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的DSA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方淳 华佳 +3 位作者 陈克敏 殷炎 戈欣 应逸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4,共3页
目的 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 ,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与动脉瘤大小、部... 目的 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 ,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与动脉瘤大小、部位有一定关系 ,相同或不同部位动脉瘤可产生不同或相同临床症状 ,旋转DSA技术是常规脑血管造影的有效补充检查手段。结论  1.颅内动脉瘤临床症状与其生长部位及大小有一定相关性 ,但无明显特异性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肺部病变的HRCT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加林 许建荣 +2 位作者 陈克敏 丁小龙 华小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累及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类风湿关节炎的肺部HRCT表现。结果:①无呼吸道症状组27例中,有17例63%HRCT扫描发现有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②有呼...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累及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类风湿关节炎的肺部HRCT表现。结果:①无呼吸道症状组27例中,有17例63%HRCT扫描发现有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②有呼吸道症状组19例中16例84%HRCT扫描发现有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蜂窝;③两组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叶间隔增厚,x2=027,P=06061;胸膜下曲线,x2=010,P=07486;肺内和/或胸膜下结节影,x2=105,P=03055;蜂窝,x2=1250,P=00004;支气管扩张,x2=1045,P=00012。结论:HRCT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累及尤其是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肺疾病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的MR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顾海燕 华佳 +1 位作者 庄治国 许建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5-397,共3页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MR分期,评价MRI和MRCP对胆囊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7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MRI和MRCP表现,进行MR分期并评估其手术可切除性。结果 Ⅰ期 3 例,Ⅱ期 17 例,Ⅲ期6例,Ⅳ期31期。根治性手术36...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MR分期,评价MRI和MRCP对胆囊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7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MRI和MRCP表现,进行MR分期并评估其手术可切除性。结果 Ⅰ期 3 例,Ⅱ期 17 例,Ⅲ期6例,Ⅳ期31期。根治性手术36例,其中Ⅰ期 3 例,Ⅱ期 17 例,Ⅲ期 3 例,Ⅳ期 13 例;姑息性手术或剖腹探查术 17 例,其中Ⅲ期3例,Ⅳ期14例;另4例MR分期为Ⅳ期者,未能手术而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结论 MRI和MRCP对胆囊癌进行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可切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钟元 柴伟明 +2 位作者 臧危平 陈滨 李海蒙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2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Lightspeed 16型螺旋CT机 ,对 4 6例复杂骨折患者进行扫描 ,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SSD处理。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准确显示了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性和移位程...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Lightspeed 16型螺旋CT机 ,对 4 6例复杂骨折患者进行扫描 ,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SSD处理。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准确显示了骨折的部位、类型、严重性和移位程度 ,并发现X线摄片漏诊的肩盂、肩胛冈、肩胛骨外侧缘骨折各一处。 