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的伦理逻辑:进程与走向——基于城市哲学与城市批评史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3-120,共8页
伴随世界文明的生成与转换,城市与伦理历来相互关联、相互生产,城市-伦理生态具有多样性、非自足性、变迁性。当代城市化的深化使伦理与社会的关系,使这个世界的伦理图景与伦理生态,发生了重要改变。分化与纠缠、变化与固化、多样与单... 伴随世界文明的生成与转换,城市与伦理历来相互关联、相互生产,城市-伦理生态具有多样性、非自足性、变迁性。当代城市化的深化使伦理与社会的关系,使这个世界的伦理图景与伦理生态,发生了重要改变。分化与纠缠、变化与固化、多样与单一等诸多矛盾表明,当代城市社会正在遭遇深刻的康德悖论式的伦理冲突。一方面,城市化的推进为伦理转换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任务;另一方面,伦理的自觉、现实推进,又将为城市化的规范化、合理化提供基础支撑。建构一种更具语境张力,更具包容性、现实性、此在性、有限主体性底蕴的城市伦理,着力推进"此在单元""此在空间"的伦理化,对城市社会的合理化、可持续具有基础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伦理逻辑 空间生产 包容性 此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哲学的思想者——读杜治政《医学在走向何处》 被引量:2
2
作者 沈铭贤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96,F0003,共2页
杜治政教授是我囯医学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其新著《医学在走向何处》,在肯定医学辉煌的同时,也坚定不移地指明医学问题成堆,提出了公众关注的问题,并引导人们反思。本书的另一特点和优点是,力求达到理论化、学术化的高度。这是最... 杜治政教授是我囯医学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其新著《医学在走向何处》,在肯定医学辉煌的同时,也坚定不移地指明医学问题成堆,提出了公众关注的问题,并引导人们反思。本书的另一特点和优点是,力求达到理论化、学术化的高度。这是最难的,也是最可贵的。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为观察现代医学,规范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概念工具,表明杜治政教授当之无愧是医学哲学的思想者。思想者是一个崇高的称号、光荣的称号、骄傲的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在走向何处》 技术主体化 资本主体化 医学人文 思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时代的精神收获——改革开放30年的哲学纪念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治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60-68,共9页
改革开放的30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我们的精神生活,至少有四大方面已在全民范围内形成一种普遍的认同。改革开放第一次使发展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被理解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前提... 改革开放的30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我们的精神生活,至少有四大方面已在全民范围内形成一种普遍的认同。改革开放第一次使发展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被理解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前提与基础。邓小平的"摸论"、"猫论"及"不争论",实践先行,有效探索出了中国发展自己的方法体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世界大舞台上,中国人开始学会用实践说话,用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说话。社会主义只有不间断的历史过程,而没有固定的终极形态。但我们可以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按照其内在要求,逐步建设我们理解中的社会主义。而文化创新的严重不足,已成为中国人在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实践下无法掩饰的软肋。未来中国的发展,关键不在GDP,而是能不能推出一套不同的价值理念,建立一种为所有人都提供充分机会、让每个人都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邓小平 发展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要回答时代提出的最根本问题
4
作者 马积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30-31,共2页
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言简意阂地指出了,任何一种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生存和获得发展,必须要回答时代提出的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中国的最根本问题是如... 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言简意阂地指出了,任何一种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生存和获得发展,必须要回答时代提出的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中国的最根本问题是如何摆脱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使其成为一个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其阶级斗争理论回答了这个根本问题,因而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问题 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观念模式 传播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阶级斗争理论 经济体制 人的发展 哲学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哲学研究述评
5
作者 陆云彬 《现代哲学》 1986年第2期74-75,共2页
