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551株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检测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沈梅芬
徐猗
张建国
潘仙花
-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儿童医院儿传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儿童医院检验科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8-159,共2页
-
文摘
标本来自我院1987~1990年儿内科住院病例,共获阳性菌株1551株,占同期全院阳性菌株(7588株)的20.4%。杆菌787株(占50.7%),球菌574株(占37.0%),真菌190株(占12.3%)。杆菌中以大肠杆菌占优势(占杆菌总株38.4%),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占球菌总株37.4%,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常见药敏结果表明,耐药菌株普遍存在,机会菌更为严重,本组耐苯唑青霉素金葡菌株达79.3%;耐氨苄青霉素的大肠杆菌、不动杆菌、肺炎杆菌株分别为92.2%、90.7%、96.1%;耐羧苄青霉素的绿脓杆菌株为75.8%。作者指出,亟需了解感染的病原菌,扩大药敏种类,以供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作参考。
-
关键词
病原菌
药敏检测
-
分类号
R37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
-
题名感染性休克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顾友梅
-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儿童医院儿传科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7-147,159,共2页
-
文摘
感染性休克(以下简称感休)早期呈暖休克,但不易被认辨,故临床上以冷休克为多见。冷休克时血管阻力增高说明微血管已呈痉挛状态,心输出量下降说明心功能不足。
-
关键词
感染性
休克
血管活性药
-
分类号
R631.4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细菌性腹泻的内毒素血症:附33例分析
- 3
-
-
作者
黄海
顾友梅
张建国
-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儿童医院儿传科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4-165,共2页
-
文摘
本文采用鲎试验合成基质偶氮显色法检测33例细菌性腹泻患者血浆内毒素值,并以44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检测结果:(1)正常儿童血浆内毒素值(x±s)为37.27±38.49pg/ml;(2)细菌性腹泻患儿血浆内毒素值为257.76±251.8pg/ml,细菌性腹泻急性期内毒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对其中20例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内毒素测定,急性期血浆内毒素值325.5±246.2pg/ml,恢复期血浆内毒素值为54.5±61.83pg/ml,提示恢复期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4)细菌性腹泻有中毒症状组与无中毒症状组血浆内毒素值分别为362.3±276.9pg/ml及170.6±196.3pg/ml(P<0.05)。
-
关键词
细菌性
痢疾
内毒素血症
儿童
-
分类号
R725.164
[医药卫生—儿科]
-
-
题名小儿丙型肝炎8例综合报告
- 4
-
-
作者
黄海
徐猗
孙爱妹
蔡建午
-
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儿童医院儿传科
首都医学院附属朝阳医院儿科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4-55,共2页
-
文摘
随着病毒性肝炎研究的进展,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提高小儿丙型肝炎的诊断水平,现综合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临床表现 男5例,女3例。年龄10月~11岁。本组病例均无明确起病日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轻度黄疸、胃纳减退、皮疹及发热各1例,2例有出血情况,肝脏肿大6例(1.5~3cm),2例伴脾肿大(1.5cm,3cm)。
-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儿童
-
分类号
R725.126.3
[医药卫生—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