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国公司:从世界经济到全球经济的微观主角--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金芳访谈
1
作者 金芳 黄晓伟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9期3-5,共3页
以历史的视野关注当今世界的变革与转型;立足于今日中国所处的环境,探寻开放发展的有效路径,不只是世界经济学理论创新的焦点,更是当代中国经济学人必须回答的共同命题。
关键词 世界经济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博士生导师 经济研究所 全球经济 跨国公司 主角 微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结构、国内债务链与现代经济增长--基于三部门四主体债务债权关联的理论逻辑
2
作者 胡晓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62,181,182,共18页
国内债务链通过链长、链宽及系统重要性节点重构经济运行逻辑。基于对政府、企业、家庭及金融机构的债务债权关联矩阵的分析显示,债务链对经济均衡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景气周期时,乐观预期通过延长链长、扩大链宽刺激增长,但深度悲观预... 国内债务链通过链长、链宽及系统重要性节点重构经济运行逻辑。基于对政府、企业、家庭及金融机构的债务债权关联矩阵的分析显示,债务链对经济均衡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景气周期时,乐观预期通过延长链长、扩大链宽刺激增长,但深度悲观预期下链宽扩张与风险累积正相关;非景气阶段,政府赤字调节虽可避免衰退,却难以突破“低增长-高利率”困局,过度债务扩张则导致风险增速远超产出增速。其机制源于债务链与经济周期、市场预期的交互作用--扩张期发挥资金乘数效应,收缩期转化为风险传导通道。上述研究表明,需将债务链参数及周期变量嵌入国民收入模型,通过构建含流动性约束与风险溢价的动态预期函数,修正传统消费投资理论偏差,为宏观政策精准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结构 国内债务链 经济增长 预期 经济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基于行业制度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秦雪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度创新 全球价值链 区域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制度型开放与城市外商直接投资
4
作者 叶楠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4,共12页
数字经济重构城市区位优势,为城市吸引资本等要素集聚提供新的助力,但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何种关系尚需进一步讨论。基于2005—2022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数字经济重构城市区位优势,为城市吸引资本等要素集聚提供新的助力,但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何种关系尚需进一步讨论。基于2005—2022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城市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这一促进作用在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市场规模扩张与城市创新质量提升是主要影响渠道,制度型开放安排如中欧班列开行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增强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引资的促进作用。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在内陆地区、非中心城市和再生型资源城市作用更大,体现了数字经济缩小区域开放发展鸿沟的普惠包容特质。以上研究结论,丰富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经济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究城市数字经济与制度型开放政策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协同机制,为新形势下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提供新的战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外商直接投资动机 内陆开放 区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试验区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战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沈玉良 彭羽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8,共5页
一、经济全球化是深化还是逆全球化? 随着英国脱欧以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有些学者认为世界进入了逆全球化时代。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战略 长江经济带 试验区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时代 美国总统 特朗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北经济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视角 被引量:17
6
作者 盛垒 张子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40,共14页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了南北经济分化的新特征,探明南北分化加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已变得十分迫切.该文在梳理南北经济分化态势和区域创新差异格局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大逻辑,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了南北经济分化的新特征,探明南北分化加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已变得十分迫切.该文在梳理南北经济分化态势和区域创新差异格局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大逻辑,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南北经济发展分化的成因.研究表明:1)2013年以来随着北方经济增长快速回落,我国南北经济分化走势愈益突出;2)北方与南方在创新能力上的落差同样较大,且区域创新鸿沟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3)造成南北经济分化加剧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地区创新能力差异,资本积累速度的快慢对南北分化的产生有较大贡献,制度因素也可以部分解释南北经济增长分化,但劳动力因素并不构成南北经济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分化的加剧.上述结论可以为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经济分化 区域创新能力 经济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与路径研究——基于长三角的两岸产业合作现状及走势 被引量:9
7
作者 盛九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3,共8页
