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腹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汪建华 左长京 +3 位作者 邵成伟 马小龙 张建 田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1枚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2~4.7 cm)接受经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1枚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2~4.7 cm)接受经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植入量遵循Halarism 125Ⅰ经验公式确定,粒子活度为0.5~0.85 mCi,以间距1.0~1.5 cm布源。植入完毕后即行CT扫描,了解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植入术后3个月行CT或PET-CT复查,参考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结果 27例中,25例手术一次植入成功,达到剂量要求,粒子分布满意率92.6%(25/27例),2例首次术后未达到要求而补种粒子。术前8例伴有明显疼痛患者中,6例于术后1~3周疼痛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27例患者均生存。2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4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74.1%(20//27)。本组术中及术后未发现剧烈疼痛、大出血、感染、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是治疗腹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中毒脑CT改变与临床表现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培军 段承祥 +4 位作者 吕桃珍 田建明 左长京 郝强 钱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7-398,共2页
一氧化碳中毒脑CT改变与临床表现对照研究王培军①段承祥吕桃珍田建明左长京郝强钱民1资料和方法收集CO中毒病例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3~71岁,平均43岁。均做了急诊脑CT检查,对其中的26例还进行了CT复... 一氧化碳中毒脑CT改变与临床表现对照研究王培军①段承祥吕桃珍田建明左长京郝强钱民1资料和方法收集CO中毒病例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3~71岁,平均43岁。均做了急诊脑CT检查,对其中的26例还进行了CT复查。使用SomatomDR3CT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CT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治疗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 被引量:3
3
作者 邵成伟 左长京 +2 位作者 田建明 吕桃珍 李长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对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的治疗价值。方法21例肾上腺偶发瘤,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直径均小于5 cm,其中7例病灶直径小于3 cm。采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瘤内注射进行治疗,每个病灶治疗次数不少于2次...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对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的治疗价值。方法21例肾上腺偶发瘤,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直径均小于5 cm,其中7例病灶直径小于3 cm。采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瘤内注射进行治疗,每个病灶治疗次数不少于2次,治疗后1-2个月,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坏死情况。结果PEI治疗后CT增强扫描复查,13个病灶(包括直径小于3 cm的7个病灶)完全坏死;8个病灶大部分坏死,经过重复治疗,病灶彻底坏死。已随访1-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疗法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偶发瘤 乙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多技术成像对心肌存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莉 田建明 +3 位作者 陆建平 刘庆华 曾浩 龚志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85-390,共6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多技术成像对判断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冬眠心肌模型猪6只,于术前、术后2周及5周行MR多技术成像(包括:形态扫描、电影扫描、心肌灌注及心肌活性扫描),判断心肌缺血区及坏死区大小,与病理对照评价其诊断的准确... 目的:评估磁共振多技术成像对判断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冬眠心肌模型猪6只,于术前、术后2周及5周行MR多技术成像(包括:形态扫描、电影扫描、心肌灌注及心肌活性扫描),判断心肌缺血区及坏死区大小,与病理对照评价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术后2周模型猪左室平均4.2±0.8个节段心肌缺血、平均0.5±0.8个节段心肌变性坏死;术后5周模型猪左室平均3.4±0.9个节段心肌缺血、平均0.3±0.4个节段心肌变性坏死;术后5周的病理提示左室平均3.3±0.5个节段缺血,0.2±0.4个节段坏死。结论:术后5周时左室心肌缺血及变性坏死的范围较2周时缩小,MR多技术成像对判断心肌存活性敏感,但轻度高估了心肌缺血及变性坏死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存活性 磁共振成像 心肌灌注 冬眠心肌 心肌梗死 血运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邵成伟 王培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6-329,共4页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凋亡 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双体位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前评估的价值再探 被引量:6
6
作者 田欧 生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31,241,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双体位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102例经肠镜确诊的直肠癌患者行MSCT仰卧、俯卧位扫描,扫描前清洁肠道,并经肛门注气,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102例结直肠癌患者全部经肠镜或手...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双体位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102例经肠镜确诊的直肠癌患者行MSCT仰卧、俯卧位扫描,扫描前清洁肠道,并经肛门注气,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102例结直肠癌患者全部经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有手术、术前MSCT、术后病理等完整资料参与分期研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SCT总的分期准确率82.4%(84/102),判断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是93.1%(95/102)、83.3%(85/102)、99.0%(101/102),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9%和88.7%。结论:MSCT双体位扫描对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基因介入疗法治疗大鼠转移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郝强 田建明 +6 位作者 曹雪涛 王培军 章卫平 杨继金 陆建平 于益芝 贾雨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96-203,共8页
