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秦曼 董海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2,共4页
为探索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的干预效果,采用实验法,以POMS量表、信任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17名实验班学生和112名对照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心境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 为探索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的干预效果,采用实验法,以POMS量表、信任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17名实验班学生和112名对照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心境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人际交往(P=0.043)和人际信任(P=0.003)两个变量均产生显著性正向变化;对照班学生人际交往(P=0.881)和人际信任(P=0.825)未产生显著性变化。认为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拓展训练 人际交往 人际信任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认知症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治东 王兴 +2 位作者 尹继林 陈芝峂 王靖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9,共9页
目的:对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认知症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检索国内外6大电子数据库中体育锻炼干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2月20日。采用R-AMSTAR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 目的:对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认知症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检索国内外6大电子数据库中体育锻炼干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2月20日。采用R-AMSTAR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评价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最终纳入20篇Meta分析,R-AMSTAR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高。GRADE证据质量评价显示,24个结局指标证据质量为高级,25个为中级。与对照组相比,72个结局指标中有39个显著性改善。体育锻炼对整体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已形成共识,对执行功能、记忆功能、注意等干预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多成分运动和身心运动对认知症的干预效果已被证实;研究多采用每周锻炼2~4次,每次30~60min,中等强度,12~24周的干预方案。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老年人认知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多成分运动和身心运动均有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老年人 认知症 干预效果 META分析 系统评价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情境对高校体育教师知识转移的验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秦曼 董海军 刘向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26,共8页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高校体育教师为调研对象,从知识距离、激励机制、组织文化和转移方式4个维度出发,探讨转移情境对高校体育教师知识转移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激励机制未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直接影响,知识距离、组织文化和转...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高校体育教师为调研对象,从知识距离、激励机制、组织文化和转移方式4个维度出发,探讨转移情境对高校体育教师知识转移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激励机制未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直接影响,知识距离、组织文化和转移方式3个变量均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激励机制通过作用于其它3个变量而间接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建议通过建立与高校体育教育协同发展的知识培训体系、知识服务机制和激励奖励机制加快高校体育教师知识学习和知识流动,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情境 高校体育教师 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课堂观察的美国体育教师效能评价工具及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秦曼 蒋健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4,共5页
美国开发的基于课堂观察的体育教师效能评价工具表现出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基于教育和评价理论,建立评价指标和评价流程,严格保证评价者资质,不断优化评价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另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识别体育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为教师教学... 美国开发的基于课堂观察的体育教师效能评价工具表现出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基于教育和评价理论,建立评价指标和评价流程,严格保证评价者资质,不断优化评价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另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识别体育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诊断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未来我国应从研发本土化评价工具、培养专业化评价人员、遵循规范性评价流程及建立互动型反馈机制4个方面优化体育教师效能评价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教师效能 课堂观察 评价工具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工作记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治东 尹继林 +3 位作者 王宁 陈芝峂 王靖 王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工作记忆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七大电子数据库中关于体育锻炼干预老年人工作记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21... 目的:系统评价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工作记忆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七大电子数据库中关于体育锻炼干预老年人工作记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21项研究,1558个样本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工作记忆的总体效应量为0.34(P<0.001),对老年人工作记忆的干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锻炼类型(Q=21.07)、频次(Q=11.58)、时间(Q=8.62)对干预效果起调节作用(均P<0.05),干预周期(Q=1.19)、强度(Q=5.68)、年龄(Q=3.68)对干预效果没有调节作用(均P>0.05)。结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工作记忆,身心运动、中等时间、高频率的锻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工作记忆 老年人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教师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秦曼 董海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2-439,共8页
