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透液CA125水平与腹膜转运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方炜 钱家麒 +2 位作者 林爱武 顾爱萍 张凤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腹透患者检测癌抗原125(CA125)的临床意义以及间皮细胞在腹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25%葡萄糖浓度的腹透液对34例腹透患者行腹膜平衡试验,于腹透液留腹4h时采集10mL用放免法测定CA125浓度,并用体表面积校正。收集0、1、4h的... 目的探讨腹透患者检测癌抗原125(CA125)的临床意义以及间皮细胞在腹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25%葡萄糖浓度的腹透液对34例腹透患者行腹膜平衡试验,于腹透液留腹4h时采集10mL用放免法测定CA125浓度,并用体表面积校正。收集0、1、4h的透析液及1h的血标本,测定肌酐和葡萄糖浓度,记录净超滤量(nUF),计算4h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浓度之比(D/Pcr)、肌酐转运面积系数(MTACcr)、葡萄糖吸收率(Glu%)、1h透析液钠与血钠比值(D/PNa+)等溶质和液体转运参数。结果腹透液CA125平均浓度为(7.39±4.47)U·mL-1·1.73m~2。腹透液CA125水平与患者腹透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D/PNa+弱正相关(P<0.05);与溶质转运参数D/Pcr、MTACcr、Glu%、nUF不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腹透液CA125水平可间接了解腹膜间皮细胞状态。随着腹透治疗时间的延长,腹膜间皮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腹透时间皮细胞不是溶质转运的一道重要滤过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透液 CA125 腹膜转运 透析液 患者 腹膜间皮细胞 肌酐 水平 溶质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8
2
作者 严玉澄 钱家麒 +1 位作者 戴慧莉 许雁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肾皮质组织块,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融合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传代。取第三代细胞检测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碱性磷酸酶、结蛋白、Ⅷ因子、α-肌动蛋白... 目的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肾皮质组织块,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融合后用胰蛋白酶-EDTA消化传代。取第三代细胞检测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碱性磷酸酶、结蛋白、Ⅷ因子、α-肌动蛋白的表达,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融合的上皮单层细胞呈铺路石样表现,伴圆顶(dome)形成。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α-肌动蛋白、Ⅷ因子相关抗原、纤维连接蛋白和结蛋白染色阴性。细胞存在极性,细胞尖端存在短的微绒毛,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结论应用组织块培养法结合无血清培养液可以成功建立原代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无血清培养液 细胞角蛋白 波形蛋白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姚强 钱家麒 +1 位作者 林爱武 顾爱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38-540,544,共4页
目的该文旨在观察规律性腹膜透析患者(2年左右)和刚开始腹透的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不同,以比较腹膜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78例腹透患者,规律性腹透(A组)45例,平均腹透龄24±16.6月;刚开始透析(B组)33例,平均腹透龄3.8... 目的该文旨在观察规律性腹膜透析患者(2年左右)和刚开始腹透的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不同,以比较腹膜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78例腹透患者,规律性腹透(A组)45例,平均腹透龄24±16.6月;刚开始透析(B组)33例,平均腹透龄3.8±3.1月,用SF-36生活质量询问表进行评估。 结果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尤其在躯体痛苦、情感问题所导致的角色限制和情感健康三项指标中差异显著(P均<0.05)。SF-36总分与腹透龄呈正相关(r=0.30,P=0.0039);两组营养状态无显著差异,透析均达充分性水平(P>0.05)。 结论随着腹透治疗的进行,患者生活质量逐步上升,从生活质量角度提示腹透是终末期患者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尿毒症 生活质量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尿蛋白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戴慧莉 钱家麒 严玉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混合性尿蛋白在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伤中的意义,评估尿蛋白分型的特征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薄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尿蛋白分型,将101例肾活检证实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70、150、2...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混合性尿蛋白在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伤中的意义,评估尿蛋白分型的特征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薄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尿蛋白分型,将101例肾活检证实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70、150、23、10kd组,分别测定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RBP)及小管间质损害分数。结果 10kd组34.29%患者的Scr高于正常范围,且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24h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23kd组和10kd组升高尤为显著,与另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RBP及小管间质损害分数测定中,10k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当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分子量很低的23kd和10kd的混合性尿蛋白类型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和小管重吸收功能均受到损伤,后者可能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低分子量尿蛋白 薄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肌酐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葡萄糖上调人血管内皮细胞水孔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方炜 钱家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7期534-537,共4页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水孔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高浓度葡萄糖和高渗透压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6、24、48、72 h,观察其对AQ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未添加葡萄糖或甘露醇培养组为...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水孔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高浓度葡萄糖和高渗透压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6、24、48、72 h,观察其对AQP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以未添加葡萄糖或甘露醇培养组为对照组。