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雾化吸入不同药物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白玲 吴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29-32,共4页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后即刻雾化吸入不同药物对术后咽喉部不适的改善情况。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分为四组:A组(呋塞米),B组(布地奈德),C组(氨溴...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后即刻雾化吸入不同药物对术后咽喉部不适的改善情况。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对照实验设计要求分为四组:A组(呋塞米),B组(布地奈德),C组(氨溴索)及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50例。各组患者于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即刻雾化吸入相应药物,并于入室即刻(雾化前)、雾化吸入结束后即刻、雾化后6h、12h、24h、36h、48h、72h、96h对四组患者进行咽喉部不适(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评估并记录分值。结果 A、B、C组患者的咽喉疼痛评分在雾化吸入后36h低于D组,在雾化吸入后即刻到吸入后24h各时点的声音嘶哑评分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咽部异物感的评分结果显示,A组与C组在雾化后即刻、雾化后12h、36h和48h记录点的评分低于D组,而B组在雾化后36h和48h记录点的评分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管插管术后即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呋塞米、氨溴索均可在缓解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等咽喉部不适方面取得确切的疗效,但在缓解咽喉异物感方面,呋塞米、氨溴索的作用优于布地奈德,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 氨溴索 呋塞米 咽喉部不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硕士学位护士科研知识共享意愿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亚杰 尚小玉 +2 位作者 高明榕 薛卫华 申贵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9-72,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硕士学位护士科研知识共享意愿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促进临床护士科研水平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3年10-12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识共享意愿量表、科研获得感量表和科研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全国19个省54所... 目的调查我国硕士学位护士科研知识共享意愿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促进临床护士科研水平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3年10-12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识共享意愿量表、科研获得感量表和科研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全国19个省54所三甲医院的315名硕士学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硕士学位护士科研知识共享意愿总分为(27.61±5.94)分;性别、婚姻状态、工作年限、工作期间发表论文数、科研获得感、科研自我效能感为其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硕士学位护士科研知识共享意愿处于中高水平;女性、已婚、工作年限久、工作期间发表论文数目多、科研获得感高以及科研自我效能感高者具有较高的科研知识共享意愿。护理管理者需充分发挥其共享及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科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学位 护士 知识共享 意愿 科研获得感 科研自我效能 科研水平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病人围麻醉期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的探讨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凯 彭中美 庄心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31-533,共3页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病人围麻醉期胰岛素抵抗变化的机理及影响。方法 Ⅱ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病人各 35例 ,在平衡麻醉下 ,各 2 0例在麻醉前、手术开始后 90min及拔出气管导管后测定血糖、血胰岛素 ,其中各 1 0例测定红细胞膜胰岛素受...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病人围麻醉期胰岛素抵抗变化的机理及影响。方法 Ⅱ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病人各 35例 ,在平衡麻醉下 ,各 2 0例在麻醉前、手术开始后 90min及拔出气管导管后测定血糖、血胰岛素 ,其中各 1 0例测定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另外 1 5例测定葡萄糖代谢率(M值 )。结果 Ⅱ型糖尿病病人术中、术后血糖 (G)、血胰岛素 (I)明显增高 ,G/I、胰岛素受体亲合力、M值明显降低。结论 在平衡麻醉下 ,手术使Ⅱ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 ,致使胰岛素抵抗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围麻醉期 胰岛素抵抗 血糖测定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凯 吴俭 庄心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4 6例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阻滞或全身麻醉 ,其中 2 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2 2例非糖尿病患者 ,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 ,比较麻醉... 目的 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4 6例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阻滞或全身麻醉 ,其中 2 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2 2例非糖尿病患者 ,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 ,比较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麻醉后糖尿病患者 :(1)硬膜外阻滞组麻醉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低切和高切还原粘度较麻醉前降低 ;(2 )全麻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3)硬膜外阻滞组的全血高切粘度比全麻组低。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使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滞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Ⅱ型糖尿病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肾移植术50例报告 被引量:7
