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注射BMP-2对老年大鼠股骨上端骨密度和骨强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铭 朱振安 +1 位作者 汤亭亭 王克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后老年大鼠股骨上端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变化。方法22月龄大鼠10只,同一个体双侧对照,股骨上端以Pluronicf127为载体局部注射BMP2,对照侧仅注入Pluronicf127,术后4周、8周处死取材,应用CT扫描、双能X...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后老年大鼠股骨上端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变化。方法22月龄大鼠10只,同一个体双侧对照,股骨上端以Pluronicf127为载体局部注射BMP2,对照侧仅注入Pluronicf127,术后4周、8周处死取材,应用CT扫描、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生物力学测试来观察局部皮质厚度、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变化。结果4周时,试验侧与对照侧局部皮质厚度、骨密度及骨强度无明显差异;8周时,试验侧骨密度及骨强度较对侧明显增高(P<0.05和P<0.01)。结论局部注射BMP2可显著提高老年大鼠股骨上端局部皮质厚度、骨密度及骨力学强度,其可能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质疏松 骨折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BMP-2骨诱导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夏胜利 戴尅戎 +3 位作者 汤亭亭 毛远青 李慧武 林在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NGF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右侧股后部肌袋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含0.125mgrhBMP-2胶原海...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NGF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CR小鼠4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右侧股后部肌袋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含0.125mgrhBMP-2胶原海绵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相同体积胶原海绵,分别于术后3、7、14、21d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均证实,rhBMP-2胶原海绵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术后第7d,在软骨大量形成期,NGF阳性染色达到高峰,在成纤维细胞、软骨前体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术后14、21d,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有所回落。对照组未见成骨现象。结论首次证实在外源性BMP诱导成骨过程中有明显的NGF表达,提示NGF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并协同BMP的诱导成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BMP-2 中神经生长因子 骨诱导 神经生长因子(NG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rhBMP-2 成骨过程 胶原海绵 免疫组化检测 诱导成骨能力 肥大软骨细胞 ICR小鼠 组织学检测 成纤维细胞 对照组 异位诱导 异位成骨 阳性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SCs胶原刮膜对松质骨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健 戴尅戎 汤亭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8期627-631,共5页
目的 研究成骨蛋白-2(hBMP-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千细胞(BMSCs)胶原刮膜对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应用影像学、组织学、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等方法,观察未经诱导、OS液诱导和hBMP-2基因转染BMSCs胶原刮膜植入兔股骨髁部直... 目的 研究成骨蛋白-2(hBMP-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千细胞(BMSCs)胶原刮膜对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应用影像学、组织学、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等方法,观察未经诱导、OS液诱导和hBMP-2基因转染BMSCs胶原刮膜植入兔股骨髁部直径6 mm、深12 mm松质骨缺损后的修复情况。结果 未经处理的兔股骨髁缺损不能自行愈合;细胞刮膜植入对股骨髁松质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在8和12周时hBMP基因转染BMSCs组>OS液诱导BMSCs组>未诱导BMSCs组(P<0.05),12周时hBMP基因转染BMSCs组的骨缺损区生物力学强度接近正常松质骨。结论 hBMP基因转染BMSCs胶原刮膜是治疗大块松质骨缺损的理想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S 胶原刮膜 松质骨缺损 骨蛋白-2 HBMP-2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龄对大鼠股骨上端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铭 朱振安 王克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1-313,356,共4页
目的 了解增龄变化对大鼠股骨上端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BMP-2基因表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的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4,8,12,16及22月龄大鼠各3只,应用RT-PCR技术检测其股骨上端BMP-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4-8月龄的大鼠股骨上端:BM... 目的 了解增龄变化对大鼠股骨上端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BMP-2基因表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的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4,8,12,16及22月龄大鼠各3只,应用RT-PCR技术检测其股骨上端BMP-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4-8月龄的大鼠股骨上端:BMP-2基因表达逐渐升高;8-12月龄时进入平台期;12-16月龄时开始逐步下降。22月龄大鼠BMP-2基因表达较12月龄大鼠显著下降。结论BMP-2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年龄相关性,老龄时BMP-2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是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股骨 BMP-2基因 基因表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富钙中药对大鼠卵巢辐射致骨质疏松的预防 被引量:2
