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汉族人HLA-DQA1启动子多态性以及QAP、DQA1单元型连锁分析
1
作者 马政文 陆佩华 +1 位作者 黄立东 林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64-368,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汉族人HLA-DQA1启动子(QAP)多态性,以及QAP与DQA1的连锁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分析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采用PCR-SSO检测QAP多态性。结果:在96个个体中检测到9种DQA1启动子(QA)等位基因。QAP与DQA1之间有3...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汉族人HLA-DQA1启动子(QAP)多态性,以及QAP与DQA1的连锁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分析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采用PCR-SSO检测QAP多态性。结果:在96个个体中检测到9种DQA1启动子(QA)等位基因。QAP与DQA1之间有3种连锁格局:①QAP与DQA1存在一对一关系;②一种QAP可与不同的DQA1组成多种单元型;③一种DQA1等位基因可受到多种类型的QAP调控。与意大利、德国人群比较发现QAP和QAP-DQA1单倍型频率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结论:上海汉族人中未发现新的QAP等位基因,但QAP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与DQA1的连锁格局和白种人相比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HLA-DQA1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QAP DQ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皮肤移植中IL-10在自体角朊细胞诱导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曹颖平 陈卫闽 +3 位作者 罗心绮 王梅华 郑泽铣 周光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7-189,194,共4页
目的探讨IL10在混合皮肤移植中角朊细胞诱导的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MELC体外模拟系统,检测在引入和未引入自体角朊细胞的实验系统上清中IL2、IL4、IL10和IFNγ的浓度,并用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观察IL10在诱导抑制... 目的探讨IL10在混合皮肤移植中角朊细胞诱导的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MELC体外模拟系统,检测在引入和未引入自体角朊细胞的实验系统上清中IL2、IL4、IL10和IFNγ的浓度,并用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观察IL10在诱导抑制中的作用。结果在未引入自体角朊细胞的MELC体系中,表现的是典型的Th1相关的细胞因子动力学曲线,在加入自体角朊细胞后,则出现了细胞因子由Th1和Th2转换的动力学曲线,且IL10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以IL10基因knockout小鼠的角朊细胞去替代实验体系中的正常小鼠角朊细胞时,对自体淋巴细胞的同种异体增殖反应的抑制率虽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而以IL10基因knockout小鼠的淋巴细胞替代实验体系中的正常小鼠的淋巴细胞时,对自体淋巴细胞的同种异体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被显著缓解,表明对抑制起关键调节作用的是自体淋巴细胞来源的IL10,而非自体角朊细胞分泌的IL10。结论在混合皮肤移植中,自体角朊细胞是通过激活Th2细胞,后者分泌大量的IL10和IL4等细胞因子来抑制Th1细胞增殖,从而抑制Th1亚群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及移植物排斥来诱导局部免疫耐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皮肤移植 TH1/TH2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HSP43诱导自身抗体产生 被引量:7
3
作者 臧星星 马宝骊 +3 位作者 柏峻 王利 奚正德 曹鹤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79-282,共4页
小鼠每周注射1次空弯菌HSP43共10w。HSP43抗体第4周起显著升高─直持续到16w,抗ds-DNA、ss-DNA自身抗体在6w和16w出现两个高峰,抗DNA自身抗体在4~16w逐渐升高,抗组蛋白抗体在8w最高然... 小鼠每周注射1次空弯菌HSP43共10w。HSP43抗体第4周起显著升高─直持续到16w,抗ds-DNA、ss-DNA自身抗体在6w和16w出现两个高峰,抗DNA自身抗体在4~16w逐渐升高,抗组蛋白抗体在8w最高然后下降,单个小鼠自身抗体反应格局呈现4种类型。各类自身抗体的出现和升高与注射HSP43剂量有依赖关系。该结果为自身免疫病的热休克蛋白发病假设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空肠弯曲菌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A*0201的cDNA克隆及在COS—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
