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策划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宋娴 忻歌 鲍其泂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5-29,共5页
博物馆作为一个非强制性学习场所,无论在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功能方面都是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有名无实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对博物... 博物馆作为一个非强制性学习场所,无论在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功能方面都是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有名无实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对博物馆教育方式以及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策划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其总体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设有互动、多样化的教育菜单;注重全过程的营销教育项目;强调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欧洲博物馆 教育活动 教育项目策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儿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26
2
作者 忻歌 宋娴 吴为昊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儿童博物馆起源于美国,美国儿童博物馆始终代表着世界儿童博物馆各个时期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儿童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展现的丰富脉络,特别是以几个经典的儿童博物馆为案例,分析美国儿童博物馆在不同时期的建馆动机、教育理念,... 儿童博物馆起源于美国,美国儿童博物馆始终代表着世界儿童博物馆各个时期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儿童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展现的丰富脉络,特别是以几个经典的儿童博物馆为案例,分析美国儿童博物馆在不同时期的建馆动机、教育理念,勾勒出现代儿童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全景图,以期对提升我国儿童博物馆的教育水平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儿童博物馆 教育功能 发展与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更新前后鸟类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蒋科毅 于明坚 +2 位作者 李必成 丁平 徐学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0-646,共7页
采用25m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浙江省象山县的20~30龄马尾松人工林及其受松材线虫侵袭12a后长成的常绿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植被结构差异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处于优势地位的取食集团,在马尾松林中为林下杂食鸟、... 采用25m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浙江省象山县的20~30龄马尾松人工林及其受松材线虫侵袭12a后长成的常绿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植被结构差异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处于优势地位的取食集团,在马尾松林中为林下杂食鸟、可变高度食虫鸟及低层叶簇食虫鸟,在常绿阔叶林中为林下杂食鸟和中层林冠食虫鸟;在马尾松林转变为常绿阔叶林过程中,低层叶簇食虫鸟、林下杂食鸟和林下灌草丛筑巢鸟数量开始减少。马尾松林与其受侵袭产生的常绿阔叶演替林之间,记录的总物种数量分别为26和25种,鸟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达到了约0.65,这可能在于两种植被物种组成上存在一定的继承性的缘故;而马尾松林由于拥有发育良好的林下植被及相应的更多的食物资源和更为适宜的林下层取食和筑巢环境,鸟类平均多度显著更高。结果表明,拥有包括木荷幼苗在内的良好林下植被的马尾松中龄林,能在遭受松材线虫病后的10a左右时间内迅速更新为具有郁闭林冠的以木荷为主要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在马尾松林转变为常绿阔叶林后,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并不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常绿阔叶林 鸟类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建设与管理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雷一东 唐先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3,共5页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城市景观特色丧失、千城一面等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症结。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风貌与景观特色已广受关注。针对城市景观乱象,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景观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城市景观调查、加强城市生态...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城市景观特色丧失、千城一面等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症结。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风貌与景观特色已广受关注。针对城市景观乱象,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景观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城市景观调查、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保护、重视乡土植物景观保护与利用以及加强环境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等思路,探讨了构建符合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时代精神、结合城市自然环境特征、切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文化生活状况的城市景观评价与控制体系,指出通过坚持城市景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有效地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生态基础设施 景观特色 规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制作鞣制技术及相关设备 被引量:5
5
作者 单鹍 马鸣一 张年狮 《农技服务》 2010年第5期675-676,共2页
优秀的标本不仅形态生动,保存时间长久,而且必须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国内传统的标本制作技术很不重视对皮张的处理,通常都使用砒霜,有着极大的弊端。而国外早在40年前就已淘汰用砒霜作为防腐剂,并且不断提高皮张的处理工艺。对于大... 优秀的标本不仅形态生动,保存时间长久,而且必须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国内传统的标本制作技术很不重视对皮张的处理,通常都使用砒霜,有着极大的弊端。而国外早在40年前就已淘汰用砒霜作为防腐剂,并且不断提高皮张的处理工艺。对于大型哺乳类动物的皮张最理想的处理方法为鞣制,即把皮弄"熟",鞣制的制作工艺简单、有效、无毒。经过鞣制的皮张更加稳定,毛色更加亮丽,不易变形,易于保存,生态环保,使标本制作工艺提升了一个层次。而在标本制作的过程中有着许多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使标本制作工作更精致、高效。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重点介绍了大型哺乳类动物标本制作的鞣皮技术及在标本制作过程中的相关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鞣制 设备 工作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法在小型爬行类及灵长类标本制作中的运用
6
作者 单鹍 马鸣一 张年狮 《农技服务》 2010年第6期815-816,共2页
石蜡制作法是在现代标本制作中一种新型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小型爬行类动物的制作及灵长类动物的面部制作。石蜡制作法的原理是用在常温下能够固化的石蜡替代组织中的水分,这种方法突破了国内浸制制作法与雕塑法的界限,利用石蜡对动物标... 石蜡制作法是在现代标本制作中一种新型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小型爬行类动物的制作及灵长类动物的面部制作。石蜡制作法的原理是用在常温下能够固化的石蜡替代组织中的水分,这种方法突破了国内浸制制作法与雕塑法的界限,利用石蜡对动物标本进行制作,制成的标本形态逼真,色彩鲜艳,特征明显,环保无害,存世长久。石蜡法制作的小型爬行类动物可以在后期进行姿态调整,并且容易上色,保存方便,保养简单。用石蜡法制作的灵长类动物,可以勾勒出面部丰富的褶皱和纹路,使面部栩栩如生,动态十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制作法 酒精溶液 小型爬行类 灵长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