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纵横术在近现代文学中的传承与运用 |
狄霞晨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树立国家主体理念 改进抗战文学研究 |
陈青生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4 |
2
|
|
3
|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研究及启示 |
饶先来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4
|
民间信仰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社会适应 |
陈云霞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5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意识研究 |
饶先来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6
|
祖先创世神话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
毕旭玲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欧洲文化之都”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
陈慰
巫志南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8
|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精准供给研究 |
巫志南
|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8
|
|
9
|
美国各州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研究 |
冯佳
|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0
|
旅游民俗学视野下遗产旅游民俗叙事研究 |
程鹏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5
|
|
11
|
现代服务型公共文化体制创新研究 |
巫志南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12
|
“石佛浮海”神话与上海地域形象建构 |
毕旭玲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3
|
高质量背景下“文化服务圈”的建设发展研究 |
冯佳
|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4
|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总结与出新 |
陈伯海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5
|
试论文学的商品化 |
袁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16
|
中国文学史学史的建构及其发展(上) |
陈伯海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7
|
患难·融合·共生:上海沦陷期的犹太难民画家群体 |
王韧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8
|
“文艺复兴”的中国面孔——以《国粹学报》、“整理国故”与《学衡》为中心 |
狄霞晨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大姚村图》的鉴藏、流播与沈周画史形象的构建 |
吴晗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试论中国近代对文学本体的认识 |
袁进
|
《江淮论坛》
CSSCI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