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_2O_3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细胞骨架改变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军 辛梅珍 +1 位作者 姜叙诚 赵雁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 观察As2 O3 对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凋亡细胞骨架的改变。方法 选用不同剂量As2 O3处理SGC 790 1细胞 ,分不同时间组 ,应用MTT法、光镜、透射电镜、TUNEL法和FCM法检测As2 O3 对细胞生长影响及对凋亡的诱导作... 目的 观察As2 O3 对胃腺癌细胞株SGC 790 1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凋亡细胞骨架的改变。方法 选用不同剂量As2 O3处理SGC 790 1细胞 ,分不同时间组 ,应用MTT法、光镜、透射电镜、TUNEL法和FCM法检测As2 O3 对细胞生长影响及对凋亡的诱导作用 ,应用荧光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F actin和α tubulin的结构。结果 As2 O3 抑制该细胞株的生长 ,MTT法显示抑制程度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2 μmol/LAs2 O3 作用 96h后细胞数明显减少 ,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TUNEL法显示 2 μmol/LAs2 O3 作用后 ,凋亡细胞阳性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P <0 0 5 ) ,作用96h的阳性率为 (7 33± 1 83) %。FCA法显示 2 μmol/LAs2 O3 作用 96h后细胞的凋亡率为 8 4 8% ,并出现凋亡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在细胞凋亡过程中 ,F actin和α tubulin均发生解聚和重排。结论 As2 O3 对胃癌细胞株SGC 790 1具有抑制生长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胃癌 细胞凋亡 细胞骨架 病理学 F-ACTIN Α-TUBULIN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P21在胃肠道肿瘤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庄亚华 王瑞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癌基因(oncogenc)被引入肿瘤研究领域已有10余年,其结构,突变、表达以及与细胞癌变关系等方面研究,已取得许多引人注目的进展。尽管癌基因及其产物的生物学性质和所起的作用不甚清楚,但它们在肿瘤形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已被广泛接受。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基因 病理 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进展
3
作者 王瑞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3-95,共3页
肿瘤作为一类基因性或DNA的疾病,系某些特定的染色体上的DNA损伤使体细胞发生突变的结果。有的胚系细胞(Germ-line cell)由于遗传性因素而先天就带有损伤的DNA,而有的体细胞(somatic cell)由于获得性因素而后天遭受DNA损伤。在这些损伤... 肿瘤作为一类基因性或DNA的疾病,系某些特定的染色体上的DNA损伤使体细胞发生突变的结果。有的胚系细胞(Germ-line cell)由于遗传性因素而先天就带有损伤的DNA,而有的体细胞(somatic cell)由于获得性因素而后天遭受DNA损伤。在这些损伤中,有的可能使刺激细胞增殖的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分子病理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Ⅲ度烧伤后皮肤混合移植创面愈合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雁飞 王莉 +3 位作者 严忠馥 陈秀丽 郭寿延 朱德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41-45,共5页
应用光镜和偏光显微镜定期观察26例Ⅲ度烧伤大鼠施行异体-自体皮肤混合移植后皮肤活检的病理形态改变。结果表明:皮肤混合移植愈合过程中排异反应较轻,出现创面小。早期主要通过肉芽组织新生,Ⅲ型胶原纤维形成和自体表皮再生扩展,... 应用光镜和偏光显微镜定期观察26例Ⅲ度烧伤大鼠施行异体-自体皮肤混合移植后皮肤活检的病理形态改变。结果表明:皮肤混合移植愈合过程中排异反应较轻,出现创面小。早期主要通过肉芽组织新生,Ⅲ型胶原纤维形成和自体表皮再生扩展,使创面愈合。而异体真皮深层残存胶原纤维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而不被排斥,亦不影响愈合过程。文中对其排异反应表现、异体真皮转归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皮肤 混合移植 创伤愈合 排异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弓形虫株感染小鼠的早期病理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莉 赵雁飞 +1 位作者 赵伶兹 杨惠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24-426,共3页
为加深对弓形虫病发病机理和病变特点的了解,用RH株、B36株和Fukaya株三种弓形虫株分别感染小鼠,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感染后各脏器病变进行系统观察,并着重对早期改变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虫株引起的改变在病变程度和... 为加深对弓形虫病发病机理和病变特点的了解,用RH株、B36株和Fukaya株三种弓形虫株分别感染小鼠,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感染后各脏器病变进行系统观察,并着重对早期改变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虫株引起的改变在病变程度和范围上有所不同,但无质的差异。病变程度可能与虫株在宿主内的繁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弓形虫株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弓形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浅Ⅱ度烫伤实验模型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清如 郭寿延 +3 位作者 王宝美 严忠馥 冯世杰 衣承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4-56,共3页
