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任伟新 肖湘生 温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4期314-317,共4页
肝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呈恶性浸润性生长的寄生虫疾病,所以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仍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中作者通过近期文献的复习,对其B超、CT、MRI和DSA等影像学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了扼要的概述,并指出了各种影像检查和治疗手段... 肝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呈恶性浸润性生长的寄生虫疾病,所以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仍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中作者通过近期文献的复习,对其B超、CT、MRI和DSA等影像学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了扼要的概述,并指出了各种影像检查和治疗手段的优缺点以及当前治疗问题的存在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宁 李家顺 +2 位作者 贾连顺 贾宁阳 熊林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6-268,共3页
关键词 颈椎后结构 影像学测量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的定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鹏 蒋涛 刘士远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978-981,共4页
随着当前影像技术的发展,定量影像学分析已应用于临床诊疗过程中来评估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等。肺癌的定量影像分析主要通过精确的图像分析获得,能够准确反映肺癌组织的解剖学、生理学的相关参数。影像定量分析所获得的诸多... 随着当前影像技术的发展,定量影像学分析已应用于临床诊疗过程中来评估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等。肺癌的定量影像分析主要通过精确的图像分析获得,能够准确反映肺癌组织的解剖学、生理学的相关参数。影像定量分析所获得的诸多参数已被证实与肺癌临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就当前定量影像学技术在定量评价肺癌血流动力学、肺癌PET-CT代谢、肺癌随访、肺癌分期、肺癌疗效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肺癌定量影像分析的缺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定量分析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气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于红 李惠民 +2 位作者 李成州 刘士远 肖湘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气道扫描及其后处理的临床应用。方法  5 3例健康志愿者和 46例肺部疾病患者 ,行MSCT扫描后进行多层面 /曲面重建 (MPR/CPR) ,三维重建 ( 3D) ,“四维重建”( 4D Angio)和仿真内窥镜成像 (VE)。结果  4种...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气道扫描及其后处理的临床应用。方法  5 3例健康志愿者和 46例肺部疾病患者 ,行MSCT扫描后进行多层面 /曲面重建 (MPR/CPR) ,三维重建 ( 3D) ,“四维重建”( 4D Angio)和仿真内窥镜成像 (VE)。结果  4种后处理方法对气道显示均可达亚段 ( 4级 )或以下支气管 ,对各种解剖及相互关系的显示各有优点 ,且互相弥补。结论 多层螺旋CT图像清晰 ,各种后处理对病变的显示直观 ,有利于对病变的整体理解。横断面结合多种后处理综合显示可对气道疾病作出较完善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疾病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多层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肺癌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志超 董伟华 +3 位作者 肖湘生 朱瑞民 陈墨繁 王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2-976,共5页
目的经皮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TVT)细胞悬液注射法建立犬同种移植性肺癌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纯种比格犬12只,接种前4 d口饲环孢素。腹腔麻醉后,CT引导下穿刺至犬肺中叶或后叶,注入1.0 ml CTVT细胞悬液(细胞活度:108/ml)。接种后... 目的经皮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TVT)细胞悬液注射法建立犬同种移植性肺癌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纯种比格犬12只,接种前4 d口饲环孢素。腹腔麻醉后,CT引导下穿刺至犬肺中叶或后叶,注入1.0 ml CTVT细胞悬液(细胞活度:108/ml)。接种后即刻及第2、4、5、6、8、10周行胸部CT平扫,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每日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饮食、呼吸及活动等情况。待其自然死亡或于第10周处死,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2只犬共接种15点。第5周CT扫描可见2只犬肺内成瘤,第6周9只犬肺内成瘤,观察至第10周共9只犬10个接种点肺内成瘤,接种点成瘤率66.7%。第6、8、10周肿瘤最大层面均径分别为(1.059±0.113)cm、(1.827±0.084)cm和(2.389±0.153)cm,最大直径达3.5 cm;所有成瘤犬最后均出现中至重度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经皮CTVT细胞悬液注射法可建立大动物肺癌模型,有助于肺癌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 动物模型 肺肿瘤 计算机断层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调强放射治疗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秀梅 陈海燕 +3 位作者 白永瑞 戴立言 徐欣 肖湘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488,501,共5页
