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时空特征研究(1843—1949)
1
作者 万勇 牟振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180,共12页
城市空间形态综合反映了城市集聚地的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通过对多种历史文献和地图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将上海在1843年至1949年间的空间形态演变划分为六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从“内外城”到“新旧城”,从“带状城”到... 城市空间形态综合反映了城市集聚地的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通过对多种历史文献和地图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将上海在1843年至1949年间的空间形态演变划分为六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从“内外城”到“新旧城”,从“带状城”到“三向城”,以及从“块状城”到“主副城”。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时空特征揭示了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经济和文化等特征,可归结为:江河主轴、一路向海;圈层发展、走向开放;多元发展、异质交织。厘清这一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进的脉络,有助于我们挖掘更为丰富的城市历史人文内涵,把握未来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和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演进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卅前后上海工人运动中的同盟怠工研究
2
作者 蒋凌楠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5,共11页
同盟怠工,是欧美国家工人运动中广泛采用、通过有组织的消极工作实现弱势抵抗的斗争方法。这一概念于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在1925年至1926年中共领导的上海工人运动中得以大规模运用。五卅前后中共在上海组织了三次同盟怠工行动,发挥了它... 同盟怠工,是欧美国家工人运动中广泛采用、通过有组织的消极工作实现弱势抵抗的斗争方法。这一概念于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在1925年至1926年中共领导的上海工人运动中得以大规模运用。五卅前后中共在上海组织了三次同盟怠工行动,发挥了它在弱势条件下的独特作用,但也暴露了同盟怠工的缺陷,即在资方有针对性的反制之下行动效果逐渐减弱。以邓中夏、赵世炎等为代表的工运领导者在实践中总结同盟怠工的经验与教训,初步形成了应对工运局势起伏的策略,为此后中共在严峻环境下领导罢工斗争探索出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盟怠工 上海工人运动 五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史”与“口述记忆”--新中国史口述研究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取向 被引量:16
3
作者 金大陆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新中国史口述研究与人口统计的代际年岁相关,其所面对的史实、人物和事理均处于“宜采集”和“需抢救”状态,并具有鲜明的“共同经历型”特征。其中,社会学注重探求口述与“集体记忆—社会认同”的关联,强调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并通过... 新中国史口述研究与人口统计的代际年岁相关,其所面对的史实、人物和事理均处于“宜采集”和“需抢救”状态,并具有鲜明的“共同经历型”特征。其中,社会学注重探求口述与“集体记忆—社会认同”的关联,强调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并通过“社会建构”的话语分析诠释历史。这一取向不应称为“口述史”研究,而应称为“口述记忆”研究。历史学则将口述定位为“史料”,强调与以档案为主干的“合围型”史料群进行比对考订。二者在旨趣、要诀、范式、目标上是不同的,应在既双向平行又相互映照的轨道上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研究 口述记忆研究 “共同经历型”口述史 新中国史 社会学 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史研究的范例——吴泽和《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殷代奴隶制社会史》
4
作者 钱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8-224,共7页
吴泽的学术视野相当宽广 ,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是他用力甚勤的一个领域 ,其最显著的特征 ,就是始终坚持开展对经济的历史考察和对历史的经济考察 ,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抱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浓厚的学术兴趣。初版于 5 5年前... 吴泽的学术视野相当宽广 ,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是他用力甚勤的一个领域 ,其最显著的特征 ,就是始终坚持开展对经济的历史考察和对历史的经济考察 ,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抱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浓厚的学术兴趣。初版于 5 5年前的《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殷代奴隶制社会史》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书将更多的目光投放于民众的生活史 ,把一场“眼光向下”、对民众的社会生活进行多角度研究的学术革命引向更高更深的境界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史的研究取向。吴泽的学术实践 ,正可证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 古代史 殷代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历史 奴隶制 学术 研究取向 兴趣 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埠早期上海虹口地区城市化进程研究——兼论英美租界合并的土地经济动力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晓虹 罗婧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7-185,共9页
