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蝇幼虫血淋巴抗白念珠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建伟 吴健桦 +1 位作者 杨鹤萍 杨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 用微量液体培养生长抑制法检测家蝇幼虫血淋巴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方法 用大肠杆菌接种家蝇 3期幼虫 ,收集接种后不同时间血淋巴 ,设立空白对照、药物对照和蛋白酶K对照组 ,检测血淋巴和血淋巴 80℃ 5min去粗蛋白后提取多肽对 3... 目的 用微量液体培养生长抑制法检测家蝇幼虫血淋巴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方法 用大肠杆菌接种家蝇 3期幼虫 ,收集接种后不同时间血淋巴 ,设立空白对照、药物对照和蛋白酶K对照组 ,检测血淋巴和血淋巴 80℃ 5min去粗蛋白后提取多肽对 3株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大肠杆菌诱导 2 4h后血淋巴出现抗白念珠菌活性 ,能被水解蛋白酶灭活 ,去粗蛋白后仍有活性 ,对氟康唑敏感株及耐药株白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幼虫 血淋巴 抗白念珠菌活性 大肠杆菌 白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对围产儿致畸致病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金武官 李云珠 +6 位作者 俞善昌 杨惠珍 徐克继 钱宗立 夏爱娣 顾允中 陈诗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8-170,共3页
本文报告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8例畸形儿产妇,10例畸形儿及其母亲,7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进行弓形虫检测。23例产妇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48%,10例畸形儿母亲血清抗体阳性率90%,而畸形儿弓形虫DNA杂交及动物接种分离弓形虫阳性率分别... 本文报告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8例畸形儿产妇,10例畸形儿及其母亲,7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进行弓形虫检测。23例产妇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48%,10例畸形儿母亲血清抗体阳性率90%,而畸形儿弓形虫DNA杂交及动物接种分离弓形虫阳性率分别为70%和80%。婴儿肝炎综合征血清抗体阳性率9.8%,上述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说明弓形虫感染是导致胎儿致畸及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围产儿 畸形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 被引量:10
3
作者 娄文娴 吴琛耘 +1 位作者 张恩英 薛纯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反映日本血吸虫病活动性感染程度,探讨建立定量测定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筛选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将其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计算标准曲线,测试检测能力,检测样本。结果获6个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经优化组合试... 目的反映日本血吸虫病活动性感染程度,探讨建立定量测定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筛选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将其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计算标准曲线,测试检测能力,检测样本。结果获6个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经优化组合试验,选择其中3个抗日本血吸虫虫卵TCA可溶性抗原和成虫TCA可溶性抗原进行搭配,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效果较理想。检测慢性血吸虫病118例,阳性61例,阳性率51.7%;急性患者30例,全部阳性;正常人187例,5例阳性,特异性97.3%。单盲法检测一批血清,结果也较满意。法论定量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对提示活动性感染的程度和疫苗保护作用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原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人源、畜源分离株的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惠珍 徐克继 +3 位作者 姜昌斌 夏爱娣 张建华 钱宗立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18,共3页
本文采用弓形虫特异DNA探针杂交技术,聚丙烯酰胺电泳,免疫印迹试验,色质谱分析对弓形虫人源分离的SH、Zs2株,猪源分离的CN,PP株,兔源RT株等11个分离株在核酸、蛋白质、脂肪酸方面与国际标准人株RH株进行分子生... 本文采用弓形虫特异DNA探针杂交技术,聚丙烯酰胺电泳,免疫印迹试验,色质谱分析对弓形虫人源分离的SH、Zs2株,猪源分离的CN,PP株,兔源RT株等11个分离株在核酸、蛋白质、脂肪酸方面与国际标准人株RH株进行分子生化特性的比较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32P标记弓形虫DNA探针(1.1Kb)能与各虫株DNA杂交,在2.0Kb位点上显示出明显的杂交带;SDS-PAGE电泳蛋白质分子量范围在1-120KD间,以14、18、22、30、35、37、41、43、52、76KD为各虫株共有的条带,Westernblot分析,各虫株在30、52、76KD均能被抗弓形虫IgG识别;有机质谱仪检测脂肪酸组分中各虫株均有6种主要脂肪酸组成(c14一C18)分别为肉豆蔻酸、棕榈油酸、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油酸和软脂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0%,各虫株相对含量有所差异。实验结果为弓形虫分离株的生化特性和鉴定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体 DNA 蛋白质 脂肪酸 弓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的防治与优生 被引量:12
