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i指数估测正常及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右心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张玉奇 陈树宝 +4 位作者 孙锟 陈笋 沈蓉 张志芳 武育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69-1671,共3页
目的 观察年龄、性别、心率和前、后负荷等因素对儿童右心室多普勒超声Tei指数的影响 ,建立右心室Tei指数的正常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估测 14 9名正常儿童 ,6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和 3 4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右心室Tei指数... 目的 观察年龄、性别、心率和前、后负荷等因素对儿童右心室多普勒超声Tei指数的影响 ,建立右心室Tei指数的正常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估测 14 9名正常儿童 ,6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和 3 4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右心室Tei指数。结果 右心室Tei指数与年龄、性别、心率、前负荷与后负荷间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75 4,0 .865 2 ,0 .10 0 2 ,0 .410 4,0 .83 79,均 >0 .0 5 ) ,右心室Tei指数正常值为 0 .2 6± 0 .0 83 8。结论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不受年龄、性别、心率及负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用来估测先心病儿童的右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I指数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心功能 儿童 右心室功能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21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美蓉 高伟 +3 位作者 李奋 李筠 杨健萍 余志庆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3-454,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为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或)MRI确诊1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10例。结果21例中,心房内肿瘤3例,其中左房粘液瘤2例,右房粘液瘤1例;... 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为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或)MRI确诊1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10例。结果21例中,心房内肿瘤3例,其中左房粘液瘤2例,右房粘液瘤1例;心室肿瘤15例,其中单纯右心室肿瘤7例,单纯左心室肿瘤5例,左、右心室多发性肿瘤1例;心包肿瘤3例。病理检查确诊的10例中,8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19例患儿中,以进行性心功能不全起病8例,心律失常起病6例,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而无其他临床症状的4例,无任何症状体征1例例。结论儿童心脏肿瘤以良性为多见,临床上常因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或发现心脏杂音就诊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 心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38例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蒋丽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02-704,共3页
目的阐述应用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优越性及指征.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因偶然因素发生异物摄入的患儿38例,年龄7个月~13岁,摄入物包括铁钉、一元硬币、螺丝刀等,其中14例嵌顿于食管.选用Olympus GIF-XQ240电子胃镜和相关器... 目的阐述应用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优越性及指征.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因偶然因素发生异物摄入的患儿38例,年龄7个月~13岁,摄入物包括铁钉、一元硬币、螺丝刀等,其中14例嵌顿于食管.选用Olympus GIF-XQ240电子胃镜和相关器械内镜处理儿童消化道异物.结果内镜下异物钳取成功 33例,失败5例,成功率 86.8%;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异物吞下后只要当时未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可多给患儿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排出.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必须去除的指征为:①食管内异物;②吞入为尖锐或针尖状,或长度大于4 cm或宽度大于2 cm的异物,异物滞留于胃或十二指肠内;③含有毒性的异物;④钝形异物,2周后仍滞留于胃内或 1周后仍滞留于十二指肠内.食管内异物因有引起食管穿孔和糜烂、瘘管形成的危险性,必须在 24 h内去除.电池具有腐蚀性,可腐蚀食管,故若吞入电池必须在 4 h内尽快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胃肠道 异物 内镜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弹簧圈治疗儿童心血管畸形
4
作者 高伟 周爱卿 +5 位作者 余志庆 王荣发 李奋 钟玉敏 张玉奇 孙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127-131,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弹簧圈治疗儿童心血管畸形封堵术的指征、方法学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995年 2月~ 2 0 0 4年 1月 ,133例患有各种心血管畸形的患儿根据家属意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弹簧圈封堵术。年龄 0 .8~ 13.0岁 ,平均 (7.5± 1... 目的 探讨应用弹簧圈治疗儿童心血管畸形封堵术的指征、方法学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995年 2月~ 2 0 0 4年 1月 ,133例患有各种心血管畸形的患儿根据家属意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弹簧圈封堵术。年龄 0 .8~ 13.0岁 ,平均 (7.5± 1.8)岁。体重 6 .7~ 5 4 .0kg,平均 (16 .7± 5 .8)kg。临床上分别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 10 1例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和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腔肺吻合术后伴有主动脉至肺动脉侧支血管 14例 ,冠状动脉瘘 14例 ,肺动静脉瘘 2例 ,膜周型室间隔缺损 2例。造影后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Cook公司的Gianturco弹簧圈、可控弹簧圈或Pfm公司的Duct Occlud、Nit Occlud弹簧圈予以病变部位的封堵。术后定期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  10 1例动脉导管未闭中应用Gianturco弹簧圈 14例 ,Duct Occlud和Nit Occlud弹簧圈 87例 ,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1.6± 0 .6 )mm(0 .5~ 3.8mm)。有 4例植入 2枚弹簧圈。 10 1例PDA封堵后即刻封堵率为 90 .1%(91 10 1) ;1个月后封堵率为 98.0 % (99 10 1) ,1年后封堵率为 99.0 % (10 0 10 1)。应用Gianturco弹簧圈封堵主动脉至肺动脉侧支血管直径 (3.5± 0 .8)mm (2 .1~ 5 .0mm) ,5例植入 1枚弹簧圈 ,9例植入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32例儿童膜周室缺临床分析