结果 培养6 h后,各组AQP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0.05);培养24 h后,4.25%葡萄糖组与对照组相比,AQP1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继续培养AQP1表达量的增加更为明显。与甘露醇培养基组比较,AQP1表达量在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提示体外高浓度葡萄糖可上凋人血管内皮细胞AQP1的表达,其上凋作用可能主要通过高渗透压作用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葡萄糖 血管内皮细胞 水孔蛋白-1 AQP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透管隧道超声在导管隧道感染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爱武 钱家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 对门诊随访的腹透患者检查腹透管出口情况并分类,结合隧道超声显像以了解其在隧道感染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腹透患者的出口分为良好、可疑、感染出口(ESI)和隧道感染(TI),统计出口和隧道感染的发生率、细菌种类、治疗效果和预后,... 目的 对门诊随访的腹透患者检查腹透管出口情况并分类,结合隧道超声显像以了解其在隧道感染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腹透患者的出口分为良好、可疑、感染出口(ESI)和隧道感染(TI),统计出口和隧道感染的发生率、细菌种类、治疗效果和预后,并与隧道超声显像结果比较。结果 在随访期间共对69例腹透患者的出口进行定期检查,共发生ESI 21例次,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7.6%)和绿脓杆菌(28.6%)为主。经治疗,17例次出口感染痊愈,4例未愈病例均存在隧道感染。临床诊断隧道感染发生率为0.012/病人年,超声显像诊断隧道感染发生率为0.049/病人年。结论 隧道超声显像检查不仅能提高诊断阳性率,而且对隧道感染的治疗起指导作用。隧道感染多发生于出口感染未愈的病例中,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范围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感染 超声显像 腹透管 病原菌 腹膜透析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流量每日血透时血液和透析液流量对溶质清除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伟明 黄忠平 +2 位作者 钱家麒 William R Clark 高大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22-24,33,共4页
目的探讨低透析液流量每日血透时 ,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对溶质清除率及清除效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单次循环的体外血液透析实验装置 ,使用新鲜牛全血 ,Hct为 (33± 2 ) % ,血浆总蛋白为 (6 .0± 0 .5 )g/dL。实验血流量 (Qb)分别为... 目的探讨低透析液流量每日血透时 ,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对溶质清除率及清除效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单次循环的体外血液透析实验装置 ,使用新鲜牛全血 ,Hct为 (33± 2 ) % ,血浆总蛋白为 (6 .0± 0 .5 )g/dL。实验血流量 (Qb)分别为 :30 0、4 5 0、6 0 0mL/min;透析液流量 (Qd)分别为血流量的 1/ 6、1/ 4和 1/ 3;超滤率 0。每对Qb 和Qd/Qb 组合重复实验 6 0min× 3次。测定尿素、肌酐、万古霉素和菊粉的清除率和清除效率。结果当Qb 固定时 ,随着Qd/Qb 增加 ,尿素和肌酐清除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万古霉素和菊粉清除率亦增加 ;尿素、肌酐和菊粉的清除效率显著降低 (P <0 .0 5 ) ,万古霉素清除效率逐渐降低 ,但无统计学差异。当Qd/Qb 固定时 ,随着Qb 增大 ,尿素、肌酐清除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万古霉素和菊粉的清除率亦增加 ;溶质透析液侧清除效率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低透析液流量每日血透时 ,两对Qb 与Qd/Qb 组合均可获得相似的、较理想的溶质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液 血透 肌酐清除率 万古霉素 血流量 清除效率 低流量 液流 尿素 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GA评估腹透患者的营养状态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强 钱家麒 +1 位作者 严玉澄 茅雪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05-507,共3页
SGA 法是一种简便的主观营养评价方法。本文在介绍该法的同时,对44例腹透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显示,SGA 指标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有较好的相关性,并能较准确地反映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提示在腹透患者中推广 SGA 具有一定... SGA 法是一种简便的主观营养评价方法。本文在介绍该法的同时,对44例腹透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显示,SGA 指标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有较好的相关性,并能较准确地反映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提示在腹透患者中推广 SGA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营养状态 SGA法 营养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蝮蛇抗栓酶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颖欣 张庆怡 +1 位作者 姚莒华 戴慧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83-386,共4页
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21例,进行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显著下降(P<0.01),但24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 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21例,进行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血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显著下降(P<0.01),但24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发现治疗后血浆6酮前列腺素显著增高(P<0.05)、血栓素B2稍有降低(P>0.05),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比值有显著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也有显著降低(P<0.05)。表明蝮蛇抗栓酶能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血管内皮损害,增高前列腺素I2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药物疗法 蝮蛇抗栓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肾肾病不同病理特征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玉澄 Scott Lucia +1 位作者 Laurence Chan 钱家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5-599,共5页