目的分析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因素、物理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实施IMRT的肺癌患者资料,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 目的分析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因素、物理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实施IMRT的肺癌患者资料,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及临床影响因素。分析病理、肿瘤位置、同步化疗、照射剂量和放疗方式等临床数据,剂量学参数包括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和平均剂量等物理参数。分析上述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1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总剂量和病理类型为小细胞肺癌与放射性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结论实施肺癌IMRT治疗时,需考虑病理类型及严格限制两肺V5,对于敏感的肺组织,低剂量亦可产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调强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剂量体积直方图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静脉造影在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孟小茜 董伟华 +4 位作者 叶朝阳 王智 廖华强 刘士远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CT静脉造影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临床怀疑中心静脉病变血透患者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内瘘侧上肢肿胀,皮温增高8例患行均行中心静脉介入治疗,术前行前臂及中... 目的探讨术前CT静脉造影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临床怀疑中心静脉病变血透患者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内瘘侧上肢肿胀,皮温增高8例患行均行中心静脉介入治疗,术前行前臂及中心静脉CT造影,在轴位基础上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荡密度投影,重建并记录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狭窄程度和范围。将CT静脉造影与DSA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CT静脉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3例(1例75%,2例90%),闭塞5例,其中左侧头臂静脉病变2例,在锁骨下病变1例,右头臂静脉病变4例,右锁骨下静脉病变1例:病变范围0.5~2.0 cm,平均1.2 cm,与DSA造影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CT静脉造影可以准确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部位、狭窄程度和范用,为球囊和支架的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血液透析 静脉狭窄/闭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惠民 肖湘生 +3 位作者 于红 刘士运 李成洲 杨春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其中13例首次CT误诊,分别为炎症7例、结核3例、转移瘤3例。结果:CT表现可分为多发结节型5例、肿块型2例及...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其中13例首次CT误诊,分别为炎症7例、结核3例、转移瘤3例。结果:CT表现可分为多发结节型5例、肿块型2例及肺炎样型16例。其中仅2例典型叶段分布者,3例叶段实变为主及4例蜂房样者提出了弥漫型肺泡癌的诊断,弥漫结节型、肿块型及散在斑片影均未能有效提示诊断。结论:弥漫型肺泡癌表现类型多样,典型叶段分布的多发结节、有血管造影征和支气管充气征的单/多叶段实变、蜂房状浅淡密度等较有特征性,可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CT 诊断 多发结节型 肿块型 肺炎样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或瘘所致血尿 被引量:5
9
作者 孟小茜 刘士远 +3 位作者 董伟华 董生 贾宁阳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评价经动脉栓塞治疗肾动静畸形(或瘘)所致血尿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肉眼血尿行肾动脉造影而确诊的肾血管病变7例,包括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3例,非肿瘤获得性动静脉瘘4例,选择相应的栓塞剂行动脉栓塞治疗。结果7例均获成... 目的评价经动脉栓塞治疗肾动静畸形(或瘘)所致血尿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肉眼血尿行肾动脉造影而确诊的肾血管病变7例,包括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3例,非肿瘤获得性动静脉瘘4例,选择相应的栓塞剂行动脉栓塞治疗。结果7例均获成功栓塞,术后1~7d临床肉眼血尿症状完全消失,无严重并发症,随访l2~36个月无再发。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肾动静脉畸形或瘘所致的血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静脉畸形 肾动静脉瘘 动脉栓塞 血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症的CT诊断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董生 肖湘生 +2 位作者 刘仕远 汪延明 郭舜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41-244,共4页
