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纬经 周国伟 +6 位作者 杨文艺 张国兵 李为真 徐浩 王毅 赵军礼 刘少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试图发现其规律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快捷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至2014-06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STEMI患者IRA为第一对角支(均...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试图发现其规律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快捷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至2014-06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STEMI患者IRA为第一对角支(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电图资料28例,分析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各导联ST段抬高、压低的情况及演变期q波或Q波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19例(67.9%),孤立性对角支病变为13(46.4%)。28例患者从发病至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图形的时间大约为240(252±71)min。28例患者均有aVL导联ST段抬高;27例(96.4%)有I导联ST段抬高,其中15例(55.6%)患者ST段抬高介于0.5~1.0 mm;胸前导联ST段抬高的导联依次为:V2导联21例(75.0%)、V3导联16例(57.1%)、V1导联12例(42.9%)。ST段压低最明显的Ⅲ导联28例(100%),其次为a VF导联27例(96.4%)、Ⅱ导联22例(78.6%)。演变期q波或Q波形成最多的是a VL导联22例(88.0%),其次为V2导联10例(40.0%)、V3导联9例(36.0%),Ⅰ导联7例(28.0%)。结论:IRA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图形表现为a VL和Ⅰ导联ST段抬高,但ST段抬高幅度近一半不到1.0 mm是其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建锋 周国伟 +2 位作者 张国兵 李为真 刘少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表现及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我院2000-01至2015-12期间共有3 514例诊断为AMI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发生的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主干的患者36例。36例... 目的:探讨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表现及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我院2000-01至2015-12期间共有3 514例诊断为AMI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发生的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主干的患者36例。36例左主干病变所致的AMI患者中,28例进行了PCI,8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这28例进行了PC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主干病变所致的AMI且进行了PCI的28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23例,平均年龄(66.5±8.32)岁。16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2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1例为急诊PCI,7例为择期PCI。入院时表现心原性休克为16例,手术成功率为82.1%,院内病死率为35.7%(10/28)。长期随访(66.1±35.2)个月,有3例患者发生再次NSTEMI,1例进行了再次PCI,3例患者死亡,存活者无事件生存率为66.7%。结论:左主干病变所致的AMI进行PCI是可行的,院内生存率为64.3%,存活者长期随访的严重不良事件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右颈内静脉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 被引量:2
3
作者 汪爱虎 庄亚纯 +2 位作者 孙宝贵 汪芳 庄文燕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4期221-221,228,共2页
目的 了解经右颈内静脉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17例缓慢心律失常的危重患者,穿刺右颈内静脉,送入起搏电极,根据体表心电图判断起搏电极是否在右心室内.结果16例起搏成功,1例因阈值过高而改在X光透视下安置成功.从穿刺... 目的 了解经右颈内静脉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17例缓慢心律失常的危重患者,穿刺右颈内静脉,送入起搏电极,根据体表心电图判断起搏电极是否在右心室内.结果16例起搏成功,1例因阈值过高而改在X光透视下安置成功.从穿刺至起搏成功约需时3~5min,手术时间10min左右,电极插入深度25~30cm,临时起搏保留时间3~11天.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溶栓后,穿刺点有出血;2例出现间歇性起搏,调整后恢复正常起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右颈内静脉紧急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可靠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床边 临时心脏起搏 紧急 起搏电极 穿刺 治疗 左右 目的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冠心病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奔 徐婷燕 孙宝贵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5期301-303,共3页
高三酰甘油血症(HTG)与冠心病(CHD)的关系近年逐渐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据HDL-c水平校正的HTG仍是CHD的危险因素。随机临床研究证实,降三酰甘油治疗可降低临床冠心病事件。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中有一类小而密脂蛋白与冠心病密切... 高三酰甘油血症(HTG)与冠心病(CHD)的关系近年逐渐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据HDL-c水平校正的HTG仍是CHD的危险因素。随机临床研究证实,降三酰甘油治疗可降低临床冠心病事件。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中有一类小而密脂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冠心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酰甘油血症 冠心病 三酰甘油的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南力康(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39
5
作者 陈曙霞 杜惠君 +23 位作者 梅尚文 陈蕾 陈美芳 袁济民 杭燕南 吴迁 秦惠勋 蔡乃绳 朱文青 周达新 胡英 西雁 柏瑾 杨露芳 吴宗贵 黄高忠 许群 郑明芳 钱佑文 严铭玉 王鸣和 王骏 季瑛 唐琦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4期221-224,共4页