5
作者 屈桂莲 庄心良 +6 位作者 徐国辉 杨柳芬 王珍娣 陈守林 黄树仁 徐达 谢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2-77,共6页
100例终末期肾衰作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针药复合组(针麻取六:主穴次,三阴交,太溪;配穴肾俞和切口旁针或足三里;并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各50例。在保持患者无痛的前提下,比较两组局麻药初量和总... 100例终末期肾衰作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针药复合组(针麻取六:主穴次,三阴交,太溪;配穴肾俞和切口旁针或足三里;并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各50例。在保持患者无痛的前提下,比较两组局麻药初量和总量,针药复合组为5.6±0.3ml和13.5±1.0ml,而对照组为14.5±0.4ml和25.4±1.2ml,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术中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大,两组需用麻黄碱和抗胆碱药的病例数和次数分别为1和2与9和5次。移植肾泌尿时间:针药复合组较对照组快,分别为209±25秒和410±47秒,P<0.001。麻醉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针药复合组的麻醉效果根据硬膜外给药初量多少而定,优31例,良13例,优良率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复合 肾移植手术 电针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功率谱和心率变异性联合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继昌 庄心良 李士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目的 :联合应用脑功率谱和心率变异性监测异丙酚、咪唑安定及其复合诱导时的麻醉深度 ,观察伤害刺激对脑功率谱和HRV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 ,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成年病人 30例 ,按诱导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 ,组Ⅰ异丙酚 2mg/kg ;组Ⅱ... 目的 :联合应用脑功率谱和心率变异性监测异丙酚、咪唑安定及其复合诱导时的麻醉深度 ,观察伤害刺激对脑功率谱和HRV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 ,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成年病人 30例 ,按诱导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三组 ,组Ⅰ异丙酚 2mg/kg ;组Ⅱ咪唑安定 0 0 5mg/kg加异丙酚 1 5mg/kg;组Ⅲ咪唑安定 0 2mg/kg。按各组用药分别静注异丙酚、咪唑安定或两药前后合用 ,1分钟后静注芬太尼 ,然后给予挤捏斜方肌痛刺激并静注琥珀胆碱作气管插管 ,5分钟后吸入 1 %异氟醚 30分钟开始手术。观察麻醉诱导后、挤捏斜方肌、气管插管、吸 1 %异氟醚 30分钟及切皮时BIS、95 %SEF、HRV、BP和HR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各组BIS、95 %SEF均明显降低 ,以组Ⅱ最显著 ,组Ⅲ降低相对较少 ,与组Ⅰ、组Ⅱ比较P <0 0 5 ,挤捏斜方肌、气管插管后组Ⅲ的BIS、95 %SEF升高。诱导后三组HRV均明显下降 ,虽然组Ⅰ挤捏斜方肌、气管插管及切皮后脑功率谱未见显著改变 ,但HRV各成分及血压均显著增高 ,以LF和TP在气管插管时升高为显著。而组Ⅱ除切皮时有升高外 ,未见受其他刺激显著影响。结论 :联合应用脑功率谱和HRV监测麻醉深度可较好地反映全麻病人中枢神经的抑制程度及植物神经系统对外科手术等伤害刺激的反应性 ,可更加合理地评价麻醉深度。异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脑功率谱 麻醉深度 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扩容对异氟醚-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时肝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士通 庄心良 +2 位作者 徐国辉 陆惟俊 陈武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吸入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和肝血流的影响及其静脉输入3.5%尿素交连明胶(UG)的作用。方法:18只犬分两组,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吸入0.5和1.0MAC异氟醚。实验组硬膜外阻滞前开始静脉输入U...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吸入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和肝血流的影响及其静脉输入3.5%尿素交连明胶(UG)的作用。方法:18只犬分两组,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吸入0.5和1.0MAC异氟醚。实验组硬膜外阻滞前开始静脉输入UG12ml/kg。监测体循环、肺循环、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血流用电磁血流仪测定。结果:对照组硬膜外阻滞后BP、HR、肝动脉阻力和门静脉血流均下降,加吸0.5MAC异氟醚使外周血管阻力(SVR)、肺动脉压和门静脉压降低;1.0MAC后心排血量下降、肝动脉血流也比0.5MAC时减少。心搏量(SV)于吸入异氟醚后有所升高。实验组硬膜外阻滞后HR减慢、SV增加而SVR下降,肝脏循环稳定。吸入异氟醚后全身和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轻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后,随异氟醚浓度升高,体循环、肺循环、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胶体液扩容对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异氟醚 肝血流 复合麻醉 肢体扩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锁骨内固定取出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莹 沈浩 周雅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5-1376,共2页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锁骨内固定取出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锁骨内固定取出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组Ⅰ予颈深神经丛加颈浅神经丛阻滞;组Ⅱ予臂神经丛加颈浅神经丛阻滞;组Ⅲ予全身麻醉。