9例患者行保守治疗 ,37例行手术治疗 ,疗效均满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很直观地显示复杂形态骨关节的损伤情况 ,有助于骨折的正确评估和分类 ;对手术入路的确定和内固定物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 复杂骨折 患者 内固定物 手术人路 X线摄片 骨关节 结论 对手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表面线圈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邹爱华 许建荣 +4 位作者 杨之晖 李磊 华佳 顾海燕 姚秋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表面线圈MRI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2 0例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 ,分别用直肠表面线圈及体线圈进行多个轴位的TSET1、T2及脂肪抑制序列扫描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价值。结果 直... 目的 探讨直肠表面线圈MRI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2 0例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 ,分别用直肠表面线圈及体线圈进行多个轴位的TSET1、T2及脂肪抑制序列扫描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价值。结果 直肠表面线圈MRI对前列腺癌检查的准确性 ( 85 .0 % )、敏感性 ( 85 .7% )、特异性 ( 83 .3 % )、阳性预测值 ( 92 .3 % )均高于体线圈MRI扫描检查。结论 用直肠表面线圈MRI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前列腺图像 ,提高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 ;结合体线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直肠表面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上肌腱撕裂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6
6
作者 许建荣 邓霞 +3 位作者 李明华 何鸿渊 柴维敏 李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冈上肌腱撕裂的MRI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关节腔MR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开放性手术、关节镜检查或综合诊断最终明确 6例冈上肌腱完全撕裂、9例部分撕裂和 3例无撕裂。所有 18个病例均行常规SE... 目的 探讨外伤性冈上肌腱撕裂的MRI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关节腔MR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开放性手术、关节镜检查或综合诊断最终明确 6例冈上肌腱完全撕裂、9例部分撕裂和 3例无撕裂。所有 18个病例均行常规SE序列MRI检查 ,另追加FE序列成像 11例、关节腔MR造影 9例、脂肪抑制序列成像 5例。结果 常规SE序列诊断冈上肌腱撕裂的准确率为 5 0 % (9/18) ,部分病例追加关节腔MR造影后准确率提高至 72 .2 % ;FE序列和脂肪抑制序列可提高检出病灶的敏感性。结论 冈上肌腱MRI诊断尚需采用SE序列、FE序列、脂肪抑制、关节腔造影等多种MR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腱撕裂 诊断 肩袖 撕裂 外伤 关节造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滟 许建荣 +2 位作者 朱炯 沈加林 李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60 例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结果 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脑部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60 例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结果 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脑部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对称片状病变、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萎缩。脊髓受累表现为横断性脊髓炎、纵行性脊髓炎和MS样改变。片状病灶的患者临床更易发现定位体征(χ2=15.74, P=0.001)。结论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TA诊断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柴维敏 陈克敏 +6 位作者 丁小龙 李磊 谭令 曹艳 沈加林 姚秋英 朱震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2-594,611,共4页
目的评价MR断层血管成像(MRTA)在原发性面肌痉挛(EHF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2例确诊单侧EHFS患者和70例正常志愿者,接受双侧面神经MRTA检查,每侧面神经均获取横断面、斜冠状面及冠状面三个断面的图像。结果MRTA显示,患侧面神经血管... 目的评价MR断层血管成像(MRTA)在原发性面肌痉挛(EHF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2例确诊单侧EHFS患者和70例正常志愿者,接受双侧面神经MRTA检查,每侧面神经均获取横断面、斜冠状面及冠状面三个断面的图像。结果MRTA显示,患侧面神经血管接触及压迫的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健侧13.22%(P<0.01);综合三个断面进行判断,可较任何单一断面获得更高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86.78%)、准确性(85.76%),以及与临床症状的一致性(Kappa=0.672)。