本研究用米力农治疗75例心力衰竭患者并与20例氨力农治疗者作对照,结果米力农治疗经7天(一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用99~mTC核素所测左室喷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36.1±15.9%升高至41.76±18.7%(P<0.02),用超声... 本研究用米力农治疗75例心力衰竭患者并与20例氨力农治疗者作对照,结果米力农治疗经7天(一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用99~mTC核素所测左室喷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36.1±15.9%升高至41.76±18.7%(P<0.02),用超声心动图所测心搏量(SV)、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亦有明显改善,SV(ml/beat)由治疗前的90.36±38.69上升至103.1±38.69,CO(L/min)由治疗前的5.78±2.83上升至7.35±3.88,CI(L/mm/m^2)由3.75±2.23上升至4.72±2.27,P值均<0.001,用Swan—Ganz球囊导管所测血流动力学效应,示CI和SVI(每搏容量指数)显著增加,PCWP(肺毛细血管契压)、PAP(肺动脉压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值均<0.05,血压和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总有效率为90%,对3例已有洋地黄中毒但心衰仍未控制者亦取得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南力康 米力农 药物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安全性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宗军 江智文 +2 位作者 孙宝贵 尚孝堂 江蓓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49-1150,1156,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 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DNA电泳和TUNEL分析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 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DNA电泳呈现典型的DNA...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 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DNA电泳和TUNEL分析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 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DNA电泳呈现典型的DNA梯形 ,而缺血预适应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未见梯形。缺血预适应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1)。Bcl- 2在各组均无阳性表达 ,bax在各组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缺血预适应 心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金炜 徐英华 郑明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4期255-255,256,共2页
本文通过观察氨氯地平时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运动耐量及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影响,旨在探讨氨氯地平对心脏,肾脏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心脏保护 肾脏保护 心肌缺血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临床和心电图资料预测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杰 浦寿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预后的无创性预测。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50例有室速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中的8个指标对预后的预测意义。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猝死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室速恶化为心室...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预后的无创性预测。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50例有室速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中的8个指标对预后的预测意义。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猝死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室速恶化为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及室速发作时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0和12.0。心力衰竭致死的独立预后因素是NYHA功能分级≥Ⅲ级,相对危险度为7.4。结论:冠心病合并室速的预后不一致,可以用无创性指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冠心病 预后 并发症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不同部位的微波消融比较
9
作者 汪爱虎 许群 +2 位作者 庄亚纯 顾菊康 庄文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9期542-543,共2页
利用2450MHz微波(固定功率50W,消融时间30秒),对离体猪心脏不同部位组织进行消融比较。结果:左室前壁损伤范围大于左室乳头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环下以及右侧房室交界区(P<0.05);室间隔的损伤范围大于右侧房... 利用2450MHz微波(固定功率50W,消融时间30秒),对离体猪心脏不同部位组织进行消融比较。结果:左室前壁损伤范围大于左室乳头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环下以及右侧房室交界区(P<0.05);室间隔的损伤范围大于右侧房室交界区(P<0.05);主动脉瓣环下、二尖瓣环下及右侧房室交界区损伤范围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50W、30秒的能量可引起左右心房、右室前壁的透壁性损伤,但无穿孔。结论:同等微波条件下,消融心脏不同部位的组织,其损伤范围有显著差异。应依据组织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融功率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消融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中右室心肌梗塞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关系
10
作者 金炜 韩晓玲 +2 位作者 孙宝贵 李为真 张建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3期143-144,13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MI)并发右室MI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关系.方法 共有120例确诊急性下壁MI的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分为房室传导阻滞组(AVB)和非房室传导阻滞(NAVB)组;是否合并右室MI,则分为右室MI(RVI)组和非右室...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MI)并发右室MI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关系.方法 共有120例确诊急性下壁MI的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分为房室传导阻滞组(AVB)和非房室传导阻滞(NAVB)组;是否合并右室MI,则分为右室MI(RVI)组和非右室MI(NRVI)组.结果 急性下壁MI并发AVB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NAVB组(P<0.05);合并RVI患者,其AVB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RVI病人(P<0.01).合并RVI及高血压组患者,其AVB的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RVI组(P<0.05).结论 右室心肌MI是急性下壁心肌MI发生AVB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B RVI 房室传导阻滞 MI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患者 发生率 目的 结论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终点时诱发试验不同阴性结果预后差异
11
