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脑肿胀开颅术中脑膨出的防治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希敏 刘霞 +2 位作者 朱志安 邱建华 张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65-46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开颅减压术中发生脑膨出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近 5年 38例因弥漫性脑肿胀行开颅减压出现脑膨出的患者资料 ,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 11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仅 7例死亡 ,死亡率 19%。 结论应用双...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开颅减压术中发生脑膨出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近 5年 38例因弥漫性脑肿胀行开颅减压出现脑膨出的患者资料 ,对其防治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 11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仅 7例死亡 ,死亡率 19%。 结论应用双侧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异丙酚麻醉镇静、亚低温、过度换气等综合措施 ,可使弥漫性脑肿胀术中脑膨出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开颅术 脑膨出 异丙酚 防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脑挫裂伤后脑组织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鑫 朱志安 +1 位作者 张红 邱建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492-494,533,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与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SD大鼠自由落体脑挫裂伤动物模型,设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与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SD大鼠自由落体脑挫裂伤动物模型,设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挫裂伤灶和海马结构Bc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高压氧治疗组Bcl-2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而Bax的表达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影响,并改变Bcl-2/Bax的比例;该两种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抑制细胞凋亡很可能是高压氧对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Bcl—2 Bax 细胞凋亡 创伤性脑损伤 治疗作用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早期胆囊癌手术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和贤 孙荣勋 +1 位作者 徐屹歌 姜波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后早期胆囊癌生物学特性和手术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因胆囊切除而发现的28例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不同期别和部位胆囊癌的胆囊切除疗效予以长期随访评估。结果 pT2期胆囊癌无5年生存;pT1期病例5年生存率为77.78...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后早期胆囊癌生物学特性和手术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因胆囊切除而发现的28例早期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不同期别和部位胆囊癌的胆囊切除疗效予以长期随访评估。结果 pT2期胆囊癌无5年生存;pT1期病例5年生存率为77.78%,10年生存率为35.7%。7例pT1期胆囊颈部癌中的4例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13例pT1期胆囊底部、体部癌5年生存率达84.6%,10年生存率为45.45%,与胆囊颈部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Tis均生存5年以上。结论 胆囊切除治疗pT1期胆囊颈部癌和pT2期胆囊癌预后差,可能与其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胆道腔内种植性转移等生物学特性有关。pTis、pT1期胆囊底部、体部癌可仅予单纯胆囊切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胆囊癌 手术治疗 预后 病理检查 病变部位 胆囊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龚圣济 张彪 姜波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0,共2页
单纯胆囊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急、慢性胆囊疾病的常用外科手术方法。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医用生物蛋白胶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休克复苏后肠绒毛与内毒素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霞 赵希敏 +1 位作者 徐惠芳 江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休克复苏后小肠绒毛和血内毒素含量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以大鼠经股动脉放血及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复制创伤性休克及复苏模型。 结果实验组小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 ,以复苏后 2 4h最低 ,并显著低于休克... 目的研究大鼠休克复苏后小肠绒毛和血内毒素含量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以大鼠经股动脉放血及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复制创伤性休克及复苏模型。 结果实验组小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 ,以复苏后 2 4h最低 ,并显著低于休克末 ,复苏 3d有所升高 ,复苏后 7d绒毛高度与休克末已无显著差异 ,但仍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和休克前 ;实验组血内毒素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 ,且复苏后血内毒素高于休克末 ,尤以复苏后 2 4h为最高。 结论创伤性休克及复苏后肠粘膜的机械屏障功能降低和血内毒素含量增加 ,且绒毛高度与血内毒素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绒毛 内毒素 机械屏障 休克 复苏 定量分析 创伤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3期胃癌CD34与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圣济 郭竹英 +2 位作者 董胜翔 殷晓璐 朱长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研究T_3期胃癌CD34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胃癌手术标本41例,其中T_3N_0M_020例,T_3N_1M_021例,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Image Pro Plus5.0图像软件分析数据,计算胃癌组织CD34微血管密度... 