教师效能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果重要衡量标准,客观、全面评估高校体育教师效能状况,是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和依据。以教师评价理论和教师效能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数理统计法... 教师效能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果重要衡量标准,客观、全面评估高校体育教师效能状况,是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和依据。以教师评价理论和教师效能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2轮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反馈调整,构建课堂教学和教师知识2个一级指标;教师授课、教学评价、课堂管理、教学环境、知识输出、知识学习和知识结构7个二级指标,以及35个三级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显示:教师知识较之课堂教学对体育教师效能具有更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师 教师效能 课堂教学 教师知识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水平与抑郁症状: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孙文新 王兴 +2 位作者 郁铭萱 赵清营 周晓静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1-424,428,共5页
目的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水平、社会支持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在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和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以80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使用线性回归分析、Bootstrap法等统计学方... 目的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水平、社会支持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在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和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以80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使用线性回归分析、Bootstrap法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体育锻炼平均得分为(20.11±18.35)分,抑郁症状问题检出率达31.1%。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可负向预测抑郁症状,社会支持三维度中支持利用度的中介效应显著,体育锻炼总分与抑郁症状的直接效果不显著,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效应不显著。结论社会支持在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抑郁症状中具有中介作用,其中,支持利用度在中介效应中起到主要作用,体育锻炼通过对支持利用度的影响间接地促进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大学生 抑郁症状 社会支持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体育教师效能研究演进及启示
8
作者 秦曼 董海军 冉宁培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1-629,共9页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1986—2016年间与体育教师效能研究主题相关的167篇文章为考察对象,以文献计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梳理了国外体育教师效能研究的发展历程、演进特点、评价范式、研究不足及对我国体育教师效能研究的启示...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1986—2016年间与体育教师效能研究主题相关的167篇文章为考察对象,以文献计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梳理了国外体育教师效能研究的发展历程、演进特点、评价范式、研究不足及对我国体育教师效能研究的启示。结果发现,西方国家教师效能研究历经3个发展阶段,在过程产出导向和行为导向2个评价范式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论、概念和方法体系。研究存在的不足是体育教师效能内涵边界模糊、评价模型有待深入研究、实践研究和理论范式要求存在差距。今后在研究我国体育教师效能时,应避免单一视角和技术发展引导,明确评价主要目标和服务的主要目的,确保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效能 研究主题 发展历程 评价范式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体力活动与轻度抑郁症状及额叶α功率不对称的相关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相 周晓静 +8 位作者 裘莎丽 臧育恒 王芃 王靖 赵津磊 辛鑫 赵群 尹所望 王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力活动与轻度抑郁症状及额叶α功率不对称的相关。方法:选取有轻度抑郁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53~62分]的大学生70例及正常对照组70例,测量安静闭目清醒状态下额叶α功率,使用国际体力活动短卷测量总体力活动(PA)...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力活动与轻度抑郁症状及额叶α功率不对称的相关。方法:选取有轻度抑郁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53~62分]的大学生70例及正常对照组70例,测量安静闭目清醒状态下额叶α功率,使用国际体力活动短卷测量总体力活动(PA)。结果:有轻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总PA得分(P<0.001)、右额α功率(P<0.05)、额叶α功率不对称(FA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有轻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总PA得分(r=-0.29,P<0.05)和FAA (r=-0.41,P<0.001)与SDS得分呈负相关,总PA得分与FAA呈正相关(r=0.34,P <0.01)。结论:有轻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存在体力活动得分减少及额叶α功率右偏侧化现象,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及额叶α功率不对称三者间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脑电图 额叶α功率不对称 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鞋帮高度篮球鞋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茵菲 温鑫菲 鲁荻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8-1427,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鞋帮高度篮球鞋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踝关节稳定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择取18名男性篮球运动员,采用200 Hz的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和1000 Hz的三维测力台对运动员运动过程中踝关节的稳定性及动力学特征数据进行采集,对... 