两岸经济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尽管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因素的干扰,两岸缺乏机制化的合作基础,但基于市场、要素禀赋和优势互补的需求,两岸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区域范围合作模式,这在长三角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 两岸经济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尽管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因素的干扰,两岸缺乏机制化的合作基础,但基于市场、要素禀赋和优势互补的需求,两岸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区域范围合作模式,这在长三角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两岸产业合作形成动因、格局与形态的分析,指出在区域经济整合加快及两岸签署ECFA的新形势下,可通过点对点的区域合作试点有效提升两岸经济合作的层次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区域合作 产业合作 趋势 长三角 两岸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迈向一体化互动发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权衡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5期1-15,150,共15页
从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发展的视角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经济崛起与世界经济的内在关系。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依靠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参与世... 从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发展的视角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经济崛起与世界经济的内在关系。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依靠自身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创造和分享全球化红利,由此实现了经济崛起。在未来30年,中国经济将开始在更深、更高层次上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随着经济进一步崛起和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中国将会在新一轮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新规则建构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在未来30年中呈现一体化互动发展关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良性一体化互动发展,既要求中国自身进一步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也要求国际社会与中国共同形成有效的平衡机制和修复机制,不断平衡与及时修复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从而维护好、建设好中国经济与世界的一体化互动发展新格局,争取更多的双赢和多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世界经济 一体化 互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理论研究进展及演进趋势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珮璘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74,F0003,共8页
跨国经营较成功的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具有对外直接投资区位范围广泛、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在发达国家积极进行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政府在企业跨国经营中扮演重要角色等典型特征。其理论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制度视角的OLI范式... 跨国经营较成功的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具有对外直接投资区位范围广泛、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在发达国家积极进行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政府在企业跨国经营中扮演重要角色等典型特征。其理论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于制度视角的OLI范式拓展、基于资源观视角的LLL分析框架、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非平衡理论、整合多视角的Y模型等。理论研究的演进趋势主要表现为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及整合、个案研究与系统研究的结合、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范式的融合、其它学科理论的借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经济体 跨国公司 对外直接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太经济框架”新进展及其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天桂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54,160,共19页
“印太经济框架”(IPEF)以成员方自愿选取其四大支柱参与的“菜单式”合作,构建不同于传统自由贸易协定、聚焦新兴领域及高标准规则的新型经济框架。截至目前,“供应链”支柱协议已签署并生效,“清洁经济”“公平经济”支柱协议和IPEF... “印太经济框架”(IPEF)以成员方自愿选取其四大支柱参与的“菜单式”合作,构建不同于传统自由贸易协定、聚焦新兴领域及高标准规则的新型经济框架。截至目前,“供应链”支柱协议已签署并生效,“清洁经济”“公平经济”支柱协议和IPEF协定也已实质性结束磋商。作为美国加速推进的“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IPEF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更为浓厚,尤其基于“价值观同盟”的区域供应链的构建与强化及对“美国优先”、对中国经济“去风险化”的发展与强调,使地缘经济分裂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有的进程受损、既定的目标趋弱、可能的路径分散,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的推进更为不易。中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的实施,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亚太经合组织内部自由贸易协定能力建设与亚太自由贸易区议程及自身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进程,加快与IPEF、亚太经合组织、CPTPP成员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构建,适时扩容和升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切实推动RCEP与CPTPP的融合发展,尽量减轻IPEF带给自身的战略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经济框架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亚太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竞价拍卖中羊群行为的驱动机理与逆向选择——基于阿里司法拍卖样本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晓鹏 刘子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9,共16页
本文聚焦于在线拍卖的竞价行为,通过引入关联价值定义,深入研究了在线拍卖市场中理性与非理性羊群行为的微观发生机制,并运用变量加总的循环推导分析方法,构造出拍品在网络拍卖中的市场需求曲线,分解出羊群行为在资源配置中的规模效应... 本文聚焦于在线拍卖的竞价行为,通过引入关联价值定义,深入研究了在线拍卖市场中理性与非理性羊群行为的微观发生机制,并运用变量加总的循环推导分析方法,构造出拍品在网络拍卖中的市场需求曲线,分解出羊群行为在资源配置中的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研究发现,羊群行为不仅会提高拍品成交价格,更会对高质量买家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依据理论分析结果,以阿里司法拍卖实际竞价数据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连续竞价拍卖中的羊群行为具有一定的内生性,难以完全规避,而且羊群行为会导致在线拍卖市场出现一定的逆向选择问题。因此,要想做大做强中国在线拍卖市场,必须加大对羊群行为的监测、评估和治理,相关部门积极引导网拍平台发挥大数据优势,通过完善信用机制提高在线拍卖市场的有效竞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竞价 在线拍卖 羊群行为 逆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中的世界经济与秩序重建
