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启良 刘玮 李菊英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索《病理生理学》从“填鸭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方式变革的可行性和基本条件。 方法随机确定 97级医学系一大班为试点班并提供由我室新编的适合自学的病生教材的基础上 ,学生在自学后进行考试 ,并与非试点班进行比较。 结果... 目的探索《病理生理学》从“填鸭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方式变革的可行性和基本条件。 方法随机确定 97级医学系一大班为试点班并提供由我室新编的适合自学的病生教材的基础上 ,学生在自学后进行考试 ,并与非试点班进行比较。 结果 117名曾表示愿意参与试点的学生中有 3 1人参加了考试 ,其中最终成绩最高为 98分 ,优良率 (≥ 80分 )达 5 4 .8% ,明显高于非试点的 96级 60 8名和 97级 5 60名学生病生成绩的优良率。 结论有适于自学的教材和学生具有自学时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下 ,辅以讲座、答疑 ,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病生的基本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和病理生理学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作峰 张启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由肝细胞合成的凝血酶原通过内源和外源激活途径在远离其合成的地点形成凝血酶,发挥广泛的生理和病理学效应.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凝血酶已不单纯是血液凝固系统的核心酶,它具有十分重要的非凝血性功能,即对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这种效应... 由肝细胞合成的凝血酶原通过内源和外源激活途径在远离其合成的地点形成凝血酶,发挥广泛的生理和病理学效应.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凝血酶已不单纯是血液凝固系统的核心酶,它具有十分重要的非凝血性功能,即对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这种效应部分是通过凝血酶受体引发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受体 生物学功能 病理生理学 蛋白酶激活受体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和丹参素对牛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7
3
作者 顾杨洪 张彩英 +1 位作者 黄桂秋 王振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08-212,共5页
作者用放免法测定6-Keto-PGF1a,用发色底物S_(2390)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PA)以及它的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用发色底物S_(2238)间接测定血栓调理蛋白的活性,研究了丹参和丹参素对培养的... 作者用放免法测定6-Keto-PGF1a,用发色底物S_(2390)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PA)以及它的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用发色底物S_(2238)间接测定血栓调理蛋白的活性,研究了丹参和丹参素对培养的牛内皮细胞分泌上述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抗凝和纤溶的机理。结果提示:丹参注射液能促进牛内皮细胞分泌PA,提高PGI_2的产生量,降低PAI的活性。人工合成的丹参素也具有同样作用。此外,丹参还能增加牛内皮细胞膜表面血栓调理蛋白的活性,而丹参素尚未观察到上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素 内皮细胞 抗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黄单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桂秋 徐德敏 +3 位作者 张彩英 徐也鲁 赵基 王振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拟体内纤维蛋白予以损伤,并给予中药蒲黄单体以观察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接触48小时后,细胞明显皱缩,多数细胞脱落或解体;(2)同时加...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拟体内纤维蛋白予以损伤,并给予中药蒲黄单体以观察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接触48小时后,细胞明显皱缩,多数细胞脱落或解体;(2)同时加入蒲黄单体组,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脱落减少,多数细胞排列规则,形态正常,尤以单体Y_4的保护作用更显著;(3)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同样纤维蛋白作用条件下,其形态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培养 蒲黄单体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表位分析法——ELISA“饱和-迭加”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启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表位研究是单克隆抗体(MoAb)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作者根据ELISA夹心法和竞争反应原理设计一种ELISA“饱和-迭加”法分析8株克隆细胞分泌抗体与尿激酶(UK)抗原作用时相互的关系,确定其中3株的MoAb彼此间有迭加反应,提示它们作用... 表位研究是单克隆抗体(MoAb)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作者根据ELISA夹心法和竞争反应原理设计一种ELISA“饱和-迭加”法分析8株克隆细胞分泌抗体与尿激酶(UK)抗原作用时相互的关系,确定其中3株的MoAb彼此间有迭加反应,提示它们作用于UK的表位明显不同。