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腹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汪建华 左长京 +3 位作者 邵成伟 马小龙 张建 田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1枚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2~4.7 cm)接受经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1枚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2~4.7 cm)接受经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植入量遵循Halarism 125Ⅰ经验公式确定,粒子活度为0.5~0.85 mCi,以间距1.0~1.5 cm布源。植入完毕后即行CT扫描,了解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植入术后3个月行CT或PET-CT复查,参考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结果 27例中,25例手术一次植入成功,达到剂量要求,粒子分布满意率92.6%(25/27例),2例首次术后未达到要求而补种粒子。术前8例伴有明显疼痛患者中,6例于术后1~3周疼痛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27例患者均生存。2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4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74.1%(20//27)。本组术中及术后未发现剧烈疼痛、大出血、感染、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是治疗腹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瘤的CT、PET-CT特点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胡胜平 塔娜 +2 位作者 刘瑶 张建 左长京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2期1452-1455,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 CT、FDG-PET/CT 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 CT 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行 PET-CT 检查。对9例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 CT、FDG-PET/CT 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 CT 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行 PET-CT 检查。对9例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9例 SFT 中位于胸部5例,腹腔内2例,腹盆部脊柱旁2例,1例位于胸部为多发。肿瘤直径为0.9~12.3 cm,平均(4.2±2.0)cm。CT 平扫示肿瘤密度均匀、呈等低密度灶7例,2例内部及周边可见小片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中度-明显强化6例,轻度强化3例;门脉期均呈渐进性强化。5例以宽基底与肋间胸膜、纵隔胸膜或腹膜相连,2例与小肠系膜相连。4例在 FDG-PET/CT 图像上均可见 FDG 摄取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2.7~19.2,平均6.7±7.0。结论:SFT 的 CT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在 PET-CT 上表现为 FDG 摄取增高,SUVmax 值对于良恶性的鉴别帮助不大,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最大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