测定175例不同年龄的正常人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其总趋势SOD和GSH-PX活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以SOD为明显,而脂质过氧化的代谢产... 测定175例不同年龄的正常人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其总趋势SOD和GSH-PX活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以SOD为明显,而脂质过氧化的代谢产物MDA则随年龄增高,这些变化在各组性别间无差异。表明人体衰老与自身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所触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各系统密切有关。因此,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对延缓衰老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脂质过氧化 自由基 酶学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对履行告知义务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孙苗芳 王雪娟 +1 位作者 付丽娟 刘惠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对履行告知义务的状况,探讨各年龄段护理人员对履行告知问题的认识、告知的内容范畴及告知的方法,强化护理人员对告知制度的认知,降低患者意外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13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对履行告知义务的状况,探讨各年龄段护理人员对履行告知问题的认识、告知的内容范畴及告知的方法,强化护理人员对告知制度的认知,降低患者意外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13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护理人员对履行告知义务重要性有认识但尚不足;(2)从年龄构成上显示,≥30岁的护士认识履行告知义务重要性比年龄<30岁的护理人员有明显差异;(3)护理人员对10项告知内容的调查,其中特殊药物静脉损伤的告知、绝对卧床的告知、坠床预防的告知、安全沐浴的告知、不能擅自离院的告知成为前5位,半数以上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用书面的形式对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告知。结论履行告知义务是护患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意外及不良后果应提前告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减少意外事件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状况 护士 护理人员 意外事件 各年龄段 告知制度 护患纠纷 调查问卷 年龄构成 静脉损伤 特殊药物 绝对卧床 患者家属 护患沟通 护理工作 不良后果 护理纠纷 30岁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与治疗:附75例报告 被引量:13
7
作者 余志庆 周爱卿 +3 位作者 王荣发 高伟 黄美蓉 杨建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4-45,共2页
为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选取1985年1月~1998年1月主动脉缩窄75例,行左、右心导管及升、降主动脉造影,23例行心导管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47例,心功能不全45例,75例均可在胸骨左缘Ⅱ... 为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选取1985年1月~1998年1月主动脉缩窄75例,行左、右心导管及升、降主动脉造影,23例行心导管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47例,心功能不全45例,75例均可在胸骨左缘Ⅱ~Ⅳ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血压:上肢>下肢60例,接近10例,正常5例;股动脉搏动减弱60例,正常15例。结果:23例心导管球囊扩张术中除3例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效果不佳再行外科手术外,均获很好疗效。结果表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其上、下肢血压差异及心导管检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除外科手术外,心导管球囊扩张术对外科手术后再狭窄及单纯隔膜型主动脉缩窄有肯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先天性 心导管术 球囊扩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及川芎嗪对人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郭传勇 李定国 +3 位作者 田字彬 刘树人 王炳芳 陆汉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17-218,共2页
丹参及川芎嗪对人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科(200092)郭传勇,李定国,田字彬,刘树人,王炳芳,陆汉明器官纤维化系由纤维结缔组织弥漫增生所致,参与纤维化形成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 丹参及川芎嗪对人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科(200092)郭传勇,李定国,田字彬,刘树人,王炳芳,陆汉明器官纤维化系由纤维结缔组织弥漫增生所致,参与纤维化形成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DNA 胶原合成 丹参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惠君 王耀平 +1 位作者 顾龙君 姚惠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1-303,共3页
