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合素和TGF-β受体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范志宏 何征宇 马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了解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1-3、αv、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1分布的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10例人体增生性瘢痕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表面各整合素亚单位和TGF-β受体I... 目的 了解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1-3、αv、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1分布的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10例人体增生性瘢痕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表面各整合素亚单位和TGF-β受体I表达的差异,以了解两者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1-3、αv、β1和TGF-β受体I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以整合素α1、α3和β1的表达更为显著。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各整合素亚单位(除了α2以外)与TGF-β受体I在表达强度上呈正相关(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各整合素亚单位的高度表达是瘢痕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TGF-β受体I的高度表达提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对于TGF-β的高反应性;整合素与TGF-β受体I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TGF-Β受体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乳术乳房假体容积的选择 被引量:7
2
作者 范志宏 张岚蓉 +1 位作者 傅敏刚 陆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介绍隆乳术中乳房假体容积选择的一种简易、实用万法。 方法30例接受硅胶囊假体隆乳术的女性,分别随访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假体容积、术前术后经乳头胸围及经乳房下皱襞胸围,并将经乳头胸围的增加量与上述变量进行多元相... 目的介绍隆乳术中乳房假体容积选择的一种简易、实用万法。 方法30例接受硅胶囊假体隆乳术的女性,分别随访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假体容积、术前术后经乳头胸围及经乳房下皱襞胸围,并将经乳头胸围的增加量与上述变量进行多元相关回归分析。 结果隆乳术后经乳头胸围的增加量与假体容积及经乳房下皱襞胸围的大小关系密切,经乳头胸围的增加量=6.6832+0.0743×假体容积-0.2187×乳房下皱襞胸围。 结论隆乳术中假体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受术者的身高、体重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其胸廓和乳房的发育状况。根据经乳房下皱襞胸围大小和预期的术后经乳头胸围的增加量,可以推算所需假体的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乳房 假体 容积 胸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兔皮肤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喜梅 范志宏 +1 位作者 刘凯 陈言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 :了解兔皮肤扩张后皮肤肌动蛋白 (actin)、肌球蛋白 (myosin)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变化。方法 :选用 2~ 3kg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分为 2大组 ,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 ,每组 32只 ,每大组再分为 4组 ,为扩张完成后即时、... 目的 :了解兔皮肤扩张后皮肤肌动蛋白 (actin)、肌球蛋白 (myosin)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变化。方法 :选用 2~ 3kg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分为 2大组 ,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 ,每组 32只 ,每大组再分为 4组 ,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 4周组 ,每组 8只 ,其中 4只为实验组 ,另 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扩张后即时、1周、12周、2 4周皮肤中actin、myosin、α SMA的变化。结果 :扩张后兔皮肤中的actin、α SM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快速扩张组与常规扩张组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yosin快速扩张与常规扩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结果相同。结论 :扩张刺激可使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快速扩张组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扩张术 挛缩 Α-SMA 皮肤 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喜梅 范志宏 +1 位作者 刘凯 陈言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3-706,共4页
目的 :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用 2~ 3kg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 ,分为 2大组 ,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 ,每组 32只 ,每大组再分为 4组 ,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 4周组 ,每组 8只 ,其中 4只为实验组 ,另 4只... 目的 :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用 2~ 3kg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 ,分为 2大组 ,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 ,每组 32只 ,每大组再分为 4组 ,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 4周组 ,每组 8只 ,其中 4只为实验组 ,另 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表皮扩张后经历一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 ,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 ,胶原纤维碎裂成片 ,弹力纤维部分断裂 ,炎症细胞浸润 ;扩张后 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 ,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 12周、2 4周 ,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 ,部分胶原排列紊乱 ,部分有似瘢痕样改变。结论 :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组织扩张术 挛缩 皮肤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乳术后包膜挛缩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岚蓉 范志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纤维包膜挛缩是假体植入式隆乳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其与假体类型,植入层次,局部炎症和血肿等因素有关。针对以上相关因素,通过假体的合理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及药物的适当运用,可降低挛缩发生率。... 纤维包膜挛缩是假体植入式隆乳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认为其与假体类型,植入层次,局部炎症和血肿等因素有关。针对以上相关因素,通过假体的合理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及药物的适当运用,可降低挛缩发生率。手术切开及切除挛缩包膜或假体取出则是在包膜挛缩形成以后的常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包膜挛缩 防治 研究进展 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马进 范志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整合素是一种跨膜蛋白,它参与细胞和细胞外间质(ECM)的粘附。整合素具有α和β两条肽链,α链有16种亚单位,β链有8种亚单位。不同的α、β二聚体具有与ECM不同的结合能力。本文阐述了整合素结构、功能以及生理、病理学意义,并概述了其... 整合素是一种跨膜蛋白,它参与细胞和细胞外间质(ECM)的粘附。整合素具有α和β两条肽链,α链有16种亚单位,β链有8种亚单位。不同的α、β二聚体具有与ECM不同的结合能力。本文阐述了整合素结构、功能以及生理、病理学意义,并概述了其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研究进展 细胞外间质 粘合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β-肌动蛋白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7
