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的谱分解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
作者
朱宇杰
潘家普
+2 位作者
吴明
潘翠琴
周礼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9,66,共9页
当今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 ,研究者业已致力于从心电信号中提取对心脏疾病能早期诊断、监护及预后评估有价值的信息。心室肌发生病变时 ,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的关系会发生相应变化 ,且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因此有必要建立心室复...
当今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 ,研究者业已致力于从心电信号中提取对心脏疾病能早期诊断、监护及预后评估有价值的信息。心室肌发生病变时 ,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的关系会发生相应变化 ,且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因此有必要建立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关系的分析方法 ,以便对心室复极化时程的生理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 ,并最终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无创性的方法。我们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心室复极化时程和RR间期系统的动态线性参数模型 ,利用功率谱分解技术把心室复极化时程的功率谱分解成与生理因素有关和与病理因素有关两种成分 ,定量描述心肌细胞的受损程度。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 ,分别研究正常人各年龄组间以及正常人 (老年组 )和病人 (老年组 )间相应指标的变化。对缺血性心脏病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的功率谱中 ,与病理因素有关的成分显著增大 ;而且反映心脏病人心肌细胞状态不可测因素 (病理因素 )的有色随机噪声的能量亦显著增大。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关系的分析方法 ,具有无创性和可定量性。随着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 ,将使评价心血管疾病和功能的无创性方法日臻完善 ,必将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发挥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复极化
时程变异
功率谱分解技术
心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临床数据与循环系统模型融合技术的心血管功能评估中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逸
殷兆芳
梁夫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4,共8页
识别影响患者个体化心血管功能评估(基于临床数据与循环系统模型的融合技术)精度的关键因子,并量化分析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为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参数敏感度分析并结合子集选择方法,识别与血流动力学计算和主要模型参数...
识别影响患者个体化心血管功能评估(基于临床数据与循环系统模型的融合技术)精度的关键因子,并量化分析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为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参数敏感度分析并结合子集选择方法,识别与血流动力学计算和主要模型参数(与心血管功能的评估目标对应)评估相关的次主要模型参数。利用虚拟临床数据开展数值实验,分析临床数据测量误差(误差区间5%)和次主要参数变动(变动率30%)对主要模型参数评估结果的影响。临床数据的测量误差引起评估结果的显著变化(最大变化率达到16.6%),相对地,次主要参数变动造成的评估误差较小(在10%以内)。临床数据的精确采集是确保评估结果可靠的关键环节;次主要参数虽然在患者间存在实际的个体差异性,但对其进行固定处理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功能评估
循环系统模型
敏感度分析
子集选择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的谱分解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
作者
朱宇杰
潘家普
吴明
潘翠琴
周礼明
机构
上海第
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研室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9,66,共9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
文摘
当今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 ,研究者业已致力于从心电信号中提取对心脏疾病能早期诊断、监护及预后评估有价值的信息。心室肌发生病变时 ,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的关系会发生相应变化 ,且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因此有必要建立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关系的分析方法 ,以便对心室复极化时程的生理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 ,并最终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无创性的方法。我们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心室复极化时程和RR间期系统的动态线性参数模型 ,利用功率谱分解技术把心室复极化时程的功率谱分解成与生理因素有关和与病理因素有关两种成分 ,定量描述心肌细胞的受损程度。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 ,分别研究正常人各年龄组间以及正常人 (老年组 )和病人 (老年组 )间相应指标的变化。对缺血性心脏病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的功率谱中 ,与病理因素有关的成分显著增大 ;而且反映心脏病人心肌细胞状态不可测因素 (病理因素 )的有色随机噪声的能量亦显著增大。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关系的分析方法 ,具有无创性和可定量性。随着心室复极化时程与RR间期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 ,将使评价心血管疾病和功能的无创性方法日臻完善 ,必将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发挥积极?
关键词
心室复极化
时程变异
功率谱分解技术
心血管病
Keywords
Relation between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duration and RR interval
Spect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System identification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duration variability
Dynamic linear parametric model
分类号
R540.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318.04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临床数据与循环系统模型融合技术的心血管功能评估中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逸
殷兆芳
梁夫友
机构
上海
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上海
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0438)
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基金项目(YG2012MS24)
文摘
识别影响患者个体化心血管功能评估(基于临床数据与循环系统模型的融合技术)精度的关键因子,并量化分析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为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参数敏感度分析并结合子集选择方法,识别与血流动力学计算和主要模型参数(与心血管功能的评估目标对应)评估相关的次主要模型参数。利用虚拟临床数据开展数值实验,分析临床数据测量误差(误差区间5%)和次主要参数变动(变动率30%)对主要模型参数评估结果的影响。临床数据的测量误差引起评估结果的显著变化(最大变化率达到16.6%),相对地,次主要参数变动造成的评估误差较小(在10%以内)。临床数据的精确采集是确保评估结果可靠的关键环节;次主要参数虽然在患者间存在实际的个体差异性,但对其进行固定处理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心血管功能评估
循环系统模型
敏感度分析
子集选择
误差分析
Keywords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cardiovascular model
sensitivity analysis
subset selection
error analysis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心室复极化时程变异的谱分解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朱宇杰
潘家普
吴明
潘翠琴
周礼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临床数据与循环系统模型融合技术的心血管功能评估中的误差分析
李逸
殷兆芳
梁夫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