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挤出成型3D打印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晨溪 陈健 +3 位作者 黄常聪 廖圣俊 彭兰 黄政仁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85,共21页
增材制造技术通过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制造实物,能够快速成型复杂结构的陶瓷零部件。其中,挤出成型增材制造技术是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挤出成型由于打印过程中存在挤出力的作用,在所有增材制造方法中制备的陶瓷坯体固含量相对较高,因... 增材制造技术通过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制造实物,能够快速成型复杂结构的陶瓷零部件。其中,挤出成型增材制造技术是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挤出成型由于打印过程中存在挤出力的作用,在所有增材制造方法中制备的陶瓷坯体固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后续无须进行增密处理工序。该方法可以同时满足高性能陶瓷对于复杂形状和高致密度的要求,因此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以及电气电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综述介绍了挤出成型技术在制备陶瓷材料方面的应用,阐述了该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影响挤出过程的关键因素。同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挤出成型陶瓷材料的性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文章最后分析了挤出成型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成型 陶瓷材料 增材制造 结构功能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度物体内部多磁源反演技术
2
作者 荀宇洁 姜春宇 +3 位作者 王逸群 张宝顺 曾中明 吴东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808-10814,共7页
为解决对小尺度物体内部多个磁场源反演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小尺度物体内部多磁源反演技术。利用原子磁强计采集磁源信号,基于弱磁理论反演磁源分布,引入分布源模型、高斯-赛德尔迭代算法优化求解过程,开展正反演模型验证。同时,采用点... 为解决对小尺度物体内部多个磁场源反演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小尺度物体内部多磁源反演技术。利用原子磁强计采集磁源信号,基于弱磁理论反演磁源分布,引入分布源模型、高斯-赛德尔迭代算法优化求解过程,开展正反演模型验证。同时,采用点源模型去卷积操作提升磁源的空间分辨率,去卷积前系统空间分辨率约为10 mm,去卷积后小于4 mm。结果显示磁源反演的空间位置分布大致接近真实,验证了反演技术的正确性,可用于精密仪器内部磁源的识别应用。该研究开辟了部分精密仪器内部多磁源探测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源分布 磁源反演系统 分布源模型 高斯-赛德尔迭代算法 去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的激光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常聪 陈健 +4 位作者 马宁宁 祝明 陈文辉 李凡凡 黄政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0-858,共9页
随着材料加工的快速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材料连接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其中激光连接陶瓷技术是引人关注的重要技术之一。论述了近年来激光连接陶瓷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首先阐述了激光连接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其次对适合... 随着材料加工的快速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材料连接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其中激光连接陶瓷技术是引人关注的重要技术之一。论述了近年来激光连接陶瓷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首先阐述了激光连接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其次对适合陶瓷激光连接的激光器类型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影响激光连接陶瓷质量的关键因素;然后对基于激光连接技术的陶瓷与陶瓷之间的连接以及陶瓷与异质材料之间的连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阐述了各种激光连接陶瓷方法的特点、机理和连接性能;最后对激光连接陶瓷技术进行总结,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连接 陶瓷材料 异质材料 激光器 连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N HEMT太赫兹探测器的单光源多通道区截测速研究
4
作者 陈彪 张金峰 +1 位作者 孙建东 秦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0-199,共10页