随着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越来越有必要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把握它的本质、结构、功能、方法、目的、发展规律等。因此,科学哲学在国外是一门相当活跃的学科,而我们国内对科学哲学的研究也正... 随着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越来越有必要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以把握它的本质、结构、功能、方法、目的、发展规律等。因此,科学哲学在国外是一门相当活跃的学科,而我们国内对科学哲学的研究也正在日益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规律 科学哲学 研究述评 关系问题 假说 逻辑问题 真理 社会科学 具体科学 逻辑实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纪成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6-9,共4页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关于对外开放的科学观点,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对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性、紧迫性,以及如何对外开放,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关键词 对外开放思想 邓小平对外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经济特区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思想研究 中国对外开放 闭关自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雅明思想的批判性维度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才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8,共6页
迄今对本雅明思想的关注大多集中在他对现代主义及其"后现代"转向的披露上,而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深层的批判性题旨。这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失落批判性精神使然。其实,本雅明整个思想的意旨在社会批判,在于通过其特有的意象语汇展... 迄今对本雅明思想的关注大多集中在他对现代主义及其"后现代"转向的披露上,而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深层的批判性题旨。这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失落批判性精神使然。其实,本雅明整个思想的意旨在社会批判,在于通过其特有的意象语汇展示现代主义中令人悲哀的方面,从而指明消除或医治其弊端的根本所在:告别主体性。正是在这一点上,本雅明向现代主义中注入了"后现代"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现代性批判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特南学术思想笔谈
8
作者 陈亚军 黄翔 +3 位作者 安维夏 李侠 成素梅 戴维.拉斯姆森 《哲学分析》 2016年第5期168-184,共17页
当代著名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于2016年3月13日辞世。自《哲学分析》创刊以来,普特南教授一直担任本刊顾问,并有文章在本刊发表。为表达对希拉里·普特南先生的追思和哀悼。
关键词 普特南 思想实验 哲学分析 卡尔纳普 哲学问题 数学哲学 心灵哲学 经验主义者 逻辑实证主义 知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主体性自由观
9
作者 孙月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0-35,共6页
康德的主体性学说在康德那里,主体性的基本含义就是肯定人有自由意志,即有独立自主、自我决定的能力。所以,应该从康德的主体性学说入手来讨论康德的自由观。主体性、自由意志,在西方哲学史上也不是什么新问题。康德的意义是在这个问题... 康德的主体性学说在康德那里,主体性的基本含义就是肯定人有自由意志,即有独立自主、自我决定的能力。所以,应该从康德的主体性学说入手来讨论康德的自由观。主体性、自由意志,在西方哲学史上也不是什么新问题。康德的意义是在这个问题上有重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康德 自由观 自由意志 道德律令 道德主体 机械决定论 意志自律 二律背反 意志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和机遇
10
作者 张华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25-26,共2页
目前,哲学和社会科学处境较为艰难。存在着学术著作出版难,专业论文发表难,学术研讨组织难,理论知音寻觅难的现象,似乎给人有一种感觉:哲学和社会科学正面临一种不被人重视的“萧条”局面。有人把这种情况的出现,归因于市场经济的冲击... 目前,哲学和社会科学处境较为艰难。存在着学术著作出版难,专业论文发表难,学术研讨组织难,理论知音寻觅难的现象,似乎给人有一种感觉:哲学和社会科学正面临一种不被人重视的“萧条”局面。有人把这种情况的出现,归因于市场经济的冲击。这话需要分析。市场经济的实践,确实冲击了那种关门搞研究、奉“本本”为圭臬的经院式和教条主义的研究学风和研究方法。那种满足和停留在对“本本”的注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 繁荣和发展 思想观念 理论联系实际 学术著作出版 学风 专业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研究随想
11
作者 林同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6-69,56,共5页
法国诗人波特莱尔(1821—1867)在《冥合》一诗中写道:“‘大自然’是座神殿,那儿的活柱有时传出朦胧的语言;人们从那儿穿过象徵之林树林会以亲切的眼光注视。正如遥远的悠悠回音混入黝黑深邃的和谐中,广漠如黑夜,浩瀚似光明,馨香色泽和... 法国诗人波特莱尔(1821—1867)在《冥合》一诗中写道:“‘大自然’是座神殿,那儿的活柱有时传出朦胧的语言;人们从那儿穿过象徵之林树林会以亲切的眼光注视。正如遥远的悠悠回音混入黝黑深邃的和谐中,广漠如黑夜,浩瀚似光明,馨香色泽和音响互相呼应。有些馨香清新似孩童肌肤,温柔的木笛,碧绿似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美学 美学研究 诗感 审美判断力 逻辑学 波特莱尔 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 研阅 活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探索
12
作者 陆云彬 《江淮论坛》 CSSCI 1992年第3期43-47,共5页
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侧重点上有所区别,而且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本身,也有前期和后期之分,在侧重点上也有所不同。所谓前期理论,主要是指1921年春以前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这个时期,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 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侧重点上有所区别,而且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本身,也有前期和后期之分,在侧重点上也有所不同。所谓前期理论,主要是指1921年春以前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这个时期,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 思想理论 马克思 实践经验 侧重点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余粮收集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理论界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法的新认识