研究高温与烫伤深度之间的关系,热源相同而接触时间不同所致的皮肤浅Ⅱ度烫伤创面的发展规律。两组大鼠均以70℃水烫,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的接触时间分别为15s和10s。两组在烫后8h或6h,创面均属Ⅱ度烫伤,至烫后1d,局部病变加重而累及真... 研究高温与烫伤深度之间的关系,热源相同而接触时间不同所致的皮肤浅Ⅱ度烫伤创面的发展规律。两组大鼠均以70℃水烫,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的接触时间分别为15s和10s。两组在烫后8h或6h,创面均属Ⅱ度烫伤,至烫后1d,局部病变加重而累及真皮浅层毛囊。实验组1至烫后2周,除1例创面修复愈合外余4例因创面坏死并发感染而未愈合;而实验组Ⅱ在烫后7d,5例大鼠的创面已基本愈合,说明其热源虽相同,但因接触时间较短,损伤较轻.局部抗感染、抗损伤和自然修复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创面 愈合 病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吴明芳 周云君 +2 位作者 顾顺德 曹志云 赵雁飞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目的以病理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建立病理学为媒体课件。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媒体软件设计方案。结果形成以声频、现频、交互分析为一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站台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主体... 目的以病理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建立病理学为媒体课件。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媒体软件设计方案。结果形成以声频、现频、交互分析为一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站台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体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 病理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赖株豚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和免疫组化法对钩体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宏亮 姜叙诚 +4 位作者 傅爱芬 赵伶兹 李文俊 胡宝瑜 郭晓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 建立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感染豚鼠的动物模型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不同剂量钩端螺旋体赖株通过腹腔内注射感染豚鼠 ,观察豚鼠发病情况 ,及时解剖死亡豚鼠 ,HE染色观察肝、肾、肺等器官病变 ,E... 目的 建立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感染豚鼠的动物模型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不同剂量钩端螺旋体赖株通过腹腔内注射感染豚鼠 ,观察豚鼠发病情况 ,及时解剖死亡豚鼠 ,HE染色观察肝、肾、肺等器官病变 ,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肝、肾、肺组织中钩体抗原。结果 感染后豚鼠发病 ,死亡与感染的钩端螺旋体剂量明显相关 ,大体标本及HE染色光镜下均出现典型钩体病病变。免疫组化显示在肝、肾、肺组织中均存在钩体抗原。结论 通过钩端螺旋体赖株腹腔注射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豚鼠动物模型。应用EnVision二步法染色 ,可有效显示组织中的钩体抗原。为进一步研究钩端螺旋体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感染 豚鼠 动物模型 免疫组化法 抗原 检测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生长抑素对正常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胰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建新 王兴鹏 +2 位作者 徐家裕 袁耀宗 秦兰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 :研究外源性生长抑素 (施他宁 )对正常胰腺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ANP)胰血流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LS -Ⅲ型计算机化组织血流仪测定施他宁影响大鼠胰腺组织血流的变化、牛磺胆酸钠诱发ANP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二十碳烯酸类代... 目的 :研究外源性生长抑素 (施他宁 )对正常胰腺和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ANP)胰血流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LS -Ⅲ型计算机化组织血流仪测定施他宁影响大鼠胰腺组织血流的变化、牛磺胆酸钠诱发ANP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二十碳烯酸类代谢物和普通病理及电镜观察。结果 :正常鼠施他宁给药后胰血流量显著低于给药前 ;诱发ANP后 ,胰血流量显著降低 ,但施他宁 +ANP组血流量显著高于ANP组 ;ANP组发病 6h血栓素B2 (TXB2 )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的 4 5倍 ,施他宁 +ANP组各时点TXB2 均显著低于ANP组 ,6h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Keto -PGF1α)及各时点TXB2 / 6 -Keto -PGF1α比值则显著高于ANP组 ;病理观察示施他宁 +ANP组腺细胞坏死积分和微血管内微血栓显著少于ANP组。