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的世界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工业
1
作者 黄福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5-273,共9页
世界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工业在不懈的技术改进和提高中日臻完善,趋于成熟,今后的发展已不能主要寄望于原有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而必须寻求新的技术突破,即依靠技术的更新换代。进入20世圮90年代以来,在这个日趋成熟的工业内部正孕育着许多... 世界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工业在不懈的技术改进和提高中日臻完善,趋于成熟,今后的发展已不能主要寄望于原有技术的改进和提高,而必须寻求新的技术突破,即依靠技术的更新换代。进入20世圮90年代以来,在这个日趋成熟的工业内部正孕育着许多新的技术突破,使有机原料工业在技术开发领域依然生机勃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有机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浆剂对碳纤维水中分散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郭鹏飞 沈志刚 刘永锋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154,共5页
提高短切碳纤维在水中分散性是湿法工艺制备碳纤维纸的重要工序。以不同上浆剂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纤维长度、纤维含量不同时2种上浆碳纤维的分散率和分散等级,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和X... 提高短切碳纤维在水中分散性是湿法工艺制备碳纤维纸的重要工序。以不同上浆剂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纤维长度、纤维含量不同时2种上浆碳纤维的分散率和分散等级,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上浆碳纤维和上浆剂的化学结构及元素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亲水上浆剂处理的碳纤维表面含有更高的氧碳比和更高比例的亲水官能团。在质量分数0.1%的聚氧化乙烯水溶液中,长度3mm、6mm、10mm的亲水上浆碳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3%和0.02%时,分散率均超过80%、分散等级均为一级,满足碳纤维纸对分散率和分散等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亲水上浆剂 分散性 氧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铭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703-710,共8页
1985年底国际油价发生戏剧性的骤降,给石油化工工业带来了新机,近几年油价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石化企业的生产明显回升。
关键词 石油化工 有机原料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歧化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谢在库 陈庆龄 张成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7-29,共3页
概述甲苯歧化及C_9芳烃烷基转移技术,以及β沸石、MCM-22、Ω等新型催化材料在甲苯歧化及C_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及甲苯选择性歧化工艺及改性 ZSM-5催化剂研究动态。
关键词 甲苯 歧化 烷基转移 催化剂 碳9 芳香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化工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贺勤 刘志成 谢在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5-1586,共12页
当前,我国化学工业面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重大挑战,绿色化工技术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指出绿色化程度需用原子经济性、综合能耗以及全生命周期低碳等指标进行衡量,总结... 当前,我国化学工业面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重大挑战,绿色化工技术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指出绿色化程度需用原子经济性、综合能耗以及全生命周期低碳等指标进行衡量,总结了实现绿色化的3个基本途径:低碳化、清洁化和节能化,并从生物质低碳可再生资源的化工利用、绿色反应工艺、高效反应与分离设备、绿色溶剂、低温均相催化、绿色制氢以及CO_2利用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我国绿色化工技术创新上的主要进展。最后,对我国绿色化工技术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建议以绿色碳科学理念为基础,应重视直接转化技术、输入端和过程中能量的管理以及输出端CO_2的集中转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工技术 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 二氧化碳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化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白尔铮 胡云光 +1 位作者 林衍华 陈庆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04-306,共3页
对国内外以合成气为原料制造合成油、低碳烯烃、二甲醚、混合低碳醇、乙醇及C2含氧化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原油价格的上涨和我国石油资源的短缺使发展C1化工技术势在必行.由于某些C1化工新技术(如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丙烯)国外尚未... 对国内外以合成气为原料制造合成油、低碳烯烃、二甲醚、混合低碳醇、乙醇及C2含氧化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原油价格的上涨和我国石油资源的短缺使发展C1化工技术势在必行.由于某些C1化工新技术(如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丙烯)国外尚未建成工业装置,所以国内建设类似工业装置应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一 化工 合成油 低碳烯烃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或天然气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齐国祯 谢在库 +2 位作者 钟思青 张成芳 陈庆龄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3,共5页
