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辅贤 单根法 +3 位作者 隆桂麟 李国庆 钟竑 戚晓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 对1200例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良性病变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食管胃颈部吻合4例,胸内吻合1116例。 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0.91%),颈部及超胸顶吻合无吻合口瘘发生。前8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32... 目的 对1200例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良性病变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食管胃颈部吻合4例,胸内吻合1116例。 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0.91%),颈部及超胸顶吻合无吻合口瘘发生。前8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32%,吻合口狭窄3.1%;近12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33%,吻合口狭窄占1%;进口吻合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86%,吻合口狭窄6.9%。所有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均恢复正常饮食。 结论 机械吻合是减少胸内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吻合器 食管外科 食管癌 贲门癌 吻合口瘘 吻合口狭窄 机械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建军 全志伟 +3 位作者 杨勇 翁子毅 陈权海 杜隽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手术的4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结果:病理类型共13种,良性18例(37.5%),恶性30例(62.5%)。临床表现包...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手术的4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结果:病理类型共13种,良性18例(37.5%),恶性30例(62.5%)。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腹痛、腰背酸痛、低热、消瘦、尿频尿急、月经不调和贫血。主要辅助检查为CT、B超、X线胃肠造影、泌尿系统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18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30例恶性肿瘤中12例(40%)实行广泛切除术,18例(60%)实行部分切除或仅作活检。实行广泛切除术者平均生存时间40±4.88个月,3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25.0%;而实行部分切除或仅作活检者平均生存时间20.83±2.84个月,术后3年与5年生存率则分别为16.7%和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2)。恶性肿瘤因复发施行多次手术7例(58.3%)。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不易发现,应重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手术是治疗本症的主要方法,良性肿瘤应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应争取作广泛切除术。本病复发率高,术后应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早期诊断 复发 广泛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单根法 戚晓敏 +3 位作者 张辅贤 李国庆 钟竑 李小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52-54,共3页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外科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639例病人接受胸腔镜治疗,包括自发性气胸、膈与食管下段疾病、肺癌与肺良性疾病、恶性胸水、脓胸、凝固性血胸、纵隔良性肿瘤、心包积血等。手术采用胸壁三孔或...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外科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639例病人接受胸腔镜治疗,包括自发性气胸、膈与食管下段疾病、肺癌与肺良性疾病、恶性胸水、脓胸、凝固性血胸、纵隔良性肿瘤、心包积血等。手术采用胸壁三孔或四孔法或加辅助小切口,常规应用内腔镜器械进行病变处理。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21例术中转开胸手术,3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45min,平均住院11d。结论 电视胸腔镜外科治疗胸部疾病创伤少、恢复快,但并不能完全替代常规开胸手术,对恶性病变的根治性手术需严格掌握指征,持谨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临床应用 微创技术 辅助小切口 实用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肠神经元异常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施诚仁 王俊 +3 位作者 余世耀 张忠德 陈其民 吴晔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58-60,共3页
目的 观察分析肠神经元异常疾病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肠神经元异常疾病患者32例;其中结合型17例,无肛合并肠神经元异常9例,神经节细胞未成熟3例,神经节细胞减少1例,神经元发育异常2例。外科处理包括肠切除、肠造瘘及非手术治疗。结果 ... 目的 观察分析肠神经元异常疾病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肠神经元异常疾病患者32例;其中结合型17例,无肛合并肠神经元异常9例,神经节细胞未成熟3例,神经节细胞减少1例,神经元发育异常2例。外科处理包括肠切除、肠造瘘及非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28例,随访率87.4%。外科手术有效率85.7%,结合型与无肛合并神经元异常病变者疗效明显。1例全小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者部分肠切除术后,症状未见改善。3例未成熟型作新生儿期造瘘术后6~12月再次活检细胞成熟,关瘘后排便正常。1例神经节细胞减少,2例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经6~28月后再次活检,病理情况仍无改变。非手术治疗者疗效均不满意。结论 针对结合型、无肛合并肠神经异常者,外科手术切除有明显疗效。非手术治疗病症无明显缓解。术中冰冻切片难以对神经节细胞作质的正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肠神经元异常疾病 疗效观察 外科手术 先天性巨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翁子毅 全志伟 吴克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乳腺癌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成人Ebstein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
6