目前学术界对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研究及规律的总结,主要依据开埠以后上海英、法租界的研究,而对地处苏州河以北的美租界的城市化过程研究较为少见。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1864—1866年上海虹口暨美租界地图》为基础,结合《行名录》《... 目前学术界对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研究及规律的总结,主要依据开埠以后上海英、法租界的研究,而对地处苏州河以北的美租界的城市化过程研究较为少见。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1864—1866年上海虹口暨美租界地图》为基础,结合《行名录》《上海道契》和《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等资料,对开埠早期上海美租界城市化进程进行研究发现1850—1860年开埠早期虹口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在港口经济驱动下,藉由土地价格的浮动所实现,并且使上海一改中国传统城市只依河流一侧形成单岸城市的特点,而发展为跨苏州河两岸的双岸城市。同时,该地区内部因与已高度城市化的英租界区位差异,形成以吴淞路为界东密西疏的道路网络格局。虹口地区城市化的这些特点,不仅受到该地濒临黄浦江区位条件的影响,同时还由于美租界管理水平较低所带来的城市治安不善的制约,并进而直接导致1863年美租界并入英租界这一历史事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洋行 美租界 上海虹口 开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宣传到科学研究——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方略的转变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4-317,共14页
辛亥革命后 ,在国家建设潮流影响下 ,“科学救国”成为时代思潮。创立学会团结同志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科学社循此在美国诞生。由于当时中国科学的落后现状及其社员自身能力所限 ,中国科学社最初选择了科学宣传作为科学救国... 辛亥革命后 ,在国家建设潮流影响下 ,“科学救国”成为时代思潮。创立学会团结同志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科学社循此在美国诞生。由于当时中国科学的落后现状及其社员自身能力所限 ,中国科学社最初选择了科学宣传作为科学救国的良方。然而只有进行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才能真正发展。 1 91 8年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后 ,将社务重心从科学宣传向科学研究转变 ,不仅在舆论上鼓吹科学研究 ,社员们也身体力行 ,具体实践 ,并创建生物研究所 ,使之成为近代中国科研机构的典范。这一新文化运动期间最为特出的“科学之音” ,对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社 科学救国 科学宣传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上海小三线职工的民生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秀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153,共9页
上海小三线分布于皖南和浙西数百公里的山区,从1965年兴建到1988年移交结束,前后历时24年,人数最多时达到7.2万余人。小三线作为上海的后方基地和经济"飞地",自成一个社会体系。如何保障数万人的日常生活,解决他们面临的婚姻... 上海小三线分布于皖南和浙西数百公里的山区,从1965年兴建到1988年移交结束,前后历时24年,人数最多时达到7.2万余人。小三线作为上海的后方基地和经济"飞地",自成一个社会体系。如何保障数万人的日常生活,解决他们面临的婚姻、户口、医疗、教育等问题,是小三线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也关涉到沪皖两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各项政策与协调。民生问题是研究小三线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政策时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小三线 皖南 民生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至化工区建设述论——上海皖南“小三线”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徐锋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上海"小三线"在皖南后方基地兴建了不少军工企业,东至化工区是其中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东至位于皖南的最西面,相对来说距离上海最远,加上化工原料和产品的特殊性,生产运输、物质生活都更加困难,但成绩不容抹杀,特别是其... 上海"小三线"在皖南后方基地兴建了不少军工企业,东至化工区是其中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东至位于皖南的最西面,相对来说距离上海最远,加上化工原料和产品的特殊性,生产运输、物质生活都更加困难,但成绩不容抹杀,特别是其产品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是共和国史书里值得记录的一笔。东至化工区建成稍晚,三线建设衰落后即移交给地方政府,存在时间较短。在此过程中,"小三线"企业与当地社会产生了一定互动关系,并对城镇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在东至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小三线” 皖南 东至化工区 时代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科学社团发展研究——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剑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63,共8页