高速弹丸初速与运动姿态的精确测量是火炮、电磁炮等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关键技术。然而,复杂测试环境下的火光、烟雾及等离子体干扰导致传统光电测速技术信噪比急剧下降。为此,文中提出基于太赫兹波的新型测速方案,其兼具等离子体穿透... 高速弹丸初速与运动姿态的精确测量是火炮、电磁炮等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关键技术。然而,复杂测试环境下的火光、烟雾及等离子体干扰导致传统光电测速技术信噪比急剧下降。为此,文中提出基于太赫兹波的新型测速方案,其兼具等离子体穿透、火光烟雾透射与电磁抗干扰特性。结合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Electron-Mobility Transistor,HEMT)探测器的高速响应优势,构建单光源多通道区截测速系统,采用高斯准光-泊松点定位联合建模方法,有效解决太赫兹波衍射问题。所构建系统通过单光源多通道架构设计,光学元件相比传统装置减少50%以上,结合锂电池供电与硅透镜耦合技术,实现了系统小型化与环境适应性提升。在3000 m/s弹速模拟测试中,基于线列探测器局部极大值提取与远场扩散模型修正,测速误差由>10%降低至0.83%,且在3.5~4.5 m物距范围内保持稳定。通过理论建模、数值仿真与实验验证的全链路研究,证实了该方案为电磁炮初速测量等复杂环境下高速目标的精准测速提供了新型技术方案,未来将通过高密度阵列开发、动态模型建立及真实环境实测,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实时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截测速 高斯光束 太赫兹探测器 氮化镓H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r_(2)O_(4)(111)-O_(V)表面活性氢的产生及其在CO加氢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慧慧 来壮壮 +2 位作者 魏呵呵 王志强 胡培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ZnCr_(2)O_(4)(111)-O_(V)作为CO选择性加氢反应的重要催化材料,其表面活性氢物种的产生机制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本文研究了ZnCr_(2)O_(4)(111)-O_(V)表面活性氢的产生及其在CO加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H2分子在ZnCr_(2)... ZnCr_(2)O_(4)(111)-O_(V)作为CO选择性加氢反应的重要催化材料,其表面活性氢物种的产生机制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本文研究了ZnCr_(2)O_(4)(111)-O_(V)表面活性氢的产生及其在CO加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H2分子在ZnCr_(2)O_(4)(111)-O_(V)表面异裂解离为O_(V)-H-和O-H物种是最佳活化路径,这主要归因于ZnCr_(2)O_(4)(111)-O_(V)表面Zn物种灵活的Zn 3d轨道;当O_(V)-H-/O-H物种进攻CO分子的C^(δ+)/O^(δ-)时,动力学上更支持形成HCO物种而非COH物种;当以O-H作为氢源进行CO选择性加氢反应时,氢物种在反应过程中会优先转化为自由基,相反,若以O_(V)-H-物种参与反应,其可直接作为氢源实现CO高选择性加氢。本文可为Zn-基合成气选择性加氢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潜在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r_(2)O_(4)(111)还原表面 活性氢物种 CO 选择性加氢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卡套式管接头密封特性及结构参数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浩淼 高闯 +1 位作者 黄伟光 苏东涛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6,共10页
对单卡套式管接头进行有限元模拟,开展其密封特性的研究。通过模拟接头装配过程获得接头的密封状态和密封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单卡套的主要结构参数前刃角度、后刃厚度、螺母角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装配过程中卡套与接... 对单卡套式管接头进行有限元模拟,开展其密封特性的研究。通过模拟接头装配过程获得接头的密封状态和密封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单卡套的主要结构参数前刃角度、后刃厚度、螺母角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装配过程中卡套与接头体和管路的接触高应力区通过4个高应力区向周围扩散,当装配达到最佳状态时,在卡套前端形成“M”形的力补偿区,可为管接头的振动和脉冲等造成的密封松动提供补偿;单卡套的3种主要结构参数中,前刃角度和后刃厚度对密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螺母角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较小;前刃角度影响卡套对接头体和管道的接触变形,前刃角度过小会使得接头体受力过大而被破坏,前刃角度过大会使得管道会被嵌入过多而损坏,而在角度为12°时能够达到最佳密封效果;后刃厚度则会影响管接头密封的稳定性,后刃厚度太小或太大均会导致前刃达不到密封要求,后刃厚度在0.1 mm时密封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套式管接头 金属密封 装配过程 密封性能 接触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X射线闪烁体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筱宇 张叶俊 +3 位作者 邹彧 杨红超 姜江 王强斌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29-1952,共24页