目的探讨不同鞋帮高度篮球鞋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踝关节稳定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择取18名男性篮球运动员,采用200 Hz的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和1000 Hz的三维测力台对运动员运动过程中踝关节的稳定性及动力学特征数据进行采集,对比分析穿着不同鞋帮高度(低帮、高帮)篮球鞋的篮球运动员在运动时的踝关节角度、踝关节活动幅度、踝关节三维角速度、地面反作用力、踝关节力矩及功率等动力学特征。结果研究发现穿着低帮鞋时的最大背屈、最大跖屈、最大外翻、最大外旋角度均略高于穿着高帮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着高帮鞋的最大内翻角度高于穿着低帮鞋,差异显著(P<0.05);穿着高帮鞋的最大跖屈角速度比穿着低帮鞋时降低了约61.8°/s,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穿着高帮鞋时的向内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较穿着低帮鞋时略高0.44 N·BW^(-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峰值力的最大加载率随鞋帮高度增加而降低(P<0.05);穿着低帮鞋运动时着地时刻的最大伸踝力矩较穿着高帮鞋时增大0.44 N·m/kg,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选择篮球鞋时,对于需要高稳定性和保护性的力量型篮球运动员,高帮鞋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追求轻便和灵活性的速度型篮球运动员,低帮鞋更加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帮高度 篮球运动员 踝关节 稳定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基于静息脑电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晓晨 李淑璠 +3 位作者 贾舒祺 刘聪 张振宇 韩东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2-1451,共10页
目的 基于静息脑电(EEG)分析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特异性EEG指标在身体活动影响睡眠质量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4年3月至5月,于上海市松江区辰富佳苑、蔷薇九里社区和金山区鲁堰社区招募137例认知障... 目的 基于静息脑电(EEG)分析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特异性EEG指标在身体活动影响睡眠质量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4年3月至5月,于上海市松江区辰富佳苑、蔷薇九里社区和金山区鲁堰社区招募137例认知障碍老年人,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国际身体活动问卷短卷(IPAQ-SF)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并采集5 min EEG信号。结果 不同认知障碍程度老年人的PSQI评分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t=-7.400, P<0.001)。PSQI总分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2, P<0.001),与身体活动水平(PAL)呈显著负相关(r=-0.363, P<0.001)。θ(F3、F4)功率值与PSQI总分和PAL均呈显著相关(P<0.01)。身体活动可通过θ(F3+F4)功率值的部分中介(效应量-0.0004,95%CI-0.0007~-0.0002)路径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影响。结论 老年人的认知障碍越严重,睡眠质量越差;身体活动水平越高,睡眠质量越好。身体活动可通过影响θ(F3+F4)功率值间接影响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睡眠质量 认知障碍 老年人 静息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期中度孤独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及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王强 赵津磊 +4 位作者 贾舒祺 蔡治东 江婉婷 刘伟志 王兴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6-1322,共7页
目的 探讨学龄期中度孤独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以及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和实现路径。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招募117名学龄期孤独症儿童作为被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GMD)测评基本动... 目的 探讨学龄期中度孤独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以及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和实现路径。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招募117名学龄期孤独症儿童作为被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GMD)测评基本动作技能水平,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评估执行功能受损程度,用社交反应量表第2版(SRS-2)评估社交障碍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路径关系。结果 学龄期孤独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水平与SRS-2得分呈负相关(r=-0.312,P<0.001),基本动作技能水平与BRIEF的抑制(r=-0.336,P<0.001)、转换(r=-0.325,P<0.001)、情感控制(r=-0.338,P<0.001)、任务启动(r=-0.240,P=0.009)、工作记忆(r=-0.278,P=0.002)、计划(r=-0.224,P=0.015)因子得分呈负相关,SRS-2得分与BRIEF的抑制(r=0.378,P<0.001)、转换(r=0.299,P=0.001)、情感控制(r=0.417,P<0.001)、任务启动(r=0.246,P=0.007)、工作记忆(r=0.409,P<0.001)、监控(r=0.258,P=0.005)因子得分呈正相关。执行功能在基本动作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B=-1.912,95% CI -3.116~-1.069)。结论 在学龄期中度孤独症儿童中,执行功能与社会交往能力随基本动作技能水平发生正向改变;基本动作技能可以通过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对社会交往能力产生影响,其中抑制和情感控制是重要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动作技能 社会交往能力 执行功能 孤独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肥胖女大学生实施运动、营养、教育联合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玉璋 刘洋 +1 位作者 吴雅琼 郭淑范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通过采用运动训练(HIIT)、营养配餐、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观察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42名肥胖女大学生,在为期8周半封闭式环境下,为她们统一制订实施运动训练、营养配餐、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方... 目的:通过采用运动训练(HIIT)、营养配餐、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观察肥胖女大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上海市某高校42名肥胖女大学生,在为期8周半封闭式环境下,为她们统一制订实施运动训练、营养配餐、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方案,实验前后对实验者身体形态、身体成分、心肺功能和血液指标等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后肥胖女大学生身高、腰臀比、BMR无明显变化(P>0.05),而体重、体脂肪重、体脂率、腰围、臀围、BMI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减肥效果明显;HDL-C空腹值未见明显降低(P>0.05),而安静心率、血压和Glu、TC、TG、LDL-C四项空腹值明显下降(P<0.05),心血管系统整体生理机能得到提高。结论:系统采用HIIT、营养配餐和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法,对肥胖女大学生的减肥效果明显,同时可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方法是科学和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营养配餐 干预 女大学生 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下肢肌肉力量及功能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江婉婷 王兴 +2 位作者 王光旭 刘祖鸿 刘国荣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2-280,共9页