本文报道在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23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Ⅳ期淋巴瘤的过程中,共发生L-ASP相关性严重毒副反应13例(占5.65%)。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急性喉梗阻2例,L-ASP相关性脑病2例,... 本文报道在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23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Ⅳ期淋巴瘤的过程中,共发生L-ASP相关性严重毒副反应13例(占5.65%)。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急性喉梗阻2例,L-ASP相关性脑病2例,脑血管栓塞1例。上述毒副反应均表现为起病急,症状重,病势凶险,其中尤以ANP为甚,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预后极差。本文总结上述毒副反应的临床特征(症状和辅助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和进行有效治疗的方法,疗效与经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肿瘤 左旋门冬酰胺酶 毒副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中毒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及其导致的钙超负荷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亚臣 荣烨之 +4 位作者 赵美华 吕宝经 张懋贞 黄国芳 杨瑾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和方法:通过测定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探讨了阿霉素中毒心肌细胞损伤机制与脂质过氧化及钙离子超负荷的关系。结果:中毒心肌细胞培养基中LDH释放量由250.2增加到853.7μmol/L,SOD活... 目的和方法:通过测定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探讨了阿霉素中毒心肌细胞损伤机制与脂质过氧化及钙离子超负荷的关系。结果:中毒心肌细胞培养基中LDH释放量由250.2增加到853.7μmol/L,SOD活力由257.55(U/mg·pro)下降到185.88(U/mg·pro),丙二醛(MDA)含量由1.409(nmol/mg·pro)增加到1.638(nmol/mg·pro),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由240.18(nmol/L)增加到1460.40(nmol/L);阿霉素中毒早期仅有〔Ca2+〕i升高;中毒4h后出现脂质过氧化、心肌损伤加重及〔Ca2+〕i的进一步升高;结论:心肌细胞内〔Ca2+〕i早期增高是心肌损伤的始动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药物中毒 脂质过氧化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注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嵇岚 王荣发 刘敏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5,共2页
1984年Furusho K首先提出在川崎病患者的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能减少 冠状动脉瘤的发生[1],1988年Katoch提出了IVIG 2g/kg比1g/Kg更有效[2] 。本文分析了58名川崎病患儿在应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单用阿司匹林;IVIG... 1984年Furusho K首先提出在川崎病患者的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能减少 冠状动脉瘤的发生[1],1988年Katoch提出了IVIG 2g/kg比1g/Kg更有效[2] 。本文分析了58名川崎病患儿在应用3种不同治疗方案:单用阿司匹林;IVIG1次输注加阿 司匹林;IVIG分次输注加阿司匹林,其在预防冠状动脉瘤及控制临床炎 症方面的差别。   资料与方法   一、 对象 1994年1月至1998年5月在本院住院诊断为川崎病的患儿58例,均符合 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58例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3组作回 顾分析。A组(21例):IVIG 2g/kg 1次输注>10hr+Aspirin 50mg~100mg/(kg.d);平均年龄 3.13岁±0.49岁;男16例,女5例;入院时平均发热天数8.57天±0.72天。B组(23例): IVIG 2g/kg, 500mg/(kg.d)或400mg/(kg.d)分次输注+Aspirin 50mg~100mg/(kg.d);平均 年龄3 .13岁±0.49岁;男11例,女12例;入院时平均发热天数8.22天±0.51天。C组(14例): 单用Aspirin 50mg~100mg/(kg.d);平均年龄3.19岁±0.61岁;男9例,女5例;入院时平 均发热天数8.86天±0.58天。3组患儿年龄、入院时发热天数无显著差异(P[ WTBZ >0.05)。二、 方法 本组58例患儿中有1例因入院3天后自动出院外,均在 发病的2周~6周内予以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扩张的标准:<5岁,≥3mm(内径);≥5岁, ≥4mm(内径)。IVIG对冠状动脉瘤的预防只有在发病10天内有效[3],本资料对 发 热10天后应用IVIG有冠状动脉扩张病例去除。应用IVIG的A组与B组观察其用药后1天~3天的 热峰,以及用药后发热天数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其预防 被引量:63
12
作者 朱爱华 罗敏洁 张伟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99-399,420,共2页
晚发性Vit K缺乏症是指生后2周~6月(2周~2月居多)婴儿因Vit 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该病以其高颅内出血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引起儿科界的关注。但在其预防对策上,国内迄今未制订出统一的常规。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病病因、临床特征... 晚发性Vit K缺乏症是指生后2周~6月(2周~2月居多)婴儿因Vit 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该病以其高颅内出血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引起儿科界的关注。但在其预防对策上,国内迄今未制订出统一的常规。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病病因、临床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常規预防措施,提出对所有新生儿生后常规补充Vit K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病 晚发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儿童真性性早熟10例报告 被引量:6