5
作者 费冲 毛建平 +3 位作者 彭新颖 杨惠珍 徐克继 夏爱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妊娠期感染对胎儿可产生多种不良后果。文章收集正常早孕103例及异常生育史妇女368例,分别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测定,正常早孕组IHA阳性占5.8%;异常生育史组为33.9%。另外对33例不良... 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妊娠期感染对胎儿可产生多种不良后果。文章收集正常早孕103例及异常生育史妇女368例,分别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测定,正常早孕组IHA阳性占5.8%;异常生育史组为33.9%。另外对33例不良分娩史孕妇作DNA杂交试验,7例阳性。100例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IgM),2例阳性。研究资料表明具早期诊断的价值,故早孕期作弓形虫感染血清学筛查,对优生工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间接血凝试验 荧光抗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弓形虫在不同孕期感染对胎鼠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陆琴 张爱民 +3 位作者 杨惠珍 杨俊华 杨幼明 周光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41,共2页
本文用RH株和Fukaya株两种弓形虫虫株,腹腔感染不同孕期的Wislar大鼠,观察虫株毒力的差异和感染时间的不同对大鼠妊娠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与Fukaya株相比,在妊娠早期和中期感染RH株,会使胎鼠体重降低、体... 本文用RH株和Fukaya株两种弓形虫虫株,腹腔感染不同孕期的Wislar大鼠,观察虫株毒力的差异和感染时间的不同对大鼠妊娠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与Fukaya株相比,在妊娠早期和中期感染RH株,会使胎鼠体重降低、体长减小、死亡率增高,而且子鼠在迷宫测试中,分辨学习能力也显著低于Fukaya株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妊娠晚期,RH株感染组和Fukaya株感染组对胎鼠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孕娠感染 生长发育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弓形虫株感染小鼠的早期病理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莉 赵雁飞 +1 位作者 赵伶兹 杨惠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24-426,共3页
为加深对弓形虫病发病机理和病变特点的了解,用RH株、B36株和Fukaya株三种弓形虫株分别感染小鼠,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感染后各脏器病变进行系统观察,并着重对早期改变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虫株引起的改变在病变程度和... 为加深对弓形虫病发病机理和病变特点的了解,用RH株、B36株和Fukaya株三种弓形虫株分别感染小鼠,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感染后各脏器病变进行系统观察,并着重对早期改变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虫株引起的改变在病变程度和范围上有所不同,但无质的差异。病变程度可能与虫株在宿主内的繁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弓形虫株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弓形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保护剂超低温长期保存弓形虫速殖子的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克继 杨惠珍 钱宗立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9-10,共2页
本文采用15%乙二醇为弓形虫速殖子保护剂,对11株虫株按慢冻速融法进行液氮冻存,经复苏观察存活率达100%;部分虫株已长达5年之久。为深入开展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关键词 乙二醇 低温 保存 弓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脑组织包囊两种分离法的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爱民 陆琴 杨惠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9-40,共2页
弓形虫脑组织包囊两种分离法的比较张爱民,陆琴,杨惠珍弓形虫的慢性感染会使其在脑、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包囊。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弓形虫包囊期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及其与致病的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因此,需要高纯... 弓形虫脑组织包囊两种分离法的比较张爱民,陆琴,杨惠珍弓形虫的慢性感染会使其在脑、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包囊。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弓形虫包囊期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及其与致病的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因此,需要高纯度的包囊作为研究材料,这使得分离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脑组织包囊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H、B_(36)、Fukaya株毒力及致病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惠珍 张爱民 +3 位作者 张建华 杨杨 王莉 钱宗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毒力的弓形由株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和动物模型观察RH、B36、Fukaya三虫株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及其致病、致畸、致死的差异。