由煤或天然气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是解决石油资源紧张、低碳烯烃需求量越来越大等问题的有效路线。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包括美国UOP/Hydro甲醇制烯烃工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低... 由煤或天然气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是解决石油资源紧张、低碳烯烃需求量越来越大等问题的有效路线。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经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包括美国UOP/Hydro甲醇制烯烃工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低碳烯烃(SDTO)工艺,德国Lurgi公司的甲醇制丙烯工艺,以及甲醇制烯烃与AtoFina/UOP烯烃裂解的集成工艺;分析了各工艺目前达到的技术指标及最近的技术改进,关注了各工艺近几年的工业化进程。除了SDTO工艺外,其他几种工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工业化。国内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的开发应借助于流化催化裂化成熟的工程设计经验,同时加大甲醇制烯烃工艺流化床催化剂的开发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烯烃 甲醇 二甲醚 天然气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俊涛 钟思青 +2 位作者 徐春明 谢在库 杨为民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3,共5页
以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1-丁烯为碳四烯烃模型化合物,考察温度对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乙烯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速0.8h-1时,丙烯收率在580℃附近出现最大值,乙烯收率随温度升高而呈线性增加。同时,碳四烯烃催化裂解机理分析指出... 以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1-丁烯为碳四烯烃模型化合物,考察温度对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乙烯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速0.8h-1时,丙烯收率在580℃附近出现最大值,乙烯收率随温度升高而呈线性增加。同时,碳四烯烃催化裂解机理分析指出,丁烯裂解过程主要经历异构化、聚合、裂解的反应历程,并通过数据演算对机理网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丁烯 丙烯 乙烯 催化裂解 聚合 机理 模型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油田调剖封堵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夏燕敏 宋晓芳 +3 位作者 于志省 苏智青 许汇 蔡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9-734,共6页
综述了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反相乳液聚合法、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及反相悬浮聚合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影响聚合的工艺条件及所得聚丙烯酰胺微球的性能。介绍了聚丙烯酰胺微球在油田调剖封堵中的应用,不同粒径... 综述了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反相乳液聚合法、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及反相悬浮聚合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影响聚合的工艺条件及所得聚丙烯酰胺微球的性能。介绍了聚丙烯酰胺微球在油田调剖封堵中的应用,不同粒径的聚丙烯酰胺微球适用于不同渗透率的油藏。未来的研究应加强数值模拟和分子设计以缩小聚丙烯酰胺微球在实验室研究与现场应用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微球 调剖剂 油田封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SAPO-34分子筛催化剂的积碳行为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齐国祯 谢在库 +3 位作者 刘红星 钟思青 张成芳 陈庆龄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内考察了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以下简称催化剂)上积碳的生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积碳量呈指数规律增长,反应初始阶段的积碳生成速率很快,随后趋于平缓;用水作稀释剂,可... 在固定床积分反应器内考察了甲醇制烯烃反应过程中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以下简称催化剂)上积碳的生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积碳量呈指数规律增长,反应初始阶段的积碳生成速率很快,随后趋于平缓;用水作稀释剂,可以有效地减缓催化剂的积碳速率;催化剂床层内呈现明显的积碳分布,床层入口处的积碳量(质量分数)平均为9.56%,而出口处的积碳量仅为3.20%,符合平行失活机理。积碳催化剂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不同,积碳的组成也不同,较低反应温度下生成的积碳主要以脂肪烃为主,而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积碳中多环芳烃的比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34分子筛 催化剂 甲醇 烯烃 积碳 固定床 平行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分子筛的碳四裂解性能及积碳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国良 何万仁 +2 位作者 袁志庆 徐建军 滕加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7-1212,共6页