13
作者 马积华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7,共4页
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是研究社会主义矛盾理论的关键。斯大林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完全适合论”以及后来的“自动适应论”,使苏联理论界长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否认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或者赋予矛盾以消极的含义... 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是研究社会主义矛盾理论的关键。斯大林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完全适合论”以及后来的“自动适应论”,使苏联理论界长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否认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或者赋予矛盾以消极的含义,从而不把社会主义矛盾的辩证法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并导致思想上的保守僵化,政策上的严重失误和经济发展中的停滞不前。通过五、六十年代批评“完全适合论”和八十年代批评“自动适应论”,苏联理论界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的研究有了重要的进展和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条件下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 社会主义矛盾理论 理论界 新认识 苏联 六十年代 三个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再认识
14
作者 周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39-43,共5页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三十多年的历史,我们知识界的民主生活竟发展得如此曲折,原因究竟在哪里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其中主要的或关键性的原因是在于:我们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缺乏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尤其是表现在五十年代后...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三十多年的历史,我们知识界的民主生活竟发展得如此曲折,原因究竟在哪里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其中主要的或关键性的原因是在于:我们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缺乏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尤其是表现在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我们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之下,曾把知识分子看成是社会主义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消极力量,而不是把他们看成积极力量;甚至把他们看成是工人、农民的敌人,而不是把他们看成正如工人、农民一样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有些同志可能会来劝阻我说:这件不愉快的事情早已过去,你再提出来,岂不是会妨碍“团结一致向前看”吗?对这一点,我可以回答道:正是为了更好地“团结一致向前看”,所以才不能不对历史的沉痛教训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以期获得前所未有的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社会地位 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群众 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 思想影响 五十年代 实事求是 工人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证据和不完全决定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海伦.朗基诺 戴潘 《哲学分析》 2015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在证据关系的问题上,持非充分决定性观点者认为,数据不能完全决定假说评价。一部分哲学家认为,非充分决定性可以表达为多重经验等价的不相容理论的可能性问题,而反对者则将问题转换为诸如未被考虑的替代物观点等,但他们都将问题看作是... 在证据关系的问题上,持非充分决定性观点者认为,数据不能完全决定假说评价。一部分哲学家认为,非充分决定性可以表达为多重经验等价的不相容理论的可能性问题,而反对者则将问题转换为诸如未被考虑的替代物观点等,但他们都将问题看作是多重理论的有效性。这种解释可被称为对非充分决定性问题的整体论解释,但是这种解释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而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社会解释则能提供对非充分决定性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科学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去理解,科学共同体如何运作从而最小化由非充分决定性带来的对可靠性威胁,以及能以清楚表达规范的方式发展我们的科学认识论,这些规范可应用于该共同体实践。即使面对新形式的非充分决定性,知识的社会解释也有资源来完成这两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关系 理论假说 科学知识 非充分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尔斯·玻尔的语言观(上) 被引量:1
16
作者 大卫.法沃霍尔特 成素梅 刘默 《哲学分析》 2013年第1期103-116,199,共14页