5
作者 何健峰 高伟 +6 位作者 周爱卿 余志庆 孙琨 张玉奇 田杰 钱永如 白永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283-228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儿童膜周室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3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经导管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的介入治疗,年龄3~15(6.10±2.80)岁,体质量12~31... 目的探讨经导管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儿童膜周室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3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经导管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的介入治疗,年龄3~15(6.10±2.80)岁,体质量12~31(18.90±5.10)kg,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证实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缺损大小4~13(8.91±2.26)mm,分流口大小2.30~7.00 (3.30±1.06)mm,距离主动脉瓣0.50~8.00(4.21±2.10)mm,有假性室隔瘤形成7例(其中2个及以上分流口2例),部分三尖瓣组织附着19例.术后定期行TTE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本组封堵技术成功率100%,堵塞后即刻完全封堵率90.60%,术后6个月完全封堵率96.90%,仅1例存在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少许残余分流.除术中有一过性房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无1例发生Ⅲ°AVB,栓塞,溶血,封堵器脱落,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仅2例(6.30%)有轻微主动脉返流,2例有轻度三尖瓣返流,术后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LVDd、LVDs、LA术后明显缩小,MPA流速、MV流速术后明显减慢.随访时间6~22个月.结论经导管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儿童膜周室缺是非常安全、有效可行的非开胸手术方法.长期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临床继续随访及累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封堵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新型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武育蓉 陈树宝 +2 位作者 孙锟 张琦 黄美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BNP)在VSD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及其改变发生的机理。方 法 15例VSD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分为Qr/Qs≥3.0和Qr/Qs<3.0两组,分别测定手术前后血浆BNP,观察 BNP与Qp/Qs、Pp/Ps及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反... 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BNP)在VSD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及其改变发生的机理。方 法 15例VSD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分为Qr/Qs≥3.0和Qr/Qs<3.0两组,分别测定手术前后血浆BNP,观察 BNP与Qp/Qs、Pp/Ps及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反映心室功能及负荷的心功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①手术后BNP较 手术前明显降低,下降百分比与术后时间有正相关趋势;②BNP与Qr/Qs呈正相关,Qp/Qs≥3.0组明显高于Qp/Qs <3.0组,而BNP与Pp/Ps间无明显相关性;③BNP与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VEDVI、LVESWS呈正相关,与LVEF、 LVFS、mVcFc、Con无相关性。结论 ①BNP与反映心室容量及压力负荷的指标间呈正相关,可反映心室负荷的改 变,可用于VSD患儿心功能的评估;②容量及压力负荷过重是造成VSD合并心力衰竭患儿BNP水平升高的主要 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力衰竭 血浆 脑利钠肽 BNP 心力衰竭 心室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在经导管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术期中应用初探 被引量:7
7
作者 孙锟 陈树宝 +2 位作者 张玉奇 陈国珍 陈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经皮心导管缺损封堵术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包括9例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术期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获取实时三维超声资料进行进一... 目的初步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经皮心导管缺损封堵术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包括9例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术期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获取实时三维超声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三维超声剖视分析和定量测量,并与二维超声结果比较。结果18例均获较满意的Live3D实时三维超声显示,能实时显示房、室间隔缺损的缺损解剖部位、立体形态及与房室瓣、半月瓣和腔、肺静脉等相互空间关系,经导管缺损封堵术后的Amplatzer装置在房、室间隔空间位置、与间隔边缘吻合程度及随间隔活动状况等,而较显示缺损一个径线的二维超声提供更丰富直观的三维超声空间诊断信息。