本文总结了54例支气管扩张症的CT表现。采用四型分法即柱状扩张型、曲张型、囊状扩张型、混合型对其进行分类,探讨各型的分布、CT表现及其与伴随病变的关系,CT技术因素对诊断的影响。CT比支气管造影在诊断支气管扩张方面具... 本文总结了54例支气管扩张症的CT表现。采用四型分法即柱状扩张型、曲张型、囊状扩张型、混合型对其进行分类,探讨各型的分布、CT表现及其与伴随病变的关系,CT技术因素对诊断的影响。CT比支气管造影在诊断支气管扩张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取代支气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孙志超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1期781-784,共4页
近年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微创技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正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发展方向等予以总结。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肺癌 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峰 高欣 +3 位作者 刘士远 李理 刘楷 李惠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证实的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规CT、HRCT以及后处理重建图像资料(MPR、MIP、MinIP、VR)胸部CT征象的显示及分布。结果39例患者明确病原体,其...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证实的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规CT、HRCT以及后处理重建图像资料(MPR、MIP、MinIP、VR)胸部CT征象的显示及分布。结果39例患者明确病原体,其中以混合感染(18/52)最多,细菌感染(13/52)次之,真菌(4/52)与CMV感染(4/52)较少。后处理重建图像的小结节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HRCT(P均<0.05),对于其他征象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有助于病灶范围显示。结论MSCT各种后处理重建有助于显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所致实质、气管、血管改变;增强后血管重建有助于曲霉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疾病 真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的CT与MRI诊断 被引量:10
13
作者 贾宁阳 王晨光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00-403,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CT与MRI表现并探讨其影像诊断特征。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6例,均行MRI或CT检查。结果3例位于下肢软组织,1例位于髂窝,2例位于脊柱。所有病灶边缘均不清晰,3例下肢软组... 目的分析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CT与MRI表现并探讨其影像诊断特征。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6例,均行MRI或CT检查。结果3例位于下肢软组织,1例位于髂窝,2例位于脊柱。所有病灶边缘均不清晰,3例下肢软组织的pPNETCT显示不同程度的钙化,其中2例MRI显示相邻骨髓腔受侵,另1例髂窝肿块出现坏死;2例脊柱pPENT于MRI显示累及椎体附件并形成软组织肿块,MRI信号无特征表现,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表现。结论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的CT与MRI缺乏明确表现特征,结合发病年龄、软组织肿块的边界、内部结构、强化程度及相邻长骨的骨髓腔受累程度能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神经外胚层瘤 CT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泡状棘球蚴病门脉血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任伟新 肖湘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观察活体碘油门静脉灌注在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分布,初步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门脉血供。方法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20只)。两组又各分为3个亚组,正常组每个亚组分别为4只、3只和3只大鼠。实... 目的观察活体碘油门静脉灌注在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分布,初步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门脉血供。方法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20只)。两组又各分为3个亚组,正常组每个亚组分别为4只、3只和3只大鼠。实验组20只感染肝泡球蚴病的大鼠每个亚组分别为8只、6只和6只大鼠。所有动物均开腹直视下穿刺门静脉,于透视下缓慢注射碘化油0.2 ml,分别在15 min、4 d和7 d后处死动物,取新鲜肝脏行钼靶摄影后进行HE染色及苏丹Ⅳ染色,观察碘油分布。结果活体条件下对感染肝泡球蚴病的大鼠经门静脉灌注碘油后,通过低电压X线摄影共9只实验动物肝脏中可见碘化油选择性地进入病灶,而苏丹Ⅳ染色有8只于病灶周围的炎症反应带中可见碘油沉积,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活体碘油门静脉灌注方法简单易行,结果真实可靠;②门静脉参与了部分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灶的供血;③本实验为肝泡球蚴病双重途径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状棘球蚴病 门静脉 血供 碘化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P-MR波谱分析技术评价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疗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正 叶晓丹 +3 位作者 董生 许立超 孙志超 肖湘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779-783,共5页
