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新型封堵器堵闭犬左心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志宏 秦永文 +4 位作者 吴弘 胡建强 王胜强 丁仲如 刘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9-992,共4页
目的在实验犬模型上评价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经导管封堵20只犬的左心耳,并于术后2周至6个月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生长情况、有无血栓和移位。采用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封... 目的在实验犬模型上评价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经导管封堵20只犬的左心耳,并于术后2周至6个月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生长情况、有无血栓和移位。采用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及内皮生长情况。透射电镜检查内皮及组织细胞有无生长异常。结果 14只犬即刻成功植入封堵器。术后检查封堵器无移位,表面无血栓,左心耳完全封闭。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术后1个月封堵器表面覆盖纤维内膜组织,上有内皮细胞生长,3个月则完全被内皮覆盖。透射电镜检查见内皮细胞、封堵器附近心房肌肌节及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肉眼及光镜下见肺、脾、肝、肾无栓塞或梗死表现。结论新型左心耳封堵装置操作方便、安全可行,长期植入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左心耳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造影方法的建立及最佳投照体位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志宏 吴弘 +3 位作者 胡建强 王胜强 丁仲如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494-496,共3页
目的建立经房间隔穿刺左心耳造影的动物实验方法,并确定左心耳造影最佳投照体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按常规方法行房间隔穿刺,应用猪尾巴导管行左心耳造影,高压注射器行180°连续左心耳造影(15ml/s,总量120ml)。结果8只犬房间... 目的建立经房间隔穿刺左心耳造影的动物实验方法,并确定左心耳造影最佳投照体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按常规方法行房间隔穿刺,应用猪尾巴导管行左心耳造影,高压注射器行180°连续左心耳造影(15ml/s,总量120ml)。结果8只犬房间隔穿刺成功并行左心耳造影,2只犬房间隔穿刺失败,其中1只犬行房间隔穿刺,穿破心室壁导致心脏压塞,术后死亡。每只犬获得左心耳连续造影图像各100帧,通过逐帧分析,发现左心耳在右前斜54°±5°和左前斜34°±4°投照体位所获得的图像最佳,在右前斜54°±5°投照体位,能较准确的测量左心耳开口大小和左心耳腔的宽度,在左前斜34°±4°,可清晰观察左心耳轮廓和能较准确的测量左心耳长径。结论左心耳造影以右前斜54°±5°,左前斜34°±4°投照体位为佳,可分别获得左心耳伸展位和较清晰的外形轮廓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房间隔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传导阻滞对左心室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肖世南 秦永文 +3 位作者 何静 娄景胜 万玛草 丁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16-231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差异,分析LBBB对左心室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4月—2009年3月42例住院LBB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功能分为心功能代偿组(A组,n=28)和心功能失代偿组(B组,n=...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差异,分析LBBB对左心室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4月—2009年3月42例住院LBB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功能分为心功能代偿组(A组,n=28)和心功能失代偿组(B组,n=14),对比分析病因、常规心脏超声、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心电图的相关数据。结果两组LBBB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TDI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心电图指标QR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QR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BB患者心功能改变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和心肌受累程度,心电图QRS离散度及TDI的相关指标对评价LBBB患者左心室及室间不协调运动情况有更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左心室功能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黏液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荣良 张必利 +1 位作者 丁仲如 郑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79-379,共1页
患者男,45岁。因持续胸痛胸闷2h来院急诊,ECG显示急性广泛前侧壁心肌梗死,肌钙蛋白阴性,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无烟酒嗜好。体检: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血压150/90mmHg,心率90/min,四肢末端动脉搏... 患者男,45岁。因持续胸痛胸闷2h来院急诊,ECG显示急性广泛前侧壁心肌梗死,肌钙蛋白阴性,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无烟酒嗜好。体检: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血压150/90mmHg,心率90/min,四肢末端动脉搏动良好,肢体活动正常,语言清楚。遂行急诊PCI,造影显示左前降支(LAD)近中段闭塞,其余各冠状动脉分支内膜光滑。用BMW导丝进入IAD闭塞远端困难.先进入了第2对角支,球囊扩张后对角支开通,出现短阵室速,交界区逸搏心律等一过性再灌注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黏液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嵴内型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经导管封堵治疗 被引量:24
5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4 位作者 吴弘 王尔松 郑兴 丁继军 曹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 (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VSD患者 ,其中IVSD 2 2例 ,SVSD 6例。封堵器由 2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 ,腰部长 2mm ,两侧盘...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 (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VSD患者 ,其中IVSD 2 2例 ,SVSD 6例。封堵器由 2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 ,腰部长 2mm ,两侧盘片呈不对称型 ,左心室侧的盘片呈偏心型 ,靠主动脉侧的边缘为 0mm ,与其相对的边缘为 6mm ,右心室的盘片比腰部直径大 4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 ,经 7~ 10F鞘管通过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的缺损直径 2~ 12mm ,平均(4 .4 5± 1.93)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0~ 1mm ,平均 (0 .35± 0 .5 )mm。 2 2例IVS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 ,6例SVSD中 4例封堵治疗成功 ,1例合并微量主动脉瓣返流。 2例因缺损大而放弃封堵治疗。未发生其他并发症。X线曝光时间 9~ 4 0min ,平均 (14 .1± 5 .2 )min ,操作时间 4 0~ 15 0min ,平均 (5 9.8± 17.8)mm。结论 国产偏心型VSD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和部分SVSD ,近期疗效佳 ,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封堵器 肺动脉瓣 室间隔缺损 VSD 经导管封堵 患者 并发症 腰部 随访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马丽萍 秦永文 +4 位作者 郑兴 丁继军 赵仙先 边长勇 徐荣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30 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93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程度、范围及Gensini积分分组 ,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分数、舒张早期充盈峰及舒张晚期充盈峰...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30 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93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程度、范围及Gensini积分分组 ,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分数、舒张早期充盈峰及舒张晚期充盈峰的最大峰值速度 ,并计算E/A比值。