实时三维超声房、室间隔缺损测值(1.25±0.58cm)与所选Amplatzer装置型号(1.72±1.06cm)相关性(r=0.97,P<0.0001)高于经胸二维超声测值(1.28±0.71cm)(r=0.93,P<0.0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简便安全、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在经心导管缺损封堵术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封堵器安置及术后疗效判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封堵术 围术期 Amplatzer装置 经导管 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技术 临床应用价值 二维超声 房间隔缺损 初步评价 继发孔型 定量测量 结果比较 超声显示 实时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探讨(附91例报告)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健萍 周爱卿 +5 位作者 李筠 黄美蓉 高伟 余志庆 李奋 王荣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 1986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 10 0 % ,引流位置准确率为 96.7%( 88/91)。 91例进...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 1986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 10 0 % ,引流位置准确率为 96.7%( 88/91)。 91例进行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了类型。 1例心下型TAPVC行MRI检查 ,清楚地显示了肺静脉回流情况及伴发畸形 ,与心导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 心导管造影对本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 ,尤其对一些复杂型TAPVC、年龄大、临床症状重的患儿 ,为其外科手术提供了正确的解剖及生理数据。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反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位及其类型 ,但必须在超声心动图能明确排除有混合性异位引流或复杂畸形时才可直接手术。磁共振 (MRI)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弥补了心导管造影的不足 ,尤其是心下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造影 磁共振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估测左心室容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国珍 孙锟 +3 位作者 陈树宝 张玉奇 洪雯静 薛海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844-846,共3页
目的 初探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 3DE)估测心室容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应用Philips公司实时 3DE系统采集 19只离体猪心金字塔形数据库 ,结合相应测量软件用心尖长轴系列平面法分别测量左室容量 ,并与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和猪心左... 目的 初探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 3DE)估测心室容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应用Philips公司实时 3DE系统采集 19只离体猪心金字塔形数据库 ,结合相应测量软件用心尖长轴系列平面法分别测量左室容量 ,并与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和猪心左室排水法实测值比较。 结果 从方差分析、SNK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看 :实时 3DE 16平面法 ( 2 3 .3 1±14 .2 9)ml、8平面法 ( 2 3 .42± 14 .5 6)ml估测左室容量值与猪心左室排水法实测值 ( 2 3 .79± 14 .7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实时 3DE 2平面法 ( 17.94± 10 .46)ml和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法 ( 19.67± 13 .46)ml测值与排水法实测值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而且实时 3DE 16平面和 8平面法测值与排水法实测值高度相关 (r =0 .98,P <0 .0 0 0 1) ,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法则较逊 (r =0 .89)。 结论 实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计术 三维 心室容量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倪金洪 张玉奇 +3 位作者 高玲玲 郁怡 汪洁 陈树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243,247,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心脏肿瘤 超声心动图表现 诊断价值 小儿 血流动力学紊乱 2004年2月 心功能不全 1998年 0.05 肿瘤位置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新生儿期 发病率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估测右心室容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国珍 孙锟 +3 位作者 陈树宝 张玉奇 洪雯静 薛海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66-569,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实时三维超声估测右心室容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PhilipsSonos7500型超声仪的实时三维超声系统采集10只离体猪心右室金字塔形数据库,结合相应三维容积测量软件分别用心尖长轴系列平面法测量右室容积,并与二维超声... 目的:初步评价实时三维超声估测右心室容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PhilipsSonos7500型超声仪的实时三维超声系统采集10只离体猪心右室金字塔形数据库,结合相应三维容积测量软件分别用心尖长轴系列平面法测量右室容积,并与二维超声长度法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值及离体猪心右室硅胶模型实测值比较。结果:所有离体猪心均获满意的实时三维超声显示,所得右心室三维形态与其硅胶模型实际形态很相似。各右室容量估测值间用方差分析、SNK检验:结果实时三维超声16平面法(64.05±18.20)ml、8平面法(61.83±17.99)ml和二维超声长度法(57.31±15.26)ml测值与猪心右室硅胶模型排水法实测值(62.94±15.82)ml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4平面法(49.37±19.74)ml、2平面法(40.75±17.61)ml和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法(37.21±16.41)ml测值与猪心硅胶模型排水法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16平面(r=0.97,P<0.001)和8平面(r=0.94,P<0.001)法测值与硅胶模型排水法实测值更接近,其相关性高于二维超声长度法(r=0.82,P<0.012)和双平面Simpson法测值(r=0.79,P<0.018)。