中国科学社作为民国时期最为重要的综合性科学社团 ,对各专门学会的创立与发展有指导与示范作用 ,但没有成为联合全国各专门学会的统一组织 ,没有担负起“指导、联络与奖励”中国科学发展的学术评议功能。这一角色转换没有完成 ,与民国... 中国科学社作为民国时期最为重要的综合性科学社团 ,对各专门学会的创立与发展有指导与示范作用 ,但没有成为联合全国各专门学会的统一组织 ,没有担负起“指导、联络与奖励”中国科学发展的学术评议功能。这一角色转换没有完成 ,与民国各重要学术团体之间存在“门户”之见、中国科学社自身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组织系统、国民政府国家科学发展体系的形成等因素有关。这样 ,作为制衡政府强力的民间科学社团力量在民国时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合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社 学术评议 国家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城市绿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大陆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125,共21页
开埠以来,上海的公共绿地极少,且难有拓展空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先是因中苏关系紧张,进行了“为战备”的绿化;后又因中美关系解冻,迎来了“为外事”的绿化。前者是指围绕机场、车站、码头、仓库等要地种植高大、荫浓的乔木;后者... 开埠以来,上海的公共绿地极少,且难有拓展空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先是因中苏关系紧张,进行了“为战备”的绿化;后又因中美关系解冻,迎来了“为外事”的绿化。前者是指围绕机场、车站、码头、仓库等要地种植高大、荫浓的乔木;后者需要市容清洁、整齐、美观,便开辟街道绿地,修缮公园,举办花展,为行道树升级换代。但上海已被定型为“典型的工业城市”,工业占用绿地的情况仍屡屡发生。直到改革开放时期,上海向“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绿化业才真正迎来了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绿化 园林 战备 尼克松访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方小太郎与近代中国——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藏宗方文书阅读札记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海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70,共13页
宗方小太郎生前即是日本国内公认的有名的"支那通",死后被官方推崇为"日本兴隆期大陆经营最重要人物之一"。自明治17年(1884)首度赴华,至大正12年(1923)在上海病逝,他在华活跃了将近40年,生前留下了数量惊人的报告... 宗方小太郎生前即是日本国内公认的有名的"支那通",死后被官方推崇为"日本兴隆期大陆经营最重要人物之一"。自明治17年(1884)首度赴华,至大正12年(1923)在上海病逝,他在华活跃了将近40年,生前留下了数量惊人的报告书、日记、书信、诗稿、中国各地考察纪行等文字资料,后人一般统称它们为"宗方小太郎关系文书"。这一大宗文书资料现被一分为二,分别保存于日本东京、中国上海两地。文章通过对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藏宗方文书的流转保存状况及文献类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既有研究及将来可能的研究面向,谈一些不尽成熟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方小太郎 宗方小太郎文书 上海 晚清政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联沅:从“铁面御史”到“洋务干员”——上海道研究的一个个案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海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30,151-152,共8页
余联沅基本属于在传统教育、科举体制下养成的官僚。三十年京官生涯,几与洋务绝缘,更不知外交为何事。他纠弹洋务、搏击权要、激浊扬清的风格堪称凌厉,在史上赢得"铁面御史"的称誉。外放道员后,尤其在上海道任上,免不了被新... 余联沅基本属于在传统教育、科举体制下养成的官僚。三十年京官生涯,几与洋务绝缘,更不知外交为何事。他纠弹洋务、搏击权要、激浊扬清的风格堪称凌厉,在史上赢得"铁面御史"的称誉。外放道员后,尤其在上海道任上,免不了被新鲜事物耳濡目染,躲不开与各路外人往来酬答,他身上原有的"清流"底色,也被渐渐淘洗。作为地方官主持"东南互保",即最为人知的一桩业绩。他本人以开明、务实的形象,成为中外人士所瞩目的洋务干员。余联沅这一番"转变",深富历史意味,可以为晚清洋务官僚的养成模式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联沅 铁面御史 上海道 洋务 东南互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大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69,共24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城市因工业毒害气体外逸和烟尘飘浮降落,己遭受较严重的大气污染。