结果:组Ⅰ、组Ⅱ神经...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锁骨内固定取出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锁骨内固定取出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组Ⅰ予颈深神经丛加颈浅神经丛阻滞;组Ⅱ予臂神经丛加颈浅神经丛阻滞;组Ⅲ予全身麻醉。结果:组Ⅰ、组Ⅱ神经阻滞效果的优良率为96.7%和93.3%,两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3组患者的满意率分别为90.0%、63.3%和76.7%,组Ⅰ优于组Ⅲ、组Ⅱ(P<0.05)。结论:与其他两种麻醉方法比较,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内固定取出术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兼具术后镇痛作用,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颈丛阻滞 臂丛阻滞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4
9
作者 史春霞 李立环 +9 位作者 卿恩明 姜贞 李士通 姚尚龙 郭曲练 王文贤 熊利泽 张铁铮 齐娟 付志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19-521,共3页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1所医院参加该项中心研究.选择全身麻醉、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40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100例)和舒芬太...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1所医院参加该项中心研究.选择全身麻醉、低温、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共40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100例)和舒芬太尼(S)组(30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术中、术后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病人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与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相关的其他不良反应以及伴随的特殊治疗.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血液动力学参数、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临床效价比接近于5~7:1.两者均可安全应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麻醉处理 心血管手术 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学的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心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4-585,共2页
关键词 麻醉学 进展 麻醉药 基础研究 麻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异丙酚的增强作用及对脑电监测可靠性的影响
11
作者 黄施伟 李士通 +2 位作者 葛圣金 王莹恬 何日辉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对异丙酚全麻诱导用量的影响及相应脑电监测参数的变化。方法  3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 (GE)和全麻组 (G) ,每组 15例。异丙酚输注通过TCI系统(Diprifusor)进行 ,以预期血浆药物浓度...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对异丙酚全麻诱导用量的影响及相应脑电监测参数的变化。方法  3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 (GE)和全麻组 (G) ,每组 15例。异丙酚输注通过TCI系统(Diprifusor)进行 ,以预期血浆药物浓度为靶控目标 ,最初设定目标血药浓度为 1.0 μg/mL ,以后每 3min递增0 .2μg/mL ,直至OAA/S(镇静 /醒觉评分 )从 5分 (清醒 )降至 1分 (对轻推无反应 )。每次调整目标血药浓度前行OAA/S评分 ,并记录即时的异丙酚预期效应室浓度 (ce)、BIS、AAI、MAP、HR和SPO2 。结果 OAA/S评分从 5分到 1分时所需异丙酚预期ceGE组较G组为低 ,在 1分水平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AAI和BIS值随着镇静程度的加深逐渐下降 ,与OAA/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在相同OAA/S评分水平时 ,两组的AAI和BIS值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AAI和BIS值与异丙酚预期ce之间呈直线负相关。结论 硬膜外阻滞可以增强异丙酚的镇静催眠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异丙酚 增强作用 脑电监测 可靠性 听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非心肺转流下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麻醉处理一例
12
作者 方斌 李金宝 +1 位作者 黄施伟 唐李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0-520,共1页
患者,男,33岁,183cm,86kg,4年前因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弓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3个月前复查血管造影提示“胸腹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近1个月来BP明显波动,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EC... 患者,男,33岁,183cm,86kg,4年前因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弓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3个月前复查血管造影提示“胸腹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近1个月来BP明显波动,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ECG:窦性心律;心脏超声:EF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置换术 非心肺转流 麻醉处理 胸腹 DebakeyⅢ型 腹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瓣置换术 常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后再次手术的麻醉处理