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可以快速显示右室三维立体结构,为右室容积估测提供又一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IL-8和IL-13水平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永红 沈铮 +3 位作者 朱晓东 李玉峰 陈菲 朱建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IL-8和IL-13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转归中意义。方法用ELISA测定三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感染组:21例细菌感染新生儿(治疗前和有效治疗后);非感染组:2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脐血组:30例正常新生儿。结果... 目的探讨血清IL-8和IL-13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转归中意义。方法用ELISA测定三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感染组:21例细菌感染新生儿(治疗前和有效治疗后);非感染组:2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脐血组:30例正常新生儿。结果感染组IL-8和IL-13水平较非感染组升高(P<0.05);感染组治疗后IL-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结论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IL-8和IL-13显著升高,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IL-8可用来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细菌感染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室间隔缺损三维超声诊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薛海虹 王君 +4 位作者 孙锟 陈国珍 洪雯静 余建国 王威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室间隔缺损 (VSD)的心内三维超声虚拟现实诊断。方法 建立 10个新鲜离体猪心VSD模型,采集三维超声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建立心内三维超声VR系统。结果 应用VR技术后,显示缺损的形态、部位、数目... 目的 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室间隔缺损 (VSD)的心内三维超声虚拟现实诊断。方法 建立 10个新鲜离体猪心VSD模型,采集三维超声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建立心内三维超声VR系统。结果 应用VR技术后,显示缺损的形态、部位、数目和邻近解剖结构间的关系,均与与解剖后观察结果一致。测量三维重建并虚拟显示后的VSD面积、最大径和最小径,结果测得数据与实测值高度相关(r>0. 95, P<0. 01)。结论 VR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三维超声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三维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蘑菇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及方法学再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伟 周爱卿 +2 位作者 余志庆 李奋 钟玉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7-269,共3页
为进一步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堵塞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方法及疗效 ,于1998年8月~2001年12月应用Amplatzer堵塞器治疗PDA患儿210例 ,年龄4.5±2.8岁(0.6~12岁) ,PDA平均最小直径3.89±1.32mm(1.6~6.9mm),堵塞器... 为进一步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堵塞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方法及疗效 ,于1998年8月~2001年12月应用Amplatzer堵塞器治疗PDA患儿210例 ,年龄4.5±2.8岁(0.6~12岁) ,PDA平均最小直径3.89±1.32mm(1.6~6.9mm),堵塞器直径比PDA最小直径大2.5~6mm ,伴肺动脉高压者选用的堵塞器相对较大。在舒张期多次测量PDA直径 ,如左侧位主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PDA ,加做右前斜位主动脉造影。堵塞术后行彩色多普勒随访。结果显示 ,所有PDA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 ,出院时达100 % ,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8.6 % ,堵塞术后3月达100% ;超声多普勒随访发现左肺动脉流速在1.5~1.7m/s间6例 ,都为小于1岁婴儿并伴有肺动脉高压 ,且堵塞器直径大于PDA直径3.5mm以上 ;未发生溶血、堵塞器脱落或堵塞器断裂、PDA再通、血栓栓塞、心内膜炎、主动脉狭窄等。提示AmplatzerPDA堵塞器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直径1.6mm以上的PD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蘑菇伞 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弹簧圈封堵室间隔缺损——附4例报道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伟 周爱卿 +5 位作者 余志庆 李奋 钟玉敏 张玉奇 黄美蓉 孙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弹簧圈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儿童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4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经导管应用弹簧圈封堵术.经左室造影明确室间隔缺损形状、大小和周边情况,选择pfm公司的Duct-Occlud弹簧圈及Cook公司的可控弹簧圈予以病... 目的观察应用弹簧圈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儿童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4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经导管应用弹簧圈封堵术.经左室造影明确室间隔缺损形状、大小和周边情况,选择pfm公司的Duct-Occlud弹簧圈及Cook公司的可控弹簧圈予以病变部位的封堵,弹簧圈直径比室间隔缺损直径大1~4 mm.术后定期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左室造影显示室间隔缺损部位均有假性室隔瘤存在,分流口呈多发或单发,最大分流口直径分别为2.0 mm、2.7 mm、2.5 mm和1.5 mm.3例病例所选pfm弹簧圈均为同一型号,直径和圈数为7-3-6mm和5-3-4圈(远端-中间-近端),另1例选用Cook公司的可控弹簧圈5 × 5,封堵即刻有少量残余分流,24h后消失.