无机纳米X射线闪烁体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以及可溶液加工的特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柔性闪烁屏、生物成像、疾病诊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无机纳米X射线闪烁体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纳米晶、量... 无机纳米X射线闪烁体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以及可溶液加工的特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柔性闪烁屏、生物成像、疾病诊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无机纳米X射线闪烁体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纳米晶、量子点、团簇和纳米金属-有机框架闪烁体材料及其闪烁机制。同时,本文还总结了无机纳米X射线闪烁体在探测、信息存储、成像及治疗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最后,对无机纳米X射线闪烁体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探讨了其在三维柔性探测器以及近红外Ⅱ区荧光成像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激发发光 纳米闪烁体 纳米材料 X射线探测器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掺杂二氧化钌用于高效酸性氧析出反应
8
作者 冷顺欣 赵浩 +4 位作者 杨晨璐 陈驰 李军 王国樑 杨辉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232-10236,共5页
二氧化钌(RuO_(2))在酸性介质中具有比二氧化铱(IrO_(2))更高的氧析出反应(OER)活性,被广泛认为是IrO_(2)理想的低成本替代材料。然而,传统RuO_(2)中晶格氧的高反应性导致严重的Ru流失,结构稳定性差。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晶格硫(S)掺杂策略... 二氧化钌(RuO_(2))在酸性介质中具有比二氧化铱(IrO_(2))更高的氧析出反应(OER)活性,被广泛认为是IrO_(2)理想的低成本替代材料。然而,传统RuO_(2)中晶格氧的高反应性导致严重的Ru流失,结构稳定性差。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晶格硫(S)掺杂策略,利用强S-O键抑制晶格氧直接参与OER反应,以稳定RuO_(2)中高活性的Ru位点。所制备的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10 mA/cm^(2)下OER过电位仅为268 mV,同时能够稳定运行50 h以上,显著优于商业化RuO_(2)催化剂,证实了晶格S掺杂对于RuO_(2)活性和稳定性的增强作用,为设计高性能Ru基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O_(2) S掺杂 酸性氧析出反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掺杂GaN晶体低温光致发光谱的偏振及温度依赖性
9
作者 肖捷翔 杨超普 +3 位作者 王建峰 张育民 易觉民 徐科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0-1416,共7页
本文利用低温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Fe掺杂GaN晶体非极性m面的近带边DBE 1-LO、DBE_(2e)1-LO、DBE 2-LO、DBE_(2e)2-LO、DAP的偏振发光特性,结果表明五个峰均表现为偏振各向异性,且峰强度随着偏振角度的增加而增强,低温下Fe掺杂GaN单晶近... 本文利用低温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Fe掺杂GaN晶体非极性m面的近带边DBE 1-LO、DBE_(2e)1-LO、DBE 2-LO、DBE_(2e)2-LO、DAP的偏振发光特性,结果表明五个峰均表现为偏振各向异性,且峰强度随着偏振角度的增加而增强,低温下Fe掺杂GaN单晶近带边发光峰均为部分偏振光,并表现出不同的偏振特性。其中激子峰的线偏振度远大于声子伴线,其线偏振度为35.1%,偏振特性显著,其线偏振度分别是一级声子伴线、二级声子伴线的6.22和16.56倍。随着Fe掺杂浓度的增大,Fe^(3+)相关峰位均出现蓝移,峰位受温度影响不大。本研究有助于探究Fe掺杂GaN晶体发光机理并增强其在相关偏振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光致发光 FE掺杂 光学性质 偏振特性 掺杂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ZnZrO_(x)耦合ZSM-5催化CO_(2)加氢制芳烃
10
作者 秘亚鹏 于幸 +2 位作者 卜宪昵 孙予罕 高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8-1049,共12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二氧化碳被快速地排放到大气中,产生诸多环境问题。CO_(2)作为一种重要的碳资源,通过加氢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芳烃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传统上主要靠石油裂解和石脑油重整...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二氧化碳被快速地排放到大气中,产生诸多环境问题。CO_(2)作为一种重要的碳资源,通过加氢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芳烃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传统上主要靠石油裂解和石脑油重整来生产,通过CO_(2)加氢制备芳烃可以有效减缓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但是CO_(2)的惰性强、活化能垒高、C–C偶联精准调控难,使低温CO_(2)加氢制备芳烃的高效催化剂开发存在巨大挑战。