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7
1
作者 黄增相 陶骅 +7 位作者 徐雯 徐迅科 金姝 张健 魏建东 何超 李文放 林兆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92-1694,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UTI)干预前后,严重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58例符合严重脓毒症性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UTI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UTI)干预前后,严重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58例符合严重脓毒症性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UTI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胸阻抗法(TEB)测定SV、氧合指数(Pa O2/Fi O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CT、CRP和乳酸水平、SV、Pa O2/Fi O2、Murray肺损伤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以及28 d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TI治疗组患者Pa O2/Fi O2显著升高(P<0.05),血浆PCT、CRP和乳酸水平下降明显以及28 d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UTI注射液能够降低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血浆PCT、CRP的浓度,降低乳酸水平,改善临床症状,降低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脓毒症 PCT CRP 乳酸 U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气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2 位作者 李成州 刘士远 肖湘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气道扫描及其后处理的临床应用。方法  5 3例健康志愿者和 46例肺部疾病患者 ,行MSCT扫描后进行多层面 /曲面重建 (MPR/CPR) ,三维重建 ( 3D) ,“四维重建”( 4D Angio)和仿真内窥镜成像 (VE)。结果  4种...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气道扫描及其后处理的临床应用。方法  5 3例健康志愿者和 46例肺部疾病患者 ,行MSCT扫描后进行多层面 /曲面重建 (MPR/CPR) ,三维重建 ( 3D) ,“四维重建”( 4D Angio)和仿真内窥镜成像 (VE)。结果  4种后处理方法对气道显示均可达亚段 ( 4级 )或以下支气管 ,对各种解剖及相互关系的显示各有优点 ,且互相弥补。结论 多层螺旋CT图像清晰 ,各种后处理对病变的显示直观 ,有利于对病变的整体理解。横断面结合多种后处理综合显示可对气道疾病作出较完善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疾病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多层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中医体质及社会心理危险因素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振贤 张烨 +3 位作者 吴丽丽 陈敏 周长林 沈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体质及社会心理危险因素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设计,对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1000例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的...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体质及社会心理危险因素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设计,对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1000例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的人群更容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社会心理危险因素中,教师、人际不满意、白领、性格内向、不喜欢本职业,每天睡4~6h、人际一般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且气虚质的形成与每天睡4~6h、不参加体育运动、女性、饮食不规律、性格内向正相关,余体质与危险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中医体质、长期从事身心压力大的职业、不良生活习惯、不良情志刺激易促成C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体质 发病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调强放射治疗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秀梅 陈海燕 +3 位作者 白永瑞 戴立言 徐欣 肖湘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88,501,共5页
目的分析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因素、物理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实施IMRT的肺癌患者资料,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 目的分析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因素、物理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实施IMRT的肺癌患者资料,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及临床影响因素。分析病理、肿瘤位置、同步化疗、照射剂量和放疗方式等临床数据,剂量学参数包括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和平均剂量等物理参数。分析上述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总剂量和病理类型为小细胞肺癌与放射性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结论实施肺癌IMRT治疗时,需考虑病理类型及严格限制两肺V5,对于敏感的肺组织,低剂量亦可产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调强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剂量体积直方图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永善 朱玉连 +2 位作者 杨佩君 谢光柏 吴慧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疗法、作业治疗及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181例入选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性研究。结果:患者入选后首次评价,1个月后、3个月后... 目的:探讨持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疗法、作业治疗及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181例入选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性研究。结果:患者入选后首次评价,1个月后、3个月后和6个月后各评价一次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Barthel'sIndex);FMA值:治疗组依次为5.43±4.79、10.54±5.19、12.92±5.34、15.40±4.74,对照组为6.56±6.00、10.00±6.52、8.29±5.00、11.64±5.60;BI值:治疗组依次为6.53±4.62、12.85±5.04、15.94±3.79、17.59±3.63,对照组为7.01±5.54、11.75±6.30、11.66±4.50、14.50±4.30。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作组内比较P<0.001;两组比较得出各阶段的恢复是不均衡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干预 急性脑卒中 偏瘫 影响 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肺癌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志超 董伟华 +3 位作者 肖湘生 朱瑞民 陈墨繁 王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2-976,共5页
