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党建研究中的研究定位与概念建构——构建中国政党理论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探析 |
束赟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2
|
政治学研究中的叙事正义及其话语张力 |
张园园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知识体系的建构 |
束赟
|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公共服务供给空间布局的基层创变——以上海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为例 |
李锦峰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5
|
新闻宣传与政治动员:以上海“四反”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
郑维伟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6
|
政治结构、行动者与组织力——基于上海市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的分析 |
束赟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7
|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开启——1949—1965年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议题 |
束赟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8
|
“楼宇社区”:商务楼宇党建的观念重塑与空间再造——基于上海市淮海中路街道楼宇党建的经验分析 |
李锦峰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8
|
|
9
|
规划中国、制度中国与真实中国:发展与治理的政治逻辑 |
张树平
|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3
|
|
10
|
网络民粹主义与传统政治共识的解构 |
郭中军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11
|
中国传统政治的特定情感与结构主体——以“贾谊悲剧”为例 |
张树平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12
|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共识 |
李锦峰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3
|
国家关怀与政治共识的建构 |
刘杰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4
|
事件、制度与能力:中国新发展格局的政治塑造 |
张树平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5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跨部门协同实现机制——复合型调试框架及其应用 |
薛泽林
胡洁人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6
|
议事结构视角下的地方人大常委会行政化问题研究——基于S省市县两级人大的实证考察 |
王龙飞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7
|
基层治理的本土资源:基于干部人事制度的研究 |
王龙飞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8
|
“无限兜底”:县域政府的责任扩张及其形成机制——基于M省F县城市广场项目的案例追踪 |
张园园
赵一航
|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9
|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与网络规范的建立 |
李学锋
王莹
石冬旭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20
|
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国家与工人阶级:结构变迁及其文献述评 |
李锦峰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