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社会风险的“传感器”:大众媒介的角色定位--基于食品安全风险的研究
1
作者 李春瑶 张广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7,共10页
作为社会风险的“传感器”,大众媒介藉由信息解读与诠释来为公众绘制新的风险图景,在信息传播中渗透并形塑着公众的风险意识。大众媒介充当着风险的社会放大机制,大众媒介视角诠释着社会风险意识何以生成。大众媒介通过风险话题吸引、... 作为社会风险的“传感器”,大众媒介藉由信息解读与诠释来为公众绘制新的风险图景,在信息传播中渗透并形塑着公众的风险意识。大众媒介充当着风险的社会放大机制,大众媒介视角诠释着社会风险意识何以生成。大众媒介通过风险话题吸引、风险认知形塑、风险感知传播与风险话语累积等机制,建构公众的风险意识。应重新审视并精准把握大众媒介自身的角色定位,实现其与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关系的逻辑转换,使得大众媒介真正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此对媒介控制公众风险意识的现状进行突围,并助力重构社会风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风险 食品安全 大众媒介 风险机制 风险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四重超越
2
作者 解超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4,共10页
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的价值表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就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而言,存在着两种影响较大的价值观念,即“普世价值”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当前人类生存境遇的客观反映,是人类整体... 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的价值表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就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而言,存在着两种影响较大的价值观念,即“普世价值”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当前人类生存境遇的客观反映,是人类整体利益的价值体现。作为一种新型的价值观念,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超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理论基础、思维方式、构建路径以及目标追求。在理论基础方面,“普世价值”强调“抽象的人”,全人类共同价值则关注“现实的人”;在思维方式领域,“普世价值”蕴含的是一种独断论的思维方式,而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的是一种合作式的思维方式;在构建路径层面,“普世价值”的构建以美西方国家的强制性、霸权主义为基础,而全人类共同价值则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在目标追求维度,“普世价值”是维护资本主义的霸权地位的工具和手段,而全人类共同价值则是以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己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价值” 全人类共同价值 理论基础 思维方式 构建路径 目标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经专业诚信教育的观念转向与路径创新——基于“大思政”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妍 李文亮 虞晨阳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66-171,共6页
“大思政”理念的核心内涵就在于对“大”的阐释,“大”体现在系统性、互动性、泛在性三个主要特征。以“大思政”理念观照财经专业诚信教育,需要实现从“独角戏”到“合奏曲”、从“小个体”到“大时代”、从“单向度”到“多场域”、... “大思政”理念的核心内涵就在于对“大”的阐释,“大”体现在系统性、互动性、泛在性三个主要特征。以“大思政”理念观照财经专业诚信教育,需要实现从“独角戏”到“合奏曲”、从“小个体”到“大时代”、从“单向度”到“多场域”、从“单薄型”到“广博型”、从“同质化”到“显个性”等五个转向;通过开放办学实现教育主体的多元化,通过主题融入实现教育内容的丰富化,通过多维联动实现教育场域的立体化,通过共建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的鲜活化,通过立足学科实现教育方法的特色化。此外,如何调动专业课教师的诚信育人积极性,如何实现学校与社会各方的常态化诚信教育合作,如何有效评价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是财经专业诚信教育创新中的几个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财经专业诚信教育 观念转向 路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馆藏民国时期会计史料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国辉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0-123,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近现代会计历史发展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然而,颇为遗憾的是,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时,大批有关民国时期会计发展的历史档案被一并带去台湾,使得大陆会计界数十年来有关民国时期会计历史的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近现代会计历史发展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然而,颇为遗憾的是,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时,大批有关民国时期会计发展的历史档案被一并带去台湾,使得大陆会计界数十年来有关民国时期会计历史的研究,一直受资料不足甚至断档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计处 历史档案 档案史料 短期库券 潘序伦 二五附税 中国会计学社 国防最高会议 统一会计制度 档案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现状与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源 崔琪涌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84,共8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往来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并建立起良好的多边及双边贸易关系。与货物贸易的优势地位相比,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一直处于相对劣势。如何充分发挥服务贸易的功能和作用,加强与“一带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经贸往来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并建立起良好的多边及双边贸易关系。与货物贸易的优势地位相比,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一直处于相对劣势。如何充分发挥服务贸易的功能和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合作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新亮点。鉴于此,通过梳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间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发现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主要面临着规模小、增长慢、竞争力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引入地理探测器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了制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服务贸易的影响因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服务贸易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财税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7,共11页