系统评估抗阻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下肢肌肉力量及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抗阻运动方案对下肢肌肉力量的干预效果,为中老年女性抗阻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 Host、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 系统评估抗阻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下肢肌肉力量及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抗阻运动方案对下肢肌肉力量的干预效果,为中老年女性抗阻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 Host、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期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收集抗阻运动干预中老年女性下肢肌肉力量及功能指标的随机对照实验,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运用ReMan 5.3.5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为545人,中等质量研究11篇,高质量研究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阻运动可显著提高中老年女性下肢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合并效应量分别为:下肢肌肉力量MD=16.52,95%CI为[10.93,22.11],P<0.01;起立走-计时测试MD=-1.03,95%CI为[-1.26,-0.80],P<0.01;步行时间MD=-0.60,95%CI为[-0.83,-0.37],P<0.01。肌肉力量与步行时间异质性较为明显(分别为I2=85%,I2=92%)。通过对下肢肌肉力量的Meta亚组分析显示,运动周期12~52周、运动时间45~50 min/次或60~90 min/次、运动频率2~3次/周、组间间歇时间1~2 min、运动强度65%~85%1RM的抗阻运动均能够显著提高中老年女性的下肢肌肉力量;同时运动时间与强度可能是研究异质性的来源。结论:抗阻运动能够有效提高中老年女性下肢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但受纳入研究质量、数量及混杂因素的影响,未来应开展更多规范、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肌肉力量 肌肉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练风格对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影响:运动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盛炯 王栋 陈作松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0,共6页
采用自主型和受控型教练风格量表等,研究我国运动员感知的教练风格对不同指向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运动道德推脱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自主型教练风格可负向显著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运动道德推脱可正向影响运动... 采用自主型和受控型教练风格量表等,研究我国运动员感知的教练风格对不同指向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运动道德推脱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自主型教练风格可负向显著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运动道德推脱可正向影响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对手);受控型教练风格可正向显著影响运动道德推脱和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对手),运动道德推脱在上述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提示:在制订我国运动员运动反社会行为预防策略和加强我国运动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时,鼓励教练员构建自主型的执教风格,减少受控型执教风格的塑造,降低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从而减少运动员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练风格 自主型 受控型 运动反社会行为 运动道德推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抑郁群体大学生情绪及额叶α频段偏侧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裘莎丽 刘伟志 +3 位作者 周晓静 王相 臧育恒 王兴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得分和脑电额叶α频段的变化,探讨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抑郁群体大学生正负性情绪和额叶α频段偏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处于轻度和中度抑郁情绪状态的在校大学生38名,采用掷硬币... 目的通过分析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得分和脑电额叶α频段的变化,探讨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抑郁群体大学生正负性情绪和额叶α频段偏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处于轻度和中度抑郁情绪状态的在校大学生38名,采用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19人)和对照组(19人)。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进行20 min的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照组静坐20 min。于干预后间隔1周,再次采用SDS测试被试的抑郁评分。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即刻,采用PANAS测试两组被试的情绪状态,采用脑电地形图仪采集被试静息状态下额叶α频段功率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被试PANAS得分、SDS得分和额叶α频段总功率及偏侧化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被试干预后SDS得分下降,正性情绪得分增高,负性情绪得分降低(P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干预前相比,高强度间歇运动组被试干预后右额叶α频段总功率值增高(P<0.05),额叶α频段偏侧化均得到改善(P均<0.05);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干预后左、右额叶α频段总功率值均增高(P均<0.05),但额叶α频段偏侧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及额叶α频段偏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高强度间歇运动 抑郁 脑电图 α频段 偏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