结果Vero细胞在8h内的侵袭率及分解产物脂肪酸含量以B36株为高... 目的探讨不同毒力的弓形由株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和动物模型观察RH、B36、Fukaya三虫株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及其致病、致畸、致死的差异。结果Vero细胞在8h内的侵袭率及分解产物脂肪酸含量以B36株为高。胞内24h繁殖数以RH株为最多,B36次之,Fukaya最低。此结果与虫体对细胞的损害程度、对仔鼠智力发育的影响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后,对弓形由抑虫或杀虫程度与NO浓度相一致。结论RH株NO浓度高,胞内虫株可被完全消灭,NO可能参与抗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虫株 毒力 致病性 RH B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位点酶联试验检测血吸虫特异表位配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宗立 陆萍 +2 位作者 王兆军 刘炜 AMDeelder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查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多种特异组分表位的高效探针系列。方法采用双位点夹心酶联试验对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的最佳组合进行了同相或异相的配伍测试。结果经过筛查,获得了分别能高效检测血吸虫优势循环抗原肠相关CAA、CCA及一个卵... 目的探查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多种特异组分表位的高效探针系列。方法采用双位点夹心酶联试验对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的最佳组合进行了同相或异相的配伍测试。结果经过筛查,获得了分别能高效检测血吸虫优势循环抗原肠相关CAA、CCA及一个卵相关SEA组分的若干同相和异相配伍组合,其中一组异相配伍可同时高效测出CAA和CCA组分,最高检测极限对这三种表位均可达1ng/ml水平。结论提示此三种组合中最易检示的机率在CAA组分,而CCA的组合机率相对较少。在异相组合中检测的特异性似取决于捕获抗体的质量和同型(isotype)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循环抗原 特异表位检测 双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育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的脂肪含量和耐寒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恩英 高农 王仁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观察滞育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和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脂肪累积动态和冬季耐寒表现,以二者发育蚊作对照。结果雌蚊羽化时脂肪含鼓均甚微,糖水喂饲5天后上升明显,尤以滞育淡色库蚊最甚,呈直线上升,从0.04mg增... 观察滞育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和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脂肪累积动态和冬季耐寒表现,以二者发育蚊作对照。结果雌蚊羽化时脂肪含鼓均甚微,糖水喂饲5天后上升明显,尤以滞育淡色库蚊最甚,呈直线上升,从0.04mg增至20日龄时的0.40mg发育淡色库蚊其次。三带喙库蚊滞育蚊和发育蚊不仅积累少而且无明显差异。耐寒性表现也以滞育淡色库蚊最强。150天累计存活率三带喙库蚊仅为16.54%,滞育淡色库蚊高达85.98%。当室外水缸中温度较低(0℃左右)情况下,滞育三带喙库蚊在80天内全部死亡,滞育淡色库蚊尚存活69.52%,从而表明淡色库蚊可滞育越冬,三带喙库蚊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带喙库蚊 淡色库蚊 滞育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 被引量:3
13
作者 娄文娴 薛纯良 许静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用抗趋阴极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建立的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显示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少交叉反应。68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98.5%,216份慢性血吸虫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83.3%。225份正常人血清仅1份阳性。48... 用抗趋阴极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建立的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显示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少交叉反应。68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98.5%,216份慢性血吸虫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83.3%。225份正常人血清仅1份阳性。48例血吸虫病治愈者的阴转率为97.9%。实验性血吸虫病家兔治疗后8周,16只治愈的家兔中12只阴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循环抗原 单克隆抗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和门脉血中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娄文娴 俞安洲 +2 位作者 沈大康 许东红 薛纯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08-110,共3页