中央苏区建立之初,打土豪是筹措党政军各项经费的临时性举措。伴随着国民党不断的军事“围剿”,筹措经费的渠道由向外扩大苏维埃区域转向在苏区内部征税。苏维埃政府通过发行货币和征收货币税,建立起中央苏区的财政金融体系。增发货币... 中央苏区建立之初,打土豪是筹措党政军各项经费的临时性举措。伴随着国民党不断的军事“围剿”,筹措经费的渠道由向外扩大苏维埃区域转向在苏区内部征税。苏维埃政府通过发行货币和征收货币税,建立起中央苏区的财政金融体系。增发货币带来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于是苏维埃政府开始征收实物税。各类税收总量无法满足浩繁的军事需求,因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是发行公债,随后开展借谷运动。各项财税改革措施虽不尽完善,但在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保卫红色政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财政收入 税收 货币税 实物税 公债 借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经济圈小微制造业经济辐射力比较研究——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源 崔琪涌 陆可晶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4,共7页
通过构建小微制造业发展指标体系和修正经济引力模型,分析三大经济圈对各地区小微制造业的空间经济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小微制造业发展不均衡,三大经济圈对各地区该产业的辐射范围和双向影响程度均存在差异。其中,长三角经济圈的... 通过构建小微制造业发展指标体系和修正经济引力模型,分析三大经济圈对各地区小微制造业的空间经济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小微制造业发展不均衡,三大经济圈对各地区该产业的辐射范围和双向影响程度均存在差异。其中,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影响最大,范围最广;京津冀经济圈次之;粤港澳大湾区影响范围最小,程度也相对最低。基于此,改善经济圈内部产业发展的同时,各省市需与经济圈优势产业互补,并通过降低经济距离、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创新能力等方式提升小微制造业发展水平,使其成为贯彻执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圈 小微企业 制造业 经济引力模型 经济辐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逻辑 被引量:15
8
作者 罗会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5,共7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命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这一重要思想,立足于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坚持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命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这一重要思想,立足于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坚持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唯物史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要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探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经纬 高博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0-65,共6页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的和谐稳定。在全球迎来数字化浪潮的今天,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一些传统的组织形式、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及传播形式,具有不容忽视的意识形态属性。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信息...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的和谐稳定。在全球迎来数字化浪潮的今天,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一些传统的组织形式、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及传播形式,具有不容忽视的意识形态属性。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信息的泛滥、算法的滥用,弱化了主流价值体系的社会影响力,从而使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数字化技术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可以通过技术赋能话语权,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和理念拓展,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从而牢牢占据数字空间的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意识形态话语权 大数据 算法 人工智能 信息茧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青年观的基本内涵、理论特色及现实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妍 罗会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4,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通过座谈、演讲、回信等多种形式寄语青年、勉励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当代青年的特点、地位和作用、青年教育、青年成才、党的青年工作等问题做了很多重要的讲话和指示。文章在总...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成长,通过座谈、演讲、回信等多种形式寄语青年、勉励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当代青年的特点、地位和作用、青年教育、青年成才、党的青年工作等问题做了很多重要的讲话和指示。文章在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系列论述的基础上,从历史思维、政治考量、民族情怀、国际眼光、辩证方法以及创新精神六个角度来梳理习近平青年观的特色。通过分析习近平青年观的应用探讨今后党的青年工作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观 内涵 特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与未来展望——基于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黎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2,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推进劳动教育向纵深方 向发展,需要把握最新阶段劳动教育的研究概况、研究重点和前沿趋势。文章运用 CiteSpace 文献 计量工具,从年度发文量趋势,核心作者和机构共现,关键词共...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推进劳动教育向纵深方 向发展,需要把握最新阶段劳动教育的研究概况、研究重点和前沿趋势。文章运用 CiteSpace 文献 计量工具,从年度发文量趋势,核心作者和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等方面进行可视化信 息分析,系统勾画 2012-2022 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最新发展图景。未来劳动教育研究需要进一 步形成价值共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研究主题,拓展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以适 应劳动教育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CITESPACE 可视化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种经济学范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士引 徐光寿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12-19,共8页