目的经皮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TVT)细胞悬液注射法建立犬同种移植性肺癌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纯种比格犬12只,接种前4 d口饲环孢素。腹腔麻醉后,CT引导下穿刺至犬肺中叶或后叶,注入1.0 ml CTVT细胞悬液(细胞活度:108/ml)。接种后... 目的经皮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TVT)细胞悬液注射法建立犬同种移植性肺癌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纯种比格犬12只,接种前4 d口饲环孢素。腹腔麻醉后,CT引导下穿刺至犬肺中叶或后叶,注入1.0 ml CTVT细胞悬液(细胞活度:108/ml)。接种后即刻及第2、4、5、6、8、10周行胸部CT平扫,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每日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饮食、呼吸及活动等情况。待其自然死亡或于第10周处死,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2只犬共接种15点。第5周CT扫描可见2只犬肺内成瘤,第6周9只犬肺内成瘤,观察至第10周共9只犬10个接种点肺内成瘤,接种点成瘤率66.7%。第6、8、10周肿瘤最大层面均径分别为(1.059±0.113)cm、(1.827±0.084)cm和(2.389±0.153)cm,最大直径达3.5 cm;所有成瘤犬最后均出现中至重度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经皮CTVT细胞悬液注射法可建立大动物肺癌模型,有助于肺癌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 动物模型 肺肿瘤 计算机断层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BCC微胶囊蛛网膜下植入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薛毅珑 罗芸 +15 位作者 徐龙河 高宇红 何立敏 崔忻 李雁凌 郭水龙 李新建 田磊 潘静坤 孙燕 罗健 张伟京 李留树 邸立军 张树才 王杰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APA-BCC镇痛微胶囊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包裹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胶囊)按常规腰穿的方法注入10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 目的: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APA-BCC镇痛微胶囊对癌痛病人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胶囊包裹的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胶囊)按常规腰穿的方法注入10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内.按数字分级法(NRS)评定疼痛程度的变化并记录止痛药使用情况;按WHO分级法评价不良反应;按孙燕等指标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1)APA-BCC注射后0.5~5天,在停用、减量和/或降级使用其它镇痛药的情况下,其镇痛的有效率(CR+PR)为84%、总有效率(CR+PR+MR)为96%,镇痛程度显著优于药物组.(2)1至2次使用后镇痛持续时间为9~220天,明显长于现有镇痛药.(3)APA-BCC治疗后,癌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显著提高.(4)APA-BCC注射后,除部分病人出现与常规蛛网膜下腔注射相近的轻度不良反应外,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肝肾功能、外周血象和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但单次使用1.5剂量时,2例患者出现了难以耐受的下肢震颤和背部沉重压迫感等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APA-BCC微胶囊植入脑脊液内对癌痛病人具有明确的长效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疼痛 长效镇痛 嗜铬细胞 免疫隔离 异种移植 蛛网膜下植入 癌痛患者 镇痛效应 微胶囊 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9
8
作者 胡永善 朱玉连 +2 位作者 杨佩君 谢光柏 吴慧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 1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12 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 (74例 )和对照组 (5 5例 ) ,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 ,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 ,康复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 1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12 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 (74例 )和对照组 (5 5例 ) ,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 ,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 ,康复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疗等康复治疗方法 ,对每例患者在进入课题时和 1个月后分别测试ADL能力。结果 :康复组两次Barthel指数分别为 6 .36± 4.93、13.0 0± 4.91,对照组为 7.5 0± 6 .19、11.6 0± 6 .2 6 ;两组前后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 1个月后ADL恢复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 1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与钛网植骨钢板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9
作者 苏再发 贾连顺 +4 位作者 张美超 陈日齐 吴培增 王芳泰 孙永耀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利用螺旋CT建立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为研究颈椎减压手术的生物力学实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获得C4~C7节段的断层图片,将数据保存为Dicom格式,导入Mimics... 目的利用螺旋CT建立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为研究颈椎减压手术的生物力学实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获得C4~C7节段的断层图片,将数据保存为Dicom格式,导入Mimics9.1软件进行三维几何模型重建,形成三维图像,利用Freeform软件进行模型修改和表面划分,以IGES格式转入有限元软件Ansys9.0完成颈椎骨性模型的建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9.0,在颈椎骨性模型的基础上,补建终板、补充建立终板、椎间盘、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结构。然后模拟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将C5椎体、前纵韧带、上下椎间盘切除,将建立的钛网、钢板实体模型添加到减压区。采用合适的材料性质和实体单元类型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颈椎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有限元软件Ansys9.0,成功进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固定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整个模型共有138995个节点和94039个单元,建成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结论建立的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固定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近真实的生物力学标本,可以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体次全切除 钛网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网格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畸变和微缺失的研究及评估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辛良 徐丹枫 +6 位作者 朱晓明 谭剑敏 周伟民 张涛亮 许嘉骏 高赟 闵志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研究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畸变及Y染色体(Yq11区)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fac-tor,AZF)微缺失情况,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对原发性无精子及少弱精症患者与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对145例患者(无精子症102例,严... 