以1,6-己二胺为模板剂,在水热体系中合成了不同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考察了该系列分子筛的碳四烯烃裂解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低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相比,高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及丙烯选择性,是更适合碳四烯烃裂解... 以1,6-己二胺为模板剂,在水热体系中合成了不同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考察了该系列分子筛的碳四烯烃裂解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低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相比,高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及丙烯选择性,是更适合碳四烯烃裂解制丙烯的催化剂。采用13C CP-MAS NMR、Raman光谱、DTG和元素分析等多种表征手段对ZSM-5分子筛的积碳进行了研究。表征结果显示,ZSM-5分子筛中积碳量以及积碳类型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积碳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积碳类型初期主要以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为主,随反应的进行,积碳类型向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及类石墨型积碳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四烯烃 催化裂解 丙烯 ZSM-5分子筛催化剂 积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毛东森 卢冠忠 +2 位作者 陈庆龄 卢文奎 谢在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29,共5页
环己酮肟Beckmann重排制己内酰胺是重要的工业过程。本文介绍了用以代替浓硫酸催化该反应的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等。
关键词 环已酮肟 重排 已内酰胺 催化剂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烯烃(MTO)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2
13
作者 刘红星 谢在库 +1 位作者 张成芳 陈庆龄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6,共8页
综述了SAPO 34分子筛上进行的MTO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和反应过程中的积炭研究。MTO反应机理可以分成三步 :在分子筛表面生成甲氧基、形成第一个C -C键、生成C3 、C4。反应动力学较有代表性的是Bos等[1] 提出的涉及积炭反应的 12反应模... 综述了SAPO 34分子筛上进行的MTO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和反应过程中的积炭研究。MTO反应机理可以分成三步 :在分子筛表面生成甲氧基、形成第一个C -C键、生成C3 、C4。反应动力学较有代表性的是Bos等[1] 提出的涉及积炭反应的 12反应模型。反应过程中的积炭包括积炭生成机理、积炭对MTO反应的影响、延缓积炭的方法、积炭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烯烃 MTO SAPO-34分子筛 积炭 制备 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催化法甲醇脱水合成二甲醚的工艺和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慈志敏 储伟 +2 位作者 戴晓雁 谢在库 陈庆龄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气相催化法以甲醇为原料合成二甲醚,为了筛选并制备高活性催化剂以使二甲醚具有高收率,研究了硅钛、硅铝和改性氧化铝系列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反应温度、液体空速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甲醇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气相催化法以甲醇为原料合成二甲醚,为了筛选并制备高活性催化剂以使二甲醚具有高收率,研究了硅钛、硅铝和改性氧化铝系列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反应温度、液体空速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甲醇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改性氧化铝作催化剂为最佳,并在常压、300℃、甲醇液体空速为8ml/(g.h)时,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可达92.5%和98.0%。该气相催化法工艺比液相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合成工艺 甲醇 脱水 气相催化法 催化剂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仲能 金文清 +4 位作者 沈琴 侯闽渤 吕晓渊 李应成 朱德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研究了以丙酮醛、甲醛、氨/草酸铵合成4甲基咪唑的方法,在n( 甲醛)∶n( 丙酮醛)∶n(草酸铵)= (1-0~1-05)∶1-0∶(1-4 ~1-6),n( 水)∶n( 丙酮醛) >17-7∶1-0,pH=3-0~4-0... 研究了以丙酮醛、甲醛、氨/草酸铵合成4甲基咪唑的方法,在n( 甲醛)∶n( 丙酮醛)∶n(草酸铵)= (1-0~1-05)∶1-0∶(1-4 ~1-6),n( 水)∶n( 丙酮醛) >17-7∶1-0,pH=3-0~4-0,反应温度55~60 ℃,4甲基咪唑收率最高可达83-6% ,产品纯度>98-5% 。解决了其他合成方法中产品杂质的质量分数高,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并用IR,NMR,DSC等对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高纯度4甲基咪唑,其1HNMR、IR谱与Aldrich 标准谱吻合,产品熔点达5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咪唑 丙酮醛 草酸铵 制药 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汪哲明 陈希强 +2 位作者 许烽 肖景娴 杨为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33-1439,共7页
