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陆生繁殖鸟类群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必成 王军馥 +5 位作者 刘威 谢汉宾 张伟 马硕 杨刚 伊剑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7-572,共6页
超大型城市具有多样的城市化梯度,是研究人为干扰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典型“样地”。上海城市化进程形成了以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的陆生鸟类群落格局,选择上海滨江、海湾和佘山3个典型森林公园以及崇明陈家镇、港西镇和庙镇3... 超大型城市具有多样的城市化梯度,是研究人为干扰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典型“样地”。上海城市化进程形成了以绿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的陆生鸟类群落格局,选择上海滨江、海湾和佘山3个典型森林公园以及崇明陈家镇、港西镇和庙镇3个典型农田样地,阐明人为干扰对陆生繁殖鸟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8年上海绿地和农田陆生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稳定,密度呈稳定增长趋势,上海绿地陆生繁殖鸟类种群密度显著低于农田区域。上海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中9种鸟类集团呈现不同分布格局,繁殖鸟类群落变异性指数与人为干扰强度变化量呈显著正相关,杂食鸟类相比其他鸟类集团对人为干扰具有较高容忍度。通过改造城市公园局部生境和改变生产模式,可以有效增加鸟类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鸟类 集团 密度 群落稳定性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物手参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鲍武印 张阳 +4 位作者 林鹏程 南蓬 黄艳燕 靳浩飞 钟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102,共7页
利用叶绿体基因(rbcl和psb A-trn H)对青藏高原地区的10个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种群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旨在揭示手参的遗传谱系分布格局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共得到11个单倍型,分子方差分析显示65.93%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 利用叶绿体基因(rbcl和psb A-trn H)对青藏高原地区的10个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种群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旨在揭示手参的遗传谱系分布格局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共得到11个单倍型,分子方差分析显示65.93%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间,FST值为0.659(P<0.01),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NST(0.398)小于GST(0.626),说明青藏高原地区的手参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多峰的失配分析曲线和Tajima’s D中性检验(-1.455,P>0.1)表明手参种群近期没有经历扩张;系统发育分析和分歧时间估计表明,现代青藏高原上的手参为本地起源,手参单倍型在19.08 Mya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开始分化,与青藏高原隆起关系密切,青藏高原上手参的遗传分布格局在第四纪冰期之前已基本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参 谱系地理学 遗传多样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明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新秀 徐珊珊 曹林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126-132,共7页
乡村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崇明岛农耕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崇明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其... 乡村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崇明岛农耕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崇明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梳理,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其开发潜力展开研究;分析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包括促进乡村文化的创新创意发展、促进资源的系统整合和区域联动、发展民俗文化体验型模式等,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的角度提出保障政策建议。研究结果为崇明岛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生态岛 乡村文化 旅游资源 评价分析 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南部近海鳞鳍叫姑鱼和皮氏叫姑鱼的生长、性成熟和死亡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裴如德 麻秋云 +2 位作者 田思泉 张云飞 范青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7,共9页
鳞鳍叫姑鱼(Johnius distinctus)和皮氏叫姑鱼(J.belangerii)是我国东海的小型经济鱼类,且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饵料鱼类,研究分析其生物学特征对促进东海生态系统和渔业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浙江南部近海... 鳞鳍叫姑鱼(Johnius distinctus)和皮氏叫姑鱼(J.belangerii)是我国东海的小型经济鱼类,且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饵料鱼类,研究分析其生物学特征对促进东海生态系统和渔业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浙江南部近海渔业资源季度调查数据,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LMEM)研究了这2种叫姑鱼的生长特征及其异质性;通过ELEFAN法估算了2种叫姑鱼的极限体长L_(∞)、趋近极限体长的相对生长速率k、理论生长起始年龄t_(0)、自然死亡系数M、总死亡系数Z、开发率E以及50%性成熟体长。结果表明,季节对2种叫姑鱼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影响最为显著;鳞鳍叫姑鱼L_(∞)=216.83 mm,k=0.84,t_(0)=−0.18;皮氏叫姑鱼L_(∞)=207.38 mm,k=0.63,t_(0)=−0.25;鳞鳍叫姑鱼Z=3.80,M=1.53,E=0.60;皮氏叫姑鱼Z=1.88,M=1.24,E=0.34;鳞鳍叫姑鱼和皮氏叫姑鱼50%性成熟体长分别为133.1和128.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鳍叫姑鱼 皮氏叫姑鱼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性成熟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长江口水生生物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学昉 孟维钊 +6 位作者 王丛丛 张云飞 田思泉 高春霞 韩东燕 陈锦辉 吴建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7-554,共8页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物采样监测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监测特定对象或多种水生生物,因其便利快捷,对检测对象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长江口水域作为我...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物采样监测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监测特定对象或多种水生生物,因其便利快捷,对检测对象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长江口水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是诸多水生生物季节性洄游、觅食和栖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对该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准确监测是开展相应生态保护的必要基础。本文归纳分析了环境DNA技术的监测原理,以及在濒危珍稀物种、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量和遗传多样性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限制条件,并结合长江口水域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展望了在该水域应用环境DNA技术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环境DNA技术 水生生物资源 监测技术 应用展望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后大西洋水进入楚科奇海台:来自介形虫化石群的证据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保春 王汝建 梅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82,共10页