该法较传统的表位分析法简便、迅速,且能较敏感地以抗体含量较低的培养上清液为材料分析不同MoAb与抗原作用的基本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ELISA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浆谷氨酸型纤溶酶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李稻 陈权 +2 位作者 王红 李建新 王鸿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 :探讨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时 ,血浆中Glu -Plg(Pln)含量变化和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自备的特异性针对Glu -Plg(Pln)抗原表位结构 (NH2 末端 1- 6 5aa)的单克隆抗体和针对Plg (Pln)重链区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 ,分别构建人血浆... 目的 :探讨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时 ,血浆中Glu -Plg(Pln)含量变化和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自备的特异性针对Glu -Plg(Pln)抗原表位结构 (NH2 末端 1- 6 5aa)的单克隆抗体和针对Plg (Pln)重链区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 ,分别构建人血浆Glu -Plg(Pln)和Plg(Pln)二种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应用 2种检测试剂分别对2 2 0例健康者、4 0例心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血浆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2 2 0例健康者的Plg(Pln)含量为( 2 31 8± 6 2 1)mg/L ;Glu -Plg含量为 ( 2 13 9± 4 5 8)mg/L ;G/P比值为X =0 91。而 4 0例心外科手术后患者血浆中Glu -Plg(Pln)含量 ( 15 2 4± 6 8 1)mg/L与Plg(Pln)含量 ( 2 6 8 9± 73 3)mg/L比值显著为低 (P <0 0 1) ,其中 38例G/P比值也下降到X =0 5 4。结论 :血浆Glu -Plg(Pln)含量变化可能与血浆中Pln增加正反馈地促进Lys-Plg生成有关 ,增加的Lys -Plg能加速纤维蛋白水解。本实验建立的人血浆Glu -Plg(Pln)和Plg(P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纤溶蛋白溶酶原 抗体 单克隆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对U_(937)细胞uPAR mRNA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张启良 刘玮 +3 位作者 黄海浪 张健 杨君蕊 张建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4-216,235,共4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通过凝血酶受体 (TR)对细胞uPAR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在凝血酶、灭活凝血酶、和抗TR小肽多抗等作用下 ,以RT -PCR法测定培养U937细胞uPARmRNA的表达量。 结果凝血酶增强uPARmRNA表达呈现凝血酶剂量和作用时间的依赖性... 目的研究凝血酶通过凝血酶受体 (TR)对细胞uPAR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在凝血酶、灭活凝血酶、和抗TR小肽多抗等作用下 ,以RT -PCR法测定培养U937细胞uPARmRNA的表达量。 结果凝血酶增强uPARmRNA表达呈现凝血酶剂量和作用时间的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凝血酶和细胞膜上TR间的结合、以及凝血酶的蛋白水解活性有关。高浓度凝血酶或中等浓度凝血酶在延长作用时间时 ,对U937细胞uPAR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效应。 结论凝血酶对U937细胞uPARmRNA表达的影响 ,除通过活化TR外可能还存在其它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凝血酶受体 UPAR MRNA U93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UK对家兔和AMI患者血浆u—PA的影响
8
作者 张启良 杨君蕊 +2 位作者 陈岚 倪玉英 郑硕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62-165,共4页
以23只家兔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及10、30、60和100kU/kg体重不同剂量组,静脉注射国产高分子量尿激酶,观察给药前后不同时间兔血浆尿型纤溶酶原活化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测得其血浆半衰期为35min。在29例急性心肌... 以23只家兔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及10、30、60和100kU/kg体重不同剂量组,静脉注射国产高分子量尿激酶,观察给药前后不同时间兔血浆尿型纤溶酶原活化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测得其血浆半衰期为35min。在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800~1100kU的UK作溶栓治疗时,除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尿型纤溶酶原活化素外,还测定了血浆t—PA抗原、PA和相应抑制物PAI活性,分析了以大量UK作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型 纤溶酶原 活化素 心肌梗塞 溶栓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对不同细胞uPAR表达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张启良 陈岚 +3 位作者 刘玮 张健 杨君蕊 张建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02-104,178,共4页