目前,采用氧化物–分子筛复合催化剂体系可以将CO_(2)加氢合成甲醇与甲醇制芳烃反应进行耦合,实现CO_(2)加氢直接合成芳烃。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ZnZrO_(x)复合氧化物,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引入不同过渡金属(Fe、Cu、Co、Ni),随后将其与商用ZSM-5分子筛物理混合制备了M-ZnZrO_(x)/ZSM-5复合催化剂。在275℃、H_(2)/CO_(2)=3、空速为600 m L/(g·h)的反应条件下,采用质量分数为4%的Fe改性的Fe-ZnZrO_(x)与ZSM-5组成的复合催化剂,芳烃选择性高达80.4%,CO_(2)转化率为5.6%,CO选择性为42.2%。进一步探究了ZnZrO_(x)氧化物上Fe含量对复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Fe含量增加有助于提升反应活性与芳烃选择性;当Fe负载量为8%时,芳烃选择性提升至85.0%。这一研究为在温和条件下通过CO_(2)加氢制备芳烃工业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芳烃 复合催化剂 ZnZrO_(x) 金属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资源的电解水制氢系统优化研究
11
作者 程澄 徐昌哲 +2 位作者 孔婵 叶爽 黄伟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I0016,共10页
在“双碳”目标下,用电解水制备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灰氢,对推动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输入电能和热能具有品位和经济性差异,如何快速确定经济节能的电制氢运行参数和换热结构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制氢成... 在“双碳”目标下,用电解水制备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灰氢,对推动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输入电能和热能具有品位和经济性差异,如何快速确定经济节能的电制氢运行参数和换热结构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制氢成本和减少能量品位浪费,针对3种类型的电解槽,通过调整运行参数、换热器配置结构和热电比,降低设备能耗、回收余热、进行能量梯级利用,从而实现减少运行成本、降低能量输入、减少能量品位浪费的目的.这与火用效率和制氢成本密切相关,为寻找火用效率最大和制氢成本最小的电解水方案,采用双目标优化算法解决同时考虑能量品位和经济性的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问题.最后,分析一个场景的案例,表明优化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性,还有助于提高火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换热网络 优化设计 过程系统 系统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基钙钛矿晶体与器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淑艺 刘庚灵 +8 位作者 王浩 鲁跃 姜显园 李文焯 刘聪 吕英波 武中臣 刘董 陈耀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9-1207,共19页
随着全球对环境友好型光电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锡基卤化物钙钛矿因环境友好及优异的光电性能,逐渐成为替代传统铅基钙钛矿的重要候选材料。尽管锡基钙钛矿在光吸收、载流子输运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Sn^(2+)极易氧化,加上快速结晶过... 随着全球对环境友好型光电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锡基卤化物钙钛矿因环境友好及优异的光电性能,逐渐成为替代传统铅基钙钛矿的重要候选材料。尽管锡基钙钛矿在光吸收、载流子输运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Sn^(2+)极易氧化,加上快速结晶过程中容易形成晶格缺陷,使材料稳定性和器件性能受到较大影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围绕锡基钙钛矿的晶体生长、缺陷调控及界面工程开展了大量系统性研究,提出了逆温结晶、降温结晶及高温熔融等多种合成技术,并借助多尺度表征手段,深入解析材料的微观结构、缺陷分布和界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优化生长参数和制备环境,可显著提高晶体质量、降低缺陷密度、改善载流子传输效率,从而推动锡基单晶在光电探测器、高灵敏度探测器、太阳能电池和场效应晶体管等器件中的应用。未来研究需聚焦单晶生长动力学、抗氧化策略及界面能级匹配的优化,以解决稳定性与可重复性问题,推动锡基钙钛矿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钙钛矿 光电特性 单晶生长方法 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锡钙钛矿探测器 锡钙钛矿场效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耦合区域量子阱器件临界耦合的光电转换
13
作者 宋剑涛 马舒寰 +3 位作者 王辰笑 杨帆 陈志坚 姚碧霂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0,共6页
