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时空特征研究(1843—1949)
1
作者 万勇 牟振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180,共12页
城市空间形态综合反映了城市集聚地的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通过对多种历史文献和地图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将上海在1843年至1949年间的空间形态演变划分为六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从“内外城”到“新旧城”,从“带状城”到... 城市空间形态综合反映了城市集聚地的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通过对多种历史文献和地图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将上海在1843年至1949年间的空间形态演变划分为六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从“内外城”到“新旧城”,从“带状城”到“三向城”,以及从“块状城”到“主副城”。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经济和文化等特征,可归结为:江河主轴、一路向海;圈层发展、走向开放;多元发展、异质交织。厘清这一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进的脉络,有助于我们挖掘更为丰富的城市历史人文内涵,把握未来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和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演进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项歌德 罗翔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上海市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章从人力资本要素这个角度研究了上海市1978—2008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并对各种要素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解,发现上海经济快速增长有其内生性原因,其中人力资...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上海市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章从人力资本要素这个角度研究了上海市1978—2008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并对各种要素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解,发现上海经济快速增长有其内生性原因,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明显,尤其是人力资本的间接贡献作用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内生增长模型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与间接贡献研究——以上海市与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项歌德 罗翔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0年第7期71-78,共8页
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基于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分解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为了说明该理论,从人力资本要素角度,以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上海与北京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各种要素在不同时期对经济... 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基于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分解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为了说明该理论,从人力资本要素角度,以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上海与北京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各种要素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解,发现上海与北京经济快速增长有其内生性原因,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明显,尤其是人力资本的间接贡献作用大于直接贡献,而北京的间接贡献作用比上海更为显著。通过带约束的回归检验,验证了两个城市人力资本间接贡献都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内生增长模型 直接贡献 间接贡献 上海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学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正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94,共5页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依据程恩富教授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细分为"八大原则"进行学理研究。首先,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qu...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依据程恩富教授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细分为"八大原则"进行学理研究。首先,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的理论渊源和主要研究成果;其次,重点解读了程恩富教授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八大原则";最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公有主体型产权原则"学理研究的顶层设计和思维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理论体系 公有主体型产权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服务业与长三角经济联动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靖学青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2-27,共6页
上海服务业发展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正向相关关系,二者具有比较稳定的、联动发展的长期趋势。上海服务业发展与长三角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短期内长三角经济增长是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上海服务业发展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正向相关关系,二者具有比较稳定的、联动发展的长期趋势。上海服务业发展与长三角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短期内长三角经济增长是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上海服务业发展是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协整方程中解释变量的参数来看,上海服务业发展对长三角经济增长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长三角经济增长对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正面影响更大。上海应积极参与和支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密切与江浙两省的经济联系,积极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服务业发展 长三角经济增长 联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一淋 赵红梅 石薇 《南方农机》 2024年第6期166-168,共3页
随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产教融合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职业教育中,对于农村职业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 随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产教融合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职业教育中,对于农村职业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即指由高校、中间组织和企业三方共建、共同发展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中间组织作为产教融合模式的核心,应发挥其比较优势,并借鉴国外实践经验,从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师资建设等层面提出具体的路径。通过该模式,农村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为农村地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产教融合 中间组织 组织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文发 韩汉君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7,共9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政策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风险降低、单产提高→单产收益增加⇔扩大规模经营⇔技术提升扩散→粮食增产”的保障粮食安...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政策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风险降低、单产提高→单产收益增加⇔扩大规模经营⇔技术提升扩散→粮食增产”的保障粮食安全的内生驱动机制;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推动了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排除其他政策影响、进行安慰剂检验之后,结论依旧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土地流转率较高、人均耕地面积较低的地区,高标准农田的增产效应表现更好,这表明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优化配置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粮食增产;提升农田资源禀赋、提升并扩散粮食种植技术、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与提升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是高标准农田增产效应的主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增强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稳定度,同时在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仍能维持其增产作用,从而有效确保了粮食增产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 粮食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产业链视角下中国省域在双循环中的角色研究
8
作者 干春晖 蔡均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9,共10页
明确省域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角色,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嵌入亚洲开发银行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2012—2017年省域产业外循环最强供给网络,识别出关键节点,探讨各省份在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 明确省域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角色,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嵌入亚洲开发银行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2012—2017年省域产业外循环最强供给网络,识别出关键节点,探讨各省份在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是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地,与国外有更多的直接最强供给联系;上海和广东是双循环的核心承接点,新疆逐渐成为双循环的枢纽节点;间接最强路径中,上海的产业链下游更多连接了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广东的产业链下游更多连接了低技术制造业部门。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立足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支持关键部门加快创新,促进产业链协同升级;构建枢纽区域产业链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产业链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外循环最强供给网络 战略地位 产业链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百年变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正图 张申 陈祥勤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8,共16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从理论传播开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战时经济体制的创建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和运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从理论传播开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战时经济体制的创建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和运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完善和全面深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百年变迁。这一百年变迁,之所以能够形成既定的历史逻辑,是因为始终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破解基本矛盾与基本任务、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客观演进过程基础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作用。这一百年变迁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百年变迁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 百年变迁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耀辉 杨翠红 +12 位作者 李善同 左学金 钟甫宁 方新 王丰 张俊森 李树茁 刘善仕 李海峥 方汉明 张维 李磊 张琴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4-162,共9页