13
作者 董健玉 李士通 +1 位作者 周俊成 黄施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 再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期间心肺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彩霞 徐典 +3 位作者 吴爽 刘琨 巩超 陈莲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35,共5页
单肺通气(OLV)技术可在胸外科手术中更好地控制通气,实现更有效的肺隔离,是胸外科手术中重要的麻醉管理技术。OLV作为机械通气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响正常的肺通气和血流动力学,为麻醉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心肺之间通过肺循环耦合,两者在解... 单肺通气(OLV)技术可在胸外科手术中更好地控制通气,实现更有效的肺隔离,是胸外科手术中重要的麻醉管理技术。OLV作为机械通气的一种特殊形式,影响正常的肺通气和血流动力学,为麻醉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心肺之间通过肺循环耦合,两者在解剖和生理功能上存在的相互作用即为心肺交互作用。OLV期间心肺交互作用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心脏前后负荷、自主神经张力和炎症反应的改变。在OLV手术的围术期,OLV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干扰心肺交互作用。本文综述OLV期间心肺之间的三种主要交互作用以及检测方法,为临床优化麻醉管理、改善患者结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心肺交互 自主神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对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茆庆洪 庄心良 +1 位作者 李士通 王莹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前后 ,静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引起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 ,分析其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级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乳腺手术的女性病人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静注咪唑安定 (0 0 4~ 0 0 6mg/... 目的 通过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前后 ,静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引起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 ,分析其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级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乳腺手术的女性病人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静注咪唑安定 (0 0 4~ 0 0 6mg/kg)后行硬膜外阻滞 ;Ⅱ组硬膜外阻滞后静注咪唑安定 (0 0 4~ 0 0 6mg/kg)。两组病人分别于用药前、后及硬膜外阻滞前、后 ,观察HRV ,并同步记录MAP、HR和SpO2 。结果 Ⅰ组 :静注咪唑安定后 ,LF、LF/HF、TP、nuLF分别从5 5 0 9± 1 92 1、3 4 2± 1 6 0、1 4 0 1 5± 36 0 3、0 39± 0 1 2降至 2 71 4± 1 0 3 3、1 94± 0 81、1 0 31 3± 2 1 6 0、0 2 5± 0 0 8,较用药前明显降低 ,但HF没有显著变化。Ⅱ组 :硬膜外阻滞后 ,再静注咪唑安定除LF/HF从 1 6 4± 1 4 8降至 1 2 5± 1 33、MAP从 89 2± 1 1 9降至 82 9± 1 4 0外 ,其余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咪唑安定主要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自主神经功能 影响 临床研究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指数和边缘频率与丙泊酚镇静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葛圣金 庄心良 +2 位作者 王莹恬 王珍娣 李海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573-576,共4页
目的 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 line○R ARX indexAAI)、双频指数 (BIS)、95 %边缘频率 (95 %SEF)与丙泊酚镇静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8例ASAⅠ~Ⅱ级 ,在下胸腰段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的成年病人。监测AAI、BIS和 95 %SEF ,依据... 目的 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 line○R ARX indexAAI)、双频指数 (BIS)、95 %边缘频率 (95 %SEF)与丙泊酚镇静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8例ASAⅠ~Ⅱ级 ,在下胸腰段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的成年病人。监测AAI、BIS和 95 %SEF ,依据OAA/S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术中分次静注丙泊酚 ,每隔 3分钟 2 0mg ,直至OAA/S评分达到 1分。分析AAI、BIS、95 %SEF与OAA/S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AI、BIS、95 %SEF随病人镇静程度加深明显降低 ,且与OAA/S评分值显著相关 (诱导期Spearman’s等级相关系数r =0 95 8、0 898、0 82 0 ,P <0 0 0 1;恢复期r =0 94 6、0 70 2、0 6 14 ,P <0 0 0 1)。诱导期和恢复期AAI的相关系数与其他两者之间差异皆有高度统计意义 (P <0 0 1)。结论 AAI、BIS和 95 %SEF均可较好地反映丙泊酚的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双频指数 边缘频率 丙泊酚 镇静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镇静与其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唐俊 奚菁颖 +3 位作者 张曦 杨旅军 庄心良 宋钟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4-596,共3页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下咪唑安定临床镇静程度与其血药浓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 0例ASAⅠ~Ⅱ级、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妇科手术病人接受咪唑安定镇静 ,观察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 ,同时测定血药浓度。