基于西北冰洋楚科奇海台ARC3-P31岩心(水深435m)中介形虫化石群的研究,复原了50ka以来的古水团变迁史。该岩心中介形虫化石较丰富,主要由Krithe、Polycope和Cytheropteron 3个属构成,另有Rabilimis mirabilis、Microcythere medistriatu... 基于西北冰洋楚科奇海台ARC3-P31岩心(水深435m)中介形虫化石群的研究,复原了50ka以来的古水团变迁史。该岩心中介形虫化石较丰富,主要由Krithe、Polycope和Cytheropteron 3个属构成,另有Rabilimis mirabilis、Microcythere medistriatum、Cluthia australis、Pedicythere neofluitans、Pseudocythere caudata等几个种零星分布于不同层位。与MIS3-MIS2相比较,MIS1以来该岩心中的底栖有孔虫和介形虫丰度明显增加,指示了底栖生物生产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响应于气候的变暖。以末次冰消期为界,介形虫化石群属种构成发生了显著翻转:在末次冰消期之前以Cytheropteron-Polycope组合为主,这两个属占总个体数的81%;而从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Polycope百分含量快速减少,被更替为Cytheropteron-Krithe组合,该组合的两个属占总个体数的79%。根据现代介形虫属种在北冰洋的分布规律可以推测,冰期里Polycope属成为绝对优势分子,是由于北冰洋中层水的顶部变浅,占据了原本属于大西洋水的空间;而全新世以来Krithe属含量增高是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水深增加。以上结果说明,在楚科奇海台一带温暖的大西洋水在末次冰期很可能是完全缺失的,到全新世才进入该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介形虫 大西洋水团 北冰洋 楚科奇海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鲐鱼的资源评估探讨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田志盼 麻秋云 +1 位作者 张云飞 田思泉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5-926,共12页
鲐鱼是中国近海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种,为准确理解当前资源状态和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渔业资源评估。文章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979至2019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利用贝叶斯状态空间产量模型对鲐鱼进行评估,并通过敏... 鲐鱼是中国近海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种,为准确理解当前资源状态和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渔业资源评估。文章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979至2019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利用贝叶斯状态空间产量模型对鲐鱼进行评估,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输入数据、模型参数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最大可持续产量为46.5万t,资源有83%的概率处于健康状态,种群未遭受资源型和捕捞型过度捕捞(当前相对生物量水平B_(2019)/B_(MSY)=1.160,当前相对捕捞死亡系数F_(2019)/F_(MSY)=0.773)。敏感性分析中,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和初始资源消耗率的先验分布基本不影响评估结果,而可捕系数恒定年增长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数据方面,一定的渔获量误报率不影响对鲐鱼资源状态的判断,而捕捞努力量数据选择时应纳入海洋捕捞从业人数数据,以得到较合理结果。在中国近海鲐鱼的养护管理过程中,为提高资源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降低不确定性,需要着重关注渔获量数据的质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评估 不确定性 敏感性分析 鲐鱼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海战役士兵遗骸的Y染色体遗传类型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迟早 文少卿 +6 位作者 石美森 俞雪儿 万雪娇 潘伊凌 张云飞 李辉 谭婧泽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57-362,共6页
目的鉴定淮海战役士兵遗骸的Y染色体遗传类型,为寻找其父系亲属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古DNA的方法提取遗骸DNA,使用Yfiler试剂盒进行17个Y-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推测样本的单倍群,并根据最新Y染色体谱系树挑选Y-SNP位点进行精细分型,再基于... 目的鉴定淮海战役士兵遗骸的Y染色体遗传类型,为寻找其父系亲属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古DNA的方法提取遗骸DNA,使用Yfiler试剂盒进行17个Y-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推测样本的单倍群,并根据最新Y染色体谱系树挑选Y-SNP位点进行精细分型,再基于Y-SNP和Y-STR数据进行共享单倍型分析,获得与遗骸遗传关系最近的现代个体信息。结果 8份男性样本中的17个Y-STR基因座总共观察到8种Y-STR单倍型,进一步Y-SNP分析得出6种Y-SNP单倍群,分别是O2a1-M95+、O1a1-P203+、O3*-M122+/M234-、D1-M15+、C3*-ST和R1a1-M17+。结论本次对淮海战役士兵遗骸进行的Y染色体遗传类型鉴定对于推断陈年检材的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Y染色体 军事人员 个体识别 淮海战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缨菊的谱系地理学
9
作者 张阳 马子兰 +2 位作者 徐珊珊 苏旭 李梅英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5-573,共9页
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是青藏高原地区一种特有的高山草甸药用植物。为探讨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对黄缨菊居群遗传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黄缨菊20个居群、123个个体的叶绿体DNA片段(psbA-trnH、rbcL和psbI-psbK)进行测序... 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是青藏高原地区一种特有的高山草甸药用植物。为探讨第四纪冰期气候波动对黄缨菊居群遗传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黄缨菊20个居群、123个个体的叶绿体DNA片段(psbA-trnH、rbcL和psbI-psbK)进行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黄缨菊居群共检测到6个单倍型,其中H1为古老单倍型,除居群P7外其余居群均具有单倍型H1,H3、H5和H6为特有单倍型,单倍型H3为居群P7的私有单倍型,单倍型H5和H6只存在于居群P18,单倍型H2和H4主要存在于青海湖流域的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H_(e))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3.101和0.008903;居群间遗传变异(68.98%)大于居群内遗传变异(31.02%),居群间遗传分化较高(F_(ST)=0.68985,P<0.01);居群遗传分化系数N_(ST)(0.727)大于G_(ST)(0.656)(P>0.05),表明黄缨菊在分布区域内不存在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错配分布和中性检验结果显示,黄缨菊居群可能经历过近期扩张。据此,推测第四纪冰期黄缨菊可能在青海湖流域和甘肃临潭地区存在微型避难所,认为第四纪气候变迁及青藏高原隆升塑造了黄缨菊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缨菊 遗传结构 历史动态 叶绿体DNA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