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性理性四义辩
1
作者 张凌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25,共4页
宋祖良同志著长文力辨知性、理性非指认识阶段而指思维方法。诚然,思维方法说是有根据的,但认识阶段说并非就是“缺乏历史观点”的杜撰。考之康德、黑格尔,两说均有根据;不仅如此,而且不限于这二义。试为辨说。 (一)知性、理性在康德那... 宋祖良同志著长文力辨知性、理性非指认识阶段而指思维方法。诚然,思维方法说是有根据的,但认识阶段说并非就是“缺乏历史观点”的杜撰。考之康德、黑格尔,两说均有根据;不仅如此,而且不限于这二义。试为辨说。 (一)知性、理性在康德那里首先是指认识能力 康德对认识论的研究是从对认识能力的考察入手的,所以,知性、理性在他那里首先是指认识能力。 康德对人的认识能力作了感性、知性、理性三重划分。 感性即直观,“对象是通过感性而被给予我们的”,“通过我们被对象所激动这种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能力(接受性),叫做感性”。 感性管直观,知性则管思维,“使我们思维感性直观的对象的能力是知性”。知性的范畴为形式和构架,对感性表象进行综合,使之具有规律性的联系,形成现象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康德 知性理性 感性直观 认识能力 无限物 思维方法 认识对象 有根 经验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审美探讨美的本质——德国古典美学学习札记
2
作者 张凌云 《中州学刊》 1988年第4期70-74,共5页
德国古典美学所以深刻,在于它把握了这一点:从审美探讨美的木质。康德: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美学史上,康德首先自觉地意识到美学研究应当以审美活动为中心。他把审美判断作为介于认识的判断与善的判断之间的独特领域来研究,这是一... 德国古典美学所以深刻,在于它把握了这一点:从审美探讨美的木质。康德: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美学史上,康德首先自觉地意识到美学研究应当以审美活动为中心。他把审美判断作为介于认识的判断与善的判断之间的独特领域来研究,这是一个开创性的贡献。 康德从审美的“质”的分析中,阐明审美判断不同于善的判断的特征是无利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美学 审美活动 审美判断 康德 美学研究 无利害 美学史 “质” 札记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美的本质问题上如何区别唯物与唯心?
3
作者 张凌云 《学术论坛》 1985年第11期13-17,共5页
承认美在物,就是唯物论,承认美在人的精神,就是唯心论。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上,这个结论似是而非。因为它的成立必须有这样的前提:美是物的属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这就把需要证明的东西当作证明的前提了。笔者认为... 承认美在物,就是唯物论,承认美在人的精神,就是唯心论。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上,这个结论似是而非。因为它的成立必须有这样的前提:美是物的属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这就把需要证明的东西当作证明的前提了。笔者认为,并不能以是否承认美在物作为划分美论之唯物与唯心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审美主体 实践活动 文化心理结构 精神活动 客观存在 审美关系 共同美感 研究对象 西方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