结论血管明确接触/压迫面神经征象与临床发生EHFS症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平面MRTA成像有助于提高MRI检出血管接触或压迫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MRTA 临床价值 双侧面神经 临床诊断 血管成像 神经血管 临床症状 冠状面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 志愿者 横断面 阳性率 压迫 一致性 MRI 多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判断胃癌胃壁浸润深度的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冯琦 庄治国 许建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59,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术前判断胃癌胃壁浸润深度的效果。方法58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T1至T4)在术前接受MSCT扫描。每个病例都根据CT图像进行胃壁浸润深度的判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的胃壁浸润深度诊断...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术前判断胃癌胃壁浸润深度的效果。方法58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T1至T4)在术前接受MSCT扫描。每个病例都根据CT图像进行胃壁浸润深度的判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的胃壁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为66%(33/50例),其中T4判断准确率较高,为82%(19/23例);T2、T3的判断准确率相对较低,而T1无法单独依靠CT图像进行诊断。结论MSCT对判断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深度很有价值,但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仍必须综合其他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浸润深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结肠水灌肠与钡剂灌肠及纤维结肠镜对大肠病变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锡海 许建荣 +2 位作者 李澄 华佳 路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3-92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MSCT结肠水灌肠、钡剂灌肠(BE)及纤维结肠镜对大肠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探讨三者检查方法在大肠病变诊断方面的优缺点。方法对43例怀疑大肠病变的患者行MSCT结肠水灌肠检查,其中21例先后接受BE检查,22例先后接受结肠镜检查。... 目的通过比较MSCT结肠水灌肠、钡剂灌肠(BE)及纤维结肠镜对大肠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探讨三者检查方法在大肠病变诊断方面的优缺点。方法对43例怀疑大肠病变的患者行MSCT结肠水灌肠检查,其中21例先后接受BE检查,22例先后接受结肠镜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大肠评价范围全面性、大肠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有无差异。结果MSCT结肠水灌肠、BE、肠镜对大肠评价范围全面性百分率分别为90.70%、95.24%、50%,MSCT与BE比较无显著差异,与肠镜比较有显著差异。MSCT结肠水灌肠、BE、肠镜对大肠病变定位/定性的准确率分别为86.05%/86.05%、76.19%/66.67%、59.09%/77.27%,MSCT结肠水灌肠对大肠病变定位准确率高于肠镜,与BE比较无显著差异。三种检查方法对大肠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MSCT结肠水灌肠对大肠评价范围全面,对大肠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肠水灌肠 钡剂灌肠 结肠镜 大肠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口服水剂和水灌肠肠道充盈法的MSCT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锡海 许建荣 +1 位作者 华佳 路青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评价口服水剂、水灌肠及两者联合应用充盈肠道后,使用MSCT显示成人正常肠道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将43名非肠道病变志愿者分别采用口服水剂法(21例)、水灌肠法(12例)、双重法(口服水剂和水灌肠联合应用,10例)充盈肠道,然后行MSCT... 目的:评价口服水剂、水灌肠及两者联合应用充盈肠道后,使用MSCT显示成人正常肠道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将43名非肠道病变志愿者分别采用口服水剂法(21例)、水灌肠法(12例)、双重法(口服水剂和水灌肠联合应用,10例)充盈肠道,然后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对小肠和大肠各肠段充盈状态进行评价。结果:口服水剂法回肠充盈良好,水灌肠法大肠充盈良好,双重法回肠及大肠均充盈良好。口服水剂法小肠充盈优于水灌肠法,与双重法无显著差异,大肠充盈状态水灌肠法明显优于口服水剂法,与双重法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水剂和水灌肠联合应用可以在MSCT同时较好地充盈显示小肠和大肠,而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则仅能分别充盈显示小肠和大肠,需要根据显示目的选择相应的充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灌肠 口服水剂 小肠 大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DSA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建荣 杨之晖 +4 位作者 姚秋英 沈加林 殷焱 宋子江 顾达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49-356,共8页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在明确病变类型和性质的同时,还需了解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分支及整个血循环状态,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治疗过程以及评估预后。