结论 :外源性生长抑素使正常鼠胰血流量下降 ,但施他宁 +ANP组胰血流量显著高于ANP组 ,其机制可能是二十碳烯酸类异常代谢的矫正 ,从而改善胰组织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胰腺炎 微循环 类花生酸类 外源性 胰血流量 胰缺血 急性坏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在胃癌增殖和浸润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莉 张帆 +3 位作者 吴平平 姜叙诚 郑林 于颖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胃癌组织细胞核和膜/质中的含量与细胞增殖、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βcatenin在胃癌细胞核或细胞膜/质中的含量,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yclinD1、cmyc和Ki6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27例胃癌中细胞...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胃癌组织细胞核和膜/质中的含量与细胞增殖、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βcatenin在胃癌细胞核或细胞膜/质中的含量,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yclinD1、cmyc和Ki6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27例胃癌中细胞核与细胞膜/质中βcatenin含量之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s=0.39225,P=0.0430),而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无关;胃癌细胞核中βcatenin含量与cmyc蛋白或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50904,P=0.0067;rs=0.39992,P=0.0387),细胞膜/质中βcatenin含量与cyclinD1蛋白表达亦呈正相关(rs=0.43612,P=0.0230)。但胃癌细胞核中βcatenin的含量、cyclinD1和cmyc蛋白的阳性表达与Ki67均无相关性。结论胃癌细胞核与癌细胞膜/质中βcatenin含量之比与胃癌的浸润性具有相关性,而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无直接的相关性。βcatenin在细胞核内的积聚可促进cyclinD1和cmyc的表达,有利于胃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增殖 Β-CATENIN CYCLIN D1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中端粒酶R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伟青 赵雁飞 +1 位作者 唐剑敏 郑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RNA(hTR)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以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6例大肠癌、18例大肠腺瘤、18例大肠息肉及 5例炎症病变中端粒酶hTR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Ki 67抗原的表达 ... 目的 :探讨端粒酶RNA(hTR)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以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6例大肠癌、18例大肠腺瘤、18例大肠息肉及 5例炎症病变中端粒酶hTR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Ki 67抗原的表达 ,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2 6例大肠癌hTR以强阳性表达为主 (2 1/2 6 ,80 8% ) ;18例大肠腺瘤hTR大部分呈弱阳性表达 (12 /18,66 7% ) ,少数呈强阳性 (5 /18,2 7 8% ) ;息肉、炎症hTR为弱表达。端粒酶hTR表达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存在差异 (P <0 0 1) ,并且随肿瘤分化程度的下降、浸润深度的增加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hTR表达增强 (P <0 0 5 )。此外 ,在细胞增殖活跃区域 ,显示出高水平hTR的表达。结论 :在大肠肿瘤发生早期就有端粒酶hTR表达的上调 ,而且hT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等呈正相关。hTR表达也与细胞增殖活性相关。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hTR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RNA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原位杂交 大肠癌 H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图象分析法测定胃肠粘膜重度异型增生与腺癌细胞核DNA含量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平平 王瑞年 +1 位作者 赵明朗 金承志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本文应用IBAS图象分析——显微分光光度系统测定11例胃、结肠重度异型增生(severe dysplasia,Dys Ⅱ)和高分化腺癌(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 cinoma,WDCa)细胞核的DNA含量,发现各例Dys Ⅲ及WDCa均含非整倍体细胞。同一病例自身比较... 本文应用IBAS图象分析——显微分光光度系统测定11例胃、结肠重度异型增生(severe dysplasia,Dys Ⅱ)和高分化腺癌(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 cinoma,WDCa)细胞核的DNA含量,发现各例Dys Ⅲ及WDCa均含非整倍体细胞。同一病例自身比较表明,近半数病例的Dys Ⅲ和WDCa的DNA均值无显著差别。K-S检验结果也显示Dys Ⅲ和WDCa的DNA含量分布有半数病例为同一分布类型。本文支持异型增生属于肿瘤范畴的观点,并对Dys Ⅲ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粘膜 异型增生 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沈秀华 江悦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0-61,共2页