主管和职能部门并未置之不理,大致有代表“国家管理‘在位’”的政治“响应型”和自下而上的现场“倒逼型”两种类型和动力。1972年中国代表团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城市因工业毒害气体外逸和烟尘飘浮降落,己遭受较严重的大气污染。主管和职能部门并未置之不理,大致有代表“国家管理‘在位’”的政治“响应型”和自下而上的现场“倒逼型”两种类型和动力。1972年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便召开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海方面搞普查,抓落实,努力推进治理工作。但工矿企业强调“三废”难治、难免,甚至敷衍搪塞,加上市区工厂将毒害产品移向郊区的社队企业,造成泛滥性的污染,上海城市的大气污染始终严重超标。起根发由,此十年,上海的工业生产伴随着能源耗费成增长态势,强势的工业排放呑噬了弱势的治理;由产权界定的单位所有制,决定了工矿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指向,“单位为重”的管理“重生产-轻治理”成为痼疾;土法上马的“作坊式”治理违逆了现代环境治理的科学技术和规律。正是这三重因素的叠加,最终造成“有治理,难作为”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上海城市 工业排放 大气污染 “有治理 难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局”论局:中国近代企业早期历史研究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志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151,F0003,共10页
晚清幕府中出现了大量以“局”立名的机构,其中有一类是洋务企业。它们是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至今还在路上的中国现代化进程,长期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被几代人一遍遍地反复书写,成果蔚为大观。然而,已有研究多把它们经... 晚清幕府中出现了大量以“局”立名的机构,其中有一类是洋务企业。它们是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至今还在路上的中国现代化进程,长期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被几代人一遍遍地反复书写,成果蔚为大观。然而,已有研究多把它们经营上的不成功归咎于国家的干预及由此带来的种种腐败等,不少学者还利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或所处时代的历史认知从不同侧面进行论证,强化和固化了上述论调。其实,作为幕府机构的晚清早期洋务企业,从一开始便发端于地方且依附于地方,对其研究也应该从地方的立场或“局”的视角出发,这样才合乎逻辑和事实。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它是李鸿章事先筹办、事后奏请并始终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幕府洋务机构。他为之肩负许多责任,当然拥有支配权,为自己服务。因此,早期招商局出现的种种怪象和营私舞弊问题,主要与李鸿章采取的幕府管理方法有关。同理,从“局”的视角入手,研究其他洋务企业的早期历史,也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取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幕府 洋务企业 研究取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社的科技史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58,共16页
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努力推进科技史研究。除《科学》杂志开设"历史传记"、"二十年来之科学"、"三十年来之中国科学"等专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名人... 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努力推进科技史研究。除《科学》杂志开设"历史传记"、"二十年来之科学"、"三十年来之中国科学"等专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名人传》、《中国科学二十年》外,中国科学社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科学史料丛书"、"科学史料译丛"等图书,促成了一批科技史家的成长。这些研究成果大多由各学科专家所撰,具有"内史"属性,当然也不乏"外史"探讨,不同时代的成果还反映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现实,是研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资料宝库,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整理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社 科技史研究 内史 资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研究的低谷期与高峰期——对史学现状与未来的思考
16
作者 刘修明 《江汉论坛》 1988年第6期64-69,共6页
在世界史学史上,中国史学有其特殊的地位,它是世界文化发展群山中蜿蜓漫长而高耸的一脉.这一文化脉络崎岖瑰丽,有它的高峰,也有它的低谷.这符合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文讨论的不是整个中国史学史,而是中国当前的史学状况... 在世界史学史上,中国史学有其特殊的地位,它是世界文化发展群山中蜿蜓漫长而高耸的一脉.这一文化脉络崎岖瑰丽,有它的高峰,也有它的低谷.这符合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文讨论的不是整个中国史学史,而是中国当前的史学状况.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历史研究处在低谷期.虽然每年有上千篇史学论文发表,有新的历史著作问世,但没有形成当代中国的史学高峰,没有改变当前历史研究低谷期的大势.这一看法是否合乎实际?我想谈谈几年来思考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中国史学史 历史学 文化发展 史学家 文史哲 史学界 史家 现状与未来 低谷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重审海派文化的全球性、现代性与城市性
