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存山 卢亦成 +5 位作者 楼美清 王冰心 汪亮 李文 张康 蒋建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 显微外科 手术方法 意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海绵窦内液体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怀瑞 吴小军 +3 位作者 齐向前 梅其勇 张晨冉 白如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包括瘘口的血管构筑学、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包括瘘口的血管构筑学、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静脉入路液体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其中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1例,经岩下窦入路7例。8例均临床治愈,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提示瘘口完全消失。除术后早期头痛外无其他介入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3个月~3年,患者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经静脉入路应用液体胶联合弹簧圈介入栓塞对于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硬脑膜动静脉瘘 液体胶 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蝶窦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怀瑞 白如林 +4 位作者 黄承光 胡国汉 骆纯 袁国良 卢亦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蝶窦假性动脉瘤的诊疗方法。方法介入方法诊断和治疗6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蝶窦假性动脉瘤患者。结果5例出现反复鼻腔大出血F所有患者均行瘘口和假性动脉瘤球囊闭塞,2例颈内动脉保留,1例合并对...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蝶窦假性动脉瘤的诊疗方法。方法介入方法诊断和治疗6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蝶窦假性动脉瘤患者。结果5例出现反复鼻腔大出血F所有患者均行瘘口和假性动脉瘤球囊闭塞,2例颈内动脉保留,1例合并对侧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行经面静脉-眼上静脉瘘口弹簧圈栓塞术。术后颅内杂音均即刻消失,结膜充血水肿2周~3个月内消退,无介入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行随访,无临床症状复发,均恢复工作。结论车祸是致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蝶窦假性动脉瘤的主要原因;受力部位多集中在患侧眶额部到眶颧部的眶前外侧区;头颅MRI结合临床表现对于术前确诊该病非常有帮助;可脱球囊闭塞瘘口和假性动脉瘤或闭塞颈内动脉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颅脑损伤 鼻出血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与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陶晓峰 张建敏 +6 位作者 施增儒 刘光华 肖湘生 张晓鹏 胡家飞 江基尧 张光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应用MRI 技术观察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和MRI 表现。使用不同MRI 增强方式,探讨腹腔给药增强的可行性和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1. 选用C6 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株。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SD 雄性大鼠。2. ... 目的:应用MRI 技术观察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和MRI 表现。使用不同MRI 增强方式,探讨腹腔给药增强的可行性和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1. 选用C6 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株。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SD 雄性大鼠。2. 使用超导中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常规SE 序列。增强检查使用国产磁影萄胺。使用膝关节线圈。增强检查运用2 种方法,经腹腔给药和经尾静脉给药。3. 观察:(1) 肿瘤不同生长期,大小变化情况。(2) 观察肿瘤区的MRI信号变化。(3) 观察不同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肿瘤强化的情况。结果:1 、T2 加权正常脑组织、肿瘤组织和周围水肿组织间的信号差异最大。2 、经腹腔内注入Gd —DTPA,理想的给药浓度为0 .25 m m ol/Kg 。3 、经静脉和腹腔注射Gd —DTPA 后肿瘤的显示情况比较,均可良好显示肿瘤。浓度为0 .25m m ol/Kg 时,肿瘤的强化率的比较,均得到满意的结果。结论:MRI 的增强技术可精确地了解鼠脑胶质瘤的生长变化情况和肿瘤的形态学改变。腹腔给药增强方式,大大改善和简化了MRI 增强检查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模型 NMR 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癫痫为主要表现的脑动静脉畸形治疗后随访资料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惠鲁生 白如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1,共1页
关键词 癫痫 脑动静脉畸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治疗
6
作者 黄承光 白如林 +3 位作者 陈左权 卢亦成 张光霁 朱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12-113,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方法。方法  2 5例脊髓髓内血管畸形患者 ,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早期 4例在肋间动脉或腰动脉直接注射硬脑膜颗粒或PVA等 ,近期 9例将微导管插至供血动脉远端以PVA栓塞 ,1例先以NBCA栓塞供血动脉上...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方法。方法  2 5例脊髓髓内血管畸形患者 ,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早期 4例在肋间动脉或腰动脉直接注射硬脑膜颗粒或PVA等 ,近期 9例将微导管插至供血动脉远端以PVA栓塞 ,1例先以NBCA栓塞供血动脉上的动脉瘤 ,再以Embosphere栓塞AVM。 7例以NBCA栓塞。 5例直接手术切除病灶 ,2例栓塞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2 0例栓塞后造影证实 12例几乎完全栓塞 ,8例为大部分栓塞 ,经半年~ 2年随访 ,16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4例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均未出现出血症状。结论 对于髓内幼稚型和不能手术的团块型AVM ,血管内栓塞治疗为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髓内动静脉畸形 栓塞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ECT评估脑动静脉畸形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治疗策略
7
作者 王慧晓 白如林 +3 位作者 黄承光 卢亦成 张光霁 尚玉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14-117,共4页
目的 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ingle 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 ,SPECT)对脑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 ,AV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1.16例脑AVM病例同时行SPECT与DSA检查 ,两者对照研究。 2 .对脑AVM... 目的 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ingle 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 ,SPECT)对脑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 ,AV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1.16例脑AVM病例同时行SPECT与DSA检查 ,两者对照研究。 2 .对脑AVM病例治疗前后作SPECT对比研究。结果 :16例脑AVM中 ,SPECT检查阳性诊断率 10 0 % ,与DSA比较 :(1)病灶显示范围明显比DSA显示大。 (2 )发现大部分脑AVM病灶旁局部脑血流灌注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低灌注区 (盗流区 )治疗后rCBF改善。(3)及时发现 2例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结论 :SPECT对脑AVM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客观标准。并对后续治疗有指导价值。本技术无创、低风险、价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部脑血流灌注 正常灌流压突破 感兴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的致性与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8
作者 董斌 韩晞 +4 位作者 罗其中 江基尧 殷晓明 徐英辉 廉治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 探讨胶质瘤所致癫与不同级别胶质瘤侵袭性的相关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临床资料 ,将胶质瘤所致癫组 5 5例病人定为实验组 ,其他非胶质瘤所致癫组 38例病人定为对照组。实验组又根据病理分型分为良性组 37例和恶性组... 目的 探讨胶质瘤所致癫与不同级别胶质瘤侵袭性的相关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临床资料 ,将胶质瘤所致癫组 5 5例病人定为实验组 ,其他非胶质瘤所致癫组 38例病人定为对照组。实验组又根据病理分型分为良性组 37例和恶性组 18例。放免技术测定血清LN及IV型胶原含量 ,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 93例患者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 1cm× 2cm× 2cm区域的CD4 4含量及DNA倍体含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交界处脑组织的GABA浓度。结果 恶性胶质瘤组 (18/ 5 5 )交界处标本中CD4 4含量为 5 0 3%± 1 2 3% ,与良性胶质瘤组(37/ 5 5 )CD4 4含量 3 4 7%± 0 80 %及对照组CD4 4含量 1 93%± 0 90 %相比有显著差异 (q1=3 95 ,q2 =4 5 2 ,P <0 0 5 ) ,恶性肿瘤组GAB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良性组则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恶性胶质瘤组患者血清中LN、IV型胶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与良性胶质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5 5例胶质瘤患者术后LN和Ⅳ型胶原含量全部下降 ,手术效果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恶性胶质瘤所致癫组 18例患者中有 15例DNA倍体呈异倍体 ,细胞增殖活跃。良性胶质瘤组 37例中仅 3例出现异倍体 ,大多呈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胶质瘤 细胞粘附分子 Γ-氨基丁酸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