对各项指标...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下咪唑安定临床镇静程度与其血药浓度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 0例ASAⅠ~Ⅱ级、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妇科手术病人接受咪唑安定镇静 ,观察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 ,同时测定血药浓度。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AA/S与BIS间的相关性良好 (r =0 91 ) ,而血药浓度与OAA/S和BIS之间较差 (r =- 0 86 ,- 0 78)。结论 BIS可以很好地监测临床镇静深度 ,但血药浓度并不能反映临床镇静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血药浓度 硬膜外麻醉 镇静深度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GABA_A-Cl^-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冬萍 庄心良 +1 位作者 郑吉健 刘宝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全细胞γ 氨基丁酸介导的氯电流 (GABA Cl-电流 )的影响 ,及其中枢致惊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酶解急性分离 2周龄左右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记录利多卡因对单个海马锥...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全细胞γ 氨基丁酸介导的氯电流 (GABA Cl-电流 )的影响 ,及其中枢致惊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酶解急性分离 2周龄左右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记录利多卡因对单个海马锥体神经元GABA Cl-电流的影响。结果 将钳制电位固定在 - 6 0mV ,GA BA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出内向电流 ;利多卡因明显抑制GABA诱导的Cl-电流 (IGABA) ,5 0 %抑制浓度 (IC50 )为 4 .0 5mmol/L ,10mmol/L可使GABA浓度效应曲线明显右移 ,5 0 %有效浓度 (EC50 )由 7.72mmol/L增加到17.2mmol/L ,且最大电流明显降低。结论 利多卡因以非竞争性的方式 ,抑制海马锥体神经元GABAA Cl-电流 ,可能是其中枢致惊厥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大鼠 海马 锥体神经元 GABAA—CI^-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对大脑皮质突触体钙离子通道亚型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军 庄心良 +1 位作者 李士通 王莹恬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18,228,共4页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对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上不同钙通道的作用 ,探讨其抑制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涉及的钙离子通道亚型。方法 利用SD大鼠新鲜分离的大脑皮质突触体为研究对象 ,以KCl作为化学刺激剂去极化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对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上不同钙通道的作用 ,探讨其抑制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涉及的钙离子通道亚型。方法 利用SD大鼠新鲜分离的大脑皮质突触体为研究对象 ,以KCl作为化学刺激剂去极化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依托咪酯 10 0mmol/L单用或与钙通道阻断剂合用的情况下对KCl诱发的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影响。结果 P/Q型钙通道约占突触体钙内流的 5 0 % ,N型钙通道约占 2 0 % ,而L型钙通道不影响KCl诱发的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P/Q型钙通道阻断剂ω agatoxinIVA在单用或及与加入依托咪酯 10 0 μmol/L合用后对钙内流抑制作用没有差异 ,而L或N型钙通道阻断剂在加入依托咪酯后抑制钙内流作用增加。结论 P、N型钙通道在神经末梢去极化后钙离子内流中起主要作用。依托咪酯抑制高浓度KCl刺激引起的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与阻断P型 (可能还包括Q型 )钙离子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通道 依托咪酯 大脑皮质 突触体 亚型 钙通道阻断剂 钙离子浓度 荧光分光光度法 P/Q型钙通道 mol/L N型钙通道 L型钙通道 钙离子内流 KCl 钙内流 研究对象 SD大鼠 抑制作用 神经末梢 Cl刺激 去极化 升高 体内 刺激剂 IVA 诱发 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的预注量对相互起效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皓琳 庄心良 +1 位作者 孔宁 沈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35-537,共3页
目的 研究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的预注量对相互起效和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六组。麻醉诱导用地西泮、硫喷妥钠和芬太尼。Ⅰ组和Ⅳ组分别静注罗库溴铵0 6mg/kg和阿曲库铵 0 5mg/kg ,Ⅱ组和Ⅴ组预注罗库溴铵 0 ... 目的 研究罗库溴铵和阿曲库铵的预注量对相互起效和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六组。麻醉诱导用地西泮、硫喷妥钠和芬太尼。Ⅰ组和Ⅳ组分别静注罗库溴铵0 6mg/kg和阿曲库铵 0 5mg/kg ,Ⅱ组和Ⅴ组预注罗库溴铵 0 0 6mg/kg ,Ⅲ组和Ⅵ组阿曲库铵0 0 5mg/kg。 3分钟后Ⅱ组和Ⅲ组静注罗库溴铵 0 5 4mg/kg ,Ⅴ组和Ⅵ组阿曲库铵 0 4 5mg/kg。观察插管量后的起效时间和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Ⅲ组的起效时间为 (6 7 6± 14 2 )秒稍短于Ⅰ组的(73 1± 13 4 )秒和Ⅱ组的 (76 3± 15 3)秒 (P >0 0 5 )。Ⅴ组和Ⅵ组的起效时间为 (93 8± 2 2 4 )秒和(115 8± 14 9)秒 ,比Ⅳ组 (15 6 0± 37 2 )秒的短 (P <0 0 5和P <0 0 1) ,Ⅴ组的起效时间也显著短于Ⅵ组。气管插管条件Ⅴ组较Ⅳ组明显改善。结论 预注罗库溴铵不能使罗库溴铵的起效增快。预注罗库溴铵使阿曲库铵的起效明显增快 ,插管条件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阿曲库铵 预注法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