目前,DSA仍是最为可靠的诊断工具,MRA和CTA可作为下肢动脉疑...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在明确病变类型和性质的同时,还需了解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分支及整个血循环状态,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治疗过程以及评估预后。目前,DSA仍是最为可靠的诊断工具,MRA和CTA可作为下肢动脉疑似病例的筛选性初步诊断方法,超声多用于随访复查。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临床维护性治疗、溶栓、球囊扩张、支架、内旋切、激光治疗、取栓、内膜剥离、搭桥术、截肢等,各种方法对各种病变特点均有其明确的适应证,但更强调联合多种方法予以综合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 DSA诊断 旁路搭桥 血管成形术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正常肺吸气相呼气相HRCT表现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华伟 许建荣 +2 位作者 程杰军 沈加林 华小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 评价肺吸气相 呼气相HRCT的正常表现。方法 健康成人 46例 ,分别行吸气末及呼气末HRCT检查 ,分析气管形态、径线及面积的变化 ,肺衰减及肺面积的变化。结果 吸气相时气管为圆形或椭圆形 ,呼气相时气管大多数(63 % )为马蹄形 ;... 目的 评价肺吸气相 呼气相HRCT的正常表现。方法 健康成人 46例 ,分别行吸气末及呼气末HRCT检查 ,分析气管形态、径线及面积的变化 ,肺衰减及肺面积的变化。结果 吸气相时气管为圆形或椭圆形 ,呼气相时气管大多数(63 % )为马蹄形 ;呼气相气管横断面积较吸气相平均减小 (2 3± 9) % ,前后径及横径平均分别减小 (2 2± 8) %、(15± 7) % ,气管面积缩小的百分比与前后径及横径缩小的百分比成正相关 (r=0 .63 3 ,0 .3 93 ,P <0 .0 1)。呼气相较吸气相肺衰减增加 ,以肺野后部及肺底水平增加为著 (P <0 .0 1) ;呼气相肺衰减梯度较吸气相明显 ,且以肺底为著 (P <0 .0 1) ;呼气相肺横断面积减小 ,平均减小 (2 1± 9) % ;隆突水平肺衰减增加与肺面积减小呈正比 (r=0 .70 2 ,P <0 .0 1)。呼气相时 2 8.3 % (13 /4 6)可见马赛克征。结论 肺吸气相 呼气相HRCT的正常表现不同。呼气相HRCT的气管形态大多为马蹄形 ,气管面积减小 ,前后径减小为主 ;呼气相时肺横断面积减小与肺衰减值增加呈正相关性 ,肺前后部衰减梯度明显 ,且以肺底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水灌肠MSCT对大肠癌与大肠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锡海 许建荣 +2 位作者 龚红霞 路青 华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大肠癌与大肠炎的结肠水灌肠MSCT征象、病变径线值及CT值变化特点,探讨此种检查方法对大肠癌与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6例行结肠水灌MSCT检查的患者,大肠癌34例,大肠炎12例。分析大肠癌及大肠炎各种征象(如浆... 目的分析大肠癌与大肠炎的结肠水灌肠MSCT征象、病变径线值及CT值变化特点,探讨此种检查方法对大肠癌与大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46例行结肠水灌MSCT检查的患者,大肠癌34例,大肠炎12例。分析大肠癌及大肠炎各种征象(如浆膜浸润征、表面毛糙征、肠壁分层征等),计算出各种征象的出现率。测量所有大肠病变的纵径、横径及增强前后的平均CT值,比较肠癌与肠炎病变径线值及增强前后CT值变化有无差异。结果结肠水灌肠MSCT上大肠癌征象如表面毛糙征、浆膜面浸润、局部系膜浸润及血管纹理增生具有较高的出现率,上述征象与肠旁结节征、系膜网膜结节征出现率均明显高于肠炎,肠壁分层征则相反。大肠炎病变纵径明显大于肠癌,横径小于肠癌。肠炎与肠癌增强前后CT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肠癌平均CT值高于肠炎,但强化幅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大部分MSCT征象、病变径线值及增强前后CT值变化与肠炎均有显著差异。结肠水灌肠MSCT显示大肠癌与肠炎各种征象更敏感、丰富、全面、准确,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水灌肠 MSCT 大肠癌 大肠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皓 金云法 +3 位作者 张柏根 张纪蔚 顾小平 徐惊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53-356,共4页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破裂后形成的搏动性血肿,外伤、感染及动脉瘤的自发破裂,都是其形成的原因,但以外伤最常见。1980年1月~1991年2月收治的12例假性动脉瘤,由不同原因、不同部位的假性动脉瘤除了有共同的特点(如搏动...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破裂后形成的搏动性血肿,外伤、感染及动脉瘤的自发破裂,都是其形成的原因,但以外伤最常见。1980年1月~1991年2月收治的12例假性动脉瘤,由不同原因、不同部位的假性动脉瘤除了有共同的特点(如搏动性肿块等)外,还有各自的临床表现(如肢体缺血、组织受压迫、炎症等)。动脉造影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手术治疗则视动脉瘤的原因、部位及动脉壁的缺损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肺病的HRCT表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华伟 许建荣 +4 位作者 程杰军 沈加林 宋子江 杨咏琰 华小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肺部病变HRCT表现的一般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308例风湿病的肺HRCT图像,观察病变的分布特点、肺与支气管病变的形态特点.