作者 李小波 单根法 +3 位作者 张辅贤 杜奇容 李国庆 戚晓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 分析14例成人Ebstein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 常规体外循环下Danielson方法行房化心室折叠加三尖瓣环环缩9例;三尖瓣置换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12例;右房减容成形术14例。结果 牛心包瓣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长期存活13例。... 目的 分析14例成人Ebstein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 常规体外循环下Danielson方法行房化心室折叠加三尖瓣环环缩9例;三尖瓣置换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12例;右房减容成形术14例。结果 牛心包瓣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长期存活13例。随访9~109月,无晚期死亡,无严重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和心内膜炎。成形术组心功能I级5例,Ⅱ级4例,5例术后有轻-中度三尖瓣返流;瓣膜置换术组无瓣周漏,心功能I级3例,Ⅱ级1例。结论成形术适用于三尖瓣前瓣叶可形成单叶瓣的病人,但术后返流率较高;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返流即消失;右房减容成形术可消除巨大右房引起的房扑或房颤及减少血栓形式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心脏畸形 成形术 瓣膜置换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刺激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7
作者 张文川 马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110-112,共3页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如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苍白球内侧核(globus pallidus internas,GPI)和丘脑腹中间核(ventral intermediate nucleus,VIM)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技术 神经外科 应用 丘脑底核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和内窥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雪峰 李济宇 +3 位作者 张文杰 陈卫 张勇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7-58,66,共3页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和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0月,212例高龄(≥70岁)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合并症。 结果内镜组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达到88.5%,...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和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0月,212例高龄(≥70岁)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合并症。 结果内镜组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达到88.5%,而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3.8%)明显低于手术组(33.6%,P<0.01)。 结论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与手术相仿,但安全性明显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老年人 胆道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取石引流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肌源性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凯 单根法 +2 位作者 钟竑 金誉 张辅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MSC)体外的采集、培养和扩增 ,探讨MSC肌源性分化的条件和能力。方法选择杂种妊娠犬 11只 ,采集适量脐带血 ,常规分离后获得单核细胞 ,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和体外传代扩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脐...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MSC)体外的采集、培养和扩增 ,探讨MSC肌源性分化的条件和能力。方法选择杂种妊娠犬 11只 ,采集适量脐带血 ,常规分离后获得单核细胞 ,分别接种于不同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和体外传代扩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脐血MSC表面抗原的表达 ;5 -氮杂胞嘧啶核苷 (5 aza)诱导处理脐血MSC ,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及肌源性标记物的表达。结果犬脐血MSC在IMDM中生长良好 ,增殖迅速 ,每传一代细胞扩增 2 ~3倍 ,传至 7代后细胞可扩增 1.5× 10 2~2 .0× 10 3 倍 ;脐血中包含破骨细胞样和纤维母细胞样贴壁细胞 ,后者CD2 9和CD71表达阳性 ,CD11a、CD11b和CD34表达阴性 ;脐血MSC在 10μmol/L的 5 aza诱导 3周后体积延长 ,与邻近细胞形成连接 ,并表达肌节性肌动蛋白和结蛋白 ,与阳性对照结果相似。 结论脐血MSC是存在于脐血中的一类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原始细胞 ,在体外可大量扩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体外 表达 扩增 间充质干细胞 MSC 诱导分化 妊娠犬 杂种 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逆转肺癌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戚晓敏 单根法 +3 位作者 张辅贤 钟竑 谢晓宇 李国庆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川芎嗪(TMP)逆转肺腺癌SPCA-1细胞株耐药性的作用。方法 人肺腺癌SPCA-1细胞株,以阿霉素诱导耐药至终浓度为0.4μg/ml,MTT比色法测定TMP对耐药细胞的耐药性逆转作用。结果 100mg/L和320mg/L TMP对细胞的抑制率均小于5%,... 目的 探讨中药川芎嗪(TMP)逆转肺腺癌SPCA-1细胞株耐药性的作用。方法 人肺腺癌SPCA-1细胞株,以阿霉素诱导耐药至终浓度为0.4μg/ml,MTT比色法测定TMP对耐药细胞的耐药性逆转作用。结果 100mg/L和320mg/L TMP对细胞的抑制率均小于5%,两者无显著差异。100mg/L TMP加丝裂霉素(MMC)组与相应浓度MMC组比较,细胞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320mg/L TMP的阿霉素(ADM)、长春地辛(VDS)、MMC组与相应浓度各药物组比较,其细胞抑制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PPC VDS+TMP、1PPC MMC+TMP组与相应药物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顺铂(C-DDP)加TMP组与相应浓度C-DDP组比较,细胞抑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明显细胞毒浓度的TMP可显著逆转SPCA-1人肺腺癌细胞株对ADM、VDS、MMC的耐药性,但对CDDP介导的耐药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逆转 肺癌 多药耐药性 癌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一期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评估 被引量:7