人口结构对于国家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模式和中长期竞争力发展.揭示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演化机理,研究其对全社会公共治理、商业模式等微观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以及与经济社会发... 人口结构对于国家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模式、消费模式和中长期竞争力发展.揭示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演化机理,研究其对全社会公共治理、商业模式等微观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变化规律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现阶段研究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教育公平与收入分配差距、人口跨区域流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未来研究中,应继续关注人口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演化机理、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结构变迁下的公共治理政策研究,微观组织管理理论创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老龄化 公共治理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与经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沈开艳 徐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20,共7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适应全球经济重构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要求的重大举措。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基本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改革开放效应开始显现;上海自贸试验区重点进行了多个...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适应全球经济重构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要求的重大举措。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基本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改革开放效应开始显现;上海自贸试验区重点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制度探索,并已形成若干成果,"可复制、可推广"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与此同时,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也不断显现,亟待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尽快制定相关政策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创新 负面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经济思想的首次“大分流”——基于罗马与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申 张亚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罗马与秦汉时期经济思想对比的专题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但它对延续中西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厘清中西经济思想演化的差异轨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经济思想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研究视野三个层面的对比研究,文章发现,罗马社会推崇个... 罗马与秦汉时期经济思想对比的专题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但它对延续中西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厘清中西经济思想演化的差异轨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经济思想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研究视野三个层面的对比研究,文章发现,罗马社会推崇个体权利的维护,而秦汉时期中国社会强调集体权利的维护;罗马学者惯以个体多轮谈判的方式思考经济问题,而秦汉时期的中国学者偏好以整体均衡分析的方式求解经济答案;加之二者在经济研究的视野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因此,罗马与秦汉时期中西经济思想产生显著差异,中西经济思想的首次"大分流"就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经济思想 秦汉经济思想 大分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子明 郁鸿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7-60,共4页
在梳理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从国内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与投资、就业与收入四个方面构建起适用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并得出排名。最后,在实证基础上... 在梳理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从国内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与投资、就业与收入四个方面构建起适用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并得出排名。最后,在实证基础上,对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的现状与发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城市群 经济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经济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毛金祥 张可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6,共11页
利用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县级行政区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经济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邻近地区的经济集聚与本地的区域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 利用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县级行政区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经济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邻近地区的经济集聚与本地的区域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间效应,即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本地显著正相关,区域创新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滚雪球"效应;邻近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教育、市场化、金融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与本地的区域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可充分利用经济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红利,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可为区域创新协同提供合作通道,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需有全局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区域创新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金祥 张可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1期41-46,72,共7页
基于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的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显著正相关,经济集聚和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即邻近地区的经济集... 基于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的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显著正相关,经济集聚和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即邻近地区的经济集聚对本地的区域创新具有促进作用,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亦对本地的经济集聚存在促进作用。经济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具有促进区域协调和区域创新的双重政策红利,构建长三角地区创新共同体应具有全局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 创新 区域 空间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靖学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4,共6页
本文运用数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及其波动比较大,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长三角内部,江苏省和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比... 本文运用数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及其波动比较大,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长三角内部,江苏省和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比较大,上海市则相对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长三角及其沪苏浙三省市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6年中缩小的幅度更大,已进入主要由三次产业内部结构高级化推动经济增长的阶段,对上海市尤其如此。长三角及其沪苏浙三省市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其产业结构变动幅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在较长时段的截面上与GDP年均增长率的关系也较密切。最后,论文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变动及其高度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产业结构变动 区域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靖学青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2,共7页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和物流业在全国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行业运行效率较好且增速较快,具有重要地位;但是所属11个省市之间差异显著。研究基于灰色综合关联度的实证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的联动程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和物流业在全国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行业运行效率较好且增速较快,具有重要地位;但是所属11个省市之间差异显著。研究基于灰色综合关联度的实证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的联动程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两个时段的动态变化上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程度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而且上升的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省市层面,渝贵沪三省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程度最高,云南省联动发展程度最低,苏浙皖赣鄂湘川等7省联动发展程度居中,动态变化上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程度呈现上升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发展 灰色综合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祎遐 耿昊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4,共8页
近年来,上海制造业地位不断下降,工业品牌影响力持续减弱。因此,引入新的要素以促进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的路径和模式的相关理论,结合上海的相关政策与典型案例,并应用历年投入产出表对上海创意... 近年来,上海制造业地位不断下降,工业品牌影响力持续减弱。因此,引入新的要素以促进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融合的路径和模式的相关理论,结合上海的相关政策与典型案例,并应用历年投入产出表对上海创意设计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创意设计与制造业的融合目前仍处于以硬投入为主的技术融合阶段,其中,制造业与创意设计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大规模"与"个性化"矛盾、所有权结构不完善制约制造业与创意设计的融合水平等则是产业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针对上述现存问题,政府、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应该集合力量采取培育本土元素、激发企业需求、引导跨界创新等手段予以重点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设计 制造业 产业融合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聚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起予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4-188,共5页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及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聚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影响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区域经...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及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聚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影响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其次,主要采用OLS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即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聚对长三角整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产业集聚 上海 长三角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风险的因素诊断与层次分析——基于上海三类园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洁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69,108,共9页
后疫情时期,生物医药产业获得逆势上扬的机遇,但也同样面临风险。本文选择上海3个代表性园区张江、枫林和东方美谷进行跨案例研究,探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风险的各类因素,根据风险因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建立邻接关系矩阵,按照层级顺序把风险... 后疫情时期,生物医药产业获得逆势上扬的机遇,但也同样面临风险。本文选择上海3个代表性园区张江、枫林和东方美谷进行跨案例研究,探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风险的各类因素,根据风险因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建立邻接关系矩阵,按照层级顺序把风险因素分层,建立集群风险系统的ISM解析结构模型。研究发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风险系统的递阶结构中,各风险因素对集群风险系统的诱发程度与作用范围有所差异,各底层要素均对顶层的技术创新基础要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从内源角度,区位和体制是造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风险的重要因素;从外源角度,竞争环境、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是重要外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集群风险 层次分析 案例研究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