结果 冠状动脉轻度、中度病变、单支病变及Gensini积分小于 2 0分时 ,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不明显 (P >0 .0 5 ) ,舒张功能出现减退 (P <0 .0 5或P<0 .0 1)。收缩功能减退与受累血管数量、病变程度重及Gensini积分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常先于收缩功能减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 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闭合房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秦永文 丁继军 +5 位作者 胡健强 赵仙先 曹江 边长勇 陈少萍 毛红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心房间隔缺损 (ASD)的疗效。方法  11例患者中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4~ 46岁 (平均 2 5岁 )。术前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2~ 2 8mm ,平均 (18.5± 6 .1)mm。... 目的 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心房间隔缺损 (ASD)的疗效。方法  11例患者中男 3例 ,女 8例 ,年龄 4~ 46岁 (平均 2 5岁 )。术前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2~ 2 8mm ,平均 (18.5± 6 .1)mm。在透视及经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结果  11例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 (2 5 .2± 8.3)mm(15~ 36mm) ,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2 5 .4± 7.7)mm(15~ 36mm)。 11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术中无并发症。 2例术后即刻超声检查显示微量残余分流。术后 1周复查均无分流。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stoacryl组织胶水粘合起搏器伤口疗效及费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勇 姜海滨 +1 位作者 秦永文 陈少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5-656,共2页
目的应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粘合起搏器伤口的疗效评价及费用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10月在我院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共112例,根据皮肤伤口有无使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分成两组,组织胶水组64例,传统缝合组48例,比较两组间的伤口... 目的应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粘合起搏器伤口的疗效评价及费用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10月在我院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共112例,根据皮肤伤口有无使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分成两组,组织胶水组64例,传统缝合组48例,比较两组间的伤口愈合、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临床基础情况基本一致,两组病例伤口均能达到甲级愈合,组织胶水组术后住院天数(4.4±1.4)d,传统缝合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2±1.3)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剔除起搏器器械费用、手术费用及DSA费用,组织胶水组费用平均(4 383.39±792.40)元,传统缝合组费用(4 199.81±1 059.93)元,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结论使用Histoacryl组织胶水粘合起搏器伤口,疗效确切,与传统缝合组相比,可以使住院天数减少,且住院费用没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永久起搏器 伤口愈合 组织胶 住院天数 费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封堵装置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博 丁仲如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564-567,共4页
随着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发明了多种用于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血管封堵装置。其止血疗效可靠,近年临床应用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仍有争议。本文就近年来用于临床的封堵器的使用方法及临床评价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管封堵器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脏超声 适应证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体血管制作的犬动脉导管未闭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运杰 秦永文 +2 位作者 汤敬东 王利新 熊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血管建立动脉导管未闭(PDA)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18条,体重15.0~20.0kg,麻醉及开胸术条件下,用自体血管(颈静脉)分别与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行端侧吻合,建立模拟PDA动物模型。结果18条犬成功建立模型10条,...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血管建立动脉导管未闭(PDA)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犬18条,体重15.0~20.0kg,麻醉及开胸术条件下,用自体血管(颈静脉)分别与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行端侧吻合,建立模拟PDA动物模型。结果18条犬成功建立模型10条,造影见主动脉分流至左肺动脉,且左肺动脉吻合口远端、近端显影清晰。结论本模型运用自体血管模拟未闭的动脉导管,接近PDA的生理特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自体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岩 曹爱芳 毛红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年第3期17-18,共2页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但术后可能出现支架内血栓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作者分析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ZO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其重点是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前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后预防支架内血...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但术后可能出现支架内血栓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作者分析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ZO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其重点是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前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后预防支架内血栓及出血的护理。通过这些护理措施,保证了疗效,减少了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1例患者术后发生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其余患者未发生出血性并发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结果提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有正确的植入技术和密切的护理,其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因此,正确的专科护理技术和方法,对确保手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 患者 并发症 术后 治疗 血栓 作者分析 重要意义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内支架置入治愈成人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季春 黄新苗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826-827,共2页
我科应用Cheatham-platinum(CP)覆膜支架成功治愈1例成人重度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报道如下。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重度 覆膜内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