11
作者 施诚仁 余世耀 +3 位作者 励楚刚 王捍平 蔡威 许德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评估新型经肛门一期拖出术 (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方法先天性巨结肠47例 ,其中短段型 4例 ,普通型 40例 ,长段型 2例 ,全结肠型 1例。手术用Grob术式 2 5例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 (LS) 6例 ,TAS术 16例。回顾性... 目的评估新型经肛门一期拖出术 (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方法先天性巨结肠47例 ,其中短段型 4例 ,普通型 40例 ,长段型 2例 ,全结肠型 1例。手术用Grob术式 2 5例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 (LS) 6例 ,TAS术 16例。回顾性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合并症和平均住院费用等。 结果TAS手术时间短 (平均 90min) ,术中出血少 ( 2 5ml左右 ) ,术后 3~ 7d即可出院 ,住院费用也低于LS及Grob组。本组随访率( 31 4 7) 6 5 .9%。TAS与LS一样术后合并症少。 结论TAS术优点是不用开腹 ,创伤小 ,手术简便 ,费用少 ,术后肠粘连等合并症少 ,但对年龄大、病变段长儿童操作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Grob术式 经肛门一期拖出术 腹腔镜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胆道结石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勇 王雪峰 +3 位作者 董平 陈卫 费哲为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21-422,共2页
目的 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目的 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ST及取石术,分别于术后即刻、1d、3d和7d作LC。结果 EST成功率91.84%(45/49);EST联合LC成功率95.56%(43/45)。术后平均住院日6.87d(2~13d)。结论 EST术后即刻与1d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手术治疗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治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文川 徐顺清 +1 位作者 万亮 马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9-540,共2页
关键词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诊治 胚胎发育过程 椎管内肿瘤 囊性病变 组织异位 病理证实 临床特点 内胚层 占位性 先天性 发病率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和EGFR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曰林 张一楚 +2 位作者 王瑞年 龚圣济 王建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855-859,共5页
应用ABC和LSAB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c-erbB-2和EGFR表达的研究。结果:1)75例胃癌c-erbB-2表达阳性率为18.7%,阳性表达只限于癌灶,而癌旁组织均为阴性。cerbB-2在高分化胃癌、... 应用ABC和LSAB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c-erbB-2和EGFR表达的研究。结果:1)75例胃癌c-erbB-2表达阳性率为18.7%,阳性表达只限于癌灶,而癌旁组织均为阴性。cerbB-2在高分化胃癌、大体局限型胃癌中的阳性率较高(P<0.05)。2)EGFR表达阳性率为61.3%,癌旁组织、新生血管有阳性表达。EGFR表达与胃癌的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至正相关(P<0.05)。3)c-erbB-2表达与EGFR表达无明显关系。结果说明:c-erbB-2表达出现于胃粘膜癌变的后期,是恶性细胞的标志;EGFR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有明显关系;c-erbB-2和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是互相独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ERBB-2 EG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与ras癌基因产物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建军 张一楚 +2 位作者 龚圣济 张忠德 张文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提高直肠癌术前活检的诊断率。方法5年来手术治疗的168例直肠癌病人中,有20例(11.9%)第一次手术前活检不能明确诊断。对其中17例患者的活检组织石蜡标本(实验组)和10例正常肠粘膜活检标本(对照组)进行常规病理、P53与ras... 目的提高直肠癌术前活检的诊断率。方法5年来手术治疗的168例直肠癌病人中,有20例(11.9%)第一次手术前活检不能明确诊断。对其中17例患者的活检组织石蜡标本(实验组)和10例正常肠粘膜活检标本(对照组)进行常规病理、P53与ras癌基因产物检测。结果实验组中P53与ras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与47%,阳性率均高于常规病理,有显著性差异。17例标本中,11例为不典型增生,5例仅有慢性炎症。不典型增生的P53与ras基因表达分别为11例和7例,而慢性炎症则全部为阴性。二者之间,两种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还显示P53与ras基因表达有较好的一致性。对照组的10例正常肠粘膜的活检标本P53与ras基因检测结果均阴性,与实验组比较,P53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P53与ras基因表达检测,可以作为常规病理的补充,提高直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癌基因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P53 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翁子毅 费哲为 +3 位作者 吴克瑾 吴增斌 李方明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分组与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和生存率进行比较,行Wilcoxon(Cehan)统计分析和X2检验。结果1.低危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高危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分组与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和生存率进行比较,行Wilcoxon(Cehan)统计分析和X2检验。结果1.低危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高危组(P=0.013)。而隐灶癌明显低于其他PTC,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8);2.