目的测定和比较不同正常细胞及人类肿瘤细胞膜上尿型纤溶酶原活化素受体(uPAR)的表达,了解肿瘤细胞表达uPAR的基本性质。方法建立并应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eceptor- radio- ligand bindin... 目的测定和比较不同正常细胞及人类肿瘤细胞膜上尿型纤溶酶原活化素受体(uPAR)的表达,了解肿瘤细胞表达uPAR的基本性质。方法建立并应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eceptor- radio- ligand binding assay, RBA)测定细胞膜上的uPAR。结果 成纤维细胞经不同处理,U937细胞以PMA处理不同时间,测定uPAR的结果无论表达量或平衡解离常数(Kd)的变化均与文献一致。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株共10种测定膜上uPAR,结果肺癌、肝癌等5种人类肿瘤细胞比人成纤维细胞、牛内皮细胞等正常组织细胞的表达数明显多。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uPAR表达增强是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一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配基结合 UPAR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和急性脑卒中患者PA抗原和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测定意义
10
作者 张启良 杨君蕊 +1 位作者 倪玉英 陈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对13名高龄正常人、12例高血压和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测定了血浆t-PA、u-PA、βTG和PF44种指标。与年龄较轻的正常人比较,高龄者4种指标测定值均显著增高(P<0.05~0.001);与高龄者的测定... 对13名高龄正常人、12例高血压和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测定了血浆t-PA、u-PA、βTG和PF44种指标。与年龄较轻的正常人比较,高龄者4种指标测定值均显著增高(P<0.05~0.001);与高龄者的测定值作比较,高血压患者βTG和PF4明显较高(P<0.001),t-PA和u-PA无显著差异,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PA抗原血浆水平有明显降低(P<0.001~0.01)。根据结果,分析了这些变化的可能机制和同时测定这4种指标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活化素 高血压 血小板球蛋白 脑血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R mRNA测定及其在U937细胞中的表达
11
作者 张启良 黄海浪 +3 位作者 刘玮 张健 杨君蕊 张建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TNF-α.IFN-γ等对U937细胞表达uPARmRNA的影响,观察凝血系统、炎症介质与纤溶功能变化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并应用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培养U937细胞的uPARmRNA。结果1.经测定批间变异系数(CV间)确认了RT-PC... 目的研究凝血酶、TNF-α.IFN-γ等对U937细胞表达uPARmRNA的影响,观察凝血系统、炎症介质与纤溶功能变化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并应用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培养U937细胞的uPARmRNA。结果1.经测定批间变异系数(CV间)确认了RT-PCR法测定uPARmRNA的稳定性;2以不同浓度凝血酶刺激24h,对U937细胞表达uPARmRNA有抑制和促进两种不同的效应:TNF-α、IFN-γ、ATRA和As2O3都能促进uPARmRNA表达,但剂量-效应关系并不相同。结论与凝血和炎症反应相关的因子及某些药物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影响细胞表达uPARmRNA,说明它们的作用机制和意义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937细胞 UPAR MRNA 测定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及其抗uPA抗体和其他因素对U937细胞uPAR的影响
12
作者 张启良 刘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 观察uPA、抗体等因素对U937细胞表达uPAR的影响。方法 以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BA)测定U937细胞的uPAR,并用uPA、抗uPA抗体、PMA、TNF-α、IFN-γ和放线菌素D刺激培养细胞。结果 ... 目的 观察uPA、抗体等因素对U937细胞表达uPAR的影响。方法 以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BA)测定U937细胞的uPAR,并用uPA、抗uPA抗体、PMA、TNF-α、IFN-γ和放线菌素D刺激培养细胞。结果 PMA、TNF-α、IFN-γ都能使细胞表达uPAR增多,放线菌素D具有抑制作用。抗uPA抗体使PMA非刺激或刺激细胞的uPAR数减少,刺激细胞的粘附贴壁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 U937细胞 抗uPA抗体 U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受体与肿瘤转移
13
作者 张启良 陈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关键词 尿激酶 受体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多元回归估计基因调控网络的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晗 宋满根 +1 位作者 陈国强 骆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0-274,共5页
针对用多元回归分析估计基因调控网络时遇到的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先用线性模型构建基因类间的调控网络,再用多元回归模型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的改进方案,利用类间网络提供的参考信息可以大大减少多元回归分析的计算量.将该方案应用... 针对用多元回归分析估计基因调控网络时遇到的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先用线性模型构建基因类间的调控网络,再用多元回归模型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的改进方案,利用类间网络提供的参考信息可以大大减少多元回归分析的计算量.