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代上海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时空特征研究(1843—1949) |
万勇
牟振宇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五卅前后上海工人运动中的同盟怠工研究 |
蒋凌楠
|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口述史”与“口述记忆”--新中国史口述研究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取向 |
金大陆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6
|
|
4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史研究的范例——吴泽和《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殷代奴隶制社会史》 |
钱杭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5
|
开埠早期上海虹口地区城市化进程研究——兼论英美租界合并的土地经济动力 |
张晓虹
罗婧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6
|
从科学宣传到科学研究——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方略的转变 |
张剑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7
|
皖南上海小三线职工的民生问题研究 |
张秀莉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8
|
东至化工区建设述论——上海皖南“小三线”的个案研究 |
徐锋华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9
|
民国科学社团发展研究——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 |
张剑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02 |
11
|
|
10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城市绿化问题研究 |
金大陆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1
|
宗方小太郎与近代中国——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藏宗方文书阅读札记 |
戴海斌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2
|
余联沅:从“铁面御史”到“洋务干员”——上海道研究的一个个案 |
戴海斌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3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研究 |
金大陆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4
|
以“局”论局:中国近代企业早期历史研究的一个视角 |
李志茗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5
|
中国科学社的科技史研究 |
张剑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6
|
论历史研究的低谷期与高峰期——对史学现状与未来的思考 |
刘修明
|
《江汉论坛》
|
1988 |
0 |
|
17
|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重审海派文化的全球性、现代性与城市性 |
徐涛
|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学人社团、校董会与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治理机制——以上海大同大学为中心(1912—1949) |
蒋宝麟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5
|
|
19
|
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 |
杨善群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20
|
从“科学救国”到“科学不能救国”——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 |
张剑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