17
作者 徐涛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城市中国的到来,必然伴随着对城市文化的热议。已然进入主流话语的海派文化,无疑是其中讨论声量最大、成果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个。而相关文化产品暴增的同时,研究对象的不确定,研究边界的不明晰,学理深度没有取得显著突破,叙事者多,析... 城市中国的到来,必然伴随着对城市文化的热议。已然进入主流话语的海派文化,无疑是其中讨论声量最大、成果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个。而相关文化产品暴增的同时,研究对象的不确定,研究边界的不明晰,学理深度没有取得显著突破,叙事者多,析理者少,是目前海派文化话语危机的重要成因。笔者试图与20世纪80年代的学人论述接榫,澄清海派文化的属性与时空关系,凝练学人对此议题的最大共识。笔者提出,海派文化是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相互作用下,中国新生的一种城市生活方式的总和。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重审海派文化的全球性、现代性与城市性,对海派文化发展现状的批判性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阐释、传播现代中国的城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城市文化 上海 全球化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人社团、校董会与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治理机制——以上海大同大学为中心(1912—1949) 被引量:15
18
作者 蒋宝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大同大学于1912年创办于上海,是近代中国一所办学历史较长,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私立大学。立达学社是大同大学的创办者和经营者,对大同大学的内部治理起决定作用。1928年,大同大学在南京国民政府立案,开始设立校董会。但校董会只是为依照... 大同大学于1912年创办于上海,是近代中国一所办学历史较长,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私立大学。立达学社是大同大学的创办者和经营者,对大同大学的内部治理起决定作用。1928年,大同大学在南京国民政府立案,开始设立校董会。但校董会只是为依照国家规定而设,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有限。立达学社、校董会形成表里共生关系。大同大学极力保持本校权力结构、制度和经费筹措方式的独特性和适用性,但又能设计出一套适应机制以应付国家权力,以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大学 立达学社 校董会 私立大学 大学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善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2,共4页
古文《尚书》学术界历来定为"伪书",其中一条重要论据,说古文《尚书》是搜集旧籍引语而编造出来的。通过对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得出六条反证,说明古文《尚书》决非编自旧籍引语,而是别有来源的真古文献,因而对... 古文《尚书》学术界历来定为"伪书",其中一条重要论据,说古文《尚书》是搜集旧籍引语而编造出来的。通过对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得出六条反证,说明古文《尚书》决非编自旧籍引语,而是别有来源的真古文献,因而对其学术价值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真古文献 学术价值 重新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救国”到“科学不能救国”——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45,共19页
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序幕的"科学救国"思潮,在甲午战争之后让位于"改良"与"革命"的"政治救国"浪潮。民国建立后,在实业建国和"政治并不能救国"的影响下,"科学救... 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序幕的"科学救国"思潮,在甲午战争之后让位于"改良"与"革命"的"政治救国"浪潮。民国建立后,在实业建国和"政治并不能救国"的影响下,"科学救国"思潮再次勃兴,并促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涨之际,"科学不能救国"的声音出现,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西文化论争中,科学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二是在政治革命实践如火如荼影响下,政治革命再次取代科学成为救国的工具;第三,随着中国科学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变动,国人逐渐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救国工具,它自身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本质是扩展人类知识视野,科学终于完成了从救国工具向追求真理的学术事业转变,回归科学本身。"科学救国"思潮在近代中国的演化,展现了学术与政治的一种关系:如果不是因为学术本身而是其他因素诸如外敌入侵或意识形态等外在力量使学术成为某种工具,那么,一旦这种外在因素与条件不存在了,学术作为工具的作用也就消失,最终恢复其本身的面目,其发展也就步入正轨。但吊诡的是,学术在中国大多时候总是作为一种工具被利用,不能显现其本来的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工具 科学救国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