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社会史研究的范例——吴泽和《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殷代奴隶制社会史》
1
作者 钱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8-224,共7页
吴泽的学术视野相当宽广 ,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是他用力甚勤的一个领域 ,其最显著的特征 ,就是始终坚持开展对经济的历史考察和对历史的经济考察 ,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抱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浓厚的学术兴趣。初版于 5 5年前... 吴泽的学术视野相当宽广 ,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是他用力甚勤的一个领域 ,其最显著的特征 ,就是始终坚持开展对经济的历史考察和对历史的经济考察 ,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抱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浓厚的学术兴趣。初版于 5 5年前的《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殷代奴隶制社会史》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书将更多的目光投放于民众的生活史 ,把一场“眼光向下”、对民众的社会生活进行多角度研究的学术革命引向更高更深的境界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史的研究取向。吴泽的学术实践 ,正可证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 古代史 殷代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历史 奴隶制 学术 研究取向 兴趣 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保护实践: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的启示 被引量:7
2
作者 杜爽 韩锋 罗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66,共6页
从宏观上介绍了德国在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保护方面的法规政策和管理建构;以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为微观切入点,梳理了它在政治变革与社会驱动下的历史发展背景;分析了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是欧洲视角下体现君主专... 从宏观上介绍了德国在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保护方面的法规政策和管理建构;以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为微观切入点,梳理了它在政治变革与社会驱动下的历史发展背景;分析了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波茨坦柏林宫殿及公园,是欧洲视角下体现君主专制和民族解放思想的整体文化景观;指出了其在保护实践中平衡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中国路线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历史公园 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乡之苦:《沈竹岑日记》所见“道光萧条”与江南乡村社会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161,共6页
道光前期,嘉兴竹林里乡居士绅、中小地主沈铭彝深切地感受到了所谓"道光萧条"带给江南乡村社会的巨大影响,并在其日记中有着生动的表现。当时,天灾频仍、经济萧条,导致江南乡村主佃矛盾加剧、社会日益不靖、士风浇漓以及信息... 道光前期,嘉兴竹林里乡居士绅、中小地主沈铭彝深切地感受到了所谓"道光萧条"带给江南乡村社会的巨大影响,并在其日记中有着生动的表现。当时,天灾频仍、经济萧条,导致江南乡村主佃矛盾加剧、社会日益不靖、士风浇漓以及信息交通不畅,进而加快了地主城居的步伐,加剧了乡村社会的无赖化进程,加之地方政府控制能力减弱,江南地方社会更巨大的变乱呼之欲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铭彝 道光萧条 江南 乡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兼评一种现代史学思潮的形成与前途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修明 《江汉论坛》 1987年第5期63-68,共6页
近年来,意大利著名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贝奈戴托·克罗齐(1866-1952)提出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点,在史学界一部分同志中风靡一时.这一论点,被不少人奉为圭臬,视为教条,成为解释... 近年来,意大利著名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新黑格尔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贝奈戴托·克罗齐(1866-1952)提出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点,在史学界一部分同志中风靡一时.这一论点,被不少人奉为圭臬,视为教条,成为解释历史的时新的权威根据,在当前中国史学界颇有影响.这里无法同已死去三十多年的克罗齐进行论争,只能就他当前流行的观点同他的信仰者们进行商榷,求教于史学界同龄的或年轻的朋友们.一、克罗齐历史哲学的真谛克罗齐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是他在1915年用德文出版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这本书中提出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瞰中译本,商务1982年版,第2页).广义'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历史学 黑格尔 资产阶级 唯心主义哲学 历史与现实 辩证唯物论 马克思恩格斯 客观存在 历史唯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社会效应
5
作者 周武 张雪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2-66,共5页