目的评价MR磷谱分析(31P-MRS)早期监测肝细胞癌(HCC)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对15例因HCC接受化疗栓塞治疗的患者(共17个癌灶)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h内进行31P-MRS检查,5名健康志愿者也接受相同参数的检查以作为对照。比较肝癌... 目的评价MR磷谱分析(31P-MRS)早期监测肝细胞癌(HCC)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对15例因HCC接受化疗栓塞治疗的患者(共17个癌灶)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8h内进行31P-MRS检查,5名健康志愿者也接受相同参数的检查以作为对照。比较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磷酸单酯(PME)和磷酸二酯(PDE)水平;分别计算化疗栓塞前后PME、PDE、与三磷酸核苷比值(PME/NPT)、PDE/NPT,并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临床随访资料比较,考量各指标在早期评价疗效中的价值。结果HCC治疗后PME水平(中位数:1.38×107;范围:0.665×107~6.21×107)低于治疗前(中位数:2.98×107;范围:0.846×107~102.5×107)(P<0.05)。临床随访发现治疗有效病灶31P-MRS中,治疗后48h内与治疗前相比PME/NPT(P<0.01)和PME/PDE/NPT(P<0.01)比值均下降;临床随访中治疗无效的病灶,PME/NPT比值下降(P<0.05),而PDE/NPT比值轻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细胞肝癌化疗栓塞治疗前和治疗后48h内,31P-MRS中PME/NPT和PDE/NPT的比值变化对早期评价疗效和指导后续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磁共振成像 磷谱 化疗栓塞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径≤4cm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鉴别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燕青 韩希年 刘士远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949-952,共4页
目的:提高对长径≤4cm的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肾透明细胞癌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长径≤4cm的14例(16个病灶)乏脂肪型AML和16例(16个病灶)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形态学表现(楔形征、肿瘤位置、钙化、假包膜及瘤内血管)及平扫、... 目的:提高对长径≤4cm的乏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肾透明细胞癌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长径≤4cm的14例(16个病灶)乏脂肪型AML和16例(16个病灶)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形态学表现(楔形征、肿瘤位置、钙化、假包膜及瘤内血管)及平扫、增强CT值进行测量及分析,所有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两组中楔形征(P=0.023)、瘤内血管(P=0.029)、假包膜(P=0.023)、平扫CT值(P<0.001)、皮髓质期及排泄期的绝对强化值(分别P=0.009和0.044)及相对强化幅度(分别P=0.008和0.02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期的相对强化幅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r=0.461和-0.409)较绝对强化值(r=0.456和-0.366)高。而钙化(P=0.484)及肿瘤位置(P=0.473)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泄期CT相对强化幅度>-19.2%时,诊断乏脂肪型AML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7.5%和25.0%。结论:乏脂肪型AML中楔形征多见,瘤内血管、假包膜少见;其平扫CT值较透明细胞癌病灶高,与竖脊肌相似,皮髓质期相对强化幅度较透明细胞癌低,排泄期对比剂退出较少,其中肿瘤的CT相对强化幅度对诊断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透明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性和下丘脑性侏儒症鞍区MRI表现及相关激素缺乏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陶晓峰 李玉伟 +3 位作者 施增儒 肖湘生 叶军 朱杰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74-76,共3页
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65例生长激素缺乏患者的鞍区MRI改变的结果,得到垂体性和下丘脑性生长激素缺乏的相关统计函数式,提出诊断数据化处理的意义和可能性。材料和方法:65例原发生长激素缺乏患者,其中下丘脑性生长激素缺乏(HGHD)15... 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65例生长激素缺乏患者的鞍区MRI改变的结果,得到垂体性和下丘脑性生长激素缺乏的相关统计函数式,提出诊断数据化处理的意义和可能性。材料和方法:65例原发生长激素缺乏患者,其中下丘脑性生长激素缺乏(HGHD)15例,垂体性生长激素缺乏(PGHD)50例。使用TOSHIBA公司的0.35T超导MRI成像系统对患者进行3mm层厚的鞍区检查。得到每个病人MRI征象六个方面参数65组数据。分为统计组和检验组。用统计组的数据运用判别分析原理(多个数据的两类判别)求导它们的相关函数式,运用t检验或X检验,判别参数与诊断相关意义。用检验组验证方程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得到两型侏儒的判别函数式。垂体高径(X1)、垂体后叶(X2)、垂体柄(X3)、鞍窝形态(X4)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判别函数式的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论:1.