该研究通过小鼠和家兔门脉血和外周血以及人的脾血和外周血检测循环抗原的比较研究表明,门脉血和脾血的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提示由源抗原经过宿主的肝脏处理和各种免疫应答的作用,使抗原发生变化。因此,决不能靠检测某种单一抗... 该研究通过小鼠和家兔门脉血和外周血以及人的脾血和外周血检测循环抗原的比较研究表明,门脉血和脾血的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提示由源抗原经过宿主的肝脏处理和各种免疫应答的作用,使抗原发生变化。因此,决不能靠检测某种单一抗原组分来判断千差万别的感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抗原 日本血吸虫 门脉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特异DNA片段顺序分析及体外基因扩增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爱娣 王克敏 +4 位作者 顾允中 张惠民 杨惠珍 徐克继 钱宗立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6期748-754,共7页
从弓形虫(ZS_2株)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了一个弓形虫特异DNA片段的克隆,对克隆的片段进行了部分顺序分析。根据所得DNA顺序,自行设计并合成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对,建立了体外扩增弓形虫特异DNA顺序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4种不同来源的... 从弓形虫(ZS_2株)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了一个弓形虫特异DNA片段的克隆,对克隆的片段进行了部分顺序分析。根据所得DNA顺序,自行设计并合成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对,建立了体外扩增弓形虫特异DNA顺序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4种不同来源的弓形虫株DNA、人工感染弓形虫的三头幼猪白细胞和胸腺DNA经过PCR扩增,均出现特异的扩增条带;而正常人、正常幼猪外围血白细胞、正常小鼠脾脏、恶性疟原虫、卡氏肺孢子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人巨细胞病毒DNA均不出现特异的扩增条带。对扩增产物进行了Southern印迹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证明该PCR产物是弓形虫DNA特异的顺序。该方法可测出少至1pg的弓形虫DNA或1个弓形虫体的裂解液。本文分析的DNA顺序和设计合成的引物顺序数据,经电脑DNA数据库检索,证明无相同的顺序。本方法并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顺序分析 DNA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对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昌斌 王宝美 郭寿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研究和探讨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对巨噬细胞的作用,MMC能否增强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以及与免疫活化剂厌氧棒状杆菌菌苗(CP)的共同作用,本实验将不同剂量MMC,CP,CP+MMC分别注入小鼠腹腔内,收集其中的巨噬细胞,... 为研究和探讨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对巨噬细胞的作用,MMC能否增强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以及与免疫活化剂厌氧棒状杆菌菌苗(CP)的共同作用,本实验将不同剂量MMC,CP,CP+MMC分别注入小鼠腹腔内,收集其中的巨噬细胞,并与肺癌细胞(A549)混合培养,运用相差显微镜、光镜及显微分光光度计等方法进行观察和检测。发现MMC对巨噬细胞具有活化作用,受其作用的A549胞浆内空泡及颗粒增多、边界不清。不同实验组巨噬细胞计数提示,各MMC组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减少,CP组明显增加,CP+MMC组增加更为明显。DNA相对含量测定发现对照组及各实验组间巨噬细胞DNA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活化的巨噬细胞与A549作用后,A549 DNA的曲线明显左移,DNA量较少的细胞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MMC对巨噬细胞杀伤肿瘤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巨噬细胞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化弓形虫速殖子的两种物理法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杨 姜昌斌 杨惠珍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4年第1期35-37,共3页
采用纤维素粉过滤法和多聚磷酸纤维薄膜过滤法,对人工感染的小鼠腹腔液中的弓形虫速殖子进行细胞清除率和回收率比较。前者白细胞平均清除率95.4%,红细胞平均清除率90.1%,虫体回收率33.1%;后者白细胞清除率81.6... 采用纤维素粉过滤法和多聚磷酸纤维薄膜过滤法,对人工感染的小鼠腹腔液中的弓形虫速殖子进行细胞清除率和回收率比较。前者白细胞平均清除率95.4%,红细胞平均清除率90.1%,虫体回收率33.1%;后者白细胞清除率81.6%,红细胞清除率80.5%,虫体回收率48.6%。在红、白细胞清除率上,纤维素粉过滤法优于薄膜过滤法,在虫体回收率上后者略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速殖子 纯化方法 纤维素粉过滤法 多聚碳酸纤维薄膜过滤法 细胞清除率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库蚊生殖滞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被引量:5
18
作者 鲁加龙 张恩英 王仁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02-307,共6页
刚羽化的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去首后,其第1卵泡停滞在N期,不能进一步发育。5天以上日龄滞育蚊去首后,第1卵泡约在去首后24小时即从N期开始发育。组织切片发现,滞育蚊咽侧体(CA)体积小,形态瘦长,略呈圆锥形,胞核着色深,排列... 刚羽化的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去首后,其第1卵泡停滞在N期,不能进一步发育。5天以上日龄滞育蚊去首后,第1卵泡约在去首后24小时即从N期开始发育。组织切片发现,滞育蚊咽侧体(CA)体积小,形态瘦长,略呈圆锥形,胞核着色深,排列紧密,胞质少,似处于失活状态。滞育蚊卵巢转种到发育蚊体内,其卵泡可以发育,而转种到滞育蚊体内则不能发育。类保幼激素(JHA,ZR515)及从发育蚊血淋巴液中提取的粗制保幼激素都能使滞育蚊的卵泡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色库蚊 生殖滞育 神经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