作者 马进 范志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β-肌动蛋白(β-actin)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例增生性瘢痕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α-SMA和β-ac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α-SMA和β-actin表达水...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β-肌动蛋白(β-actin)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例增生性瘢痕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α-SMA和β-ac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α-SMA和β-actin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α-SMA和β-actin在瘢痕增生中起重要作用;由于β-actin在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的不恒定性,建议在瘢痕的mRNA定量研究中不作为内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Β-肌动蛋白 瘢痕组织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征宇 侯晓宾 范志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整合素与TGFβ受体介导的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例增生性瘢痕标本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经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β1、TGF-β受体Ⅰ(TGF...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整合素与TGFβ受体介导的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0例增生性瘢痕标本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法(FQ-PCR),测定经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整合素β1、TGF-β受体Ⅰ(TGF-βRⅠ)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FAK抗体阻断后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β1、TGFβRⅠ以及αSMA的基因拷贝数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FAK可能是整合素和TGF-βR两条信号传导途径的交汇点,调节整合素、TGF-βR、αSMA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在瘢痕增生和挛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黏着斑激酶 作用研究 荧光定量PCR法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瘢痕成纤维细胞 TGF-Β受体 mRNA表达量 TGF-βRⅠ 整合素β1 α-SMA 细胞原代培养 信号传导途径 瘢痕增生 基因拷贝数 FAK 受体介导 蛋白合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兔皮肤Ⅰ、Ⅲ型胶原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喜梅 范志宏 +1 位作者 刘凯 陈言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0-711,共2页
目的 :探讨兔皮肤扩张后皮肤Ⅰ、Ⅲ型胶原的改变。方法 :选用 2~ 3kg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分为 2大组 ,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 ,每组 32只 ,每大组再分为 4组 ,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 4周组 ,每组 8只 ,其中 4只为实验组 ,另 ... 目的 :探讨兔皮肤扩张后皮肤Ⅰ、Ⅲ型胶原的改变。方法 :选用 2~ 3kg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分为 2大组 ,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 ,每组 32只 ,每大组再分为 4组 ,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 4周组 ,每组 8只 ,其中 4只为实验组 ,另 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扩张后即时 ,1,12 ,2 4周真皮中胶原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结果 :扩张后即时Ⅰ型胶原染色的基底膜连续性破坏。排列无规律 ,多呈碎片状。胶原束间隙增大、Ⅲ胶原合成增加 ,快速扩张组比常规扩张组明显 ;后期胶原纤维重叠。结论 :胶原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扩张术 挛缩 胶原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兔皮肤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喜梅 范志宏 +1 位作者 刘凯 陈言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3-715,共3页
目的 :观察扩张兔皮肤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用 2~ 3kg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分为 2大组 ,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 ,每组 32只 ,每大组再分为 4组 ,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 4周组 ,每组 8只 ,其中 4只为实验组 ,... 目的 :观察扩张兔皮肤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选用 2~ 3kg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分为 2大组 ,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 ,每组 32只 ,每大组再分为 4组 ,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 4周组 ,每组 8只 ,其中 4只为实验组 ,另 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扩张后即时 ,1周 ,12周 ,2 4周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变化。结果 :扩张后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表达明显增多 ,快速扩张组较常规扩张组程度严重 ,2种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扩张刺激造成皮肤损伤 ,快速扩张组比常规扩张组严重。转化生长因子 β1在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扩张术 转化生长因子Β1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中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征宇 范志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8-10,20,共4页
本文阐述了整合素的结构和功能,并就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瘢痕防治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整合素 增生性瘢痕 研究现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例腭裂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敏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86-87,共2页
目的对腭裂手术后的发音纠正、颌面发育、手术并发症等作治疗效果分析。 方法对 1 0 3例腭裂修补术后 (二大瓣法 )病例分 3个年龄组随访 ,平均随访 1 2年 ,失访 33例 ,实际随访 70例。结果 2 2个月~ 5岁组发音优良率达 70 % ,与 6~ ... 目的对腭裂手术后的发音纠正、颌面发育、手术并发症等作治疗效果分析。 方法对 1 0 3例腭裂修补术后 (二大瓣法 )病例分 3个年龄组随访 ,平均随访 1 2年 ,失访 33例 ,实际随访 70例。结果 2 2个月~ 5岁组发音优良率达 70 % ,与 6~ 1 0岁及 1 1~ 2 9岁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颌面部发育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 2 2个月~ 5岁组术后瘘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组 (P <0 .0 5 )。 结论腭裂手术最佳时间为 1岁左右 ,术后发音纠正时间为 3~ 4岁 ;二大瓣法为修复腭裂的优良方法之一 ,瘘孔 <0 .5cm对语音发育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修复术 二大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_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13
作者 马进 范志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1-373,377,共4页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组织内整合素α1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技术检测10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α1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样品与内参照物基因组拷贝数的比值(α1Integrin/GAPDH×100...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组织内整合素α1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技术检测10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α1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样品与内参照物基因组拷贝数的比值(α1Integrin/GAPDH×100%),增生性瘢痕组为(394.96±27.05)%,正常皮肤组为(20.40±4.88)%,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应用荧光定量和巢式PCR方法可对细胞内整合素进行较准确的测定,方法简便且敏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α1的高表达可能是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整合素 荧光定量PCR 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撕脱伤的早期处理——附40例报告
14
作者 高仕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44-346,共3页
大块皮肤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因为常有深层组织暴露,可导致严重感染或大量体液丢失。必须争取早期闭合刨面,以保存和恢复功能并避免畸形发生。本文收集了1971年以来我院收治的40例皮肤撕脱伤患者,现就其早期处理方法及其治疗... 大块皮肤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因为常有深层组织暴露,可导致严重感染或大量体液丢失。必须争取早期闭合刨面,以保存和恢复功能并避免畸形发生。本文收集了1971年以来我院收治的40例皮肤撕脱伤患者,现就其早期处理方法及其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早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