目的研究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畸变及Y染色体(Yq11区)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fac-tor,AZF)微缺失情况,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对原发性无精子及少弱精症患者与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对145例患者(无精子症102例,严重少精子症43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ZF的3个位点8对引物PCR扩增,检测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率。选取6个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STS),用PCR技术检测145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AZF区微缺失情况。结果145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2例,占8.3%。AZF区微缺失21例,缺失率为14.5%。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AZF缺失率分别为14.70%和11.62%。145例中AZF区微缺失21例,表现为无精子症。缺失均在AZFc区,7例为DAZ(sY254、sY255)缺失,另2例为DNA加sY157缺失。结论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无精子症缺失率高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AZF3个位点8对引物PCR扩增可作为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少精子症 染色体畸变 患者 Y染色体微缺失 PCR技术检测 染色体核型异常 PCR扩增 无精子症因子 factor 序列标签位点 精子发生障碍 筛查方法 AZF区 缺失率 弱精症 原发性 分析及 特异性 DNA 临床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目颗粒治疗非活动期Graves眼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亚利 汪涛 +2 位作者 李红 陆灏 刘志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9期2124-2127,共4页
目的:观察平目颗粒治疗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自三个分中心90例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平目颗粒,对照组予平目颗粒模拟剂,疗程24... 目的:观察平目颗粒治疗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自三个分中心90例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平目颗粒,对照组予平目颗粒模拟剂,疗程2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突眼度,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情况,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突眼度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为81.4%,对照组17.1%,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的突眼度(P<0.01)。试验组中医证侯疗效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1.71%,试验组中医证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甲状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正常。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平目颗粒可有效降低非活动期Graves眼病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患者的突眼度,改善其临床中医证候,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目颗粒 非活动期 Graves眼病 温阳益气、化痰祛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金武 陈德松 +1 位作者 方有生 顾玉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 1 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 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 ;对 2 4例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1 )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 ,穿过... 目的 :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 1 7具成人固定尸体中C1~ 8颈神经后支进行解剖学研究 ;对 2 4例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1 )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处发出后 ,穿过由项部肌群附着于颈椎关节突关节囊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突关节和内侧椎板组成的骨纤维管 ,然后发出关节突关节支、肌支、皮支和交通支 ,穿行于颈后肌群及其腱性纤维组织间。 (2 )临床发现保守治疗有一定疗效 ,对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病因是以颈后肌群为主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神经后支所致。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行颈神经后支松解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综合征 卡压综合征 解剖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声心动图探测冠状静脉窦评价运动员心肌灌注 被引量:8
13
作者 方平 谭跃萍 +3 位作者 刘增波 蔡丽萍 吴淑彬 丛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适用于运动员的无创性心肌灌注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06名不同训练等级的现役运动员(运动员组)和218名普通中学生(对照组)进行心脏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及灌注指标的测定,并计算冠状静脉窦血流量、左室重... 目的:探讨适用于运动员的无创性心肌灌注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06名不同训练等级的现役运动员(运动员组)和218名普通中学生(对照组)进行心脏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及灌注指标的测定,并计算冠状静脉窦血流量、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分别分析、比较对照组与运动员组以及不同级别运动员的心脏超声测量指标。结果:运动员组冠状静脉窦内径、振幅、速度时间积分和血流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不同级别运动员间冠状静脉窦的速度时间积分和血流量亦不相同,由1级至无级别呈递减趋势。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探测冠状静脉窦可作为评价运动员心肌灌注的一种无创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冠状静脉窦 心肌灌注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玉连 胡永善 +2 位作者 杨佩君 谢光柏 吴慧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1年第4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 3个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2 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 (治疗组 )和常规药物治疗组 (对照组 ) ,进行 3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Fugl Mayer评价 (FMA)。 结果治疗前两组... 目的探讨 3个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2 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 (治疗组 )和常规药物治疗组 (对照组 ) ,进行 3个月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Fugl Mayer评价 (FMA)。 