低危组5年无瘤生存率同高危组比较,明显高于高危组(P=0.048);3.低危组隐灶癌行单侧与双侧甲状腺切除,术后均无复发;4.颈淋巴结清扫与颈淋巴结切除比较,术后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202)。结论1.对低危组PTC患者宜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对于隐灶癌,建议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2.低危组可不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3.高危组应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手术方式 PTC 颈淋巴结 甲状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例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宝仁 姜保成 +2 位作者 杨明 张纪伟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7-748,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0 ~ 2003年180例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肠镜检查发现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5例,大肠癌合并息肉20例.术前漏诊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2例,大肠癌合并息肉8例.结论大...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0 ~ 2003年180例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肠镜检查发现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5例,大肠癌合并息肉20例.术前漏诊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2例,大肠癌合并息肉8例.结论大肠癌术中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同时多源原发大肠癌和大肠癌合并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肠镜 多源原发性大肠癌 大肠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18
作者 尤新民 韩玲 +3 位作者 单根法 张辅贤 鲍泽民 金熊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09-310,共2页
目的 探讨预防和早期诊治胸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 方法 胸腔镜手术 4 0 0例 ,年龄(18~ 81)岁 ,ASAⅠ -Ⅲ ,32 0例肺大泡切除手术 ,80例为胸腔、纵隔、肺肿瘤活检或切除术 ,应用双腔支气管麻醉 ,术中单肺通气 ,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循环... 目的 探讨预防和早期诊治胸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 方法 胸腔镜手术 4 0 0例 ,年龄(18~ 81)岁 ,ASAⅠ -Ⅲ ,32 0例肺大泡切除手术 ,80例为胸腔、纵隔、肺肿瘤活检或切除术 ,应用双腔支气管麻醉 ,术中单肺通气 ,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循环、呼吸等功能。 结果 严重并发症 8例 ,其中严重复张性肺水肿 5例 ,大量胸水致双腔支气管完全阻塞 1例 ,大出血 1例 ,双侧气胸致循环骤停 1例。 8例均抢救成功 ,痊愈出院。 结论 胸腔镜手术必须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应用双腔支气管单肺麻醉 ,术中严密观察 ,及早诊治并发症 ,可提高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并发症 防治 麻醉 双腔支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定丰 董平 +1 位作者 杨勇 张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观察其与手术切除与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 5 8例 ,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检测PAGT、PT、APTT、TFPI、D -二聚体、t -PA∶a等指标 ;同期 5 2例非肿瘤病...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观察其与手术切除与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 5 8例 ,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检测PAGT、PT、APTT、TFPI、D -二聚体、t -PA∶a等指标 ;同期 5 2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直肠癌患者较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增强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缩短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降低 (P <0 .0 5 ) ,D -二聚体和t -PA∶a显著升高 (P <0 .0 1) ,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明显 (P <0 .0 5或P <0 .0 1) ,手术切除后有所改善。 结论直肠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 ,在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分化差的病人中尤为明显 ;应用抗凝和抗纤溶药物可能对直肠癌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高凝状态 纤溶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定丰 董平 +1 位作者 徐雷鸣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91-92,101,共3页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94例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内镜和胃镜检查,并将其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比较。结果 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率94.7%(89/94),超声内镜诊断率为91.5%(86/94)。胃镜联合超声...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94例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内镜和胃镜检查,并将其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比较。结果 胃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率94.7%(89/94),超声内镜诊断率为91.5%(86/94)。胃镜联合超声内镜诊断率为100%。超声内镜分期结果与病理学分期比较,各期准确率分别为90%(T_1,9/10),85.2%(T_2,23/27),88.2%(T_3,30/34),91.3%(T_4,21/23);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79.8%。结论 超声内镜可有效协助诊断胃癌,并进行术前分期,有助于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胃癌 术前诊断 分期 手术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