12
作者 金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7,共5页
2007年始发于美国,而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冲击,更从本质上挑战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地理形态及功能性关系的既有格局。文章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动力源从虚拟刺激转向实体支撑、... 2007年始发于美国,而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冲击,更从本质上挑战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地理形态及功能性关系的既有格局。文章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动力源从虚拟刺激转向实体支撑、世界经济的增长极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经济体、南北经济关系从单向支配转向双向依赖、美日欧大三角格局趋于瓦解、多边体制出现碎片化和停滞化倾向等五大变化特征,进而关注上述变化对未来世界经济秩序重建的三大影响,即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将从非对称结构向南北共治的平衡结构过渡、南北对话形式将从传统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过渡、世界经济秩序的改革方向将从体制内改革向新体制建设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 金融危机 变化特征 秩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危机
13
作者 张幼文 《国际展望》 2009年第3期8-12,共5页
世界经济在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中即将走过2009年。这场危机不但暴露了美国虚拟金融过度发展的危害,而且显示了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发展格局 世界经济 二十国集团 国际经济合作 金砖四国 《经济学家》 国际经济体系 经济增长 世界银行行长 佐利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模式与空间机理——基于商品贸易规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文龙 史文天 杜德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75-1883,共9页
运用1996—2016年全球各国商品贸易规模的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模式,构建空间误差混合回归模型进一步解释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全球地缘经济合作存在空间正相关,呈现... 运用1996—2016年全球各国商品贸易规模的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模式,构建空间误差混合回归模型进一步解释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全球地缘经济合作存在空间正相关,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模式,表现为板块化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2)全球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依赖性受到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分工的传导与驱动,国家规模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基础因素,生产要素禀赋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内生动力,创新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引擎,政治脆弱性是地缘经济合作的壁垒,地缘经济合作的空间依赖性在创新要素跨国流动影响下趋于弱化;(3)中国需在空间上遵循"邻近国家-欧亚区域-全球范围"的三环递进原则,有层次地布局地缘经济资源,在内容上发挥规模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有差异地制定地缘经济政策,在策略上激发地缘经济对地缘政治的渗透效应,最大化地缘经济杠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合作 空间模式 空间机理 要素流动 空间误差混合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海洋、大陆法系的比较视角 被引量:7
15
作者 窦钱斌 夏众明 周宇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7,共8页
基于法系渊源的比较视角,主要考察了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之间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差异。理论分析发现,金融开放之下法律成本的大幅扩张会削弱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同时由于两种法系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引致的法律效率异质... 基于法系渊源的比较视角,主要考察了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之间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差异。理论分析发现,金融开放之下法律成本的大幅扩张会削弱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同时由于两种法系运行机制的不同所引致的法律效率异质性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1998—2017年87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主要采用个体时间双固定效应和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两个法系下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表明,不论哪种法系,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都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效应,过高的金融开放度反而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相比于海洋法系,大陆法系下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持续性作用更强,亦即大陆法系下金融开放的拐点值更高。研究对中国的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提供了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开放 经济增长 海洋法系 大陆法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提升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为准自然实验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中庆 刘永健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76,共16页