为了提升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光电转化效率,开展了对强光与物质耦合作用区域内器件的辐射耗散与耦合强度匹配条件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本征耗散与辐射耗散匹配的临界耦合模型。通过解析模型,量化了本征热耗散和耦合强度对临界... 为了提升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光电转化效率,开展了对强光与物质耦合作用区域内器件的辐射耗散与耦合强度匹配条件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区别于传统本征耗散与辐射耗散匹配的临界耦合模型。通过解析模型,量化了本征热耗散和耦合强度对临界条件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匹配参数后,去除了热耗散的净光电吸收率可超过95%,且在强耦合机制和临界耦合条件的协同调控下,光电响应率的提升幅度最高可达160%。揭示了强耦合条件下优化耗散与耦合参数的重要性,为增强光电转化效率及改进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性能提供了理论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耦合 量子阱 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纳米发电机用皮芯结构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14
作者 于梦菲 高文丽 +3 位作者 任婧 曹雷涛 彭若铉 凌盛杰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针对具有皮芯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用纤维传统制备工艺复杂的难题,采用微流控纺丝技术,以高介电常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皮层材料,丝素蛋白-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离子液体(SE)溶液为导电芯层材料,一步法制备了... 针对具有皮芯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用纤维传统制备工艺复杂的难题,采用微流控纺丝技术,以高介电常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皮层材料,丝素蛋白-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离子液体(SE)溶液为导电芯层材料,一步法制备了单电极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丝素蛋白离子液体(PSE)摩擦纳米发电机用纤维(PSE-TENG纤维)。分别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万用材料力学测量仪对PSE-TENG纤维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使用疲劳测试机进行运动模拟,采用示波器对PSE-TENG纤维的电输出性能进行信号采集。探讨了纺丝参数对PSE-TENG纤维结构的影响,评估了PSE-TENG纤维的力学性能,并探究了PSE-TENG纤维在不同机械运动条件下的输出性能和长期使用稳定性。研究发现:PSE-TENG纤维具有稳定的皮芯结构,拉伸断裂强度为(3.32±0.19)MPa,拉伸断裂应变为(176.83±27.14)%;在不同频率的机械运动下,PSE-TENG纤维的电压信号峰值与频率呈正相关;在超过2万次接触-分离运动后,PSE-TENG纤维仍可稳定输出信号。所制备的PSE-TENG纤维具有优异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力学稳定性,能够为可穿戴技术提供稳定且高效的自供能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皮芯结构纤维 微流控技术 丝素蛋白离子液体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纺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无机锡钙钛矿CsSnBr_(3)晶体的生长和电学、光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萧岱桢 高荣 +1 位作者 陈怡 米启兮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5-1255,共11页
使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φ12 mm×35 mm的掺杂1%Sn(Ⅳ)与未掺杂的CsSnBr_(3)晶体,并以溶液法生长的CsSnBr_(3)晶体作为对照,对全部晶体样品进行了物相、电学和光学性质研究。CsSnBr_(3)晶体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Pm3m。未掺杂的CsSn... 使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φ12 mm×35 mm的掺杂1%Sn(Ⅳ)与未掺杂的CsSnBr_(3)晶体,并以溶液法生长的CsSnBr_(3)晶体作为对照,对全部晶体样品进行了物相、电学和光学性质研究。CsSnBr_(3)晶体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Pm3m。未掺杂的CsSnBr_(3)的禁带宽度为1.79 eV,掺杂1%的Sn(Ⅳ)可以显著提升CsSnBr_(3)晶体的载流子浓度及迁移率,其中载流子浓度从6.1×10^(16)cm^(-3)提升至1.0×10^(18)cm^(-3),迁移率从5.7 cm^(2)·V^(-1)·s^(-1)提升至36 cm^(2)·V^(-1)·s^(-1),迁移率达到和溶液法晶体相当的水平。CsSnBr_(3)在约680 nm处存在荧光发射峰,Sn(Ⅳ)能抑制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过程,减小非辐射复合概率,提高荧光强度,但不影响荧光寿命。经计算后发现在掺杂1%的Sn(Ⅳ)后,CsSnBr_(3)晶体的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达到了未掺杂时的近三倍。CsSnBr_(3)晶体对化学计量比的偏离具有一定的容忍度,在±1%的偏离范围内,晶体性能不会受到显著影响,多余组分会以特定形式析出于晶体表面。本文认为少量的Sn(Ⅳ)可以增加锡钙钛矿材料的导电性,并可能保护晶界,削弱晶界处载流子的散射及非辐射复合。化学计量比容忍度的发现可以为制备锡钙钛矿材料提供原料配比的灵活性,加深对CsSnBr_(3)晶体生长机制的理解,降低工艺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SnBr_(3) 锡钙钛矿 光电材料 半导体晶体 坩埚下降法 载流子浓度 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ng graphite-CeO_(2)interfaces to enhance the photothermal activity for solar-driven dry reforming of methane