结果:风湿性肺病的病变分布主要为周边分布(63.6%)、偏后侧分布(57.8%)及膈上肺底分布(61.4%).本... 目的:探讨风湿性肺部病变HRCT表现的一般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308例风湿病的肺HRCT图像,观察病变的分布特点、肺与支气管病变的形态特点.结果:风湿性肺病的病变分布主要为周边分布(63.6%)、偏后侧分布(57.8%)及膈上肺底分布(61.4%).本组大多数肺部病变表现为磨玻璃影(68.9%)及线样结构(59.4%),部分病例可伴有网状改变或蜂窝影(32.2%)及界面征(34.1%).风湿病大支气管及小支气管的受累率分别为1.9%和32.5%(X2=96.54,P<0.01).马赛克灌注的检出率在吸气、呼气相扫描上分别为15.3%、25.6%(X2=10.35,P<0.01).结论:风湿性肺病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病变分布主要位于周边、偏后侧及膈上区域;肺部病变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线样结构、网状改变或蜂窝影及界面征等;支气管病变主要累及小支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肺病 HRCT 影像学表现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综合征的影像表现特点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之晖 许建荣 +3 位作者 沈加林 殷炎 凌林华 李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讨论多发性大动脉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46例大动脉炎综合征病例 ,经普通血管造影 7例 ,DSA造影2 3例 ,MR检查 8例 ,DSA和MR检查 4例 ,DSA和CT检查 4例。结果 大动脉炎综合征病变以狭窄 阻塞型最常见( 73 .9% ) ,按Lupi Herrea... 目的 讨论多发性大动脉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46例大动脉炎综合征病例 ,经普通血管造影 7例 ,DSA造影2 3例 ,MR检查 8例 ,DSA和MR检查 4例 ,DSA和CT检查 4例。结果 大动脉炎综合征病变以狭窄 阻塞型最常见( 73 .9% ) ,按Lupi Herrea分型以Ⅲ型多见 ( 4 3 .5 % ) ,最常受累的血管为左锁骨下动脉 ( 69.6% )及左颈总动脉 ( 60 .9% )。结论 大动脉炎综合征多部位血管受累多见 ,以狭窄 阻塞型常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综合征 血管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华佳 方淳 +3 位作者 许建荣 邹爱华 丁小龙 蒋蕴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影像学分析 吞咽困难 副神经 临床价值 颈部肿块 术前 肿瘤生长 介入治疗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骁 顾海燕 +1 位作者 华佳 李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5例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图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在 1.0T超导磁场中完成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结果 肿块均位于胸段脊髓背侧 ,呈卵圆形 ,MRI表现为T1W... 目的 探讨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5例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图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在 1.0T超导磁场中完成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结果 肿块均位于胸段脊髓背侧 ,呈卵圆形 ,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Gd DTPA增强后明显强化 ,肿块与脊髓间有条状低信号硬脊膜间隔 ,提示病灶位于硬脊膜外腔。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肿块的部位、范围和信号改变 ,一般能在术前作出诊断 ,目前属最佳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MRI 被引量:9
20
作者 柴维敏 陈克敏 +6 位作者 许建荣 丁小龙 顾越英 李磊 姚秋英 陈睿 王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02-406,共5页
目的:评估MRI对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各种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24例RA患者的41个膝关节进行多种序列MR成像,分析其MR表现。结果:所有膝关节均发现存在不同程度MR异常改变(100%)。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滑... 目的:评估MRI对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各种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对24例RA患者的41个膝关节进行多种序列MR成像,分析其MR表现。结果:所有膝关节均发现存在不同程度MR异常改变(100%)。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滑膜增生与血管翳形成、关节囊积液、关节软骨与骨质受侵破坏、半月板与韧带异常、腘窝囊肿及皮下结节形成等。MR尚能通过血管翳的信号和强化程度判断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结论:MRI能直接显示膝关节RA不同时期的各种病变。根据MRI表现进行分期不仅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还可辅助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RA MRI诊断 MRI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