结果治疗前两组间FMA评价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两组的FMA评价均较治疗前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但治疗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3个月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具良好的促进作用 ,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 ,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4的表达水平在川崎病诊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光中 杜荣增 廖德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82-1083,共2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主要危害为其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20%-25%的患儿会发生心血管损害,导致冠脉扩张、冠脉瘤、冠状...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主要危害为其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20%-25%的患儿会发生心血管损害,导致冠脉扩张、冠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CD64 冠脉扩张 心血管损害 出疹性疾病 KAWASAKI 急性发热 江滨医院心内科 心血管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周脂肪CT征象在诊断肠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6
作者 欧阳林 刘士远 肖湘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2-464,共3页
目的研究肠疾病中肠周脂肪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探讨肠周脂肪CT征象对诊断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肠疾病患者的术前腹部CT征象,观察原发疾病与肠周脂肪CT征象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 目的研究肠疾病中肠周脂肪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探讨肠周脂肪CT征象对诊断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肠疾病患者的术前腹部CT征象,观察原发疾病与肠周脂肪CT征象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9例肠疾病患者的肠周脂肪CT征象包括脂肪组织模糊、蚯蚓状影、线状影、结节影、网格状影、积液影、条索状影及脂肪组织结构僵硬,其病理基础包括充血、水肿、渗出,血管扩张、淋巴管炎、淋巴结肿大、组织纤维化、癌肿浸润。术前正确判断良、恶性36例(36/39)。肠恶性肿瘤术前CT诊断肠周淋巴结转移19例(19/20),手术病理证实只有13例(13/20)。结论肠周脂肪对肠疾病的反应敏感,不同肠疾病在肠周脂肪中产生不同的CT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肠周脂肪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惠民 肖湘生 +3 位作者 于红 刘士运 李成洲 杨春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其中13例首次CT误诊,分别为炎症7例、结核3例、转移瘤3例。结果:CT表现可分为多发结节型5例、肿块型2例及...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其中13例首次CT误诊,分别为炎症7例、结核3例、转移瘤3例。结果:CT表现可分为多发结节型5例、肿块型2例及肺炎样型16例。其中仅2例典型叶段分布者,3例叶段实变为主及4例蜂房样者提出了弥漫型肺泡癌的诊断,弥漫结节型、肿块型及散在斑片影均未能有效提示诊断。结论:弥漫型肺泡癌表现类型多样,典型叶段分布的多发结节、有血管造影征和支气管充气征的单/多叶段实变、蜂房状浅淡密度等较有特征性,可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CT 诊断 多发结节型 肿块型 肺炎样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肾病临床与病理24例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竺培青 何威逊 +3 位作者 朱光华 罗运九 任志德 顾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6-298,共3页
为探讨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和免疫分型的关系,24例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其中应用泼尼松中长程治疗8例,常规使用泼尼松联合CTX冲击治疗10例,泼尼松与雷公藤多苷(30mg/d)联合治疗2例,失访4例。结果根据Lee修改的Mea... 为探讨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和免疫分型的关系,24例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其中应用泼尼松中长程治疗8例,常规使用泼尼松联合CTX冲击治疗10例,泼尼松与雷公藤多苷(30mg/d)联合治疗2例,失访4例。结果根据Lee修改的Meadow标准,Ⅰ级3例(12.5%),Ⅱ级7例(29.2%),Ⅲ级8例(33.3%),Ⅳ级6例(25.0%)。免疫荧光分型:IgA型10例(41.7%),IgA+IgG型2例(8.3%),IgA+IgM型6例(25.0%),IgA+IgM+IgG型6例(25.0%)。20例获随访,8例对激素不敏感;2例激素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后缓解;另10例激素加CTX冲击治疗,8例有效,2例无效,此2例随访病程中出现肾功能不全。提示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肾病的病理改变均较重,以Ⅲ级~Ⅳ级改变为主。免疫荧光分型中以IgA型多见。多数对激素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病综合征 临床 病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性早熟与社会暴露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万秋 钱燕 徐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61-562,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性早熟 社会暴露 第二性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型超声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外周血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淑彬 方平 +2 位作者 谭跃萍 王进华 丛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4-706,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节段外周血管M型波形和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时间间隔的差异性,探讨超声评价外周血管压力和血流传导的关系。方法35例健康成人,23例冠心病患者,应用M型超声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扫查主动脉(AO)、颈动脉(RCCA)、腋动脉(RAA)、肱动... 目的检测不同节段外周血管M型波形和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时间间隔的差异性,探讨超声评价外周血管压力和血流传导的关系。方法35例健康成人,23例冠心病患者,应用M型超声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扫查主动脉(AO)、颈动脉(RCCA)、腋动脉(RAA)、肱动脉(RHA)、桡动脉(RRA)、股动脉(RFA)、腘动脉(RPA),获得M型曲线和多普勒血流频谱,同步连接心电图,计算Q波起始点与M型曲线波形起始点的时间间隔(ΔT1)以及Q波起始点与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间隔(ΔT2)。结果健康成人脉冲多普勒方法检测上述动脉时间间隔增长速度RCCA/AO、RAA/AO、RHA/AO、RRA/AO、RFA/AO、RPA/AO,较M型超声方法检测值为大,上述各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脉冲多普勒方法和M型超声检测上述动脉时间间隔增长速度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M型波形时间间隔增长速度快于脉冲多普勒时间间隔增长速度,冠心病患者两种时间间隔增长速度无明显差异性,可能与动脉僵硬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外周血管 脉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