5
作者 高艳虹 王洪复 +1 位作者 汤亭亭 戴克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2,79,共4页
目的研究补肾富钙中药对大鼠卵巢辐射损伤所致的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用50Gyγ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建立模型,分别给予补肾富钙中药和尼尔雌醇灌胃90d,观察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等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 目的研究补肾富钙中药对大鼠卵巢辐射损伤所致的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用50Gyγ射线局部照射大鼠卵巢建立模型,分别给予补肾富钙中药和尼尔雌醇灌胃90d,观察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等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尼尔雌醇组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和子宫湿重无明显差异,而尿吡啶酚水平下降,骨密度与腰椎最大载荷上升。结论补肾富钙中药可有效预防卵巢辐射损伤诱发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富钙中药 尼尔雌醇 骨质疏松 电离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4cDNA的克隆表达及活性的初步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广恒 侯筱魁 +1 位作者 杨冠珍 吴祥甫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利用原核基因工程生产有诱骨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 4 (BMP - 4 )。 方法应用RT -PCR技术 ,从成熟人的胎盘组织中扩增出长 0 .34Kb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 4成熟肽的基因序列 ,经测序证实后 ,装入表达载体pET - 2 2b ,诱导表达后S... 目的利用原核基因工程生产有诱骨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 - 4 (BMP - 4 )。 方法应用RT -PCR技术 ,从成熟人的胎盘组织中扩增出长 0 .34Kb编码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 4成熟肽的基因序列 ,经测序证实后 ,装入表达载体pET - 2 2b ,诱导表达后SDS -PAGE显示在 14kd处有一明显的表达条带。经初步鉴定 ,证实表达蛋白部分位于裂菌处理后的上清中 ,部分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将沉淀中的包涵体蛋白纯化、变性和复性处理 ,和上清中的蛋白分别经真空冷冻干燥后 ,植入小鼠的肌肉内检测蛋白活性。 结果第 14d和 2 1d ,组织切片可见骨细胞和骨基质的形成。 结论大肠杆菌表达的BM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4cDNA 克隆 表达 骨形态发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内骨折后软骨形态及合成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司全明 侯筱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 方法利用冲击伤造成兔膝关节内骨折 ,在术后 1周至6月的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利用放射自显影、光镜及扫描电镜等观察软骨形态及细胞合成功能的改变。 结果损伤后 2周 ,软骨细胞明显减少 ,残存细胞...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 方法利用冲击伤造成兔膝关节内骨折 ,在术后 1周至6月的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利用放射自显影、光镜及扫描电镜等观察软骨形态及细胞合成功能的改变。 结果损伤后 2周 ,软骨细胞明显减少 ,残存细胞不能掺入脯氨酸。 1月后 ,软骨细胞开始集群性聚居 ,部分细胞恢复掺入脯氨酸。 3~ 6月后 ,残存的软骨细胞较少 ,细胞集群性聚居更明显 ,部分细胞不能掺入脯氨酸 ;损伤软骨裂隙未修复 ,表面粗糙纤维化并开始脱落 ,出现双潮标。 结论关节内骨折后 ,软骨损伤难以修复并呈进行性发展 ,可能是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骨折 软骨形态 合成功能 软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干细胞生物陶瓷在裸鼠异位成骨中的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健 戴尅戎 汤亭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0期793-797,共5页
目的 研究h-BMP-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复合煅烧骨、β-TCP或直接植入裸鼠股部后的成骨能力。方法 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和形态计量学等方法,观察未经诱导、OS液诱导和h-BMP-2基因转染BMSCs在复合煅烧骨,或多孔β-TCP后植入... 目的 研究h-BMP-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复合煅烧骨、β-TCP或直接植入裸鼠股部后的成骨能力。方法 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和形态计量学等方法,观察未经诱导、OS液诱导和h-BMP-2基因转染BMSCs在复合煅烧骨,或多孔β-TCP后植入裸鼠皮下,或直接制成细胞悬液注入,在4、8、12周诱导成骨和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在裸鼠皮下,单纯生物陶瓷不能诱导成骨,而复合了未诱导、OS液诱导和h-BMP-2基因转染BMSCs的生物陶瓷均能成骨,成骨量为h-BMP-2基因转染组>OS液诱导组>未经诱导组(P<0.05),B-TCP可随骨长入而降解;注入裸鼠肌肉的OS液诱导的和h-BMP-2转染的BMSCs均能诱导成骨,而未经诱导MSCs则不能成骨。结论 复合人BMP基因转染BMSCs的β-TCP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2 裸鼠 诱导成骨 基因转染 成骨能力 Β-TCP BMSC 细胞悬液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IGF-I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IGF-I的构建
9
作者 张海宁 侯筱魁 +2 位作者 杨冠珍 吴祥甫 吴小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原理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IGF-Ⅰ。方法 应用PCR方法从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提取人IGF-Ⅰ全长cDNA序列,克隆人T载体pMD18中,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进行双酶切并定向插入...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原理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IGF-Ⅰ。方法 应用PCR方法从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提取人IGF-Ⅰ全长cDNA序列,克隆人T载体pMD18中,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进行双酶切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利用双酶切、电泳和PCR证实插入片段的正确性。结果经测序证实,目的基因人IGF-Ⅰ的全长基因序列被正确扩增;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和PCR鉴定证实,hIGF-Ⅰ被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的多克隆位点中。结论 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可以正确地构建人IGF-Ⅰ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IGF-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真核表达质粒 pIRES2-EGFP-IGF-I 基因表达 构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钙海绵复合转基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10