16
作者 LI Ruitao GONG Kun +3 位作者 DAI Yuanyuan NIU Qiang LIN Tiejun ZHONG Liangshu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7-1147,共11页
CeO_(2) based semiconductor are widely used in solar-driven photothermal catalytic dry reforming of methane(DRM)reaction,but still suffer from low activity and low light utilization efficiency.This study developed gra... CeO_(2) based semiconductor are widely used in solar-driven photothermal catalytic dry reforming of methane(DRM)reaction,but still suffer from low activity and low light utilization efficiency.This study developed graphite-CeO_(2) interfaces to enhance solar-driven photothermal catalytic DRM.Compared with carbon nanotubes-modified CeO_(2)(CeO_(2)-CNT),graphite-modified CeO_(2)(CeO_(2)-GRA)constructed graphite-CeO_(2) interfaces with distortion in CeO_(2),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abundant oxygen vacancies.These graphite-CeO_(2) interfaces with oxygen vacancies enhanced optical absorption and promoted the gene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rs.The high endothermic capacity of graphite elevated the catalyst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592.1−691.3℃,boosting light-to-thermal conversion.The synergy between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and localized heat enabled Ni/CeO_(2)-GRA to achieve a CO production rate of 9985.6 mmol/(g·h)(vs 7192.4 mmol/(g·h)for Ni/CeO_(2))and a light-to-fuel efficiency of 21.8%(vs 13.8%for Ni/CeO_(2)).This work provides insights for designing graphite-semiconductor interfaces to advance photothermal catalytic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 reforming of methane photothermal catalysis CeO_(2) GRAPHITE INTERFA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貌依赖的锐钛矿TiO_(2)纳米晶的电子束辐照诱导相变研究
17
作者 李亚东 党毅飞 +3 位作者 陈少华 胡瑗 刘朋昕 曹克诚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1-439,共9页
二氧化钛(TiO_(2))的形貌与其功能化应用密切相关,其是一种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但特定形貌的纳米晶在电子束辐照下结构演变动力学机制尚未明晰。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条棒状(边缘陡直)、八面体双锥状(锥尖锐利)及薄片状的锐钛矿相... 二氧化钛(TiO_(2))的形貌与其功能化应用密切相关,其是一种电子束辐照敏感材料,但特定形貌的纳米晶在电子束辐照下结构演变动力学机制尚未明晰。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条棒状(边缘陡直)、八面体双锥状(锥尖锐利)及薄片状的锐钛矿相TiO_(2)纳米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原位监测不同形貌样品在电子束辐照下的结构演变过程。结合反傅里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电子能量损失谱(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EELS)和原位电子束辐照质谱等分析发现:TiO_(2)经过电子束辐照解离出O_(2)离子从而转变为γ-TiO;条棒状与双锥状纳米晶沿[100]方向辐照过程中,锐钛矿向γ-TiO的结构转变优先发生于边缘薄区并逐渐向内部扩展;而片状纳米晶沿[001]方向辐照过程中,相变区域无显著空间分布特征,且薄区易伴随非晶化现象。本研究揭示了由位移损伤和电离损伤协同作用下,TiO_(2)的形貌依赖的电子束辐照损伤机制,为辐照环境下TiO_(2)基材料的稳定性优化及利用电子束进行TiO_(2)/TiO异质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钛矿 多形貌纳米晶 相变动力学 电子束辐照 透射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基柔性电子器件与智能织物研究进展
