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大细胞性间变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初治体会
1
作者 潘慈 王耀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8-270,共3页
大细胞性间变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儿童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的类型,国外曾有此类病例报道。我科自1997年1月起至1998年8月底共收治了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15例,其中2例是大细胞性间变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13.3%。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 大细胞性间变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儿童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的类型,国外曾有此类病例报道。我科自1997年1月起至1998年8月底共收治了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15例,其中2例是大细胞性间变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13.3%。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非霍杰全淋巴瘤 大细胞性间变型 治疗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陈静 顾龙君 +5 位作者 应大明 潘慈 姚慧玉 薛惠良 卞锦国 赵学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寻求新的肿瘤监测指标 ,探索端粒酶活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评判酶活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TRAPElisaPCR方法对照研究10例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起病初及经全反式维甲酸等治疗诱导缓解后的端粒酶活性 ,... 目的寻求新的肿瘤监测指标 ,探索端粒酶活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评判酶活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TRAPElisaPCR方法对照研究10例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起病初及经全反式维甲酸等治疗诱导缓解后的端粒酶活性 ,并比较肿瘤负荷、年龄、治疗措施及缓解时间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同龄者相比 ,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具有明显增高的端粒酶活性 ;经治疗缓解后 ,患者的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并几乎恢复正常 ;1例缓解后端粒酶活性仍较明显升高者 ,疾病很快复发 ;单纯维甲酸治疗与维甲酸结合化疗者达到缓解时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不同年龄、不同时间达到诱导缓解者端粒酶活性也无明显差异。结论端粒酶活性是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普遍标记 ,酶活性强度与肿瘤负荷明显相关 ,端粒酶活性有可能成为监测残留肿瘤细胞、评价治疗效果、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端粒酶活性 染色体 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肝功能异常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世光 汤静燕 潘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6-45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检查 小儿 HDMT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