经济政策是统治集团的统治政策的集中体现,它的演变从根本上受制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社会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或改变既定的经济政策,会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阻滞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可能导致国民经... 经济政策是统治集团的统治政策的集中体现,它的演变从根本上受制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社会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或改变既定的经济政策,会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阻滞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的崩溃和政权的更迭。晚清经济政策的演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它与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密切相关。过去论者或弃而不谈,或有所涉及而又语焉不详。系统考察其演变历程及其正负效应,或许有助于加深对近代社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工商 经济政策 近代企业 官商 华商 晚清政府 社会效应 经济近代化 工业部 演变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视角: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和客观属性的矛盾
6
作者 刘修明 卞湘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5-50,共6页
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中国知识分子在近现代的中国作新的崛起。这篇文章,就是试图认识中国知识分子自身,找到他们在中华民族艰难历程中主客观的汇合点。
关键词 近代知识分子 中国知识分子 主体意识 主体地位 社会力量 依附性 中国社会 社会环境 主体认识 思想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认识论之我见
7
作者 刘修明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5期45-50,共6页
认识自身已属不易,认识历史犹为艰难。这里不是历史认识论的系统观点,只是一孔之见。写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推动我国历史哲学的研究与发展。一、反思与实践: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能够反思,是人类高出其它动物的一个特征。
关键词 社会实践 认识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哲学 三个方面 统治思想 系统观点 马克思主义 人类精神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研究的低谷期与高峰期——对史学现状与未来的思考
8
作者 刘修明 《江汉论坛》 1988年第6期64-69,共6页
在世界史学史上,中国史学有其特殊的地位,它是世界文化发展群山中蜿蜓漫长而高耸的一脉.这一文化脉络崎岖瑰丽,有它的高峰,也有它的低谷.这符合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文讨论的不是整个中国史学史,而是中国当前的史学状况... 在世界史学史上,中国史学有其特殊的地位,它是世界文化发展群山中蜿蜓漫长而高耸的一脉.这一文化脉络崎岖瑰丽,有它的高峰,也有它的低谷.这符合包括文化在内的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文讨论的不是整个中国史学史,而是中国当前的史学状况.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的历史研究处在低谷期.虽然每年有上千篇史学论文发表,有新的历史著作问世,但没有形成当代中国的史学高峰,没有改变当前历史研究低谷期的大势.这一看法是否合乎实际?我想谈谈几年来思考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中国史学史 历史学 文化发展 史学家 文史哲 史学界 史家 现状与未来 低谷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的御史官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罗义俊 《江汉论坛》 1986年第12期72-77,共6页
在中国官制史上,御史是司监察的官职.它之成为系统,时在秦汉.秦汉是中国御史官制的形成时代.秦汉的御史官制,有一个演变过程,约略可分三期.秦至汉初,御史系统即监察系统,此为第一期.汉武帝改革官制,增设丞相司直与司隶校尉,均司纠察.于... 在中国官制史上,御史是司监察的官职.它之成为系统,时在秦汉.秦汉是中国御史官制的形成时代.秦汉的御史官制,有一个演变过程,约略可分三期.秦至汉初,御史系统即监察系统,此为第一期.汉武帝改革官制,增设丞相司直与司隶校尉,均司纠察.于是监察官制发生结构性变化,御史官职仅为监察官制的构成之一.自武帝终西汉末为第二期.光武中兴后,御史制度又一变,直至建安,为第三期.前二期,御史首席均为御史大夫(成帝哀帝时曾二度更名大司空),可合视为'大夫制'.第三期,首席长官易为御史中丞,可以说是'中丞制'.然纵有变易,御史官职终不失其监察职能.本文拟就秦汉御史一官之官署、职任地位及主要特性,作一大略的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 秦汉 官制 监察官 御史台 监察系统 中垂 御史制度 监察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国荃与晚清官书局刻书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志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140,共8页
曾国荃一般被认为是个打战勇猛、贪钱爱财的武夫,其实他对于儒学、儒生和文人雅事始终抱有温情和敬意。因此,在军书旁午之时,他就有慨然捐资刻书之举;兵燹平息之后,又悯战后书籍残毁,亲躬铅椠之役,设局广刊经籍,在晚清刻书史上留下了值... 曾国荃一般被认为是个打战勇猛、贪钱爱财的武夫,其实他对于儒学、儒生和文人雅事始终抱有温情和敬意。因此,在军书旁午之时,他就有慨然捐资刻书之举;兵燹平息之后,又悯战后书籍残毁,亲躬铅椠之役,设局广刊经籍,在晚清刻书史上留下了值得书写的一页。其好学乐善,刊刻经史,都是出于弘扬儒术、传播文化的自觉,起到了嘉惠士林、振兴文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荃 官书局 刻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阎若璩的经学思想
11
作者 黄绍海 《江汉论坛》 1985年第4期66-71,共6页
阎若璩,字百诗,别号潜修老人,山西太原人,侨寓江苏淮安。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卒子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享年六十九岁。他于宦途很不得意,终老仅一介书生:但在清代经学研究领域却颇负盛名。嘉庆间,江藩所撰《国朝汉学师承记》,就把阎... 阎若璩,字百诗,别号潜修老人,山西太原人,侨寓江苏淮安。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卒子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享年六十九岁。他于宦途很不得意,终老仅一介书生:但在清代经学研究领域却颇负盛名。嘉庆间,江藩所撰《国朝汉学师承记》,就把阎列为榜首,承认他对于汉学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思想 阎若璩 古文尚书 十三年 朱熹 宋儒 理学 札记 清代汉学 疏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