13
作者 嵇若旭 黄晓东 +2 位作者 沈永年 叶军 杨培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73-574,共2页
为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_A)治疗儿童性早熟的疗效 ,以GnRH_A每次100μg/kg,每28d应用1次 ,对10例真性性早熟患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儿第二性征明显退缩 ;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儿性激素水平下降 ,BA/CA下降 ,预测成... 为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_A)治疗儿童性早熟的疗效 ,以GnRH_A每次100μg/kg,每28d应用1次 ,对10例真性性早熟患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儿第二性征明显退缩 ;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儿性激素水平下降 ,BA/CA下降 ,预测成年身高[按骨龄预测成年身高 (Bayley_pinneau法 )]由治疗前 (156.4±6.2)cm升至(159.4±7.4)cm(P<0.0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GnRH_A能抑制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的活动 ,使性激素分泌减少 ,从而使真性性早熟患儿第二性征逐渐退缩 ,骨龄生长减慢 ,改善最终身高 ,而且GnRH_A临床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药物治疗 儿童 真性性早熟 第二性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情绪障碍临床分析:附26例报告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建明 汪梅先 +1 位作者 鲍克蓉 许燮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儿童情绪障碍是一类以心因为主导引起的神经机能失调,患儿往往存在易感素质,在不良的环境及负性精神因素作用下发病,临床表现缺乏器质性疾病基础。现将我院1981年1月~1997年1月收治的26例儿童情绪障碍报告如下。
关键词 情绪障碍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 被引量:139
15
作者 路必琼 刘惠凤 +4 位作者 蔡伟文 朱颖 赵艳君 王翠 毛莹珏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是否与血管管径有关。方法 将232例浅静脉置管的老年病人,按置管静脉部位分为A组(主静脉组)和B组(分支静脉组),B组又分为B1组(管径≥3.0 mm)和B2组(管径<3.0mm),对三组病人置管反...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是否与血管管径有关。方法 将232例浅静脉置管的老年病人,按置管静脉部位分为A组(主静脉组)和B组(分支静脉组),B组又分为B1组(管径≥3.0 mm)和B2组(管径<3.0mm),对三组病人置管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27.9%,B组为73.8%,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A组于置管后第4天出现置管反应,B组置管后第2天即开始有置管反应。B组中B1组置管反应发生率52.6%,B2组为100.0%,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B1组置管反应出现于置管后4-5d,B2组置管反应发生于置管后2-4 d。结论 老年病人留置套管针时其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为老年病人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mm的血管,并科学掌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选择 老年病人 输液疗法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乐氏四联症心导管术时缺氧发作机理与治疗:附56例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伟 周爱卿 +1 位作者 王荣发 黄美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8-160,共3页
本文对我院14年来988例法乐氏四联症(TOF)心导管造影术时56例缺氧发作(5.67%)分析发现: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关系;缺氧发作者多为中度及重度右室流出道狭窄和肺动脉发育程度无明显关系;贫血及高血红蛋白血症为诱... 本文对我院14年来988例法乐氏四联症(TOF)心导管造影术时56例缺氧发作(5.67%)分析发现: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关系;缺氧发作者多为中度及重度右室流出道狭窄和肺动脉发育程度无明显关系;贫血及高血红蛋白血症为诱发因素;心导管操作及造影刺激有直接关系;镇静不足和麻醉过浅使患儿长时间哭吵是促发原因之一。作者认为缺氧发作原理与右室流出道痉挛、系统血管阻力下降及呼吸中枢敏感和右室流出道收缩的协同作用有关。故作者强调术前、术时尽量避免以上促发因素,一旦缺氧发作应快速有效处理包括解除右室流出道痉挛、增加血管阻力和纠正贫血及酸中毒等,必要时外科急诊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心导管术 缺氧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营养状态对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徐卫国 罗勇 +1 位作者 姚迪 沈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和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营养状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人体测量和内脏蛋白测定对53例COPD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价与分类。