4
作者 尤强 葛海良 +2 位作者 张笑人 王颖 周光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25-227,共3页
目的 :克隆HLA A 0 2 0 1编码区的cDNA ,并建立在COS 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系统。方法 :采用逆转录 PCR技术从HLA A 0 2 0 1阳性的淋巴细胞中获得HLA A的cDNA ,将其定向克隆至载体pBluescriptIISK(+ / - )中 ,经测序确证后 ,将该基因插入... 目的 :克隆HLA A 0 2 0 1编码区的cDNA ,并建立在COS 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系统。方法 :采用逆转录 PCR技术从HLA A 0 2 0 1阳性的淋巴细胞中获得HLA A的cDNA ,将其定向克隆至载体pBluescriptIISK(+ / - )中 ,经测序确证后 ,将该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至COS 7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HLA A 0 2 0 1分子的瞬时表达。结果 :获得的HLA A 0 2 0 1基因的cDNA序列与Genebank登录的cDNA序列一致。FACS检测结果显示 ,COS 7细胞上HLA A 0 2 0 1的表达率为 5 3%。结论 :成功克隆HLA A 0 2 0 1基因 ,并实现了在COS 7细胞上的瞬时表达 ,为研究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0201 基因克隆 COS-7细胞 瞬时表达 CDNA 肿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脲脲原体感染对大鼠Sertoli细胞分泌IL-6和TGF-β_1的影响
5
作者 王保国 席晔斌 +2 位作者 陈广洁 包士三 李伟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83-786,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Sertoli细胞在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的睾丸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二步消化、过滤、离心获得高纯度、高活率的Sertoli细胞。体外培养的Sertoli细胞经溶脲脲原体 (UU)、UU上清和热灭活UU感染或作用 ,用EL... 目的 :研究大鼠Sertoli细胞在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的睾丸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二步消化、过滤、离心获得高纯度、高活率的Sertoli细胞。体外培养的Sertoli细胞经溶脲脲原体 (UU)、UU上清和热灭活UU感染或作用 ,用ELISA法分析、观察UU感染时Sertoli细胞分泌IL 6和TGF β1 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的活UU和UU上清能明显上调Ser toli细胞分泌IL 6的功能 (P <0 0 1) ,而高剂量时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1) ;低、高剂量的活UU、UU上清和热灭活UU均能明显抑制Sertoli细胞分泌TGF β1 的功能 (P <0 0 1)。结论 :大鼠Sertoli细胞在睾丸局部感染时通过其分泌的IL 6和TGF β1 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脲脲原体感染 大鼠 SERTOLI细胞 IL-6 TGF-β1 泌尿生殖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43kD优势抗原诱导抗DNA自身抗体类型分析
6
作者 臧星星 王利 +3 位作者 柏峻 高建新 黄冬生 马宝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共4页
在发现空弯菌43KD外膜通道蛋白不但是HSP60家族成员和优势抗原而且能诱导小鼠生产自身免疫应答的基础上,本文近一步分析了430KD优势抗原诱导产生针对ds-DNA、ss-DNA、ENA、组蛋白4种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意... 在发现空弯菌43KD外膜通道蛋白不但是HSP60家族成员和优势抗原而且能诱导小鼠生产自身免疫应答的基础上,本文近一步分析了430KD优势抗原诱导产生针对ds-DNA、ss-DNA、ENA、组蛋白4种自身抗体的类型和意义。结果表明1.被诱导的抗ds-DNA、ss-DNA抗体主要是1gG,其次才是lgM型,偶见1gA型。2.被诱导的抗DNA、组蛋白自身抗体主要是IgM型和IgG型。3.IgM类抗DNA自身抗体和IgG类同时出现,这和前者产生细胞可能是后者产生细胞的前体这样一种推论矛盾。4.IgG、IgM抗ds-DNA抗体高峰和阳性率导以抗98-DNA抗体,提示正常B细胞库中对ss-DNA的免疫耐受更完全,识别ds-DNA的B细胞克隆数量多和/或轻易被选择活化。5.本文表明43KD优势抗原是空弯菌感染诱导自身免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的关键性致病分子之一,为感染因子HSP诱导自身免疫病的理论假设提供了一种直接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43kD优势抗原 DNA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