1983年Senger等发现了血管通透因子VPF(vascularpeameabilityfactor),又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从此,围绕V... 1983年Senger等发现了血管通透因子VPF(vascularpeameabilityfactor),又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从此,围绕VEGF特别是其与肿瘤的关系开展了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通透因子 VEGF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B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平平 余红仙 +2 位作者 江悦琴 姜叙诚 王瑞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B)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胃癌浸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8例胃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B有较强阳性表达的胃癌在分化型和差分化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进展期癌的表...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B)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胃癌浸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8例胃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B有较强阳性表达的胃癌在分化型和差分化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进展期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早期癌;68.4%的胃癌标本中肿瘤间质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呈CB阳性反应。结论:CB的表达增高与胃癌的浸润有密切关系,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B增多可能是促进肿瘤浸润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蛋白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胶原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文俊 郭晓奎 姜叙诚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4-37,共4页
某些微生物可以分泌微生物胶原酶。微生物胶原酶具有和脊椎动物胶原酶相似的生物学作用 ,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 ,其活性依赖于Ca2 + 等二价金属阳离子。但微生物胶原酶又具有许多不同于脊椎动物胶原酶的生物学特性。它不... 某些微生物可以分泌微生物胶原酶。微生物胶原酶具有和脊椎动物胶原酶相似的生物学作用 ,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 ,其活性依赖于Ca2 + 等二价金属阳离子。但微生物胶原酶又具有许多不同于脊椎动物胶原酶的生物学特性。它不仅可以降解天然不溶性胶原纤维 ,也可以降解变性的可溶性胶原蛋白、人工合成的胶原酶底物以及其它细胞外基质糖蛋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微生物胶原酶在一些微生物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是某些微生物的重要毒力因子。而且微生物胶原酶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某些疾病治疗 ,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胶原酶 胶原 疾病治疗 毒力因子 蛋白质 生物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与肢体淋巴水肿组织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永新 张梅 +3 位作者 傅爱芬 张如鸿 黄文义 汪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首次应用组织化学、生化分析和透射电镜方法,在正常对照下,对16例下肢淋巴水肿皮肤活检组织进行了肥大细胞与局部组织胶原蛋白合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在电镜下不仅可观察到病变组织内肥大细胞与纤维母细胞数量增多,功能活跃,肥大... 首次应用组织化学、生化分析和透射电镜方法,在正常对照下,对16例下肢淋巴水肿皮肤活检组织进行了肥大细胞与局部组织胶原蛋白合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在电镜下不仅可观察到病变组织内肥大细胞与纤维母细胞数量增多,功能活跃,肥大细胞与纤维母细胞之间在形态学上关系密切,而且还发现在原位组织内肥大细胞转颗粒现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淋巴水肿患肢皮肤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01),每mm2组织内肥大细胞数和每mg干重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变化之间呈高度相关(γ-0.9386402)。