18
作者 叶超 曹雷涛 凌盛杰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24-49,共26页
近年来,随着5G通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监测和人机互动中的应用日益增多。蚕丝及丝蛋白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及良好的可加工性,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蚕... 近年来,随着5G通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监测和人机互动中的应用日益增多。蚕丝及丝蛋白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及良好的可加工性,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蚕丝独特的自微观多肽链、二级结构到宏观纤维的多层级结构,不仅赋予其卓越的力学性能,还为其后续加工和功能化改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蚕丝具有的独特的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能,为其功能化改性及在电子器件和智能织物的应用中提供了广泛的接口。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蚕丝的结构、加工方法、功能化设计及其在电子器件与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包括可穿戴传感器、致动器、能量收集与储能装置、智能织物等。深入探讨了这些基于蚕丝的电子器件和智能织物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工作原理。最后,本文讨论了蚕丝基电子器件和智能纺织品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机遇,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丝蛋白 柔性电子器件 智能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原位X射线散射技术在纳米与能源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治 陈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同步辐射原位X射线散射技术可以实现对材料结构进行多尺度的、无损的、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表征,动态地揭示材料微观结构在不同外界环境下的演变过程。X射线散射基础理论已经相对成熟。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大幅提高了X射线散射技术的时空... 同步辐射原位X射线散射技术可以实现对材料结构进行多尺度的、无损的、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表征,动态地揭示材料微观结构在不同外界环境下的演变过程。X射线散射基础理论已经相对成熟。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大幅提高了X射线散射技术的时空分辨率,进一步拓宽X射线散射技术的应用场景。当前同步辐射原位X射线散射技术的难点主要集中于实验装置设计和大数据处理。概述了X射线散射技术的主要分类和基本的实验方法,主要介绍了不同分类的同步辐射原位X射线散射技术在纳米材料(纳米颗粒生长和纳米颗粒自组装)与能源材料(以钙钛矿薄膜材料为代表)研究中的应用。最后结合当前国内外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同步辐射原位X射线散射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X射线散射 材料表征 多尺度表征 原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Si-Cr-Ti高温抗氧化涂层弯曲失效机理研究
20
作者 张亚晨 孟佳 +3 位作者 蔡坤 盛晓晨 乐军 宋力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85-1192,共8页
本研究借助声发射技术对铌基高温抗氧化涂层在常温下的弯曲失效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信号进行了分类,结合截面扫描电镜观测结果确定高温抗氧化涂层在弯曲载荷下的信号分别对应基体变形、表面垂直裂纹、滑动型界面裂纹和... 本研究借助声发射技术对铌基高温抗氧化涂层在常温下的弯曲失效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信号进行了分类,结合截面扫描电镜观测结果确定高温抗氧化涂层在弯曲载荷下的信号分别对应基体变形、表面垂直裂纹、滑动型界面裂纹和张开型界面裂纹,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了各类信号的主频分别为100、310、590和450 kHz,借助小波分析得到了各信号的小波能量系数。涂层弯曲失效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分别为受拉侧表面垂直裂纹萌生的初始损伤阶段、表面垂直裂纹增殖阶段、两侧界面裂纹快速扩展的损伤积累阶段和受压侧涂层明显剥落的宏观剥落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k均值聚类分析 失效机理 高温抗氧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