区域一体化通过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政策共商等路径改善企业的内部生产条件和外部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996-2013年沪苏浙皖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将企业... 区域一体化通过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政策共商等路径改善企业的内部生产条件和外部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1996-2013年沪苏浙皖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将企业所在城市是否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分析区域一体化影响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区域一体化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稳健趋于强化的促进作用,且后期加入企业具有较强的预期效应;区域一体化对多数行业的企业绩效具有提升作用,但对少数行业的企业绩效有不利影响;区域一体化前期对规模较大企业的绩效提升更显著,而后期对规模较小企业的绩效提升更显著;入会城市距离核心城市上海越远,区域一体化提升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越弱。在发挥区域一体化提升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时,应注意政策效应的多样化和多变化,尽量平衡各地区和各类经济主体之间的政策效应差异;同时,应实施多层次区域一体化战略,弱化城市距离对区域一体化政策效应的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企业绩效 政策效应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鑫 魏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文章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加速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 文章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加速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增长效应也存在差异,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更明显。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对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具有“U”型调节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则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增长效应 贸易开放度 全要素生产率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秦雪阳 郭王玥蕊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将全球价值链多阶段生产这一重要因素纳入贸易模型中,运用结构引力模型和具有多重高维固定效应的泊松回归方法(PPMLHDFE),选取2012—2017年66个经济体贸易便利化水平和17个制造业双边增加值出口数据,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贸易便利化... 将全球价值链多阶段生产这一重要因素纳入贸易模型中,运用结构引力模型和具有多重高维固定效应的泊松回归方法(PPMLHDFE),选取2012—2017年66个经济体贸易便利化水平和17个制造业双边增加值出口数据,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1)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成本节约渠道实现;(2)贸易便利化对处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生产阶段的中间品和最终品增加值贸易具有异质性影响,贸易便利化对最终品增加值贸易的影响效应更大;(3)贸易便利化会影响不同收入经济体的增加值贸易构成,中高收入经济体的相对变化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增加值贸易 全球价值链 多阶段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驱动因素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广婷 国胜铁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7,共13页
国际产业转移是新兴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现状进行考察,发现本轮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主动和被动并存状态,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明显。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受到经济力量与政... 国际产业转移是新兴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现状进行考察,发现本轮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主动和被动并存状态,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明显。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受到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双重驱动,经济规律主导下,部分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产生成本驱动型主动转移;政府行为主导下,部分产业受地缘政治影响发生政治驱动型被动转移。为了更好应对全球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产业科技创新支撑不足和国内统一大市场进程迟滞等挑战,建议加强全球贸易的规则制定和制度建设,优化国内外联动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推动价值链引导的跨区产业集群建设和推动面向产业化的全链条全流程创新,从而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并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驱动因素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便利化政策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单一窗口”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羽 郑枫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61,共15页
我国正全面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协定明确提出设立安全互连的“单一窗口”,以促进跨境贸易管理有关的数据交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政策作为数字贸易便利化领域的重大举措,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其实施效应的实证... 我国正全面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协定明确提出设立安全互连的“单一窗口”,以促进跨境贸易管理有关的数据交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政策作为数字贸易便利化领域的重大举措,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其实施效应的实证研究甚为缺乏。本文基于1995—2019年全球225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分析“单一窗口”政策对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单一窗口”政策能显著促进一国或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出口国或地区实施“单一窗口”政策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和促进中间品进口三个渠道促进该国或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实施“单一窗口”政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单一窗口”政策实施对中间品和低技术产品出口质量提升的促进效应相对更大。研究还发现,出口方和进口方之间实现“单一窗口”跨境互操作,会进一步放大“单一窗口”政策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效应,该结论为我国以加入DEPA谈判为契机,加快推进“单一窗口”跨境互操作等数字贸易便利化条款的试点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便利化政策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出口产品质量 跨境数据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