两型侏儒具有明显的鞍区表现的差异,MRI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2.统计学结果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意义。统计方程式诊断原发生激素缺乏的正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缺乏症 MRI 侏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边缘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涛 刘光华 李慎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 利用肝移植手术标本探讨肝细胞肝癌(HCC)边缘部CT征象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42例经肝移植手术证实的HCC,术前全肝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造影剂后 25s、60s行全肝螺旋CT动、门脉双期扫描。观察新鲜手术标本后,常规HE染色和Ⅷ...  目的 利用肝移植手术标本探讨肝细胞肝癌(HCC)边缘部CT征象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42例经肝移植手术证实的HCC,术前全肝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造影剂后 25s、60s行全肝螺旋CT动、门脉双期扫描。观察新鲜手术标本后,常规HE染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边缘部的CT表现及各种病理改变。结果 CT平扫病灶边缘清楚,病理上肿瘤多有包膜;而边缘不清的病理上肿瘤浸润性生长多见;动态增强后肿瘤边缘不清或呈高密度者,边缘多可见丰富的新生血管,肿瘤分化较低,而呈低密度者新生血管较少,分化程度较高;肿瘤边缘微血管密度(MVD) >30时,发生肝内子灶的几率要高。结论 HCC边缘部的CT形态分类,能较好地反映肿瘤包膜的完整程度,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及评价癌细胞的分级; CT动、门脉双期扫描,癌灶边缘强化特征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惠民 肖湘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CT表现、病理基础及与PaO2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制作不同程度肺损伤的“油酸型家兔RDS模型”25只,并于注射油酸前、及后30分、60分、120分钟共四次取股动脉血测定PaO... 目的:探讨实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CT表现、病理基础及与PaO2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制作不同程度肺损伤的“油酸型家兔RDS模型”25只,并于注射油酸前、及后30分、60分、120分钟共四次取股动脉血测定PaO2及作CT扫描分析并测定肺平均密度值,同时作病理对照检查。结果:RDS模型的CT影像特点主要有:1均匀与不均匀密度的实变阴影,均匀实变以肺不张和肺泡水肿为主,有一定的重力依赖性,不均匀斑片影与正常充气肺组织相间;2肺尖区一过性过度肺充气,见于3例轻型及3例重型模型的早期(30分),表现为平均密度明显低于正常,未见于文献报道;3肺气囊,见于2例重型的120分钟CT像,病理上为肺结构破坏,提示不可逆的严重损伤。正常肺平均密度与PaO2分别为759.3±18.9Hu、12.35±0.66KPa。轻型RDS肺平均密度与PaO2与正常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肺尖区平均密度低于正常(0.01<p<0.05)。重型RDS肺平均密度与PaO2有明显负相关(r=0.90,p<0.01)。结论:特征性的CT影像有助于RDS的诊断,肺尖区一过性过度肺充气有助于RDS的早期诊断,肺气囊有助于RDS病情及予后判断;利用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油酸 诱导 家兔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与64层螺旋CT在透析患者上肢CT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华强 张沉石 董伟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3-576,578,共5页
目的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在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上肢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上肢动静脉瘘造瘘患者的CTA图像,10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13例行256层CT检查,两组均采用对比剂追踪触发扫描技术。采用多平面... 目的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在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上肢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上肢动静脉瘘造瘘患者的CTA图像,10例行64层螺旋CT检查,13例行256层CT检查,两组均采用对比剂追踪触发扫描技术。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曲面重组等技术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分支级别、血管边缘、静脉干扰评分及瘘口娴熟情况。结果两组总体上均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评价;两组对肩部、上臂血管分支级别的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P>0.05;t=0.19,P>0.05),对前臂、手部分支级别的显示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1;t=-2.74,P<0.05);256层组对肩部、上臂、前臂血管边缘光滑度的显示质量优于64层组(t=-2.40,P<0.05;t=-2.08,P<0.05;t=-2.53,P<0.05);两组各区域静脉干扰评分及瘘口显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64层螺旋CT,256层螺旋CT在血管、内瘘口、流入流出道的细节显示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肾透析 动静脉瘘:血管造影术 上肢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