结果表明,肥大细胞是参与肢体淋巴水肿组织纤维化的重要细胞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肥大细胞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H、B_(36)、Fukaya株毒力及致病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惠珍 张爱民 +3 位作者 张建华 杨杨 王莉 钱宗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毒力的弓形由株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和动物模型观察RH、B36、Fukaya三虫株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及其致病、致畸、致死的差异。结果Vero细胞在8h内的侵袭率及分解产物脂肪酸含量以B36株为高... 目的探讨不同毒力的弓形由株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和动物模型观察RH、B36、Fukaya三虫株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及其致病、致畸、致死的差异。结果Vero细胞在8h内的侵袭率及分解产物脂肪酸含量以B36株为高。胞内24h繁殖数以RH株为最多,B36次之,Fukaya最低。此结果与虫体对细胞的损害程度、对仔鼠智力发育的影响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后,对弓形由抑虫或杀虫程度与NO浓度相一致。结论RH株NO浓度高,胞内虫株可被完全消灭,NO可能参与抗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虫株 毒力 致病性 RH B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体粘附侵袭相关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宏亮 李文俊 +1 位作者 姜叙诚 郭晓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7,共5页
使用NCBI ,Swissprot/TrEMBL ,ProDom ,Pfam ,Tmpred ,SignalP ,ClustW等网络资源和软件 ,根据问号钩体黄疸出血型赖株粘附侵袭相关基因诠释结果 ,对mce ,invA ,mviN和atsE四个粘附侵袭相关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域、跨膜区域和信号肽等进... 使用NCBI ,Swissprot/TrEMBL ,ProDom ,Pfam ,Tmpred ,SignalP ,ClustW等网络资源和软件 ,根据问号钩体黄疸出血型赖株粘附侵袭相关基因诠释结果 ,对mce ,invA ,mviN和atsE四个粘附侵袭相关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域、跨膜区域和信号肽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使用Bioedit,Mega2软件进行氨基酸多重序列比较并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 ,mce和mviN为穿膜蛋白 ,invA和atsE为菌体内蛋白质 ;许多对哺乳动物和对植物致病的微生物具有mce ,invA ,mviN和atsE四个粘附侵袭相关基因 ,其表达的蛋白质在感染宿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钩体的粘附侵袭相关蛋白与它们在一级结构上有较高相似性。据生物信息学结果推测 ,问号钩体黄疸出血型赖株粘附侵袭相关基因和钩体致病性间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粘附 侵袭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3H—TdR掺入法抗癌药敏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恩忠 顾伟勇 +4 位作者 黄伟平 周允中 王瑞年 傅爱芬 王金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81-284,共4页
作者对琼脂-液体双层抗癌药敏试验系统加以改进,建立了更为简便有效的试验系统。经对84例临床肺癌患者活标本测试,成功率达85%。将肺癌细胞对长春新碱(VCR),丝裂霉素(MMC),顺铂(DDP)和阿霉素(ADM)的敏感界限,以1/10血液峰值浓度下细胞... 作者对琼脂-液体双层抗癌药敏试验系统加以改进,建立了更为简便有效的试验系统。经对84例临床肺癌患者活标本测试,成功率达85%。将肺癌细胞对长春新碱(VCR),丝裂霉素(MMC),顺铂(DDP)和阿霉素(ADM)的敏感界限,以1/10血液峰值浓度下细胞存活率表示,并分别定为50%、40%、30%和30%时,测试结果与文献报告的肺癌临床单药化疗有效率近似。本法与干细胞法作平行试验测试10个肺癌细胞系对4种药物的敏感性,两法符合率为83%。测试4例肺癌活检标本,两法符合第为100%。作者认为本试验系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抗癌药敏试验 同位素掺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和DNA裂解原位标记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叙诚 朱平 +3 位作者 马春树 赵瑞波 傅爱芬 杜心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70-372,I050,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腺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及其与DNA裂解的相互关系。方法:对大鼠进行腹腔内糖皮质激素注射,对胸腺进行光、电镜观察,并作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 目的:观察胸腺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及其与DNA裂解的相互关系。方法:对大鼠进行腹腔内糖皮质激素注射,对胸腺进行光、电镜观察,并作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结果:皮质胸腺细胞出现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少数细胞出现管网状结构。TUNEL可标记不同阶段的凋亡细胞。结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胸腺皮质细胞凋亡,上皮性网状细胞对凋亡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和降解作用。TUNEL可选择性标记石蜡切片中的凋亡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超微结构 DNA裂解 细胞凋亡 原位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