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人口的智力结构
1
作者 杨舒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8,55,共6页
智力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人口是智力开发的源泉。一般讲,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的高低,与人口的文化程度、科学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关系甚为密切。将各个不同智力的人有机地组合起来,建立合理... 智力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人口是智力开发的源泉。一般讲,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的高低,与人口的文化程度、科学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关系甚为密切。将各个不同智力的人有机地组合起来,建立合理的智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程度 上海市 劳动生产率 文化素质 劳动力资源 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 专业技术人员 半文盲 上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个体开业医的现状分析
2
作者 夏国美 《中国医院管理》 1987年第5期42-44,52,共4页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医疗卫生工作也打破了“独家办”的模式,贯彻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办医方针,社会上陆续出现了一批个体开业医。但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很不一致,这种评价不仅仅局限在医学上。
关键词 卫生工作 经济体制改革 无证行医 西医内科 医患关系 卫生部门 排队挂号 医患冲突 医疗知识 考核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查问卷的意义界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汉龙 《统计与决策》 1988年第2期8-11,共4页
调查问卷用文字符号将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沟通了起来。调查研究者处于“学生”的地位,而被调查者则是处于“专家”的地位。这里存在着的方法论问题是,研究者在对答案进行分析时,应当同时考虑到答案产生的上下过程。这个过程是和参与调查... 调查问卷用文字符号将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沟通了起来。调查研究者处于“学生”的地位,而被调查者则是处于“专家”的地位。这里存在着的方法论问题是,研究者在对答案进行分析时,应当同时考虑到答案产生的上下过程。这个过程是和参与调查的双方对问题和答案的意义理解有关的。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对于问卷中的问题和答案都会形成自己的一种意义解释体系。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意义解释体系来设计问题,研究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调查者 调查问卷 男女平等 解释体系 调查资料 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 字面意义 答案 社会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析老年再婚 被引量:2
4
作者 潘穆 《人口学刊》 1988年第6期27-33,共7页
笔者于1984年开始对城市老年人再婚问题作了社会调查,并已在《城市老年人再婚心理试析》一文(《新华文摘》85年第三期)中进行了分析研究。最近,《中国老年》杂志社就这个问题,开展了全国性的讨论,许多观点发人深思。我想借此机会再次谈... 笔者于1984年开始对城市老年人再婚问题作了社会调查,并已在《城市老年人再婚心理试析》一文(《新华文摘》85年第三期)中进行了分析研究。最近,《中国老年》杂志社就这个问题,开展了全国性的讨论,许多观点发人深思。我想借此机会再次谈谈对老年再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 老年再婚 新华文摘 生活方式 城市老年人 思想意识 代际关系 社会调查 经济基础 物质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的郊区化及其利与弊 被引量:2
5
作者 钟荣魁 《人口学刊》 1987年第5期8-10,共3页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当今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经历了漫长的城市化过程之后,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城市居民逐渐迁往郊区居住,郊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这种郊区化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它有否一般规律?它的利与弊如何?今后发展...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当今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经历了漫长的城市化过程之后,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城市居民逐渐迁往郊区居住,郊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这种郊区化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它有否一般规律?它的利与弊如何?今后发展的趋势如何?这些,对尚处在城市化阶段的我国来说,虽属超前的研究课题,然而,对研究当前我国城市化道路却不无参考价值。因而,笔者收集了一些资料,在介绍某些经济发达国家郊区化情况的基础上,作一些粗浅的剖析如下: 一、郊区化的出现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漫长阶段。它具体表现为人口逐步向城市集中,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及其质量的提高。开初的“城”与“市”,一般有不同的含义:“城”是具有防卫意义的据点,一般设在交通要冲处,“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 经济发达国家 经济与社会 城市居民 具体表现 规模扩大 第三产业 大城市 后发展 郊区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卫星城作用的商榷——兼议我国大城市的规划
6
作者 钟荣魁 《人口学刊》 1986年第3期24-27,共4页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如何制订城市规划,尤其是如何制订好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如何制订城市规划,尤其是如何制订好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大城市规划,是能否顺利完成这次改革不可忽视的一环。我国各大城市的规划中,为减轻市中心区的压力,疏散工厂企业与人口,几乎都有在远郊建设“飞地型”卫星城镇的内容。然而,卫星城镇在减轻中心城的压力方面作用如何?进而言之,如何搞好大城市的规划,以利于经济和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却需要脚踏实地地进行具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 卫星城市 作用 大城市 占地面积 城市规划 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城市 重要地位 卫星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