作者 黄强 刘少稳 杨承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21-825,867,共6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终点时诱发试验不同阴性结果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133例因阵发性房颤接受消融且以诱发试验阴性(不能诱发或可诱发持续不超过3 min短阵房性心律失常)为消融终点、并成功达到终点的患者...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终点时诱发试验不同阴性结果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133例因阵发性房颤接受消融且以诱发试验阴性(不能诱发或可诱发持续不超过3 min短阵房性心律失常)为消融终点、并成功达到终点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环肺静脉电隔离后(定义为完成预设消融径线并达到肺静脉-左房双向电传导阻滞)行诱发试验,分别于冠状窦口及远端行猝发刺激(10 m A,脉宽2 ms),从300 ms递减直至心房失去1∶1夺获,如诱发持续>3 min短阵房性心律失常则进一步标测并进行局灶或折返环峡部消融。按照消融终点时诱发试验不同阴性结果分为不能诱发组(A组)和可诱发短阵(持续不超过3 min)房性心律失常组(B组)。空白期为3个月。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心电图及Holter。结果:诱发终点情况:A组74例(55.6%),B组59例(44.4%)。术后平均随访(21.3±10.9)个月,首次消融术后复发45例(A组25例,B组20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复发时间无显著差异(P=0.74)。结论 :对于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以诱发试验阴性为消融终点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终点时不可诱发房性心律失常预后并不优于终点时可诱发短阵(<3 min)房性心律失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 诱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5-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新亚丹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之运动耐量的效能评价
12
作者 郑明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1期54-55,共2页
笔者选用了由天津药物研究所和新亚药业公司共同研制之5-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新亚丹消)与长效心痛治(荷兰产5-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就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之运动耐量作临床双盲对照。
关键词 5-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新亚丹消 冠心病 心绞痛 运动耐量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塞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文丽 张建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3期184-186,共3页
本文综述了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再闭塞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抗凝 抗血小板治疗 心肌梗塞 抗血小板药物 凝血 PTCA 临床治疗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协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建军 张爱兵 +5 位作者 陈书艳 陈思聪 张国元 马大列 吴宗贵 张爱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1期12-14,共3页
探讨藻酸双酯钠(PSS)在体内协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促缺血区微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给药后第10天,髂动脉血管造影可见aFGF组及aFGF+PSS组血管密度较盐水组明显增加,PSS组血管密度未见明显增加;aFGF组及aFGF+PSS组... 探讨藻酸双酯钠(PSS)在体内协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促缺血区微血管生成作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给药后第10天,髂动脉血管造影可见aFGF组及aFGF+PSS组血管密度较盐水组明显增加,PSS组血管密度未见明显增加;aFGF组及aFGF+PSS组肌组织间有大量均匀分布的微血管与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SS组与盐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FGF+PSS组与aFGF组及PSS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aFGF具有促缺血区微血管生成作用,PSS具有协同aFGF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双酯钠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促进作用 血管生成 血管密度 髂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世良 曾筝 +7 位作者 张戈军 赵世华 郑宏 金敬琳 张岩 崔炜 谢若兰 戴汝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评价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初步疗效。  方法:应用可控弹簧栓子经导管封堵PDA共12例。其中静脉法8例,动脉法4例。封堵前、后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 目的:评价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初步疗效。  方法:应用可控弹簧栓子经导管封堵PDA共12例。其中静脉法8例,动脉法4例。封堵前、后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检查。PDA最窄直径1.3~3.4 m m ,平均2.5±0.6 m m 。  结果:应用可控弹簧栓子封堵PDA,全组12例均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  结论: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小PDA安全、有效,一枚弹簧栓子适用于封堵直径≤2.5 m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放射学 可控弹簧栓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β启动子刺激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海清 赵钢德 +5 位作者 李凤棣 刘柯慧 徐玉敏 林兰意 谢青 王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57-763,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β启动子刺激因子(IPS)-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12例接受PEG-IFN单药治疗48周的HBeAg阳性慢... 目的:探讨干扰素β启动子刺激因子(IPS)-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12例接受PEG-IFN单药治疗48周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并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检测IPS-1基因的10个Tag-SNP位点多态性。运用卡方检验对2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应用非条件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SNP位点、单体型与PEG-IFN疗效的关系。结果212例患者中,应答率为34.9%(74例),其中HBV基因C型117例, B型95例。研究发现有4个SNP位点(rs2326369、rs2464、rs6515831、rs16989000)的基因型分布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校正了性别、年龄、HBV 基因型、家族史、基线HBV DNA水平及基线ALT水平后,发现3个SNP位点(rs2326369、rs6515831、rs2464)与PEG-IFN 应答独立相关。其中(1)rs2326369 CC 型与NR相关(OR=0.51,95%CI:0.28~0.92,P=0.026);(2)rs6515831 TT型与R相关(OR=2.08,95%CI:1.12~3.86,P=0.020);(3)rs2464 CC型与R相关(OR=2.33,95%CI:1.24~4.37,P=0.009)。