随访时间2个月~1年,未发现有封堵器移位需外科干预者,无右房室瓣返流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无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弹簧圈封堵部分小的伴有假性室隔瘤的膜部室间隔缺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且具有操作简便、金属含量少及损伤小,并可用于小婴儿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弹簧圈 封堵 介入治疗 膜部室间隔缺损 可控弹簧圈 封堵治疗 Duct-Occlud 分流口直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uct-Occlud和Nit-Occlud装置堵塞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爱卿 高伟 +2 位作者 余志庆 李奋 王荣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Duct-Occlud和Nit-Occlud装置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的适应证、方法学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应用Duct-Occlud和Nit-Occlud弹簧圈为68例PDA(最小直径小于4mm)患儿作了堵塞术。PDA平均最小直径为1.63±0.62mm(0.5~3.8mm... 目的 探讨应用Duct-Occlud和Nit-Occlud装置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的适应证、方法学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应用Duct-Occlud和Nit-Occlud弹簧圈为68例PDA(最小直径小于4mm)患儿作了堵塞术。PDA平均最小直径为1.63±0.62mm(0.5~3.8mm)。应用标准型Duct-Occlud 37例,直径为1.1±0.2mm(0.5~1.5mm),Qp/Qs1.2±1.5;28例应用加强型或改良加强型,有4例植入2枚弹簧圈,它径为1.9±0.6mm(1.8~3.6mm),Qp/Qs1.7±0.8;而应用Nit-Occlud装置3例,直径为3.2±0.5mm(2.8~3.8mm),Qp/Qs2.4±0.4,结果 68例PDA堵塞术均获成功。68例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堵塞术后3个月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4.1%,堵塞术后3个月达98.5%,6个月达98.5%,1年达100%。手术平均透视时间为22min(7~32min)。住院时间为5d。在平均3.5年(1个月~4.6年)随访中,未出现溶血、PDA再通、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结论 中期随访表明,应用Duct-Occlud,通过常规和改良的操作方法,可安全有效地治愈小至中等大小的未闭动脉导管。对于堵塞较大的PDA尚需更多病例来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t-Occlud Nit-Occlud 动脉导管未闭 适应证 介入疗法 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希华 周莎 蔡虹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8-399,共2页
关键词 头孢克肟 小儿 细菌性腹泻病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或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玉奇 孙锟 +5 位作者 陈树宝 陈笋 张志芳 沈蓉 郁怡 倪金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 分析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 (AOPA)的准确性 ,提高超声心动图的首次检出率。方法 对经心血管造影或外科手术证实为AOPA的 9例患者 ,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9例患者中 ,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 目的 分析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 (AOPA)的准确性 ,提高超声心动图的首次检出率。方法 对经心血管造影或外科手术证实为AOPA的 9例患者 ,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9例患者中 ,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者 7例 ,占 77.8% ;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者 2例 ,占 2 2 .2 %。超声诊断正确者 7例 ,占77.8% ;漏诊 1例 ,误诊 1例 ,占 2 2 .2 %。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AO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例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诱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月钮 王荣发 周爱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42-644,共3页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缺氧 诱因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CD4^+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晓东 朱建幸 +5 位作者 李玉峰 沈铮 孙建华 黄萍 张永红 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为探讨新生儿CD4+ T细胞表面白介素_2受体 (interleukin_2receptor,IL_2R)的表达对临床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意义 ,用全血法标记CD4 +T细胞表面IL_2R三条肽链CD25、CD122和CD132 ,借助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 (对照组 )... 为探讨新生儿CD4+ T细胞表面白介素_2受体 (interleukin_2receptor,IL_2R)的表达对临床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意义 ,用全血法标记CD4 +T细胞表面IL_2R三条肽链CD25、CD122和CD132 ,借助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 (对照组 )和17例细菌感染足月新生儿 (感染组 )治疗前后CD25、CD122和CD132的表达。并将对照组和感染组首次样本结果及感染组治疗前后样本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 ,对照组新生儿脐血CD4 +T细胞表面CD25、CD122和CD132的表达较低 ,分别为3.84 %±3.61 %、0.74 %±0.53%和12.70 %±8.54% ,与治疗前感染组(分别为9.89%±9.66 %、5.79 %±11.14%和21.78 %±11.34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而细菌感染组治疗后新生儿CD4 +T细胞表面CD25、CD122和CD132的表达量为11.11 %±7.06%、6.35 %±6.23%和27.41 %±17.19 % ,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提示CD25、CD122和CD132在脐血CD4 +T细胞上的表达较低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CD4 +T细胞表面CD25、CD122和CD132表达的升高 ,表明CD4 +T细胞活化 ,故在临床上可以考虑将CD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细菌感染 CD4^+T细胞 IL-2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