目的研究T_3期胃癌CD34与胃癌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胃癌手术标本41例,其中T_3N_0M_020例,T_3N_1M_021例,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Image Pro Plus5.0图像软件分析数据,计算胃癌组织CD34微血管密度(MVD)和其他相关抗体(CD44、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34MVD计数(CD34表达强度),在T_3N_0M_0和T_3N_1M_0肿瘤组分别为43.10±18.22和56.24±28.3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D44、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强度,T_3N_0M_0和T_3N_1M_0肿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34与T_3期胃癌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T3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3期胃癌 CD34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区域浸润麻醉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症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霞 赵希敏 沈伯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躯体、内脏局部浸润麻醉对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恶心症状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 5 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在门静脉周围和腹膜内分别浸润生理盐水 6 6ml和罗吡卡因 6 6ml;术后 3h记录疼痛和恶心的程度、部位及所补... 目的探讨躯体、内脏局部浸润麻醉对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恶心症状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 5 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在门静脉周围和腹膜内分别浸润生理盐水 6 6ml和罗吡卡因 6 6ml;术后 3h记录疼痛和恶心的程度、部位及所补充的哌替啶用量。 结果罗吡卡因局部浸润可减轻术后 3h的切口疼痛和恶心症状 ,但对腹内和肩部疼痛无明显效果 ;且术后 3h所补充的哌替啶的用量显著减少。 结论躯体、内脏局部浸润麻醉可减轻术后 3h的切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罗吡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败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大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47-349,共3页
报导1995~1997年严重多发伤患者78例,年龄10~78岁,车祸伤占66.7%,坠落伤占20.5%。休克患者>85%。ISS(injury severely score)评分均>25,抢救存活率为85.9%,死亡11例(14.1%)。分析结果认为:1.伤情准确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依据&... 报导1995~1997年严重多发伤患者78例,年龄10~78岁,车祸伤占66.7%,坠落伤占20.5%。休克患者>85%。ISS(injury severely score)评分均>25,抢救存活率为85.9%,死亡11例(14.1%)。分析结果认为:1.伤情准确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依据"CRASHPLAN"(心脏-呼吸-腹-脊椎-头颅-骨盆-肢体-动脉-神经)顺序检查,有助于对重要脏器的伤情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心中有数。2.在救治过程中以 VIPC(通气-输注-搏动-止血)为先导,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直接进行有效的抢救,对多发性损伤往往需要各科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3.时间延误,检查程序倒位,漏诊、误诊及出现并发症是救治失败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多发伤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腹腔镜与剖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9
作者 朱玉华 郑林海 +1 位作者 陈国强 姜波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剖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5年10月-2003年6月行胆囊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共55例,其中LC组26例,OC组2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剖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5年10月-2003年6月行胆囊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共55例,其中LC组26例,OC组2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2.69±53.78)mL、(53.19±20.77)min、(6.65±1.98)d,OC组分别为(151.72±61.94)mL、(77.76±22.16)min、(10.24±2.60)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在治疗合并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A级和B级)胆囊结石患者中,LC较OC更安全,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腔镜 剖腹胆囊切除术 OC LC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低灌注脑血管组织细胞的改变
10
作者 赵希敏 朱志安 +1 位作者 刘 霞 丁美修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低脑灌注状态软脑膜血管组织细胞活性改变。方法 18只大鼠颈动脉-颈外静脉瘘(CJF)模型动物饲养 26周后断头处死取软脑膜血管(CJF开放组),其中 9只大鼠处死前 CJF阻断0.5h(CJF阻断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管组织细... 目的 观察慢性低脑灌注状态软脑膜血管组织细胞活性改变。方法 18只大鼠颈动脉-颈外静脉瘘(CJF)模型动物饲养 26周后断头处死取软脑膜血管(CJF开放组),其中 9只大鼠处死前 CJF阻断0.5h(CJF阻断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管组织细胞活性。结果 CJF开放组软脑膜血管组织有6.28%细胞坏死,2.42%凋亡;CJF阻断组软脑膜血管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达 17.95%。结论 长期低脑灌注状态脑血管结构改变可能参与了“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脑灌注 软脑脑血管 组织细胞活性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11
作者 楼观庭 张胜华 肖天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53-154,共2页
随着B型超声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并非少见。我们自1982年~1989年共施行胆囊切除449例,其中胆囊息肉样病变共30例,占胆囊切除手术的6.6%。3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鉴于目前文献对该病的报道较少,本文就胆囊... 随着B型超声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并非少见。我们自1982年~1989年共施行胆囊切除449例,其中胆囊息肉样病变共30例,占胆囊切除手术的6.6%。3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鉴于目前文献对该病的报道较少,本文就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分类,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问题作一分析。本组病人不包括伴有结石的患者,亦不包括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