作者 张海宁 侯筱魁 汤亭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制备藻酸钙海绵,观察其与细胞的复合情况。方法将藻酸钠与CaCl-2或葡萄糖酸钙混合交联,采用慢速冷冻、酒精脱水或快速冷冻、真空干燥的方法制备藻酸钙海绵,与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IGF-I)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培...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制备藻酸钙海绵,观察其与细胞的复合情况。方法将藻酸钠与CaCl-2或葡萄糖酸钙混合交联,采用慢速冷冻、酒精脱水或快速冷冻、真空干燥的方法制备藻酸钙海绵,与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IGF-I)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培养,观察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CaCl2制备、酒精脱水的藻酸钙海绵韧性与强度最高,孔隙大,分布均匀;葡萄糖酸钙制备、酒精脱水组强度低,孔径小,冻干后质脆,弹性欠佳。复合培养后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培养基中hIGF-I分泌浓度各组互有差异。结论冷冻脱水制备的藻酸钙海绵强度增高,与细胞复合后细胞存活并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钙 海绵 骨髓基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904例
11
作者 刘云吉 包祖良 蒋米尔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76-477,共2页
目的评估“V”型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方法回顾 1 96 0~ 1 996年应用“V”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 90 4例总结。 结果术中无死亡 ,无伤口感染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 6例(0 .6 2 % ) ,死亡原因主要为心... 目的评估“V”型髓内钉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 方法回顾 1 96 0~ 1 996年应用“V”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 90 4例总结。 结果术中无死亡 ,无伤口感染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 6例(0 .6 2 % ) ,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患。随访 6 0 8例 ,平均随访时间 1 6 .3年 ,疗效满意。 结论“V”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V髓内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负荷对骨骼的影响
12
作者 阎景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运动负荷对骨骼的影响阎景龙综述戴克戎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骨的生长、发育、成熟以及老化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运动负荷是重要因素之一。1892年,Wolff发表了著名的骨改建定律,即骨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 运动负荷对骨骼的影响阎景龙综述戴克戎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骨的生长、发育、成熟以及老化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运动负荷是重要因素之一。1892年,Wolff发表了著名的骨改建定律,即骨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本世纪中期以后,有关骨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负荷 骨骼 成年骨 疏松骨 未成年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松质骨力学性能的显微结构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永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1-56,共6页
影响松质骨力学性能的显微结构因素陈永强综述戴克戎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松质骨是一种由杆状和板状骨小梁组成的连续三维网状结构[1,2]。研究表明,松质骨的显微结构特征与其所处的特定力学环境有关,以往... 影响松质骨力学性能的显微结构因素陈永强综述戴克戎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松质骨是一种由杆状和板状骨小梁组成的连续三维网状结构[1,2]。研究表明,松质骨的显微结构特征与其所处的特定力学环境有关,以往对松质骨力学性能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松驰接骨板对骨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张先龙 戴克戎 汤亭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88-490,499,共4页
目的探讨应力松驰接骨板对局部皮质骨结构紊乱和修复的影响。 方法在传统坚硬接骨板 (RP)螺孔内加一具有蠕变性能的聚乙烯垫圈 ,构成应力松弛接骨板 (SRP) ,对 48只兔胫骨干截骨后 ,分别以SRP和RP固定 ,术后 2~ 36周 ,采用偏光镜、胶... 目的探讨应力松驰接骨板对局部皮质骨结构紊乱和修复的影响。 方法在传统坚硬接骨板 (RP)螺孔内加一具有蠕变性能的聚乙烯垫圈 ,构成应力松弛接骨板 (SRP) ,对 48只兔胫骨干截骨后 ,分别以SRP和RP固定 ,术后 2~ 36周 ,采用偏光镜、胶原mR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对两种接骨板固定板下骨质疏松的发生 ,以及对修复过程中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作比较。 结果 12周前板下骨结构紊乱相仿 ,但SRP组骨结构紊乱发生较迟 ,程度轻 ,12周开始出现修复 ;8~ 12周 ,SRP组吸收腔表面可见成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mRNA和分泌Ⅰ型胶原蛋白 ;12~ 2 4周 ,上述变化逐渐增加 ;至 36周 ,吸收腔基本修复。RP组各期胶原基因表达和合成均少见。结论应力松弛接骨板可减轻板下骨骨质疏松的发生 ,通过吸收腔表面成骨细胞高效表达和合成Ⅰ型胶原 ,使疏松骨结构得到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 应力松弛接骨板 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