尼尔斯·玻尔的语言观是他的整个哲学的基础,而且,从1927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尽管他并没有对这个专题进行过专门的阐述,我们还是能够从他的许多文章与手稿中找到他对语言问题的阐述。玻尔认为,所有的量子力学实验都必定... 尼尔斯·玻尔的语言观是他的整个哲学的基础,而且,从1927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尽管他并没有对这个专题进行过专门的阐述,我们还是能够从他的许多文章与手稿中找到他对语言问题的阐述。玻尔认为,所有的量子力学实验都必定借助于由日常语言表达的经典物理学概念来描述,这些描述是互补的。经典物理学概念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它们都是无歧义的。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无歧义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我们能明确地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划出界线和我们必须遵守二值逻辑的规则。无歧义的描述条件是无法替代的。玻尔的语言观与他的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观点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斯·玻尔 量子力学 日常语言 无歧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人权初论》
17
作者 华金 云彬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3-64,共2页
读《人权初论》华金,云彬最近,由孙纪成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权初论》,给人权研究新园地又增添了一朵鲜花,值得赞赏。《人权初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论为指导,立足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人权状况,对人权的基本理论... 读《人权初论》华金,云彬最近,由孙纪成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权初论》,给人权研究新园地又增添了一朵鲜花,值得赞赏。《人权初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论为指导,立足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人权状况,对人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对人权与平等、自由、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理论 人权问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人道主义干涉 资本主义 人权状况 社会主义 计划生育 人权高于主权 对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竹《易》和帛《易》看《说卦》的成书过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廷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2-87,共6页
从竹《易》和帛《易》看《说卦》的成书过程翟廷晋(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大量的易学文献出土,一次是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当时的汲郡魏襄王墓(一说为安厘王冢)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其中就有(周易... 从竹《易》和帛《易》看《说卦》的成书过程翟廷晋(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大量的易学文献出土,一次是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当时的汲郡魏襄王墓(一说为安厘王冢)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其中就有(周易)上下经和一些与《周易》有关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卦》 《易》 《周易》 成书年代 卦象 《左传》 八卦 《国语》 易象 战国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彻底诠释学与寻求本真理解
19
作者 陈文团 石永泽 《哲学分析》 2015年第3期37-47,共11页
为了获得对人的本真理解,海德格尔反对康德的"先验主义",批评传统的真理观,他认为,真理以"是"为基础,真理的本质是自由。而且,传统逻辑中的同一律,必须根据真理的本质重新进行解释,同一是"是"的自我呈现... 为了获得对人的本真理解,海德格尔反对康德的"先验主义",批评传统的真理观,他认为,真理以"是"为基础,真理的本质是自由。而且,传统逻辑中的同一律,必须根据真理的本质重新进行解释,同一是"是"的自我呈现。当代诠释学植根于海德格尔所谓的回到最本源开端的彻底本体论之"还原",即生命的根基处。海德格尔对"是"的思考激发了彻底诠释学的进一步发展,有伽达默尔出自共属意义上的同一性立场方面的发展,也有德里达从发而为事意义上的"发"的立场方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彻底诠释学 本真理解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三论”与对外开放
20
作者 孔幼真 《学术研究》 1988年第1期50-54,共5页
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这是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的一句名言。没有科学方法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科学的产生,没有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方法论日新月异,继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之后,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又被人们... 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这是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的一句名言。没有科学方法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科学的产生,没有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方法论日新月异,继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之后,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又被人们称作“新三论”。“新三论”给人们增添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崭新方法,它不仅对自然科学,而且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方法论作用。用它所提供的新的方法来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既有助于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新三论 开放系统 非平衡现象 协同作用 耗散结构论 协同论 科学技术 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