目的 :观察经动脉插管导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介素2(IL -2)重组腺病毒对转移性大鼠肝癌模型的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 :用293细胞扩增人TNF -α和IL -2重组腺病毒 ,并测定病毒滴度 ;9组大鼠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别注入Ad.lacZ(2... 目的 :观察经动脉插管导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介素2(IL -2)重组腺病毒对转移性大鼠肝癌模型的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 :用293细胞扩增人TNF -α和IL -2重组腺病毒 ,并测定病毒滴度 ;9组大鼠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别注入Ad.lacZ(2×109pfu/ml) ,采用X -Gal染色方法检测lacZ基因在各个脏器的表达 ;Walker256乳癌细胞感染人TNF重组腺病毒后 ,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皮下致瘤性的变化及进行肿瘤局部病理学检查 ;瘤体局部注射TNF重组腺病毒 ,观察荷瘤大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及生存期 ;取大鼠乳腺癌细胞株(Walker256)转染至肝脏的荷瘤大鼠动物模型 ,分为hTNF组 ,人IL -2(hIL -2)组 ,hTNF +hIL -2组 ,病毒对照组(lacZ组)和培养液对照组进行治疗 ,观察大鼠生存期。结果 :所制备的人TNF -α和IL -2重组腺病毒滴度为2×109pfu/ml和2.1×109pfu/ml;实验组于12h取材 ,经染色lacZ基因在肝脏中即有表达 ,而此时脾、肺、肾等内脏器官尚未见表达 ,21d该基因在肝脏仍有表达 ,而在其他脏器如脾、肺及肾表达仅维持14d ;转染基因瘤株体外增殖能力和皮下致瘤性显著下降 ,瘤体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肿瘤局部注射Ad.hTNF能显著抑制Walker256的生长 ,并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期 ;单独注射TNF -α或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替代实验 放射学 介入性 白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 遗传载体 腺病毒科 肝癌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的肝内CT影像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寿毅 陆建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归纳总结Budd-Chiari综合征的CT影像表现,并初步探讨产生影像学表现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方面原因。方法:对12例Budd-Chiari综合征病人(经血管成像或MR血管成像证实)进行螺旋CT扫描,并归纳其肝内影像学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出现... 目的:归纳总结Budd-Chiari综合征的CT影像表现,并初步探讨产生影像学表现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方面原因。方法:对12例Budd-Chiari综合征病人(经血管成像或MR血管成像证实)进行螺旋CT扫描,并归纳其肝内影像学表现。结果:全部病例均出现肝脏明显肿大,其中尾状叶增大7例,肝左叶增大8例;增强后肝实质雪花强化9例,多发结节状强化2例,肝脏出现网格状低密度间质显影5例。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在CT影像上有特征性的表现,结合肝脏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可以更好地阐明产生该影像特点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 下腔静脉 血流动力学 肝间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文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549-551,共3页
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朱文江①综述田建明王培军审校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在我国肝细胞癌占90%以上。CT对肝细胞癌的检测及定性诊断能力早已得... 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朱文江①综述田建明王培军审校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在我国肝细胞癌占90%以上。CT对肝细胞癌的检测及定性诊断能力早已得到公认。但常规CT扫描由于扫描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肝细胞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阶段肝细胞癌及其相关结节的病理学与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文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700-702,共3页
早期阶段肝细胞癌及其相关结节的病理学与影像学研究朱文江①综述田建明丛文铭②审校肝细胞癌(hepatocelularcarcinoma;HCC)大多数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因为慢性肝病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在我国绝大多数H... 早期阶段肝细胞癌及其相关结节的病理学与影像学研究朱文江①综述田建明丛文铭②审校肝细胞癌(hepatocelularcarcinoma;HCC)大多数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因为慢性肝病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在我国绝大多数HCC患者有慢性肝炎史,特别是慢性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结节性病变 病理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部软骨肉瘤的X线平片及CT影像研究
11
作者 崔恒武 陈爱华 +3 位作者 田建明 王培军 王敏杰 萧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42-143,共2页
软骨肉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通常分为中心型和周围型,以中心型多见,有关软骨肉瘤的X线平片诊断报道较多,CT对其诊断报道较少,尤其对骨盆部软骨肉瘤。本研究就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盆部软骨肉瘤16例,着重探讨其有关征象和... 软骨肉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通常分为中心型和周围型,以中心型多见,有关软骨肉瘤的X线平片诊断报道较多,CT对其诊断报道较少,尤其对骨盆部软骨肉瘤。本研究就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盆部软骨肉瘤16例,着重探讨其有关征象和CT对其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X线 CT 骨盆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CT评价
12
作者 王培军 段承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6-77,共2页
多发性硬化的CT评价王培军①段承祥多发性硬化(MS)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20~40岁),女性多见,可分为急性期(活动期)和慢性期(稳定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视神经炎、瘫痪、麻木、共济失调和震... 多发性硬化的CT评价王培军①段承祥多发性硬化(MS)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20~40岁),女性多见,可分为急性期(活动期)和慢性期(稳定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视神经炎、瘫痪、麻木、共济失调和震颤。以往普通的神经放射学检查不能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