阿格尼丝·赫勒在《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一书中阐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对立,实质上提出了经济学的两种范式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生产—需要"范式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供给—需求"范式。... 阿格尼丝·赫勒在《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一书中阐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对立,实质上提出了经济学的两种范式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生产—需要"范式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供给—需求"范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语境中,运用"供给—需求"和"生产—需要"两种范式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蕴含着"需要异化为需求"和"需求扬弃为需要"两个相互转化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供给—需求"范式的积极作用,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化是以"过剩经济"对"短缺经济"的扬弃和超越为前提的。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在综合运用"供给—需求"和"生产—需要"范式的同时,更加注重以"生产—需要"范式扬弃"供给—需求"范式,通过这种扬弃,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得到全面满足,进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需求 生产—需要 异化 扬弃 生活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质量文化消费:价值、维度及路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亚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71,共6页
文化领域的高质量消费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诉求和重要目标。现阶段,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快速升级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为此,从文... 文化领域的高质量消费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诉求和重要目标。现阶段,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快速升级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为此,从文化消费、生产、发展的三重维度探索一条高质量文化消费之路,注重政府、文化生产企业和消费主体的复合优势,在解决文化消费现实问题中,实现更好生产与更美生活、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消费的有机统一,让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为美好生活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和强大的精神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文化消费 价值 维度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的转化——论列维纳斯的伦理主体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炜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5,共6页
20世纪60年代主体性失落以来,列维纳斯依然在维护主体性,只是转化并赋予了主体性新的内涵。在《别样于存在或本质之外》一书中,列维纳斯论证了新的伦理主体,这是存在之外的、前源性的,其本质是为他者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主体自发自愿的... 20世纪60年代主体性失落以来,列维纳斯依然在维护主体性,只是转化并赋予了主体性新的内涵。在《别样于存在或本质之外》一书中,列维纳斯论证了新的伦理主体,这是存在之外的、前源性的,其本质是为他者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主体自发自愿的,而是被动和无奈的,是不对称的。自我通过成为他者的人质,对他者的一切行为负责这种"替代"过程来实现对他者的责任。反过来,当自我对另外一些他人——"第三方"成为他者的时候,自我同样也可以要求自己的权利和正义。列维纳斯的伦理主体拓展了主体学说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伦理主体 存在论 主体离心化 列维纳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斯年与台湾大学的重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天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80,共11页
台湾光复后,由台北帝国大学接收而来的台湾大学在改制发展过程中,前三任校长或受政治势力钳制过多,或无力处理师生杂事,皆不能控制台大局面,导致早期发展不尽如人意。1949年,基于政治和学术两方面考虑,傅斯年毅然接任台湾大学第四任校长... 台湾光复后,由台北帝国大学接收而来的台湾大学在改制发展过程中,前三任校长或受政治势力钳制过多,或无力处理师生杂事,皆不能控制台大局面,导致早期发展不尽如人意。1949年,基于政治和学术两方面考虑,傅斯年毅然接任台湾大学第四任校长,努力将其大学理想付诸实践,立志将台湾大学建设成第一流的大学。凭借与党政人物的特殊关系、过人的组织才干,以公正公平之态度,以奖罚分明之方法,傅斯年成功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创制改革措施,不仅注重延聘师资,提倡学术研究,而且严格招生、加强培养、整顿校风,竭力将政治势力排除在校园之外,力求重振学术风气,重塑研究精神。这不仅为台湾大学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当代中国台湾地区人文学术的繁荣开拓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台湾大学 创制改革 大学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16
作者 徐光寿 郝玲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9,共9页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论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从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站在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和马克思主义教育转型的大潮中,力倡新式教育,力排封建教育,提出了诸多进步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倡导西学教育与素质教...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论旗手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从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站在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和马克思主义教育转型的大潮中,力倡新式教育,力排封建教育,提出了诸多进步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倡导西学教育与素质教育、国语教育和工人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这些教育思想突出体现在他改革北京大学文科和广东教育两大实践中,从而成为教育思想家和活动家。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极具革命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特点,不仅具有批判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而且对于中国近代教育革新和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的形成,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全面教育 兽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