目的根据移植肾血管和肾小球病变的特征,研究不同类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证实CAN的病人100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病变47例(A组),移植肾肾小球病变26例(B组),单纯移植肾间质纤维化27... 目的根据移植肾血管和肾小球病变的特征,研究不同类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证实CAN的病人100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病变47例(A组),移植肾肾小球病变26例(B组),单纯移植肾间质纤维化27例(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半定量组织学损害指数(CADI)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B组移植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26.9%,而A组和C组分别占6.4%和3.7%(P<0.05)。B组移植后CAN的诊断时间明显晚于A组和C组(P<0.001),其病理学损害分数和血压最高(P<0.05),移植肾存活率最低;CAN病人根据CADI分组后,存活率明显不同(P<0.001)。结论CAN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能提示不同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肾肾病 病理特征 移植肾存活率 肾小球病变 肾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及 肾动脉病变 组织学损害 高血压病史 病理学损害 CAN CADl 肾血管 同类型 肾活检 B组 半定量 移植前 C组分 移植后 预后 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茅雪迎 张庆怡 黄佩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32-133,共2页
作者对131例IgA肾病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并着重对44例(33.6%)随访资料较完整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其中伴有高血压者12例(27.3%),肉眼血尿21例(47.7%),蛋白尿35例(79.6%),肾病综合征10例(227%)。结果提... 作者对131例IgA肾病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并着重对44例(33.6%)随访资料较完整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其中伴有高血压者12例(27.3%),肉眼血尿21例(47.7%),蛋白尿35例(79.6%),肾病综合征10例(227%)。结果提示:持续性高血压、尿蛋白>1g/d、球性硬化≥35%、小管间质病变、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宽、大量蛋白尿组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与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球性硬化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BB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CD44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倪兆慧 张庆怡 +3 位作者 钱家麒 王利民 许以平 童菊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45-47,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于一BB(PDGF-BB)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人际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以MTT比色法和RT-PCR方法观察PDGF-BB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和CD44mRNA表达的影响。结票PDGF-BB可促进人野间...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生长因于一BB(PDGF-BB)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人际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以MTT比色法和RT-PCR方法观察PDGF-BB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和CD44mRNA表达的影响。结票PDGF-BB可促进人野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PDGF-BB的浓度呈正相关;PDGF-BB可上调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CD44mRNA的表达,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结论PDGF-BB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肾间质纤维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GF-BB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CD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成形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
13
作者 陈克敏 丁小龙 +2 位作者 陈伟敏 沈加林 张丹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99-201,共3页
评估DSA下的肾动脉成形术对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在DSA下作了球囊成形术治疗,包括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各二例及纤维肌肉增生、及肾移植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各1例。结果:6... 评估DSA下的肾动脉成形术对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在DSA下作了球囊成形术治疗,包括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各二例及纤维肌肉增生、及肾移植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各1例。结果:6例病人作球囊成形术均获得成功,术后血压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结论:DSA下的肾动脉成形术对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狭窄 血管成形术 肾血管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血尿综合性实验室鉴别方法
14
作者 戴慧莉 钱家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A07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血尿 综合性实验室诊断 尿相差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15
作者 严玉澄 钱家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34-436,共3页
关键词 狼疮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老年人肾病病理与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伟明 钱家麒 +1 位作者 储谦 张介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43-345,共3页
分析41例老年人肾病肾活检的病理与临床特征。结果显示41例中38例为肾小球疾病。老年人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布:原发性者以局灶节段性硬化最多见;继发性者以糖尿病肾病和肾淀粉样变最常见。肾病综合征是老年肾小球疾病的常见临床... 分析41例老年人肾病肾活检的病理与临床特征。结果显示41例中38例为肾小球疾病。老年人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布:原发性者以局灶节段性硬化最多见;继发性者以糖尿病肾病和肾淀粉样变最常见。肾病综合征是老年肾小球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其病理分布:原发性者以膜性肾病最多见;继发性者以肾淀粉样变和糖尿病肾病为主。此外,结合肾病理改变对老年人肾病临床特征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脂质过氧化异常和微量元素相关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颖敏 张庆怡 钱家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对30例慢性肾衰(CRF)患者作血清及红细胞中超氧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及多种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显示:CRF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升高,血透和非透析组血清锌的下降与红细胞SOD活性下降正相关,腹透组... 对30例慢性肾衰(CRF)患者作血清及红细胞中超氧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及多种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显示:CRF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升高,血透和非透析组血清锌的下降与红细胞SOD活性下降正相关,腹透组血清铝的升高与红细胞SOD活性下降负相关,血透患者透析后SOD活性较透析前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肾功能衰竭 超氧化物歧化酶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