系统回顾了甲醇制芳烃(MTA)的反应原理、MTA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沸石与脱氢组分)、修饰组分、制备方法以及MTA催化剂反应-失活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甲醇可通过氢转移与脱氢环化两种途径转化为芳烃,后一途径可获得更高的芳烃选择性。负... 系统回顾了甲醇制芳烃(MTA)的反应原理、MTA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沸石与脱氢组分)、修饰组分、制备方法以及MTA催化剂反应-失活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甲醇可通过氢转移与脱氢环化两种途径转化为芳烃,后一途径可获得更高的芳烃选择性。负载具有脱氢功能的Zn组分、低硅铝比的ZSM-5基催化剂为性能优异的MTA催化剂。La、P及Si等组分的修饰可改善MTA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提高其芳烃选择性或对二甲苯(PX)选择性。积炭、脱氢组分聚集、还原及分子筛骨架脱Al(或Ga)是导致MTA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因素。最后指出,改善催化剂水热稳定性、提高芳烃收率与高附加值芳烃产品的选择性及实现制备过程的绿色化是未来MTA催化剂开发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芳烃 分子筛 脱氢组分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制乙烯、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晓红 钟思青 +1 位作者 周兴贵 谢在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16-1322,1327,共8页
对催化裂化多产乙烯、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特性、研发依据及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多产乙烯、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催化裂化 乙烯 丙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紫外透光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育红 王川 +2 位作者 李诚炜 彭振磊 曹嘉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5-639,共5页
研究了乙二醇试样温度、采样瓶材质、空气和试样被污染等因素对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影响;探讨了测定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现行方法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试样温度对紫外透光率无明显影响;使用塑料采样瓶时乙二醇试样受... 研究了乙二醇试样温度、采样瓶材质、空气和试样被污染等因素对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的影响;探讨了测定乙二醇紫外透光率现行方法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试样温度对紫外透光率无明显影响;使用塑料采样瓶时乙二醇试样受到污染,导致220 nm处的紫外透光率显著下降;密闭储存两个月的乙二醇试样经氮气吹扫后,紫外透光率可恢复至新鲜试样的紫外透光率;乙二醇试样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可发生化学变化,导致220 nm处的紫外透光率永久性降低。与现行方法相比,以超纯水为参比水,可直接测定试样的紫外透光率,简化了分析过程。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在线测定技术具有实时、快速、准确和降低成本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紫外透光率 分光光度计 在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吡嗪氨氧化制2-氰基吡嗪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金文清 陈金华 +1 位作者 顾龙勤 胡永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4-325,328,共3页
作者以CP - 2负载型催化剂 ,进行了 2 甲基吡嗪直接氨氧化制 2 氰基吡嗪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 4 30℃、反应配比n(2 甲基吡嗪 )∶n(氨 )∶n(氧 )∶n(水 ) =1∶(10~ 15 )∶2∶5、液体空速 0 15~ 0 3h-1,反应转化率约... 作者以CP - 2负载型催化剂 ,进行了 2 甲基吡嗪直接氨氧化制 2 氰基吡嗪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 4 30℃、反应配比n(2 甲基吡嗪 )∶n(氨 )∶n(氧 )∶n(水 ) =1∶(10~ 15 )∶2∶5、液体空速 0 15~ 0 3h-1,反应转化率约为 10 0 % ,2 氰基吡嗪选择性 80 % ,并进行了催化剂30 0h的稳定性试验 ,产品选择性在 7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吡嗪 氨氧化 2-氰基吡嗪 研究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对氨基苯酚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燕玲 储伟 +2 位作者 谢在库 许中强 陈庆龄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7-500,506,共5页
介绍了硝基苯在酸性介质中一步加氢重排的反应机理及模型。以提高对氨基苯酚产率和纯度为宗旨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副反应的几种方法 ,并讨论了改进对氨基苯酚产量和纯度的可能途径。引用文献 2 2篇。
关键词 对氨基苯酚 硝基苯 催化加氢 反应机理 PT催化剂 选择性 重排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