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池塘养殖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铷 吴昊 +3 位作者 郭珺 黄俊涛 沈怡婷 曾宪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176-178,183,共4页
2021年,在上海市某合作社开展了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温棚标粗,投放经标粗培育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幼虾(放养密度53.7万尾/hm^(2),平均体长3.0 cm/尾),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35%以上的罗氏沼虾专用配合饲料,采用... 2021年,在上海市某合作社开展了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温棚标粗,投放经标粗培育的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幼虾(放养密度53.7万尾/hm^(2),平均体长3.0 cm/尾),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35%以上的罗氏沼虾专用配合饲料,采用“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法,收获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成虾7 266 kg,平均上市规格为75尾/kg,实现销售收入290 230元,扣除生产成本189 489元,获得经济效益100 741元。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池塘养殖成功,对于水产新品种推广、提高养殖效益、调优养殖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南太湖2号 池塘养殖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六月黄”与成蟹肝胰腺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友成 倪康达 +5 位作者 江芝娟 陈海红 刘晓辰 陈晓雯 王军 王成辉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4期181-186,共6页
对同一年度、同一饲养环境下的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和后期成蟹雌、雄个体肝胰腺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六月黄”的肥满度与雌性成蟹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肝胰腺指数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 对同一年度、同一饲养环境下的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和后期成蟹雌、雄个体肝胰腺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六月黄”的肥满度与雌性成蟹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肝胰腺指数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六月黄”肝胰腺中水分和灰分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成蟹(P<0.01),两种蟹的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除“六月黄”雄蟹肝胰腺中丙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其雌蟹及雌、雄成蟹外(P<0.05),其他16种氨基酸在“六月黄”与成蟹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六月黄”和成蟹的肝胰腺中含量最高的4种脂肪酸均为C18:1n9c、C18:2n6c、C16:0和C16:1,其总和分别占“六月黄”和成蟹肝胰腺中总脂肪酸的72.13%和69.02%(雌、雄蟹平均值)。“六月黄”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成蟹(P<0.05),但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显著高于成蟹(P<0.05)。“六月黄”肝胰腺中Σn-6 PUFA的含量也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Σn-3 PUFA含量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六月黄”的Σn-6/Σn-3 PUFA比率(1.42~1.44)低于成蟹(0.85~0.92)。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六月黄”的营养价值较高,其肝胰腺的营养品质好于成蟹,“六月黄”养殖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六月黄” 成蟹 肝胰腺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蟹种高产高效培育技术试验
3
作者 黄俊涛 王友成 苏明 《科学养鱼》 2023年第6期42-43,共2页
近年来,青浦区大力发展河蟹池塘养殖,依托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抓牢“深水培育、新型水草、均衡营养、精细管理”等要点,形成了中华绒螯蟹蟹种高产高效培育技术,现将主要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养殖基地养殖基... 近年来,青浦区大力发展河蟹池塘养殖,依托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抓牢“深水培育、新型水草、均衡营养、精细管理”等要点,形成了中华绒螯蟹蟹种高产高效培育技术,现将主要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养殖基地养殖基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该基地经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项目改造,塘形整齐,道路畅通,电力充足,尾水处理设施齐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营养 中华绒螯蟹 标准化水产养殖场 建设项目 蟹种 培育技术 尾水处理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头鲌夏花鱼种人工繁育技术示范试验初报
4
作者 吴婕 张全根 黄俊涛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71-73,共3页
为促进尖头鲌夏花鱼种人工繁育技术的推广应用,特于2022年进行了该技术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尖头鲌的生物学特性,其夏花鱼种培育采用前期“豆浆法”、后期配合饲料相结合的投饲方法,放养50万尾,经35 d培育管理,可收获体长为4.0 cm... 为促进尖头鲌夏花鱼种人工繁育技术的推广应用,特于2022年进行了该技术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尖头鲌的生物学特性,其夏花鱼种培育采用前期“豆浆法”、后期配合饲料相结合的投饲方法,放养50万尾,经35 d培育管理,可收获体长为4.0 cm的尖头鲌夏花鱼种33.7万尾,成活率达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头鲌 夏花鱼种 人工繁育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