将该方案应用到人类基因调控网络的估计中,并通过现有文献验证了部分调控关系,从而初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调控网络 多元回归分析 基因表达谱 基因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抑制内皮细胞分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申兰 张彩英 +1 位作者 黄桂秋 王振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培养的猪内皮细胞(EC)产生和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PA),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SMC-CM)与EC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EC-CM)混合后,后者的PA活力明显减弱。EC与SMC复合培养时,其产生的PA活力亦降低(降低70.7%)。以上结果提示SM... 培养的猪内皮细胞(EC)产生和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PA),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SMC-CM)与EC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EC-CM)混合后,后者的PA活力明显减弱。EC与SMC复合培养时,其产生的PA活力亦降低(降低70.7%)。以上结果提示SMC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抑制了EC分泌的PA活性。SMC-CM经SDS-PAGE后作反向纤维蛋白自显影显示PAI的分子量范围在49,000—62,000,与Laug(1985)报道的相似(55,000)。我们研究了中药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RSM)对SMC分泌PAI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的SMC经丹参作用后,其CM对尿激酶及内皮细胞产生的PA活性的中和作用明显减弱(P<0.05、P<0.01或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内皮细胞 纤溶活力 纤溶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8
16
作者 史伟 张彩英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14-317,共4页
单链尿激酸型纤溶酶原激活物(scuP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由411个氨基酸组成单一多肽链结构,是尿激酶的前体形式。它可特异地激活血栓局部的纤溶酶而启动纤溶系统,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有协同作用,是一种有广泛前途的溶栓物质。
关键词 scuPA 溶栓剂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及HDL对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王伟成 董晓峰 +3 位作者 周凤鑫 经建中 黄桂秋 徐也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研究LDL及HDL对血管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RT-PCR技术的敏感性,研究分析在各种浓度LDL及HDL刺激下对牛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DL能使TM-mRNA表达上... 研究LDL及HDL对血管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利用RT-PCR技术的敏感性,研究分析在各种浓度LDL及HDL刺激下对牛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DL能使TM-mRNA表达上升,LDL和HDL浓度的变化对TM-mRNA的表达均没有影响,而HD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但HDL具有抑制LDL促使TM-mRNA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 脂蛋白 高密度 内皮细胞 血检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肽释放酶激活纤溶酶原机理的研究
18
作者 童芹 戚正武 +1 位作者 徐也鲁 王振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97-300,共4页
作者研究了血浆和组织激肽释放酶激活纤溶酶原的机制。经SDS-PAGE和HPLC分析,提示血浆激肽释放酶裂解纤溶酶原的位点与t-PA、UK的相同,只是前者的酶反应速度明显低于后二者。组织激肽释放酶裂解纤溶酶原的位点除了与血浆激肽释放酶相同... 作者研究了血浆和组织激肽释放酶激活纤溶酶原的机制。经SDS-PAGE和HPLC分析,提示血浆激肽释放酶裂解纤溶酶原的位点与t-PA、UK的相同,只是前者的酶反应速度明显低于后二者。组织激肽释放酶裂解纤溶酶原的位点除了与血浆激肽释放酶相同的部份外,尚有其它作用位点。因此认为这两种激肽释放酶激活纤溶酶原的机制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原 血浆 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对静脉内皮细胞抗凝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经建中 周凤鑫 +3 位作者 黄桂秋 葛志英 张健 徐也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84-87,共4页
作者通过不同浓度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培养的新生小牛腔静脉内细胞(EC)孵育后,应用凝血酶、蛋白C和S-2238的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单层EC膜上血栓调节蛋白(TM)辅助激活产生活化蛋白C(APC)的量,以此观察... 作者通过不同浓度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培养的新生小牛腔静脉内细胞(EC)孵育后,应用凝血酶、蛋白C和S-2238的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单层EC膜上血栓调节蛋白(TM)辅助激活产生活化蛋白C(APC)的量,以此观察TM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LDL孵育浓度≥25μg/ml后,APC生成受抑;两者间呈负相关(r=-0.87,n=286,P<0.001);随着LDL孵育时间延长,TM受抑加重,6h孵育后受抑较2h为著;动力学分析表明LDL预处理使APC整个生成过程受抑;降低了APC生成率,早期尤甚,使生成率-反应时间曲线的曲率半径增大;APC生成反应速率出现前期减慢、后期加速的变化等。这些变化提示高脂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壁TM功能来影响机体局部抗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细胞 抗凝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