营养正常者16例(30%)、中度营养不良者23例(43.4%)、重度营养不良者14例(2... 目的研究和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营养状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人体测量和内脏蛋白测定对53例COPD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价与分类。营养正常者16例(30%)、中度营养不良者23例(43.4%)、重度营养不良者14例(26.4%),并测定三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结果除IgG、IgA、IgE无明显变化外(P>0.05),三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总数、OT试验等均随着营养状况的恶化而显著异常或下降(P<0.05~P<0.001)。结论提示当COPD患者营养状况恶化时,其细胞免疫功能将受到明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 C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别嘌呤醇致剥脱性皮炎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陆玮 单剑萍 朱汉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724-72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别嘌呤醇时发生剥脱性皮炎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用药(别嘌呤醇)情况。结果: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别嘌呤醇出现剥脱性皮炎并伴肾功能恶化,其中3例死亡。结论:...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别嘌呤醇时发生剥脱性皮炎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用药(别嘌呤醇)情况。结果: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别嘌呤醇出现剥脱性皮炎并伴肾功能恶化,其中3例死亡。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口服别嘌呤醇应慎重,服药时要密切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别嘌呤醇 致剥脱性皮炎 临床分析 口服 回顾性分析 肾功能恶化 处理方法 治疗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肺出血29例报告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亚可 张廷熹 +1 位作者 张忠德 梁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20-321,共2页
急性肺出血症多见于新生儿,但亦能见于其他年龄组小儿。国内报道大多为新生儿肺出血,而其他年龄组病例则不多。我院于1987~1994年共收治肺出血29例,现将其病因进行探讨,并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病例选择:(1)患儿突然出现呼... 急性肺出血症多见于新生儿,但亦能见于其他年龄组小儿。国内报道大多为新生儿肺出血,而其他年龄组病例则不多。我院于1987~1994年共收治肺出血29例,现将其病因进行探讨,并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病例选择:(1)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或/和肺部有细湿罗音增多。口、鼻部溢出血红色液体或/和气管插管见气道内有血性液体者共14例;(2)尸检肉眼见肺出血面积累及2个肺叶以上,镜下见大片出血者15例,其中生前诊断11例,占73.3%。年龄:1~6月8例,~12月6例,~2岁5例,~6岁5例,>6岁5例。出血前诊断:支气管肺炎16例,其中先心合并肺炎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出血 儿童 急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生长抑素对正常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胰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建新 王兴鹏 +2 位作者 徐家裕 袁耀宗 秦兰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 :研究外源性生长抑素 (施他宁 )对正常胰腺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ANP)胰血流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LS -Ⅲ型计算机化组织血流仪测定施他宁影响大鼠胰腺组织血流的变化、牛磺胆酸钠诱发ANP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二十碳烯酸类代... 目的 :研究外源性生长抑素 (施他宁 )对正常胰腺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ANP)胰血流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LS -Ⅲ型计算机化组织血流仪测定施他宁影响大鼠胰腺组织血流的变化、牛磺胆酸钠诱发ANP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二十碳烯酸类代谢物和普通病理及电镜观察。结果 :正常鼠施他宁给药后胰血流量显著低于给药前 ;诱发ANP后 ,胰血流量显著降低 ,但施他宁 +ANP组血流量显著高于ANP组 ;ANP组发病 6h血栓素B2 (TXB2 )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的 4 5倍 ,施他宁 +ANP组各时点TXB2 均显著低于ANP组 ,6h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及各时点TXB2 / 6 -Keto -PGF1α比值则显著高于ANP组 ;病理观察示施他宁 +ANP组腺细胞坏死积分和微血管内微血栓显著少于ANP组。结论 :外源性生长抑素使正常鼠胰血流量下降 ,但施他宁 +ANP组胰血流量显著高于ANP组 ,其机制可能是二十碳烯酸类异常代谢的矫正 ,从而改善胰组织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胰腺炎 微循环 类花生酸类 外源性 胰血流量 胰缺血 急性坏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