此外,还发现了2个单体域(block),block1:rs16989000-rs6515831;block2:rs7272495-rs16989022-rs2464。多因素分析发现Block2中的单体型AAC 型与R显著相关(OR=2.05,95%CI:1.09~3.87,P=0.026)。结论 IPS-1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PEG-IFN治疗的应答密切相关。对于接受PEG-IFN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IPS-1基因型可能有一定的疗效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制规范化培训对新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秋莉 笃铭丽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实行住院制规范化培训对新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方法对2006~2008年进入我院的新护士223人按自愿原则分为常规培训组(93人)和住院制组(130人),常规组按常规培训,住院制组在培训期间统一安排住宿,24h在院内住宿;培训内容在常... 目的探讨实行住院制规范化培训对新护士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方法对2006~2008年进入我院的新护士223人按自愿原则分为常规培训组(93人)和住院制组(130人),常规组按常规培训,住院制组在培训期间统一安排住宿,24h在院内住宿;培训内容在常规的基础上增加军训和专业思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时间均为2个月。培训毕进行操作理论考核并行护士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操作理论考核成绩均合格;护士职业价值观13个维度中排在前三的重要和不重要的比率:住院制组分别为独立性(66.9%)、成就感(64.6%)、利他主义(63.8%)和安全稳定(68.5%)、社会交往(50.0%)、社会地位(49.2%),常规组分别为权力控制(67.7%)、轻松舒适(59.1%)、经济报酬(47.3%)和社会地位(59.1%)、智力刺激(39.8%)、安全稳定(39.8%)。结论住院制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护士职业价值观向积极、客观方面转化。护理管理者对于独立性、利他主义等积极的改变应加以鼓励;对于智力刺激、社会交往等尚不够重视的方面应加以引导,对于轻松舒适、经济报酬为重的观点加以教育,为新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护士 培训 住院制 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支架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奔 历锦华 +3 位作者 刘建平 金叔宣 孙宝贵 王彬尧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0期833-835,共3页
目的 评价直接支架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2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术79例与常规支架术124例,分析其罪犯病变血管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并随访观察其对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直接支架... 目的 评价直接支架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2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术79例与常规支架术124例,分析其罪犯病变血管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并随访观察其对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直接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5.1%),常规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18例(14.5%)(P<0.05)。22例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件院期间心脏负性事件的发生率与未发生无复流现象者比较明显增高(27%vs 7%,P<0.01)。结论 直接支架术有助于降低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发生无复流现象预示着较高的负性预后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直接支架术 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术中 发生率 ACS 病变 心脏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通路专科门诊的业务流程再造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洁 张慧妍 +1 位作者 王妹 周兴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9-12,共4页
目的提高血管通路专科门诊护理诊疗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12例建立血管通路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4例;对照组给予护理专科门诊常规诊疗护理;观察组针对常规护理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流程再造,包... 目的提高血管通路专科门诊护理诊疗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12例建立血管通路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4例;对照组给予护理专科门诊常规诊疗护理;观察组针对常规护理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流程再造,包括多途径智能预约挂号,移动电子支付、信息化技术全方位应用等。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对照组106例、观察组101例完成研究,进入结果统计。观察组付费时间、就诊等候时间、复诊频次及满意度4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血管通路专科门诊业务流程再造有效优化了服务流程,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从而提高了护理专科门诊就诊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门诊 血管通路 恶性肿瘤 化疗 流程再造 智慧医疗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引起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佟伟 汪芳 郑志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470-471,共2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引起的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处理策略。方法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替罗非班引起的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1例,为如何防治替罗非班引起的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建议。结果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引起的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处理策略。方法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替罗非班引起的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1例,为如何防治替罗非班引起的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建议。结果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替罗非班24 h内出现过敏反应和重度血小板減少,停药后血小板计数(PLT)逐渐恢复到参考范围,所以诱发该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最可能的药物为替罗非班。结论替罗非班可引起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症,应尽早检测PLT变化并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 血小板减少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