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27
1
作者 金玉华 方宁远 +1 位作者 陆惠华 孟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0 0例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和 10 0例正常血压老年人 ,分别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和 2 4h动态心电图。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中各超声指标包括室壁厚度、左房内径、左室重量、... 目的探讨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0 0例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和 10 0例正常血压老年人 ,分别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和 2 4h动态心电图。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中各超声指标包括室壁厚度、左房内径、左室重量、左房容积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老年高血压病组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生率均极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 ;与正常构型组相比较 ,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患者短阵房速、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增高 ,向心性重构组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较正常血压老年人存在明显的室壁增厚 ,左室重量增加 ,左房增大 ,在此结构改变的基础上 ,各种心律失常包括短阵房速、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 室性心律失常 患者 发生率 老年人 心脏结构 改变 结论 目的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与颈动脉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启稚 金贤 陆惠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与颈动脉超声各项指标之间的联系 ,寻求脑血管硬化的预测因子。材料和方法 :对 44例经SPE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 ,作超声各项指标与平均脑血流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与颈动脉超声各项指标之间的联系 ,寻求脑血管硬化的预测因子。材料和方法 :对 44例经SPE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 ,作超声各项指标与平均脑血流的相关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平均脑血流与患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流速以及颈动脉CAS斑块积分成正相关 ,而与颈总动脉的阻力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颈动脉血流速度以及颈动脉斑块CAS积分可有效的估计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以及缺血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流灌注 颈动脉 超声指标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AT_(1)-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3
作者 方宁远 张怡 +3 位作者 陆惠华 邬亦贤 郑迪辉 郑道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基因A/C1166多态性的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 87例汉族老年EH患者和 5 5例正常老年人的AT1-R基因A/C1166多态性分布。 结果...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基因A/C1166多态性的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 87例汉族老年EH患者和 5 5例正常老年人的AT1-R基因A/C1166多态性分布。 结果 87例老年EH患者的C1166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15 ,5 5例正常老年人为 0 .0 36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老年EH的患者C1166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 ,可能为EH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AT_(1)-R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用对血脂和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宝林 袁婷 +2 位作者 陆惠华 曲毅 方宁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05-707,共3页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或磁共振(MRI)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68例,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g/d+阿司匹...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头颅CT或磁共振(MRI)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68例,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g/d+阿司匹林50mg/d)和阿司匹林治疗组(阿司匹林50mg/d)各34例,随访9个月。于洗脱期后和随访结束时分别测定血脂、血小板聚集率及炎性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两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联合用药组随访结束时血清载脂蛋白A(apoA)明显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apoB/apoA、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阿司匹林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CRP、Fbg用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提示普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的调脂和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为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再梗死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阿司匹林 血脂 血小板聚集率 炎性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高天 江立生 +3 位作者 龚伟琦 陆惠华 付爱芬 方宁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影响。方法 以63只12周龄雄性SHR为对象,分为依那普利组(30 mg·kg^(-1)·d^(-1))、氯沙坦组(30 mg·kg^(-1)·d^(-1))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氯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影响。方法 以63只12周龄雄性SHR为对象,分为依那普利组(30 mg·kg^(-1)·d^(-1))、氯沙坦组(30 mg·kg^(-1)·d^(-1))和对照组。药物组降压治疗12周。测量各组收缩压,计算心脏肥厚指数,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TUNEL)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结果 (1)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可使SHR心脏肥厚指数(CHI)明显降低(P<0.01)。(2)用药4周和8周时,两种药物对心肌细胞PCNA阳性标记率(PCNAR)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使凋亡指数(APOI)明显降低(P<0.05);而在长期用药(12周)时,两药均使PCNAR明显降低(P<0.05),氯沙坦还明显升高APOI(P<0.05)。结论 氯沙坦、依那普利降压治疗均能使SHR心脏肥厚明显逆转,对心肌细胞凋亡起抑制或促进的双向性调节作用,使心肌细胞凋亡与增殖维持一定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依那普利 高血压 大鼠 心肌细胞 TUNEL 透射电镜技术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和c-myc基因在高血压病靶器官血管SMC中的表达
6
作者 高天 陆惠华 +1 位作者 方宁远 郑道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41-44,共4页
目的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在血管平滑肌细胞(SMC)中的表达,探讨凋亡基因与血压、靶器官肥厚逆转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三组实验大鼠模型:自发性高血压组(SHR)、依那普刮治疗组(SHR-d)及正常血压组(WKY),各组20... 目的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在血管平滑肌细胞(SMC)中的表达,探讨凋亡基因与血压、靶器官肥厚逆转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三组实验大鼠模型:自发性高血压组(SHR)、依那普刮治疗组(SHR-d)及正常血压组(WKY),各组20只,分别作主动脉血管SMC培养,提取细胞总RNA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bcl-2、c-myc片断做Northern杂交。结果1.各组bcl-2、c-myc均有表达;2.辉度表达强度检测,bcl-2:SHR明显高于SHR-d及WKY(P<0.01),SHR-d和WKY辉度接近(P>0.05);c-myc:SHR-d>SHR>WKY,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bcl-2与c-myc基因的明显表达并因此使细胞凋亡及凋亡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BCL-2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沙坦和依那普利对SHR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方宁远 江立生 高天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4-8,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凋亡 ,探讨血管紧张素IIAT1 R阻滞剂洛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SHRVSMC凋亡的影响。方法末端标记法 (TUNEL)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RT PCR和... 目的动态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凋亡 ,探讨血管紧张素IIAT1 R阻滞剂洛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SHRVSMC凋亡的影响。方法末端标记法 (TUNEL)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RT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Bax、Bcl 2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从 12~ 2 4周龄 ,SHRVSMC凋亡逐渐减低 ,2 4周龄时 ,凋亡指数 (APOI)低于同周龄正常血压大鼠 (WKY) (P <0 .0 5 ) ;洛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治疗 8和 12周 ,分别使APOI增加了36 %、5 1%和 71%、35 % (P <0 .0 5 )。随周龄增加 ,SHR胸主动脉Bax基因表达逐渐下调 ,与APOI变化趋势一致 ,依那普利治疗 12周时 ,使Bax基因表达上调 (P <0 .0 5 ) ;各实验组均未检测出Bcl 2基因的表达。依那普利和洛沙坦降压治疗可使SHR胸主动脉Bax蛋白表达上调 ,BCL 2蛋白下调。结论VSMC凋亡不足可能是血管肥厚的主要原因之一 ;洛沙坦、依那普利长期降压治疗 ,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ax蛋白表达和 /或抑制Bcl 2蛋白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 依那普利 洛沙坦 VSMC 降压治疗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表达 周龄 透射电镜技术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袁婷 陆惠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96-98,103,共4页
他汀类调脂药是一种胆固醇生物合成酶系中甲羟戊酰辅酶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除调脂作用外有许多非降脂作用。本文综述了此类药物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促进凋亡、减少脂质在血管内皮的沉积、减... 他汀类调脂药是一种胆固醇生物合成酶系中甲羟戊酰辅酶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除调脂作用外有许多非降脂作用。本文综述了此类药物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促进凋亡、减少脂质在血管内皮的沉积、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和聚集等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他汀类药物 降脂 研究进展 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调脂药 调脂作用 HMG-COA 活性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继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一例报道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园 陆惠华 +2 位作者 鲍春德 孟超 金玉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98,共2页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损害肾脏、肺的小血管,表现为急性肾衰、肺出血及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本文报道1例以高热、急进性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治疗经过.
关键词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